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容易引起心律不齐
人们在愤怒的时候喜欢说“气死我了”,小说中也有很多被活活气死的例子。在《说岳全传》中,有一个“笑死老牛皋,气死金兀术”的故事。南宋时期,金兀术是北方金国的四太子,一心想要吞灭宋国,可是遇到了克星——岳飞,金兀术在战场上无法与岳飞匹敌,就贿赂秦桧,用“莫须有”的罪名害死了岳飞。但是抛开国家利益之争不说,金兀术也对岳飞的才能和气节敬佩不已。岳飞手下有名大将,也就是故事的另一个主角牛皋,他比岳飞年长,二人感情深厚,因此牛皋一直想要为岳飞报仇雪恨。孝宗即位后,金军再次犯境,孝宗积极主持北伐事宜,并且命令岳飞的后人岳雷等人率军抵抗。金军大败,牛皋活捉了金兀术,他骑在金兀术的背上,哈哈大笑。金兀术又羞又愤,却又无法挣脱,竟然活活气死了,而牛皋则是开心过度,大笑之后竟然也死了。
在故事中,牛皋和兀术都是因为情绪过于激动而去世的,这可能与心律不齐有关。研究显示,生气所引发心律不齐的心电图比一般心律不齐心电图来得更加混乱,也更加不稳定,因此是最致命的。
另外,在研究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时,不仅要看情绪激动的程度,还要看它持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生气和消气是人类情绪正常的代谢,每个人都是通过不断地生气和不断地消气来维持心理平衡的。有涵养的人有时也会生气,而且怒火冲天,但是事情过后,他们很快便会冷静下来,将怒气尽快消散出去,从而避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虽然这些人也像常人一样生气,甚至是经常生气,但是他们仍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壮,其中不乏高寿之人,而一些很少发怒的人,却可能整日疾病缠身。这两种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会消气,而后者不会消气。
人们总是说“怒火难消”,怒气就像火苗,早一秒钟消灭,就能早一秒安全。如果听任怒气上扬,就有如放任火灾蔓延,等到发展成山林大火时,再想扑灭就难上加难了。如果不会消气,气不能及时地发散出去或消散得过慢,将气憋在心里生闷气,对健康势必造成损害。鉴于此,心理学家首先告诫人们少生气,同时劝导大家要学会消气,要学会掌握这种自我心理调节的本领。有人说,生气不应超过3分钟,这种说法是很有道理的,首先它给了人们3分钟的缓冲时间,因为人毕竟是有情绪的,很少有人能够在瞬间让怒气全消。但是生气的时间也不宜太长,普通人经过训练之后,在水里的憋气时间可以达到3~4分钟,所以气息的混乱时间不宜超过3分钟。
糖尿病患者应该杜绝生气
糖尿病和高血压、高脂血被人们称为“富贵病”,意思是这几种疾病的产生是由于生活水平太高而导致的,这种见解有一定的缺陷,但是也形象地说明了导致此类疾病的重要诱因。时至今日,中国社会整体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幅度提升,曾经人们期盼的“富贵”已经成为常态,因此“富贵病”也推广开来。
科学研究发现,糖尿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失调。血糖失调会有什么后果呢?通过一个例子,大家就会对此有形象地认识。有的人喜欢吃果脯,有的人喜欢吃咸菜,这两种食物的口味截然不同,但是它们的制作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果脯是用糖腌制的,而咸菜是用盐腌制的。我们知道盐可以吸收水分,其实糖也有这样的作用。人体内的血糖含量超标,会吸收大量的水分,导致机体缺水,所以糖尿病患者经常感到口渴。
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生气、经常抑郁等不良情绪,也是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的重要因素,因此不良情绪会导致或加重糖尿病的病情。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而大脑边缘系统同时还有调节内分泌和自主神经的功能,进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生气、焦虑、紧张、惊吓、抑郁、恐惧等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的兴奋直接抑制胰岛B细胞的功能,使胰岛素的分泌量下降,引起血糖升高。同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又会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和释放,进而诱发糖尿病。
另外,有些糖尿病患者并发有心脑血管疾病,情绪激动时很容易出现意外。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事尽量不要生气。
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以后,不要为此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因为这会加重身体负担,正确的做法是立即接受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也叫精神治疗,就是利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治疗身心疾病的方法。心理治疗的形式有很多,既有一对一的单独心理治疗,也有一对多的集体心理治疗,或者是家庭心理治疗。在治疗内容上,有说理疗法、教育疗法、心理咨询、音乐疗法、休闲治疗、色彩疗法、气味疗法、音乐疗法等,这些都是通过对人的感官进行刺激,来调节人们的脑神经功能,从而使患者身上出现的异常情绪得以减轻并消除。
糖尿病患者在平时也要注意自我调节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首先要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安静舒适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有助于排除杂念,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为此,患者应尽量保持呼吸自然、流畅,尽可能达到忘我的境界,也就是脑中不做过多思虑,专心体会外界的美好。
P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