有相当一部分档案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国民参政会纪实(续编)/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有相当一部分档案文献,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作者简介 主编孟广涵,山东莱芜人,19岁考入山东抗日青年干部培训班,后进入延安抗大学习。抗战期间,先后在八路军山东纵队指挥部、八路军129师师部、八路军总部政治部等担任要职。在抗日战争时期,曾参加过百团大战,担任战前侦察的任务。解放战争爆发后,随第四野战军转战东北地区。1960年来渝,历任中共西南局组织部部长、万州地委书记、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四川省组织部部长、重庆市市委书记等职。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之一,包括四个部分:*一部分“档案选编”,补充收录了国民参政会的有关电文,历次参政会和驻会委员的重要提案;第二部分“参政员简介”,收录了国民参政会历届参政员和主要职官583人的生平简介;第三部分“回忆录”,收录了邹韬奋、史良、黄炎培等关于国民参政会的回忆文章;第四部分“附录”,收录了中国台湾学者马起华和加拿大学者徐乃力关于国民参政会的研究文章。 目录 总序 章开沅1 序 周勇1 总结历史经验 保进祖国统一——为《国民参政会纪实》出版而作孟广涵1 论国民参政会周永林周勇刘景修1 编辑说明1 第一部分档案选编 一、文电、提案补遗 1.中国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组织非常时期国民参政会以统一国民意志增强抗战力量案3 2.毛泽东致国民参政会正副议长汪精卫、张伯苓电(附:汪精卫、张伯苓复电)4 3.陈嘉庚致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电5 4.海外华侨拥护抗战,反对妥协致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电5 5.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致国民参政会电6 6.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致国民党中央、国民参政会电7 7.新四军参谋处长萧正冈抗议国民参政会华北视察团将新四军彭雪枫、冯胜部列入伪军组织系统一览表致国民参政会函11 8.南洋华侨学生为反对内战致国民政府、国民参政会电11 9.董必武关于出席和退席第三届第二次国民参政会的经过给中共中央的报告12 10.中国国民党民主同志联合会发言人关于召开第四届国民参政会的谈话19 11.刷新政本以利抗战案20 12.加强战地文化食粮输送工作案21 13.推行普及教育以增加抗战力量而树立建国基础案22 14.请政府从速发展农村工业以应抗战建国之需要案25 15.改善保甲制度案27 16.请政府从速利用地方零星武力案28 17.改善兵役实施办法建议案29 18.拥护蒋委员长严斥近卫声明并以此作为今后抗战国策之唯一标准案31 19.抗战建国之后方政治必须选任人才案32 20.动员全国知识分子扫除文盲普及民族意识以利抗战建国案33 21.协助改善兵役建议案35 22.加紧后方重要城市及工业文化区域之防空设备减少牺牲增强抗战建国之基本力量案36 23.减轻人民诉讼负担案37 24.拥护抗战到底反对妥协投降声讨汪逆肃清汪派活动以巩固团结争取最后胜利案38 25.严加肃清汪派卖国活动与汉奸言论案40 26.加强敌后游击活动以粉碎敌寇以战养战之阴谋案40 27.组织华北视察团案42 28.请政府重申前令切实保障人民权利案43 29.改善审查搜查书报办法及实行撤销增加书报寄费以解救出版界困难而加强抗战文化事业案44 30.请政府设法从速救济河北水灾以安民生以慰民心以利抗战案46 31.扩大壮丁志愿应征入伍运动以增加抗战力量案46 32.请政府从速救济抗敌军人家属以励兵役案49 33.请中央切实改进女子教育以适应抗战建国之需要案50 34.为决定立国大计解除根本纠纷谨提具五项意见建议政府请求采纳施行案51 35.严禁违法拘捕迅速实行提审法以保障人民身体自由案55 36.对于平抑物价问题之基本建议案56 37.请政府明令奖助民营基本工业并准投资工矿之公司股票得向国家银行折扣押现以资周转案58 38.调节劳力整理交通改善金融与粮食管理以平抑物价案59 39.设立中央儿童学园以倡导幼年社会教育案61 40.控制商业银行游资及发行土地债券以收缩通货而安定物价案62 41.