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弓热爱写作,有很扎实的文史功底,较为擅长写富有思想性的生活随笔,所涉题材几乎无所不包——大至国际国内所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股市、房市、金融等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经济变革动向;小至马路上的保沽、餐桌上的龙虾、除夕之夜的鞭炮……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敢说真话,不藏不掖。
《回首烟云》是作者写的第10本书,收录100余篇杂感随笔。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回首烟云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天弓 |
出版社 |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天弓热爱写作,有很扎实的文史功底,较为擅长写富有思想性的生活随笔,所涉题材几乎无所不包——大至国际国内所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股市、房市、金融等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经济变革动向;小至马路上的保沽、餐桌上的龙虾、除夕之夜的鞭炮……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敢说真话,不藏不掖。 《回首烟云》是作者写的第10本书,收录100余篇杂感随笔。 内容推荐 作者张天弓在新浪开设“天弓博客”专栏,已坚持了七年,有较可观的点击量。《回首烟云》由其中100余篇杂感随笔集成,涉及到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文章见思想厚度,亦见情感温度,人情练达里显出足够的温润与随和。若干篇札的情思理趣,更给人以智慧和豁达的启示及玩味。 目录 玉殇 下军棋 扑克中的世情 吃 说钱 享受 九一八祭 君子之风 请客 嫁女之思 好事为何总变成坏事 一路读联 也说儿子 不只是方法和态度的问题 一个烧锅炉的朋友 永远的外婆 永远的母亲 卖房 与柚子的缘分 秋来了 又一个生日 怀念自然 浪漫 停电 旧信里的故事(之一) 旧信里的故事(之二) 冷战 也说加工资 与自己较劲 流水文章 故事二则 买菜 小龙虾 戴眼镜 交友之道 不要留下太多空白 层出不穷的骗子和骗术 学游泳的故事 Ta 吃肉 身体 呼唤普京 草野人物小传(四题) 天灾与人祸 三十年同学会 胃口 又置一书橱 改变你命运的人 天凉好个秋 朋友 抵住荒唐 饭店老板 沦落 受伤 改变 看不懂的生活看不懂的人 泳池里的遐想 奢侈 老板 市义 虎 长者 感冒 悼念乌龟 过年 新年的礼物 宁静 对话灵魂 运 闲置 星散 寄托快乐 荣誉 读鲁迅 谈钱 我的幸福生活 与儿子比较 再说刀鱼 为《英雄儿女》流泪 收听“敌台” 撒谎 佛性 性感 怀念那时的立夏 草野人物小传(五题) 我的蓝天白云 一个白相人的自白 云康舅舅的一生 对簿公堂 椰子 去阳澄湖吃蟹 六十寿辰 欢迎新龙鱼 营造自己的天地 鱼缸里的战争 老三 重庆之行 留给金龙的纪念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玉殇 我的一只玉狮子找不到了,这是几年前我在南通文峰购买的,当时花了一万元。 玉狮子品质虽不甚高贵,是和田青白玉的,雕工也一般,但一直在我手中把玩,玩玩就玩出感情来了,一旦不见,就如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 这不仅是经济上的损失,所爱的物件不见了,内心就会受伤,它的痛远在钱财损失之上。 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个游戏,还是外婆教我的。