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古滇大姓(爨氏)/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街顺宝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晋设宁州及南夷校尉,南中地区成为单独的政治区划。宁州刺史和南夷校尉由同一人担任,所有权力集中于一人之手。权重责任也重,但霍弋以后的南中最高行政长官,不能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大姓、夷帅之间的关系,最后断送了南中。

晋政府集中权力于一人,出发点为为了便于管理,容易集中力量,应对困难。但李毅、王逊等人却不能正确对待权力,一味以刑杀立威,妄图以暴政压服地方势力和一般民众,走到了群众的对立面。得不到群众支持,注定了其失败的最终结果。

进入两晋南北时期,大姓与夷帅之间,走得很近,原来存在的官府、大姓与夷帅三种势力,逐步向两种势力的转变。地方利益与相互依存关系,促成大姓与夷帅合势图存,合并为一种建立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地方势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遑耶关系。只要大姓和夷帅结成了遑耶关系,大姓遇到麻烦,夷帅都会全力为他们解决。

以当时南中地区的客观实际看,外来移民的比例不多,大姓的势力远不及夷帅,倚重夷帅势力,为事之必然。再者,大姓与夷帅的这种关系,也说明政府对大姓的控制严格,管理范围较广,自由权力空间小。而对夷帅的控制较松,给夷帅更多的自由空间和绝对权力,有与官员对抗的力量。从另一层面看,大姓与夷帅间的密切关系,是针对外来政府官员。表明地方意识出现共同的利益关系,促使他们团结一致,反抗外来官员的压迫,保护自己的利益。两者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直接与吏制好坏和官员的优劣相关。恶吏横行,促使他们团结对抗,以求自保。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他们之间团结求存的价值就有限。

霍弋时代应该是好的典型,因为霍弋处事公允,地方安定和睦。但其后任数人,都不能谨守其成规,也不能公正处事,致使南中形势每况越下,不可收拾。

霍弋死后,其子霍在龚一度领其兵,承担起调解大姓矛盾,维持地方安定的责任,史籍未载其作为。大概不久任命吴静接替霍弋的职务,这一状况只保留较短的时期。吴静任职时期,不能正确处理地方事务,化解矛盾的问题就已经出现。《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是“抚恤失和”,所以在官数年就被解职。此后多人任职,虽无成绩,也没有问题,但吏制败坏的积习,逐步抬头。

据《华阳国志·南中志》的记载,到广汉人李毅任南夷校尉的时候,由于吏制腐败,激起民变,而李毅又处置不当,把南中引入一片混乱之中。建宁太守杜俊、朱提太守雍约是两个无用的蠢材,《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是“懦钝无治,政以贿成”,是说他们能力低下,行政无所作为,大凡有事,都以行贿、走后门等不正当手段来摆平。做事不成,但欺压百姓,贪赃枉法,却胆大包天,无所不为。杜俊仗着为郡太守的政府权力,强夺大姓铁官令毛诜、中郎李教部曲,还捏造罪名,迫害毛诜的弟弟毛耐。朱提大姓、太中大夫李猛有才干,其弟为功曹,符合条件,察举孝廉轮到他。但雍约却收受都尉雷逢的贿赂,不顾李猛之弟当被选拔为孝廉的成规,把察举孝廉的名额给了雷逢的儿子雷熠。察举起于西汉,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出现以前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孝廉是察举项目中的一种,孝廉是孝子廉吏的简称,以道德为选取标准。除以军功进仕,博取功名外,察举是平时重要的人仕为官的重要途径。而察举也受到家世、资历的限制,来之不易。察举孝廉的名额被顶替,除个人前途受影响外,家族势力和声誉也受影响,是对大姓家族特权和家族势力的践踏。太安元年(公元302年)秋,毛诜、李教与杜俊的冲突升级,杜俊虽为太守,却无力与大姓相争,最后被毛诜、李毅赶走。李猛也因为不能忍受雍约的迫害,先写一封信指责雍约,最后起兵响应毛诜、李教,赶走了雍约。《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了李猛的这封信,说:

