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穿越一世纪,思想跨越几千年。从人类基因开始追根溯源,教你勇敢面对和从容战胜恐惧!孩提时代,我们害怕童话故事里所有邪恶的庞然大物;青春年少,我们担心着默默无闻的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关注;长大成人,我们懂得了害羞,见到陌生人就紧张、浑身不自在;中年之后,不够成功、没能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业成为我们内心的通病;而人到老年,我们又开始恐惧逐渐向自己逼近的死亡。好像人活一世,一直都逃不过一个“怕”字。
为什么会这样?我们该如何对待人生各个阶段所面临的心灵考验?又该如何克服恐惧,收获平静幸福的人生呢?恐惧是魔鬼,看本森院长教你怎样打败它。
读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著的《我心无惧(让无力者有力让恐惧者前行修订版)》》,你会发现,从地狱到天堂,不过是一线之隔。
亚瑟·克里斯托弗·本森著的《我心无惧(让无力者有力让恐惧者前行修订版)》是探讨人性和内心恐惧的一部随笔集。纬度上以人一生中的几个重要年龄段分析不同时期的恐惧感及其成因,经度上引经据典阐述内心恐惧产生的根源,彻底让人们直面恐惧。最后,经纬结合处给出人们战胜恐惧的各种方式和获得宁静的启示。是一部非常有深度的哲学随笔。
第十五章 本能的恐惧
有一种恐惧感,人人都不能免受其苦,哪怕最伟大的人也不例外。大自然对人类心理方面的影响,远远比对其生理方面的影响要明显。于是,这种人人都会遭遇的恐惧感就变得更加难以理解了。南美沼泽地区的蚊子身上长着一个类似于工具箱的器官,用来刺破恒温动物的皮肤,方便吸食血液。然而,实际上恒温动物在这些地区绝迹很久了。地球上只有少数物种可以随意繁衍,却毫无食物匮乏的危机,蚊子便是这其中之一,因此能够一直存活到今天。那个类似于工具箱的器官虽已毫无用处,蚊子却仍然保留着它。倘若蚊子能够像人类那样进行理性的思考,那它们一定会认为,在恒温动物身上美餐一顿是一个遥远而崇高的人生梦想,是最高贵的行为。在蚊子看来,那是古代英雄的丰功伟绩,并且相信,倘若当今的蚊子能够保持住英雄后裔的原始本能,一定能再创辉煌篇章。当然,蚊子并不能真的有这些想法,只有人类才喜欢这样胡思乱想。我们的恐惧感中有很大一部分并不是源于事实上存在的危险,而是我们从遥远的祖先那里遗传而来的,属于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现在我们仍然会遇到很多危险,比如染上疾病等,却没有演化出相应的恐惧本能,以使我们能够及时察觉罹患传染病的危险。现在我们一旦发现传染病的存在,就会理性地采取措施。可是一两百年前的人们尚且不知道肺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结果导致它大面积蔓延,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像济慈、艾米莉·勃朗特这样优秀的人,都因为在照料患者时不懂得为自己采取保护措施而染上肺病,并因此而早逝。人尽管仍然拥有自我保护的本能,却没有觉察到肺病的传染性危险,没能及时保护自己,不像面对黑暗与孤独或者面对陌生人时会产生本能性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本能源自生活环境中处处充满危险的远古时代。现代人类的生活环境非常安全,但是恐惧的本能却依然保留了下来。
与此同时,人类的想象力在不断发展,能够生动形象地想象出灾难的情景,这给人类增添了很多新的恐惧感。人类的情感也在不断丰富,道德情感越来越细腻,所恐惧对象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面试时我们会紧张个不停,某些不愉快的场面我们会唯恐避之不及,与人交往我们唯恐激起他人的愤怒。这些现象的根源是,远古时代的人类畏惧个体成员间的暴力冲突。我们害怕激怒别人,并不是因为我们真的会被对方殴打,而是因为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确用暴力表达心里的愤怒,这种记忆就以本能的形式保留了下来。其实我们明白,在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即便话不投机,我们也不会因此真的遭到什么伤害,肢体不会受伤,前途也不会受影响。但是我们就是止不住地紧张,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其实这是由于我们无法摆脱远古时代的记忆,隐约地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愤怒必然导致冲突,而冲突的结果必然是有人受到伤害。在冲突中,要么强硬地攻击对方,要么甘愿忍受对方暴戾的言行,我们必须从中选择一样。或者说,我们认为自己必须从中选择一样。尽管我们非常清楚对方并不能给我们造成伤害,可是一看见对方怒目圆睁,鼻孔冒着粗气,脸色渐渐灰白,嗓门也提高了,我们就感到非常紧张。其实,我们此时心里非常明白,对方绝不(P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