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海明威所著、刘心武主编、郭冬杉和赵香娟所合编的《老人与海(无障碍阅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书描写的是在20世纪中叶的古巴,一个名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独自出海捕鱼,却一连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依然斗志昂扬地努力着,终于,在第85天钓到一条体重1500磅的大马林鱼。可是鱼太大,反而拖着船在海里走。他拉紧钓丝,奋力坚持。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经过两天两夜,他终于杀死大鱼,开始返航。不料遇上了鲨鱼来抢食,老人又同鲨鱼进行惊险的搏斗。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带着一副鱼骨架回到港口。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往日那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他是孤独贫穷的老渔夫,他历尽艰辛杀死马林鱼,他挨饿忍痛与鲨鱼搏斗……桑提亚哥老人在逆境中保持着尊严和勇气,体现出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由美国海明威所著、刘心武主编、郭冬杉和赵香娟所合编的《老人与海(无障碍阅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一书诠释了生命的高贵与尊严、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部伟大的、寓言般的现实主义不朽杰作。另外几个短篇从不同的视角反映生活,对人性进行了深刻剖析,语言简洁而含蓄,充满象征意蕴。
海明威的中短篇小说别具特色,情节多在具有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人物角色和主题变化丰富多彩,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语言精炼独特,具有“短篇小说大师”之称。
桑提亚哥老人
在风景迷人的墨西哥湾,有一条向北奔腾而去的大海流,当地人习惯称它为湾流。居住在湾流附近的居民,有不少人家以捕鱼为生。有一个老伴儿已故去多年的老头儿,长年独自驾着小船往返于这片海域。
不知是风向的原因,还是海神公公故意同这老头儿过不去,总之,接连84天过去了,可怜的老渔夫竟然一无所获。老头儿曾有过引以为豪的捕鱼纪录,而这段日子他真是很不走运。(这几句话一下子将读者带进老人的世界:他孤独,正面临捕不到鱼的困境。)起初,有一个结实可爱的孩子和他在一起,到第40天了,他们还是没有钓到一条鱼。孩子的爸妈对孩子说:“曼诺林,那老头儿准是在走背运,明天别跟他出海了。”
这个叫曼诺林的男孩子很懂事,他一向尊重大人的建议。他在心里祝福不走运的老渔夫早日满载而归。说来也怪,这孩子依照爸妈的吩咐登上另外一条船,头一个星期就捕获了三条上档次的大鱼。
那男孩子眼看着老渔夫每天划着空船回来,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他从小就跟着老渔夫学打鱼,同老人有很深的感情。所以这回虽然不搭他的船,却很惦记老头儿。只要他有空,总要下海滩去,帮老人家搬回那堆已卷好的钓绳、鱼钩、鱼叉,或是帮他拢起绕在桅杆上的帆。那张历经风吹雨淋的破旧的船帆用面粉口袋补了又补,收起来的时候,看上去像是一面屡遭败绩的旗帜。
老人看上去憔悴不堪,瘦削的身体愈发显得单薄。他的脖子处堆满皱纹,脸上长着褐色的小疙瘩,那是长年累月被耀眼的太阳光在明净的海上的反光晒成的。小疙瘩几乎占据了老人的整个面颊。老人的那双手也许是长年收放绳索对付大鱼的缘故吧,那摊开的手掌上因为摩擦结着皱纹很深的伤疤,那都是些老疤,干裂而又凹凸不平。那伤痕累累的样子,足以让胆小鬼哀叹风浪无情,岁月无情。
而岁月留给老人的,只是表面的印象。如果你仔细观察老人的眼睛,你会发现,看似年迈体衰的老渔夫并非想象中的颓靡。瞧,他那双如蓝蓝的海水一样的眼睛,分明洋溢着一股不甘屈服、毫不气馁的豪情。
“桑提亚哥爷爷,”这一老一少从系船的地方沿着沙坡上岸时,孩子冲着老渔夫说,“我又可以跟您一起出海了,我爸妈已经攒了一些钱,他们会支持我的。”这个懂事的男孩,永远不会忘记他学会打鱼是老人教的。他们是忘年之交,他很爱桑提亚哥爷爷,他俩在一起很谈得来。
“别跟着我啦,”老人望着孩子天真的神情,故意板着脸说,“既然你已在那条走运的船上,还是跟着他们一道出海吧。”
“不,我还是想同您在一起,您还记得有一回,您连续87天没打着鱼,后来我们可是一连三个星期,每天都捕到大鱼呢!”孩子有些委屈,他不想看着老人一个人孤零零地出海。
“当然记得,那每天都有大鱼的日子,真令人开心。”老人的眼睛眯起来,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接着,他又转移了话题,“孩子,我知道,你离开我跟别的渔船,不是因为信不过我,我了解你的。”
“嗯,是爸爸叫我跟着那条船的。我是他的儿子,他说的我不能不听吧?”
