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米是百万级畅销作家,拥有超高人气和影响力
一个故事,精彩呈现两重矛盾:50后与80后两代人的婚恋观矛盾,中国与美国80后们情感态度的矛盾。
《山楂树之恋》中的静秋与老三如果真的结婚生子会过上怎样的生活?《暮色苍茫》作者亲手打破唯美的爱情童话,却又让他们的下一代再塑一段不完美却依然感人至深的爱恋。
艾米著的《暮色苍茫》讲述了执着缘分的大龄“剩女”韦真,在真爱被人生污点的阴影笼罩下的摇摆与坚持。年近三十的韦真选择赴美留学完全是因为反感相亲,追求邂逅的爱情。韦真的母亲千方百计打听到因定居美国而失联多年的“过命”闺密,撮合韦真与闺密的儿子扎克。但机缘不巧,谣言误传,韦真与比自己小好几岁的中国留学生禺杰渐生爱意,直到第一学期结束才“偶遇”扎克。
她当时就有一种冲动,想几大步跑过去,跟那几个家伙寒暄寒暄,不为别的,就为了看看自己憋了这一路没讲中文,还分不分得清“妈麻马骂”。
但她不仅没冲过去寒暄,还把头转向一边,生怕那几个接机人看出她也是z大的新生,会冲过来要接她。她那时还不知道接机人会放她的鸽子,所以肯定会拒绝z大的那三夫。
但是,还有一种尴尬的情况,如果那三夫不仅看出她是z大新生,还看出她那奔三的年龄,说不定会别过脸去,装作没看见她的样子,生怕她会死乞白赖要他们接机,更怕她会死乞白赖要跟他们结婚。
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杞人忧天,是真的有这样的人的!
曾经就有那么一个同事,长得其貌不扬,家境也很一般,工作更是毫无可圈可点之处,但就因为比她小几岁,就觉得自己条件顿时好了若干倍,配她就绰绰有余了。 。
那时单位有热心人在中间撮合,她还没答应呢,那个男同事就到处传播,说她想嫁给他,而他呢,还在她和一个小自己五岁的女生之间徘徊,诚恳地请人帮忙拿主意。
那个德行,那副嘴脸,真是让人恶心!
而更恶心的,是居然有人相信他的话!真是把她给气昏了!
怎么声明都没用,所有人都认为现在是他配她正好,但再过几年,就是他配她绰绰有余了。
又把她给气醒了!
这也是她在奔三年纪谋求出国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到美国来找个对象。听说美国人不在乎女人的年龄。在美国留学的中国人受了美国佬的影响,也变得不在乎女人年龄了。但她没想到z大中国学生会的干部们会这么——年幼!
可能是因为她真把自己当“新生”了,所以觉得先她来到z大的“老生”肯定比她老;又或者是因为她真把“学长”当长辈了,以为他们肯定比她年长。
哪知道,他们只是几个嘴上无毛的小孩子。她突然有种苍老的感觉,还是她妈妈英明。
她妈坚决不同意让z大中国学生会的人来接机,一定要让美国的熟人来接机。
其实她妈找来接机的也不是熟人本人,而是熟人的儿子。
而她妈妈和那个熟人也不算真熟,顶多是“熟一ed”(熟过),勉强算个“熟ing”(正熟着),但绝对不是“has been熟”(一直都很熟),因为两人已经有很多年没联系了,差点儿连名字都想不起来,是她被z大录取之后,她妈妈才通过层层关系,蜿蜒曲折地联系上的。
说来真是夸张,自从她开始报考美国学校,她妈就开始向人打听,看有没有哪个熟人朋友在美国的,可以托付人家照顾她,只因为她是家里的独女,一直潜心读书,涉世不深。
她那时生怕老妈棋局开早了,会兆头不好,把她的留学计划给搞黄了,不禁抱怨说: “考不考得上都还两说呢,你这么早张罗个啥呀?”
“怎么会考不上呢?我女儿可是踏了我的代的,最会考试了!”
这可不是吹牛,她妈妈的老同学都这么说她妈: “她呀,别看她平时跟我们学得差不多,甚至还不如我们。但一到了考试,她就像有神助一样,总比我们考得好!比如说多项选择题吧,大家都不知道该选哪一个,给的四个答案,都是连字都不认识,都是靠蒙。但她就能蒙对,而我们都蒙错了。”
她妈当着人家的面不说什么,只呵呵笑,但背地里总是说:“嘁,考试靠蒙能行吗?你们听说过谁是靠蒙取得好成绩的?”
她曾经不知好歹地问过: “妈,你总说你考试厉害,那你怎么不参加高考呢?”
老妈脸上顿时几道黑线: “谁说我没参加高考?”
“你参加高考了?那你怎么没考上?”
妈妈义愤填膺了: “你以为我跟你一样,从上小学起就在为高考做准备?我们那时根本就不兴读书,刚进学校门, ‘文革’就开始了,停课闹革命,一闹就是好几年。然后才兴复课……”
“那不就可以为高考做准备了吗?”
妈妈那么高雅的人也爆粗了:“准备个屁啊!我们那时根本不兴上文化课,都是学工学农学军……”
“还有唱歌跳舞!”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