昔鲁侯失道,季氏出之。天之爱民,君师所治。知足下追踪古人,见贤思齐。足下箕帚,枉惭吾郡。

大意是说雍约其人猪狗不如,不要在这里丢人现眼,趁早滚蛋。

P120-122

目录

◆古碑再现家族历史

 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

 千年后重现

 承载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

◆碑里碑外多少神秘往事

 据说是火神的后代

 理不清的亲属关系

 爨姓的来历

 不能相信记忆

◆移民文化的出现

 文化变迁与新移民文化的出现

 儒士学人出现在南中

 与巴蜀等内地相同的大姓文化

◆一迁再迁入南中

 新开辟地区的移民潮

 故乡在河东

 在一次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移民中南迁

 再迁入南中

 南迁年代

◆地名提示爨氏南迁时和谁在一起

 先秦时期的地名

 《汉书·地理志》记载而又流传至后的地名

 唐以前的地名

◆地方化——落地生根

 不能变的身份

 政权更替促进移民地方化

 外来移民变身南中人的过程

◆当地民族化——借力发展

 当地民族化的具体体现

 族称改变不淹没民族渊源——白蛮都称是汉族后裔

 爨氏夷化过程

 不一致的夷化进程

 内部认同——因爨氏而有爨人

 族群认同——爨氏即彝文文献中的阿仲仇部

◆为什么是白蛮?

 不小心就成了白蛮?

 变成白蛮是因为进入的是彝族地区

 蛮是族名不是泛称

 蛮来源于夷

 蛮是江左人甩过来的帽子

 北方称夷不改

 为什么甩帽子?

◆千秋伟业立乱世

 有国才有家——南征交趾积累下的政治资本

 官员乱政断送南中

 纵横捭阖立乱世——大姓势力的更迭

 走向辉煌——爨氏称霸局面的形成

 不世家业——爨氏家族势力的性质

◆数百年基业

 不同含义的西爨

 《云南志》版的西爨

 《新唐书》版的西爨

 南宁州都督辖区不等同于爨氏地域

 爨氏主要控制区域

 龙和与步头

 爨氏势力范围的形成

◆一个时代的终结

 不审时受重创

 祸福相倚的唐初复兴

 阴谋的受害者——安宁事件

 内乱而亡

 文化冲突的酿悲结局

◆宗裔流芳

 河赕爨氏

 成都爨氏

 滇南爨氏

 腾冲寸氏

◆本门名人

◆附录

◆注释

序言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自滥觞至汇聚千流,涵纳万水,奔腾迭起,云蒸霞蔚,延五千年之长史,至今生机勃然,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保持完整且衍传有序、光耀于人类的伟大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云南,是祖国西南神奇、美丽、富饶的宝地,是中华文明中极具特质和创造潜力的丰美之乡。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长期以来,云南大地上,各民族和睦与共,相濡相生,共同创造了色彩瑰丽、形态多元、底蕴厚重、影响深远的历史文化,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人,是历史的镜子,是历史最生动的环节,人民是历史的主人和创造主体。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一个个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产生过一些不同的影响。“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就是这样一丛历史的记录,一百位历史名人,虽未必尽能概全,各位历史人物的代表性也不尽相同,但都是“追梦人”,是振兴民族伟大理想的传薪人、探索者和实践家。

在这些代表人物中,无论是拓土开疆的将帅勇者,还是蹈海酬志的大国使节;无论是志于传播文明的鸿儒巨擘、先哲贤士,还是为民族独立解放而高歌猛进、慷慨捐躯的群雄英杰,都贯注了这一重要精神。正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云南各族人民创造并抒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章,熔铸了坚韧不拔、奋为人先、包容博大、敢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才使云南在中华文明的长史中闪耀着特有的光辉。尤在近代中国,在辛亥护国风云中,在反对外辱保卫祖国边疆维护民族尊严、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中,云南站在历史前台,以中华群雄的不屈身影演出了一幕幕豪迈悲壮的历史大戏,也更涌现了一批足以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的杰出人物。这一切,给予中国历史进程深远的影响。

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谱写富民强滇中国梦的云南篇章,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重要条件,这就需要接续这一光荣而伟大的精神传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云南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要大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聚合更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推动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凝心聚力。为此,我们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编写出版了“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这对加强我省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历史的了解、认同,爱国爱乡爱民并甘于奉献,对提升优秀精神品质,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坚定推进富民强滇的信心和决心,显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切实的助力。

一百位历史人物,所处历史时期并不相同,其历史作用也有差异,甚至就个人的全面历史评断方面也难以等量趋同。但我们以为这些留存史迹的人物,所以传扬至今,为后世崇奉,均有他们共同的历史向度和价值取向,我们学习这些历史人物,至少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大的方面,即:“守大德、重大义、集大成、有大度、达大观”。

