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化交流促进会著的《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1945-2015)》是南海出版公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图书之一。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五彩纷呈,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年轻人,大多都已经将厚重的历史遗忘,甚至有部分年轻人对日本侵华历史有着错误的见解。本书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反思对历史漠然的态度、批驳错误的观点,呼吁年轻一代关注历史、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珍爱和平,对年轻一代读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及警醒意义。
书中收录了随行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第26、27次海南岛实地调查工作小组,采访海南“慰安妇“工作小组成员在途中的所见所想,有对日军侵琼军备旧(遗)址保存现状的思考、对日本侵华战争亲历者所受关注的思考、建立日本侵华战争死难者纪念碑的感想等,引人深思。
海南省文化交流促进会著的《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1945-2015)》一书以采访海南“慰安妇”,随行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第26、27次海南岛实地调查这三次采访调查活动为基础,站在年轻人的视角,在与历史近距离接触的过程中所记录下的所见所闻和思考感悟。通过倾听“慰安妇“的诉求、调查日军侵琼旧址的保护和死难者纪念碑的筹建等情况,了解并记录下日军当年的侵琼历史,同时也向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一行人学习他们为调查历史真相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精神,最后对当今年轻一代对历史趋近漠然的态度进行反思,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历史,拯救将被掩埋的历史。
过去从未听说的事情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与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简称研究会)会长佐藤正人先生会面。时年72岁的佐藤正人先生告诉我们,他与研究会的成员们正致力于调查日军于侵华时期在海南岛所犯下的罪行。与佐藤正人先生进一步交谈后,我们获悉,自1998年起,他与部分研究会成员就开始坚持于每年春秋两季来琼展开日军侵琼罪行实地调查。每次参与实地调查的人员数量并不多,有时三两人,有时甚至是佐藤正人先生独行。他们来琼调查的多数时间没有翻译陪同,仅靠三五句最为基础的中文以及肢体语言来与当地人交流。因为是自费调查,经费有限,所以他们调查时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腿”。然而,即便存在着语言、地域、气候等方面的差异,即使他们大都年事已高,佐藤正人先生一行人仍然不改初衷,年复一年来到这座曾惨遭日军蹂躏的岛屿进行调查。来自日本的社会团体自发前来海南岛调查日军侵略罪证,并一如既往坚持了17年,这于我们而言是第一次听说。而来自日本的佐藤正人先生、齐藤日出治先生和来自韩国的金静美女士言谈间的那份坚定更让我们觉得惊讶。或许也是因为这份好奇和惊讶,我们愈发想了解研究会的工作内容,更想了解他们多年来调查到的日军侵琼罪证。
据海南省史志工作办公室编纂的《海南省志·政府志》记载,在日军侵琼期间,“日军共屠杀无辜群众20多万人”。为了搜集、核实这二十余万人的出身、姓名,以及每个村落被杀害的人员数量,佐藤正人先生一行人在17年里不辞劳苦、反复调查,截至2015年,核实的死难者人数已逾四千人。
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他们为了调查日军在海南岛犯下的恶行,记录幸存者和亲历者的证言,不知走过了多少个城镇和乡村,不知采访了多少位能证实日军侵琼罪行之人,更不知在这座岛屿上留下了多少足迹。为了调查日军在万宁市万城镇月塘村制造的“三·廿一”惨案,他们走遍月塘村大大小小的角落,挨家挨户核实死难者及其亲缘关系,最终搜集了翔实的死难者名单;为了调查日军在澄迈县桥头镇沙土峒制造的“沙土峒惨案”,他们一次又一次穿行在曾被日军荼毒的13个村庄里,不辞劳苦地跟进死难者名单的搜集、核实情况。截至2015年,他们已在村民的帮助下,搜集到6个村庄的死难者名单。他们处处节俭,却将有限的经费用来帮助旦场村、月塘村等村庄修建死难者纪念碑……
因被研究会成员们的执着精神和正义情怀感动,南海出版公司开始组织策划《真相——海南岛近现代史研究会17年(27次)调查足迹》一书的出版项目。
与此同时,我们了解到,日军于侵琼时期曾在海南岛设立“慰安所”,强征当地年轻女性充当“慰安妇”,所幸如今仍有部分幸存者健在。2014年,我们通过搜集、整理相关的报道和资料,发现关于这些曾沦为“慰安妇”的老人现状的内容相对匮乏,且多为老人们早年间的图像资料,报道内容也以控诉日本政府为主,大同小异。对此,我们深感诧异及痛心——这些在日军侵琼时期深受折磨的女性同胞们,关于她们的记载并不算多,而这段经历所带来的辛酸苦楚世人更是了解甚少……
于是,我们以海南“慰安妇”为主题开始策划《控诉——采访九位海南“慰安妇”实录》一书的出版项目。
“我们来晚了"
2014年8月一9月,我们前往海南省澄迈县、琼海市、万宁市、陵水黎族自治县、临高县5个市县,寻访了符美菊、王志凤、李美金、陈林村、陈亚扁、卓天妹、黄有良、林爱兰、符桂英9位曾沦为海南“慰安妇”的老人,并访问已逝老人的亲属两名。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