“你做得对,孩子,这是合情合理的,”老人说,“做孩子的当然要听父母的话。”
“他对您不大有信心。”
“是呀,”老头儿说,“他不了解我,可咱们应当有信心,对不对?”
“对!”孩子说,“我请您上小餐馆喝瓶啤酒,喝完酒我帮您把全套家伙扛回家去,好吗?”
“有什么不行的,”老头儿说,“咱们俩谁跟谁呀,怎么都成啊。”
他们到一家海滨餐馆里坐了下来。一些年轻的渔民在那儿喝酒,他们不断地拿老头儿开玩笑,说着平时渔民间打趣的话,老头儿一点儿也不生气,他知道渔民们是在以这种方式找乐子罢了。
那些上了年纪的渔民都回过身来看看他,知道他好多天没打到鱼了,心里替他难过。但是他们并没有把对他的怜悯表现出来,只是围拢到这边来,同老头儿聊了起来,谈海潮,谈他们把钓丝绳放下去多深,谈这连续不断的好天气,谈他们出海听说的新鲜事。
那一天,有所收获的渔民们都回来了,把他们打的马林鱼全开了膛,然后平放在两块厚木板上,每块木板由四个人分头抬着,摇摇晃晃地抬到收鱼站,在那儿等冷藏车来,再把那鱼运到哈瓦那的市场上去。
那些捕到鲨鱼的人,已经把鲨鱼扛到渔港对面的鲨鱼加工厂,在那儿用滑车把鱼吊起来,取肝、去鳍、剥皮,再把鱼肉切成一片一片的,准备腌上。刮东风的时候,总有一股腥臭味,从鲨鱼腌制厂那边飘到这边来,让人闻着很不舒服。(P002-005)
序言
从博客到微博,从文字到图形,当今社会,人们的阅读已经呈现出碎片化和图形化的强烈趋势。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从纸质阅读逐渐转变向电子阅读,换言之,读“屏”时代在悄悄置换读“纸”时代。一方面,电子产品的流行貌似普及了阅读,在繁华城市的地铁上,经常可以看到人们拿着电子产品聚精会神地阅读;但另一方面,这种碎片化的蜻蜓点水似的阅读除了牵动人们的嘴角和面部神经之外,却已经很难打动人的心灵,触及人的灵魂,它的娱乐性大大超过了审美性。所以,在貌似全民狂欢的阅读里,人们其实离阅读的实质已经渐行渐远……
在这个快速消费品盛行的时代,当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越来越远离人们生活的时候,人们价值观的确立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为阅读对人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这样说,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历史,阅读的内容与方式决定了其价值观的内容与形成过程。价值观的培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他们的阅读数量与质量决定了其成长的方向与速度。尤其对于正处于学生阶段的孩子们而言,如果仅仅注重考试分数的提升,心灵成长就会滞后,甚至营养价值稀缺或者内容不良的读物则会把他们引上人生的歧途。所以,面对当下浮躁的阅读与人生状态带来的人们价值观崩塌与信仰缺失的大环境,我们重新倡导青少年甚至是成年人阅读世界文学名著,就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自称只读三十年前的作品,因为缺乏生命力的作品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人遗忘。那些在三十年后仍能看到的作品,无论如何,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可取之处。如此看来,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已经经过岁月长河的淘洗,得到历代读者的认可,其传递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各种精神品质对青少年的成长大有裨益。
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精心策划了这套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为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入地阅读名著,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综合考虑文学价值与实际需要,精心选择书目
世界文学名著浩如烟海,每个人都不可能一一阅读。为此,我们根据语文新课标的阅读要求,以及各地区中、高考的考试大纲,再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精心选择书目,以满足学生考试的实用性需要和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需要,可谓一举两得。
二、制订整体阅读方案,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作品