请政府明令各机关不得借故禁用女职员以符合男女职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案63 42.整饬禁政肃清烟毒以利抗战建国案65 43.加强实行民主以求全国团结而济时艰案66 44.厉行法治以清正本定人心案67 45.请政府恢复马寅初之职业自由以励直言而裨国政案69 46.请政府从速革新海关俾能负起其对国家之时代使命案70 47.请推广蒙藏文宣传刊物以利抗战案72 48.请政府维护佛教以安民心而固团结案73 49.请政府刷新政治以慰民望而奠国基案73 50.请即实施民主以期抗战必胜建国必成案75 51.重订国际贸易政策调整贸易委员会组织案75 52.请政府从速严惩昆明学生惨案祸首禁止非法行为安慰员生以平民愤案79 53.请政府特派大员勘查昆明学生及教员因反对内战在校开会伤害究明凶犯依法严惩以重人道而伸国法案80 54.再请政府实行民主以利抗战建国案80 55.请政府注意力行以安内和外案81 56.建议调整大学师范教育案82 57.拟请建议政府指拨巨额专款于短期内培植大量中级技术人才及小学教师案83 58.切实改善小学教员待遇促使专业化案84 59.请政府注重农林建设案85 60.彻查中央银行中央信托局历年积弊严加整顿惩罚罪人以重国家之要务而肃官常案86 61.为提议改进各部报告办法请公决案87 62.请政府迅速采取有效办法平抑物价以解人民倒悬案87 63.请采取有效办法杜绝地方摊派以纾民困而培国本案88 64.切实减轻人民负担以纾民困案89 65.请政府约束军队澄清吏治以收人心案89 66.请取消保甲制度案90 67.建议政府对于具有新理想新方法之教育在统一法令下酌察情形从宽准其试验案91 68.解放大学教育保障学术自由案91 69.请整理国字以便迅速扫除文盲案92 70.拟请政府迅速取消开放外轮航行内河之议以维护本国航业案(附:反对开放京芜浔汉四口内河航行权理由书)93 71.确立蚕丝政策并早付实施案97 72.请政府确立复兴渔业政策并实施有效救济案98 二、国民党在国民参政会中的活动 国民参政会党团指导委员会 1.朱家骅就成立国民参政会党团指导委员会给蒋介石的报告(附:国民参政会党团组织草案;国民参政会党团指导委员会组织系统表)100 2.国民参政会党团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102 3.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党团干事会第一次会议记录102 4.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党团干事会第二次会议记录104 5.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党团干事会第三次会议记录(附:第二届国民参政会内国民党员分组名单)106 6.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党团干事会第一次会议记录109 7.国民参政会第二届第二次会议党团干事会第二次会议关于第三届国民参政员选举问题建议事项110 其他活动 1.蒋介石就第一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两项提案致国民参政会代电110 2.国民党政府处理国民参政会第一届第一次会议要求改革行政机构提案的有关文件(附:调整机构、集中人才以增加行政效率案)111 3.国防最高会议办理邹韬奋提《请撤销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案》复国民参政会函(附: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修正要点;战时图书杂志原稿审查办法)117 4.国民政府行政院关于陕甘宁边区不能单独召集参议会复国民参政会函121 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关于华北视察团的有关问题给国民参政会秘书处的批复121 6.国民参政会秘书处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函(附:国民参政会华北战区慰劳视察团简表;国民参政会华北战区慰劳视察团组织规则)121 7.蒋介石就褚辅成拟向第二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提出根本解决政党问题的提案致国民参政会代电(附:抄二月五日褚慧僧先生函呈)123 8.