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李白的儿子落难卖字街头
李若初来到嘉兴监,按照兰亭监的做法,对盐监实行整顿,知监事及副知监报盐道衙门审批,盐监下设生产、籴买、转运、粜卖四个部门,监产官、籴盐官、转运官、粜盐官均竞争上岗,实行定岗、定员、定责,裁减大批冗员。随后,李若初将嘉兴监的知监事及副知监名单和整改方案传至扬州的江南盐道衙门。
刘晏在盐道衙门收到李若初的方案,迅速作了批示。随后,嘉兴、海陵、盐城、新亭、临平、永嘉、大昌、侯官、富都九监及涟水、湖州、越州、杭州四大盐场的整顿方案都陆续传至街道司衙门,刘晏都一一作了批示,并向十监、四场、十三巡院下达了都要“广牢盆,以来商贾”的指示。牢盆就是铁锅,是亭户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广牢盆就是为亭户提供生产工具,大力发展盐业生产,将食盐产量搞上去。
扬州巡院知院官乃当时首屈一指的以家学礼法著称于世的殿中侍御史、佐盐铁转运使穆宁,穆宁此前在甬桥巡院任知院官,曾因力拒李光弼强行索取甬桥巡院的储粮而与李光弼闹得剑拔弩张,后因穆宁临危不惧,据理力争,才打消了李光弼欲杀之而强取其粮以充军用的想法,乃一时之俊才,也深得刘晏之器重,故将穆宁从甬桥巡院调至扬州巡院。
穆宁正在同巡院的僚属们讨论“广牢盆,以来商贾”的问题,忽见刘晏来了巡院,连忙站起身说:“刘大人,来之前怎么不提前打个招呼,快请坐!”
在座诸位见刘晏亲自来到巡院,纷纷站起来同他打招呼让座。
刘晏笑着说道:“大家都坐下,是在开会吧?”边说边在一名书办让出的座位上坐了下来,一名书办立即沏了一杯茶呈上。
“正在开会,讨论‘以来商贾’的问题。”穆宁回答说。
“可有什么好的建议?”
“大家认为,设置专职招商官,将昔日的盐商和欲经营食盐的商人吸引到食盐的流通中来。”
“这个办法好,乘时射利,是商人的本性,他们走南闯北,将山南的货物贩到山北去卖,求的就是一个‘利’字,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到家,商人知道了新专卖政策的好处,一定是会蜂拥而至。”
“大人所料不差,自从新的专卖政策张榜公布以后,就有不少的商人前来打探新政策的有关情况,尽管都在观望,我看已跃跃欲试了,要不了多久,盐商一定会不请自来了。”
“扬州乃东南都会,漕运枢纽,贸易繁荣,商贾如织,新的食盐专卖政策出台后,老百姓与商贾必有所议论,抽个时间,我们到市井去看看。”
“好!请大人稍候片刻,我去换件衣服就走。”
“你不是在议事吗?”
“散会。”穆宁立即宣布散会,入内打了个转后便出来,随刘晏出了巡院。
刘晏和穆宁行走在扬州大街上,忽然,路边一个卖字摊引起了他的注意,只见字摊上坐着一位文静的书生,摊桌上挂着的条幅上写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刘晏向来对仕人存有好感,他踱到字摊前,对着条幅夸赞道:“李太白的《静夜思》,好诗,龙飞凤舞,好字!”
书生听到刘晏的夸赞,连忙离座一揖:“多谢先生的夸奖!”
刘晏问道:“书生何必行此大礼?”
“先生提到家严,并不吝褒奖,学生不可没了礼节!”
刘晏吃惊地说:“你是李太白的公子?叫什么名字?令尊可好?”
书生落泪道:“学生李伯禽,家严三年前就作古了。”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一生抱负极大。曾短暂为官,玄宗希望他做一个专职的御用文人,而他的抱负又不在于此,好议政事,不为玄宗悦而漂泊江湖。安史之乱以后,永王图谋篡位,曾重金高位礼聘避难襄阳的刘晏,遭到刘晏的拒绝,随后,刘晏追随了肃宗肃宗,李白却为永王李磷用。永王李磷兵败以后,李白被流放至西蜀,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流浪生活。刘晏以神童享誉当时,李白以诗歌闻名于世,两人虽未谋面,却也是惺惺相惜。
刘晏听说卖字的书生是李白之子,说道:“我是刘晏,虽未与令尊谋面,却也神交已久,如果不嫌弃的话,就到盐道衙门来怎么样?”
李伯禽一揖到地道:“多谢世伯大人,如果能得到大人的提携,学生真是三生有幸了!”
“盐监之主管官吏皆是通过竞争而充之,你已经错过了这个机会,只要你努力,今后一定还有机会的。你就去涟水盐场当个粜盐官吧!”刘晏坐到桌旁,取笔疾书了一封信函交与李伯禽:“你带上这封信函到涟水场去找一个叫卢征的官员,他会给你安排的。”说罢,伸手去怀中掏出钱袋,不想里面的钱数不多,一时有些犹豫。
穆宁看出刘晏有接济李伯禽之意,可能是所带之钱有限不好出手,赶忙掏出自己的钱袋,取下一部分后递给刘晏道“先将我带来的应个急,如果不够的话,我叫人回去取来就是了。”
刘晏接过钱袋看了看说:“差不多了!”说罢将钱递给李伯禽道:“我知令尊向来高风亮节,放歌山水,不为斗米折腰,想必也没有给你留下多少家资,否则你也不会沦落到街头卖字以糊口。你乃书香门第之家,只要努力,将来一定会有个出身,你将这点钱拿去将家小安置一下,然后到涟水盐场去。”
李伯禽感激地说:“能得到世伯大人的提携,学生已是感激不尽,何能再接受你的馈赠?”边说边伸手婉拒刘晏递过来的钱袋。
穆宁在一旁说道:“收下吧!刘大人向来很看重读书人,即使是素不相识者,遇到困难他都要解囊相助,何况是你呢?”
李伯禽感激万分地收下了刘晏的资助,刘晏指着穆宁笑着问李伯禽:“你知道他是谁吗?”
李伯禽望着穆宁,默默地摇摇头。刘晏道:“穆宁!”
李伯禽慌忙一揖道:“啊!原来是首屈一指、以家学礼法著称的穆宁穆老师,学生这里有礼了!”
穆宁连忙还揖施礼:“不必多礼,我对令尊也是仰慕已久,只是无缘拜识,甚觉遗憾。”
……
P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