为了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每一部名著的主要内容,我们根据阅读名著的读者体验和经验,特地为读者制订一整套的阅读方案,包括对作家生平、作品评价、名著情节、人物关系、重点章节、艺术特色和与作品相关的影视剧的介绍与推荐。这套阅读方案可以帮助读者快速而深刻地了解名著内容,并对名著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三、精准注释与点评,扫除阅读障碍
为消除国家、文化和时代隔阂,我们根据每部作品的特质有所偏重地进行注释。注释的内容从总体上分为科学知识类,难解字词类,历史、文化、风俗类,地名、人名类等,这就为读者从客观阅读和主观感悟上扫除了阅读障碍,从而能让他们轻松地从名著中汲取营养。与此同时,这些注解和导读在设置上摒弃了功利性,以保证阅读的顺畅和完整,让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性和经典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设置相关栏目,帮助读者深入思考
每一部名著后面都设有“读后感”,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名著的思想内容、情节设置、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心灵共鸣,获得阅读的满足感。而“读书与思考”栏目则设置了四到五道阅读思考题,并给出答案示例,可以带领读者深入了解名著中的人物形象、情节与思想等,加深对名著的印象,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备考方式。
五、组织专家团队,倾心打造经典书系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邀请了著名作家、高校知名文学研究专家、中小学教育专家,从文学和教育的角度对本套丛书进行审定,致力于把本套丛书打造成中小学生新课标课外阅读读物的首选读本,让中小学生在由各个领域的专家共同制订的阅读方案的帮助下,爱上阅读,学会阅读,扩大阅读视野,提高阅读能力。换言之,这是我们为学生和老师精心制订的一套阅读方案和教学方案。
总之,这是一套审美与实用完美融合的丛书。我们精心策划,只祈望读者于喧嚣浮躁的时代背景下重拾经典,深度阅读,在这套丛书里滋养心灵、陶冶情操,从而建立起更富足的精神世界!当然,因本套丛书种类多,编辑工作繁复,可能出现百密一疏的情况,敬请读者多提宝贵意见,我们会尽力把工作做得日臻完美。
2016年5月
我的读后感
《老人与海》读后感
《老人与海》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作者海明威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独自出海打鱼,但在84天后任然一无所获,直到第85天他才钓到了一条无比巨大的马林鱼。这是一条比他的船还长两英尺的大鱼。它拖着小船漂流了整整两天两夜,老人在这两天两夜中经历了从未经受的艰难考验,终于把大鱼刺死,拴在船头。然而这时却遇上了鲨鱼的连番攻击,老人与鲨鱼进行了殊死搏斗,依旧未能保住大鱼,最后,老人带回家的只是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
文中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但是通过朴实平凡的语言告诉人们一个道理:人的生命可以结束,但是人的意志、精神不可以结束。老人的故事象征着人类坚不可摧的精神。在现实中,他虽然失败了,但在精神上,他却是胜利者。他那顽强搏击的精神,展示了人的高贵和尊严。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呢?哪怕再成功的人。失败的原因可以不尽相同,但无论如何,失败总是一个让你难以承受的打击。只要心中有信念,你就会有胜利的希望。我想,这种险恶的人生环境和这种坚韧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部作品越来越吸引人的原因。
在人的一生中随时随地都存在股破坏力量,人生是不停地循环着的,喜剧的落幕,不就是悲剧的上演;悲剧的落幕,也就意味着喜剧的再度登场。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话,“一个人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消灭一个人,可就是打不垮他”,不正道出了整部作品的主题吗?
一个人应该怎样面对困难重重的生活?一个人的经历应该如何评价?这样的问题不光出现在小说中,也同样出现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感受海明威,去感受《老人与海》。海明威曾经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在我看来,这种八分之一的比喻不光是属于文学的,也不光是属于作者的,它同样是写给读者的,同样是描绘生活的,因为唯有我们源自生活经历的感受才是真实与无比丰富的。我们应该在自己的生活中当一个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