蒋介石关于共产党问题对出席第二届第一次国民参政会的国民党参政员训词124 第二部分参政员简介 583人,以姓氏笔画为序131 第三部分回忆录 国民参政会的前身——国防最高会议参议会211 第一届国民参政会亲历记213 国民参政会上的一个重要插曲259 国民参政会的一段回忆261 参政员生活琐记263 救国会与国民参政会266 张澜在国民参政会上275 陈嘉庚在一届二次国民参政会上的电报提案286 六参政员延安去来299 国民参政会的收场310 国民参政会日记(附:不堪回忆的参政会)312 第四部分附录 国民参政会——战时中央民意机构(附表一:国民政府组织系统表;附表二:国民参政会组织形态表;附表三:国民参政会历届提案、决议统计表)357 中国的“战时国会”:国民参政会(附表:国民参政会历届会期、地点及参政员出席人数)376 精彩书摘 朱德、彭德怀、叶挺、项英致国民党中央、国民参政会电(1940年11月15日) 中央党部,行政院孔副院长,立法院孙院长,监察院于院长,考试院戴院长,司法院居院长、覃副院长,政治部张部长,军令部徐部长,教育部陈部长,农林部陈部长,经济部翁部长,交通部张部长,内政部周部长,外交部王部长,党政委员会程主任,赈济委员会许委员长,国民参政会钧鉴: 中央社、三民主义青年团总团部、国民外交协会、妇女慰劳会、反侵略大同盟钧鉴: 自接何白两总长皓电后,兹于佳日呈复一文,曰:何参谋总长敬之、白副参谋长健生两公钧鉴:两公皓电,经叶参谋长转到奉悉。当以事关重大,处此民族危机千钧一发之时,为顾全大局挽救危亡起见,经德等往复电征获得一致意见,兹特呈复,敬祈鉴察,并祈转呈统帅核示祗遵。 (甲)关于行动者。职军所有部队莫不以遵循国策、服从命令、坚持抗战为唯一之任务。四年以来,抗御众多之敌军,收复广大之失地,所有战绩,为国人所共见,亦为委座历次明令所嘉奖。即如此次华北百团大战,自八月号日开始以来,已历两月有半,现方进入第二阶段,曾奉委座明令嘉勉备至。又如皖东皖南战役,粉碎敌之进攻,亦属最近期间之事。凡此所陈,非敢自扬其劳绩,实欲以明遵循国策,服从命令与捍卫民族国家奋斗到底之决心贯彻于全军之上下,而未敢有丝毫之乖离也。其中一部分曾与他军之一部分发生龃龉事端者,言之至堪痛心。其发生之后,因与消除之方策,德等早经迭次呈明在案。最近苏北事件,德等已有马(廿一)电详呈委座。鲁南事件亦有复杂原因,深堪注意,除令该地部队服从钧令约束行动外,拟请中央选派公正大员予以彻查。如属咎在职军,德等决不袒庇,愿受国家法律之处罚。如属咎在他方,亦祈按情处理,以明责任。古人有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而事理之正,贵得其平。况在艰苦异常之敌后抗战,多一分摩擦即多一分困难。自非不顾大局专以摩擦为能事者之人,未有不愿消弭纷争,团结对敌者。故德等主张彻底查明其是非曲直,期于永杜纠纷以利抗战。倘承俯允,乞赐施行。 (乙)关于防地者。中央提示案内所列办法,七八月间经周恩来同志传达后,德等以中央意旨所在惟有服从,而下属苦衷亦宜上达。缘华中敌后各部,多属地方人民为反抗敌寇保卫家乡而组织者。彼等以祖宗坟墓田园庐舍父母妻子所在,欲其置当前敌军奸淫焚杀之惨于不顾,远赴华北,其事甚难。委座庐山谈话及告沦陷区同胞书中所示,彼等又正衷心遵循,毫无违背。忽令离乡背井,驱迫上道,其事甚惨。自平江惨案、确山惨案发生后,新四军后方各处,如赣南、闽西、湘赣边区、晋东、皖西、豫南等地,其家属及留守人员横被摧残毫无保障。今又欲华中各部北移,彼等甚惧覆辙再寻,故无不谈虎色变。又该华北区水旱风虫敌五灾并重,树叶为粮,道途相望,该地军民已甚感维持之困难,有请南移者,有请他调者,德等方勉为抑止,告以苦捧,实亦甚难容纳其他之部队。以此种种,故请恩来转呈中央,请予允许大江南北各部队就原地抗战,一俟驱敌出国抗战胜利,自当移动以就集中之防地。兹奉电示,限期北移,德等再三考虑,认为执行命令与俯顺舆情,仍请中央兼筹并顾,对于江南正规部队,德等正拟苦心说服,劝其顾全大局,遵令北移。仍恳中央宽以限期,以求解释深入,不致激生他故,重增德等无穷之罪。对于江北部队,则暂时拟请免调,责成彼等严饬军纪,和协友军,加紧对敌之反攻,与配合正面之作战,以免操之过激,转费周章。德等对于此事深费苦心,欲顾全地方则恐违中央之命令,欲服从命令,则恐失当地之人心,而抗战胜利全赖人心之归属,两公高瞻远瞩,必不河汉斯言。目前正属奸伪思逞,谣言纷起之时,亟宜请饬各方,统一对敌,庶免为敌所乘,自召分裂离析之祸。切忌煎迫太甚,相激相荡,演成两败俱伤之局,既非中央本心,复违德等之始愿。我为鹬蚌,敌为渔人,事与愿违,嗟悔无及。此则德等腑肺之言,深愿为两公一吐者。两公虚怀若谷,全局在胸,必能维持调护,挽此艰难之局,固不待德等多言也。 (丙)关于编制者。职军孤悬敌后,欲求杀敌致果,达成统帅所付之战略任务,不得不遵循三民主义与抗战建国纲领所示原则。唤起民众,组织游击部队,因而超过原来编制,此任务与组织之联带关系,实亦所不得不然。