说是遗失了东西,闭上眼睛,然后口中念念有词,从口袋里随便拿出一个东西,然后左三圈,右三圈地转上一会,抛掉手中的东西,东西落地的方向就是物件遗失的所在,循着去寻,必有收获。小时候曾经试过几回,找着与否已经记不得了。但我现在真希望有一位神仙指路,让玉狮子重新回到我手中。 玉狮子的遗失先前有过预感。曾经有两次失而复得,一次是在咖啡厅,遗忘在那里了,幸亏那里的服务员给我收了起来。还有一次是在棋牌室,因为是老熟人,电话追寻得快,没遭意外。那一次老婆还警告了我,让我不要带出去玩。 我的玉狮子不见了。如落到爱玉人的手里,也算物尽其用,不然就明珠暗投了。俗语云:玉予有缘人,看来,我与玉狮子无缘,那失落了也当是天意——也只好用天意来自我安慰了。 2012年8月7日 下军棋 小时候喜欢下军棋,每遇暑期,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上面消磨。我的军棋下得好,几乎成了常胜将军,往往连下数城,让我的对手手足无措,拱手称臣。 我的下法很简单,一是重点进攻。布棋之前,盯着对手摆放军旗的位置,然后司令、军长、炸弹等布在一侧,工兵则放在铁道线上,然后猛杀,所向披靡.司令自杀踩地雷也没关系,搞得对手还未反应过来,军旗就被夺去,不足三分钟,大功告成。 另一种战法稍保守些,布局也较均衡,不让排长、连长去当替死鬼,我的司令往往身先士卒,把对手的小兵全吃光了。让对手成为“光头”,占领了对手的所有营盘。这样的棋虽然下得时间长些,但赢得过瘾,充分享受胜利的愉悦。 其实,军棋是最简单的游戏,它不能与象棋比,更不能与围棋比。没几番变化,它很机械,迷信权力。现实世界中,司令未必比军长甚至排长高明,战场上一个普通的士兵也可能活捉司令,也许因为这个缘故,现在棋类中几乎不见军棋的存在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强权的世界终究是不得人心的,也是不公平和不公正的。 军棋虽然简单,但也蕴含了一些智力角逐。我最善用工兵,它能在铁道线上“飞”,飞的速度快,往往能够出奇不意,把对方的军旗扛了。那时候我们喜欢围着军旗布“三角雷”,表面上看把军旗保卫得水泄不通,但本质上是个笨办法,地雷也阻了自己进攻和防御的道路,而工兵最有可能钻空子。如何实施钻这个空子,也需要诱敌深入或围魏救赵,释放一些烟幕弹。因此,大吃小也有个吃法,也不全是硬碰硬。 那时候的军棋质量很差,一一枚棋子也就是一块松木疙瘩,四方形,半厘米见方,松木上的油漆也很差,没下几次,油漆掉了,司令、军长、炸弹等等也就“认识”了。棋子一认识就没了阴谋的余地,司令也只有被炸的份了。而炸弹也只能与排长、连长同归于尽,更糟的是成了工兵的盘中餐。没有办法,就把棋子用墨汁涂一下。那时候的墨汁质量差,散发出一种臭味,涂过墨汁的棋子因手汗又掉墨,一盘棋下来两手污黑,手在脸上乱抓,成了大花脸,而司令、军长又露出了原形。周而复始,快乐却是继续着,让我至今都不能忘怀。 现在的电子游戏早已超出了我的想象,这些游戏我大都不会玩了。而游戏的魅力是永远的,现在的游戏会让人着迷,甚至上瘾,左右人的思想和行为。这似乎又超出了游戏本身具有的娱乐功能。若游戏成为毒品,就不仅仅是游戏的悲哀了…… 2012年8月11日P1-3 序言 文字里的血性 ——序张天弓《回首烟云》 王慧骐 进入即将到来的猴年,吾友天弓便是六十周岁了。按照民间“做九不做十”的说法,天弓家乡的那些亲友们已早早地为他庆了生。这本新书出来,恰恰也就赶上了他生命中这个重要的年份,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恭贺的喜事。 我与天弓是校友,入学早他两届。但在校时并不熟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其出书事交我来办,方才有了交集。后来的这十几年,见面的次数也并非太多,主要还是文字上的你来我往。从2002年以来天弓隔年便会有一本书出版,很荣幸的是,他把这份信任给了我——每一部书稿都请我来帮他初审,做文字的修订工作。这就令我有机会读了他不下两百万字的作品,很自然地也就对他日常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忧所虑,甚至心灵层面上的那些希冀和追求,有了比别人更多一点的了解和体悟。 