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不相见,
便可不相恋
初秋的早晨,少有的阳光透过薄薄的窗帘照进屋里,暖暖的。叶枫揉了揉眼睛,伸了伸腰,低头看了看身旁裹得跟蚕宝宝似的、睡得正酣的子浩,幸福地笑了笑,起了床。
油条是子浩爱吃的,因为外面出售的油条加入了太多添加剂,为了健康,叶枫每天早晨都宁愿起个大早自己炸油条。昨夜揉好的面团,仔细地切成小段,放入油锅中,再用长长的筷子翻几下,炸得金黄酥脆,再切成小段放入盘中,想象着子浩一脸幸福吃早餐的样子。这就是叶枫每天早上必做的“功课”,而这个“功课”一做就是三年。
油条炸好了,豆浆热好了,连牙刷上的牙膏也挤好了,徐子浩才揉着眼睛慢吞吞走出了卧室。如果子浩起床是正常的速度,叶枫就是DVD的快进功能。等子浩忙完一切坐在餐桌前时,已过去了一个小时。
“又吃油条?”子浩嘟哝着说,“吃了三年了,能不能换点其他的?”
“那你想吃什么?”叶枫夹了一块油条放在子浩的碗里问。
子浩喝了口豆浆,抿着嘴想了许久,最终放下杯子,摇了摇头:“你也弄不出什么好吃的。算了,也就油条凑合一下了。”
叶枫笑了笑,问的时候,她已经知道是这样的回答。
叶枫上班的单位是子浩所在事业单位办的蜀韵公司,靠着主业生存。这种运营模式几乎遍布所有的事业单位,没有运营风险,不用跑业务,背靠一棵大树,公司的效益没得说。但在这种公司拿钱不多,事却不少,为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公司存在的目的是解决各级领导干部的亲戚问题,吃闲饭的多,干活的少。
车到门口,叶枫下了车,看着子浩开着车慢慢驶向大院里最好的楼,自己转头,向大院门口旁边的三层小土楼走去。这个建筑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土砖瓦结构了,听说是大院以前的办公楼,现在租给了叶枫所在的公司办公,但是那租金比成都市最贵的写字楼还要贵上好几倍。至于原因,全世界的人都懂的。
蜀韵公司项目科包括领导在内一共五个人,领导一人一间大办公室,四个“小兵”窝在十几平的小笼子里。不用说,叶枫一定是来得最早的。打开办公室的门,叶枫开始清扫地面。杨伯的地面上照旧是一地的烟屁股,他是大院里的人,也风光过些日子。听说是得罪了某个领导,被遣送到了公司“改造”。所以来办公室的第一天,杨伯就说了:“我是大院的人,来这里就是领导,做大事的,小事别来烦我。”当然来这里两年了,杨伯关心的大事就没有发生过。小吴的电脑照旧是开着的,一年365天电脑没停过,长期下着电影、游戏。小吴是大院里某科长的儿子,科长亲自送他来的办公室,干叮咛、万嘱咐大家,他的宝贝儿子从来没干过重活,来这里主要是学习积累经验,有机会就会去大院做大事的。彭阿姨今天不会来上班的,她昨天告诉了叶枫,说是有个重要会议要去参加,当然是什么会就不重要了。彭阿姨年轻时是大院出了名的鲜花,老了也自诩是大院的一枝花,只是变成假花而已,因经常以借送资料名义穿着不符合年纪的衣服出入大院,得了一绰号——贝多芬,何解?只有背后看着色彩缤纷,前面一看,一跺脚“哎呀,妈呀!”
打扫卫生的时候,叶枫的手机响了,是李主任来电。看了时间,早上九点,李主任昨天才上了飞机,此时应该身在海南。
“小叶啊?”李主任的官腔调拿捏得恰到好处。
“是的,李主任。”
“这样吧,我寻思着,这次机会也不容易,这个项目一直都是你在跑,我看你也辛苦了,特意和领导争取了一个名额,让你来海南玩玩。”
“海南?”叶枫吃惊地问,“现在?前天跟您汇报时候,海南的会不是说您自己去就可以吗?”
“现在的年轻人啊!”李主任叹了一声,一副恨铁不成钢的口气说:“组织关心你,你怎么不知道感谢啊!要知道我是多费力为你争取名额,别的人要是知道了,还说我做领导的偏袒了你。赶紧,下午的飞机就飞过来,记得把那个项目资料也带过来!”
叶枫挂了电话,给子浩去了个电话:“李主任刚通知我去海南,下午就得走。”
“海南,就你说的那个跟大连企业合作的项目?前几天你不是说一听海南开会,李主任就自己去了吗?怎么现在又要喊你了?他认为有好处自己去了,现在肯定是项目搞不定,就找你了!”
“话是这么说了,毕竟是领导。”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