然以现有五十万人之众,领四万五千人之饷,虽有巧妇,难以为炊,故不得不要求民众协助,因而于敌后之有敌寇而无友军之处,于驱除敌寇之后,建立抗日政权,以民众之衣粮,给民众之武力,御凶残之敌,保卫自己之家乡,诚有未可厚非者。虽衣单食薄,艰难奋战,历尽人间之辛苦,然不为法律所承认,不为后方所援助,则精神痛苦,无以复加。故有请中央允予扩充编制之举,中央亦为顾全事实起见,允予酌为扩编,如提示案内所示,职军闻之,实深庆幸。兹所求者,则请早日实行并请对编制额数酌予增加,仰慰前线将士之心,亦为国家培养一支可靠之抗战力量,非第楚弓楚得无庸怀轩轾之心,实亦卫国卫家正赖此干城之举。 (丁)关于补给者。敌后艰苦,具如上述。而子弹与医药物品等件,尤为缺乏。职军已各四个月未蒙发给颗弹片药。有一枪仅余四发五发子弹者,有一伤仅敷一次两次药物者。于是作战则专凭肉搏,负伤则仅听其自然。虽明知中央仍处艰难境地,然职军之特困不得不上达聪听,以求于艰难之中获涓埃之助。其他补给各项,均曾列款上陈,敬求一并核示。 (戊)关于边区者。陕甘宁边区二十三县一案,悬而未决者四年于兹。近且沿边区之周遭驻屯大军二十余万,发动民夫修筑五道之封锁线。西起宁夏,南沿泾水,东迄河曲,绵亘数省。规模宏大,耗巨额之经费,筑万里之长城,而于远道北来之青年学生及职军往来人员,时被扣留暗杀或被监禁集中营,以此道路惊疑,纷纷揣测,不曰大举进攻,即曰准备妥协。德等闻之刺耳,辩之辱唇。良以悬案未决,又加封锁,空穴来风,猜疑易启,亦无怪其然也。恳请中央对于悬案则予以解决,对于封锁则予以制止,释军民之疑虑,固千载之宏基,实为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耳。 前言/序言 总 序 章开沅 我对四川、对重庆常怀感恩之心,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因为从1937年冬到1946年夏前后将近9年的时间里,我在重庆江津国立九中学习5年,在铜梁201师603团当兵一年半,其间曾在川江木船上打工,最远到过今天四川的泸州,而启程与陆上栖息地则是重庆的朝天门码头。 回想在那国破家亡之际,是当地老百姓满腔热情接纳了我们这批流离失所的小难民,他们把最尊贵的宗祠建筑提供给我们作为校舍,他们从来没有与沦陷区学生争夺升学机会,并且把最优秀的教学骨干稳定在国立中学。这是多么宽阔的胸怀,多么真挚的爱心!2006年暮春,我在57年后重访江津德感坝国立九中旧址,附近居民闻风聚集,纷纷前来看望我这个“安徽学生”(当年民间昵称),执手畅叙半个世纪以前往事情缘。我也是在川江的水、巴蜀的粮和四川、重庆老百姓大爱的哺育下长大的啊!这是我终生难忘的回忆。 当然,这八九年更为重要的回忆是抗战,抗战是这个历史时期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抗战涵盖一切,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记得在重庆大轰炸最频繁的那些岁月,连许多餐馆都不失“川味幽默”,推出一道“炸弹汤”,即榨菜鸡蛋汤。……历史是记忆组成的,个人的记忆汇聚成为群体的记忆,群体的记忆汇聚成为民族的乃至人类的记忆。记忆不仅由文字语言承载,也保存于各种有形的与无形的、物质的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之中。历史学者应该是文化遗产的守望者,但这绝非是历史学者单独承担的责任,而应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我对《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编纂出版寄予厚望。 抗日战争是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海外侨胞与华人)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自从19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历次反侵略战争都是政府主导的片面战争,由于反动统治者的软弱媚外,不敢也不能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所以每次都惨遭失败的结局。