天弓热爱写作,有很扎实的文史功底,较为擅长写富有思想性的生活随笔,所涉题材几乎无所不包——大至国际国内所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股市、房市、金融等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经济变革动向;小至马路上的保沽、餐桌上的龙虾、除夕之夜的鞭炮……其作品的最大特点是,敢说真话,不藏不掖。不少较敏感的话题,他不选择回避,而是以最真诚的直率,勇士般地单刀直人。他对那种隔靴搔痒式的文风从来都嗤之以鼻,通常意义上的风花雪月闲情逸致似乎也与他无缘,他更喜欢对一些可能一下子不会给出答案的问题刨根问底,穷追不舍。他不忌讳锋芒,他的文字中有一种男儿的血性在。据我所知,作家中他最为崇拜鲁迅,鲁迅的文集他一遍遍翻读,他谦称自己只是从中捡拾到一些皮毛,但却愿意把那种文人的骨头旗帜般地竖在自己哪怕还很浅陋的文章里。他写得很投入,很用心,新浪网上开了博客,已坚持了七个年头。他知道自己的那点声音,在这个浮躁和喧嚣占了上风的世界里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但他仍然像个唐吉诃德似的,不甘停下他为理想驱驰的“战车”。对待他笔下所评判的这个时代,他时常不由自主地表现出一种苛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色彩,而这,或许是他创作的始动力,却也一定程度地构成了他内心的痛楚和无力回天的困窘与尴尬。 张天弓把自己的这第十部书命名为《回首烟云》,颇有些站在山顶与过往告别的意思。他也曾私下里对我说过,这种类型的作品不打算继续往下写了,“这个世界终究太大.一个人在上面任你怎么蹦达,也只是个小不点”。我一方面认同了他的观点,一方面又给了他一点小小的建议。他有着常人不都具备的庞杂且丰富的人生经历,类似于书中那些“草野人物小传”的东西,倘能以更文学的手法做一些直抵人性深处的发掘,或许是其未来写作的一个途径。 风暴已留在了山的那边,进入耳顺之年的天弓,接下来会给这依旧活跃无比的时代留下一些什么呢?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2015年12月27日于南京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新华报业图书出版中心主任) 后记 这是我写的第十本书,其中八本全是这样的杂感随笔。给这本书定稿时,我犹豫了许久,忍痛删掉了数十篇文字。以后我决计不写此类东西了,应当好好沉淀一下,写些纯粹点的文学作品。只要认真,大器晚成也说不定的。 这本书从开篇到结束,历时两年。写起来固然驾轻就熟,文字也还算顺畅,思想也不无深刻或犀利之处。但在谋篇上有粗疏和局促的毛病,有些文章还未开头呢,就想到煞尾,这与我的急性子是有关联的。有朋友说这是受了鲁迅的影响,这倒是真的。但我学到的鲁迅,只是皮毛,画虎不成反类犬。况且,现在早不是鲁迅的时代。之所以不断地写这样的小文,只是发胸中之块垒,打发无聊的时间而已。往大了说,是想在这世上留些痕迹,给人一点启示。 另外,我觉着我的文章还是太传统。思想上仍然秉承了儒家的文化。虽有些批判,但根子还在,不可逾越。形式上就更不用说了,连遣词造句都是旧式的。仿佛只有用这样方方正正的文字,才能表达我的正直、勇气,甚至无奈和失落。 依旧一部大杂烩,流水账。读者可以把它作为一本私人日记来读。我所表现的是赤裸裸的我,绝对真实。这也许便是这本书的特点,也是我的骄傲。 因感叹岁月易逝,人生易老,特将本书取名为“回首烟云”。 书能顺利出版我仍要感谢许多人,陆劲松、王重云。还有我的学长慧骐兄等。尤其是慧骐学长,文字经他一篇篇改过,其中的劳动,绝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祝愿这些好人身体健康永远快乐。 2014.7.28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