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高文华传/雨花台烈士传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张辉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辉编著的《高文华传》介绍了,降雨花,落地为石,无锡籍烈士高文华便是那璀璨雨花石中的一颗。在无锡烈士陵园里,安息着不满24岁的无锡籍烈士高文华。高文华(1908-1931),化名程清,1922年考入东南大学附中,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期间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战役,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后期,进行秘密的反蒋活动。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后转入无锡农村,从事农民运动。当年11月任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1928年3月不幸被捕,后被国民党反动派关押在南京老虎桥江苏第一监狱。1931年8月29日,因病牺牲于南京雨花台狱中。

内容推荐

张辉编著的《高文华传》力求真实反映雨花台烈士的人生轨迹和革命事迹,传主高文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转入农村,组织发动群众,从事农民运动。11月,任共青团无锡县委书记。1928年3月被捕。解至南京,关押在南京老虎桥江苏第一监狱。1931年7月16日,牺牲于狱中。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寒门立志求真理

 苦涩童年爱探究

 学海逐浪觅灯塔

第二章 投身大革命洪流

 黄埔从戎露峥嵘

 投身北伐勇征战

 拒绝变节誓反蒋

第三章 继续奋斗在故乡

 宣传革命主义真

 推动农暴树义帜

 临危受命陷囹圄

第四章 “一个真的奋斗者”

 铁嘴铜牙守机密

 炼狱磨难志更坚

 狱中读书绘愿景

 传道授业启民智

 文锋如剑刺凶顽

第五章 雨花永生耀千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黄埔从戎露峥嵘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资产阶级革命党在长期的反清斗争中始终未能建立起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军队。此后,孙中山虽然又多次组织讨袁和护法战争,但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始终没有自己的军队,只是拉拢、依靠一派军阀去攻打另一派军阀,最终却被军阀所利用,以失败告终。

1922年,陈炯明发动羊城兵变,彻底促使孙中山觉醒。严酷的历 史事实,使孙中山陷入反思。他终于在惨痛的失败中认识到依靠一派军阀去打倒另一派军阀是断无成就的,“没有革命军的奋斗……我们的革命,便没有完全成功”,在建军问题上非寻找新的道路不可。要创造革命军,首先要有一个革命党。而改组前的国民党是一个成分复杂、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资产阶级政党。此外,孙中山在南方还没有自己巩固的政权,没有一个可靠的环境来创办学校,培养军事人才。此时,孙中山看到,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几年就呈现出蓬勃生机;在国外,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列宁的领导下,通过自己的革命武装,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因此,联合中国共产党,“以俄为师”,成为孙中山创建革命军的最初认识。他决心仿效苏俄红军建军经验,先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军队的基础。1924年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国共两党对黄埔军校都极为重视,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总理,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1924年冬,高文华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该期学员于1924年冬招考于广州、上海等地,陆续进校,分步、骑两科,高文华被分到步兵科。1925年1月,黄埔三期学生相继成立第一、二两营,编为第一纵队,以王懋功为总队长,张治中为总队附,陈继承为第一营长,张治中兼任第二营营长。后又续编第三营,以文素松为营长,并直属于纵队。4月11日,张治中被任命为代理总队队长,负责全队入伍生的训练。入伍生的教育为三个月,期满升学后,再修学六个月就可毕业。高文华考入黄埔军校时年仅17岁。他身体比较瘦弱,但凭借着高度的革命热情和武装革命必胜的信念,在严格的军事训练中刻苦坚持,从不因为苦和累而抱怨、退缩。

黄埔军校深受苏联红军的影响,无论是编制体制还是军事教育训练,都具有很鲜明的苏军烙印。苏联顾问在教学实践中给予了很多帮助。他们帮助制定教学计划,提供苏联红军最新资料,修订各科教程,在教学中亲自示范和教练,为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人才提供了保障。  黄埔军校以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军事政治人才。黄埔军校突出政治教育的特征,是孙中山“以俄为师”的办学方针的具体体现。从黄埔军校开设的政治课中,也可看出深受苏联的影响。在苏联顾问的直接参与下,黄埔军校开办了内容丰富的政治课,对学生积极进行三民主义教育,同时也注意向学生灌输马列主义思想。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为自己确定人生观与政治立场。学生们组成各种主题的政治研究小组,关于人生观、政治立场、道路选择、奋斗目标等展开激烈的讨论。当时,校内最大的两派是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一部分学生认为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创办的。孙中山是中华民族的领袖,继承了中国的千年之古训,开启了三民主义革命学说,他了解中国国情,以他提出的三民主义为指导来进行革命可以创造出大同世界,所以要信仰三民主义,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目标,黄埔军校的学生应该做三民主义的信徒,而对那以舶来品为教条的社会主义学说,一概不能接受。另一部分学生认为,三民主义固然是国粹,但是唯心的、脆弱的,缺乏坚强的革命性。其他如无政府主义、国家主义等毫无革命性,更不用说。只有共产主义是科学的结晶,是最富于革命性与阶级性的。它有步骤、有组织,对于每个时期的情况有各种不同的策略,找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指出了如何来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P23-25

后记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在雨花台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他们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要注意用好用活丰富的党史资源,使之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为了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考察江苏讲话精神和江苏省委要求,铭记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文化建设上新台阶,根据江苏省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和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等单位联合编纂《雨花台烈士传丛书》。《高文华传》是其中之一。

接到编纂通知后,无锡市史志办公室认真筹划,并指定由我承担《高文华传》的编写工作。接受任务后,我先后赴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高文华烈士的二妹高福珍家等处查阅相关资料,以信函、电话等方式约请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协助查阅相关资料,并对高福珍进行专题采访,查阅、征集到大量高文华烈士遗作、书信、笔记、日记、照片、回忆文章、背景资料等。在广泛征集资料的基础上,先后历经资料考证、专题研讨、集中编写、修改校对、征求意见、统稿完善等阶段,于2016年5月完成《高文华传》的编写工作。在编写本书过程中,本人得到了无锡市委、市政府以及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无锡市史志办公室的关心和支持。无锡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张叶飞十分重视本书的编写工作,先后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并作指示。无锡市史志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许建军主持本书征编和审阅工作,副主任郭明曾参与本书征编策划,副主任接玉松负责本书审稿工作。陶克华、龚伟等党史专家认真审阅书稿并提出宝贵意见,唐丽娟参与本书编校等工作,徐欣丽、杨刘敏子等也为本书的编写做了许多具体工作,烈士家属提供了大量相关资料。在此,谨向所有为本书的编写出版给予关心支持的单位和个人表示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由于时间、精力、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6年6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6: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