守大德,即恪守道德规范。“德者,本也。”(《礼记·大学》)“大德”既是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中国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及标准。古语“行德则兴,背德则崩”,不仅是资政经验,也是个人修习完善的根基。所谓“厚德载物”,直观的理解,就是如果德行浅薄,是不能兴物成事,更不能造就伟大功业的。云南历史文化名人,大多以德立身,大节不移,并对此恪守坚定,一以贯之;始终保持正确信念和理想,并为之奋斗到底。这是我们首先要学习尊崇的。

重大义,即以国家民族利益的需要为个人行为取舍的标准。有大义,才有大爱。这些先贤无不爱云南爱乡土,以兴业乡梓、造福一方为己任。尤在国家民族命运攸关、生死存亡的关头,这些令人崇敬的先辈,大义擎天,逢难不避,敢于担当,责无旁贷,勇往直前,不惧牺牲。一个心存天下大公的人总会在不经意的一瞬决定大义的选择,这是社会进步的希望所在,更何况实现中华复兴的伟大梦想,还有很多异常艰危的事业在等待我们去克难攻坚。所以,举凡大义、为民为国、全身而进的精神是我们应当效法崇尚的。

集大成,“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些历史人物留下的足迹,予人深刻启迪。他们无论是出将人相,还是布衣一袭,均勤学不辍,求索不止,在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道路上刻苦务实,义无反顾,永无终期,故能成大器,胜大任,不辱使命。今天,世界进入知识信息时代,软硬实力决定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发展机遇,乃至自立于强国之列的地位。其紧迫性不亚于先辈梦想中国富强的百年期许。但今天所谓“集大成”,是更高更大更具有生存挑战性和发展战略性的,是集世界之“大成”,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制度建设、社会发展等一切领域“总成”,玉成中国梦的空前伟大的事业。所以,先人刻苦自律、博学精进的学习精神我们应当秉持继承。

有大度,即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云南历史文化名人的一个共通品质,也是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即使身处僻远,总能破除狭隘与陋见,以宏大度量,兼容并包,接纳先进,吸收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资源,总成一股创造历史的宏大动力,来完成伟大的事业。哪怕是割股舍己,也在所不惜。今天,云南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保持开放包容的胸怀尤其重要。所以,先辈“天下云南”的大度我们应当弘扬光大。

达大观,即要眼观天下,达察全局,与时俱进,审时知变,敢为人先。推动云南社会历史进步的代表人物,无不目光远大,胸怀全局,对世界潮流、时代嬗变,都能审视洞悉,并欣然顺应规律,故能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成就改天换地的一番伟业。古语有“小智自私”、“达人大观”,是将为个人谋私的小智谋与担当天下兴亡的大智慧尖锐对比而言的。否则,“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个为民为国而应用心智的人,必然有达观天下的心怀,也由此激发潜能、超迈寻常,而使人生境界也更加美好而宏丽。遍观世界文明史,许多影响人类进步的伟大创新,正是以此为动力和起点的。今天,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的日益强大,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拓了无限广阔的道路,也为个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着更加富实的前景。所以,先辈们达观天下的精神我们应当引为楷模。

我们对志向高远、仰观天下、俯察民情、甘为路石、慨当以慷、求真务实的历史名人,心存景仰,并愿与千千万万的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一道学习弘扬。

组织编撰“云南百位历史名人传记丛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编撰出版人员都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由于众手修书,书稿层次不一,成书体例难以做到完全一致,对存在的不足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并在修订再版时一并吸纳修改完善。

内容推荐

爨氏家族在云南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五个多世纪,其家族历史已成为云南地方历史极重要的一段。街顺宝著的这本《古滇大姓(爨氏)》从多个层面介绍了其家族从内地移居南中后,不仅落地生根,还发展成独霸一方的地方政权。首先介绍地方化是其落地生根的基础,而民族化则是借力发展,不断壮大的动力,家族内部矛盾则是最后败亡的直接原因。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如爨氏为什么称白蛮?蛮指什么?为什么彝族称爨人,彝文称爨文?爨氏与彝族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也进行了深入讨论。还讨论了爨氏后裔的流向问题。让大家既能全面了解爨氏历史,也能从爨氏历史与爨文化得启迪和借鉴。

编辑推荐

街顺宝著的《古滇大姓(爨氏)》是一本氏族谱系研究读本。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知道:古碑再现爨氏家族历史;碑里碑外的神秘往事;移民文化的出现;爨氏家族的南迁;爨氏南迁时和谁在一起;爨氏家族的地方化、民族化;爨氏家族为什么是白蛮;爨氏家族的辉煌家业;流芳百世的爨氏宗裔等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5: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