只有1937年到1945年的抗日战争,由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长期内战的国共两大政党终于经由反复协商达成第二次合作,这才能够实现史无前例的全民抗战,既有正面战场的坚守严拒,又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英勇杀敌,经过长达8年艰苦卓绝的壮烈抗争,终于赢得近代中国第一次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我完全同意《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的评价:“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了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抗战,不仅是反抗日本侵华战争,而且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在“脱亚入欧”方针的误导下,逐步走上军国主义侵略道路,而首当其冲的便是中国。经过甲午战争,日本首先占领中国的台湾省,随后又于1931年根据其既定国策,侵占中国东北三省,野心勃勃地以“满蒙”为政治军事基地妄图灭亡中国,独霸亚洲,并且与德、意法西斯共同征服世界。日本是法西斯国家中最早在亚洲发起大规模侵略的战端,而中国则是最早投入反法西斯战争的先驱。及至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通过政变正式成为法西斯国家,两年以后更疯狂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由于日本已经与德、意法西斯建立“柏林—罗马—东京”轴心,所以中国的全面抗战实际上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并且曾经是亚洲主战场的唯一主力军。正如1938年7月中共中央《致西班牙人民电》所说:“我们与你们都是站在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最前线上。”即使在“二战”全面爆发以后,反法西斯战争延展形成东西两大战场,中国依然是亚洲的主要战场,依然是长期有效抗击日本侵略的主力军之一,并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极其重要的贡献。2002年夏天,我在巴黎凯旋门正好碰见“二战”老兵举行盛大游行庆祝法国光复。经过接待人员介绍,他们知道我也曾在1944年志愿从军,便热情邀请我与他们合影,因为大家都曾是反法西斯的战士。我虽感光荣,但却受之有愧,因为作为现役军人,未能决胜于疆场,日本就宣布投降了。但是法国老兵非常尊重中国,这是由于他们曾经投降并且亡国,而中国则始终坚持英勇抗战,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赢得最后胜利。尽管都是“二战”的主要战胜国,毕竟分量与地位有所区别,我们千万不可低估自己的抗战。 重庆在抗战期间是中国的战时首都,也是中共中央南方局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所在地,“二战”全面爆发以后更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因而具有多方面的重要贡献与历史地位。然而由于大家都能理解的原因,对于抗战期间重庆与大后方的历史研究长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至少是难以客观公正地反映当时完整的社会历史原貌。现在经由重庆学术界倡议,并且与全国各地学者密切合作,同时还有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等外国学者的关怀与支持,共同编辑出版《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堪称学术研究与图书出版的盛事壮举。我为此感到极大欣慰,并且期望有更多中外学者投入此项大型文化工程,以求无愧于当年的历史辉煌,也无愧于后世对于我们这代人的期盼。 在民族自卫战争期间,作为现役军人而未能亲赴战场,是我的终生遗憾,因此一直不好意思说曾经是抗战老兵。然而,我毕竟是这段历史的参与者、亲历者、见证者,仍愿追随众多中外才俊之士,为《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丛书》的编纂略尽绵薄并乐观其成。如果说当年守土有责未能如愿,而晚年却能躬逢抗战修史大成,岂非塞翁失马,未必非福? 2010年已经是抗战胜利65周年,我仍然难忘1945年8月15日山城狂欢之夜,数十万人涌上街头,那鞭炮焰火,那欢声笑语,还有许多人心头默诵的杜老夫子那首著名的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以此为序。 庚寅盛暑于实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