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美女
我心目中的美女应该是永远定格在二十八岁,不老也不年轻,那种介于女人与女孩之间,睿智、成熟,举手投足让人产生一种距离美,就连不经意间吸一根烟,优雅得让人也要学半年。总之是那种男人看了着迷、女人看了嫉妒的美女。认识阿芳后她改变了我的观点。
阿芳,武汉人,自幼学习舞蹈,部队文工团演员,与同是一个部队的唐山兵结婚定居唐山。我经常听别人对她开玩笑:“我们唐山人真有本事,竟然能把你这个美女‘骗’来。”
我们认识已近十年,而且每周都要见两次面。太熟悉的人反而让我写不出东西来,但她对我居然是个例外。
阿芳是女子俱乐部的健美操教练,这也是我每周必须见她的原因。与大多数教练不同,她没有结实的中性的肌肉,更没有中性的性格,而是十足的女性,女性得不能再女性了。
每次见到她,都感觉很别样,一条花十元钱买来的裙子,穿在她身上都会让别人好一番惊叹。她讲话的口音介于唐山话和武汉话之间,婉转柔软还带一丝沙音儿,用我们唐山话说,就是有一点贱舌,好像吃了一块奶油夹心巧克力,甜甜的冷不丁腻你一下,让你欲罢不能,还想再来一块。她聪明乐观。她能洞察周边每一个人的情绪。天气阴暗时,她会突然冒一句“好想好想谈恋爱”,让笑声赶走阴霾。我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一句话:“痛井快乐着。”而她给我的感觉却是不知痛苦为何物,我送她的话就是:“快乐并继续快乐着。”
在男人面前的阿芳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因为我们的接触是在男士止步的场所。一次我看到了她照的艺术裸照,灵秀而无邪,美得没有距离,真想拿来向身边的女性朋友炫耀一番,最终怕有人拿回家给老公欣赏之嫌而闭口。如果你点击某网站就能看到她为某品牌服装拍的时装秀,当然没征得她的同意我还是暂不公布了。我们经常称呼她美女,她也欣然笑纳。她也是第一个给我留言的人,没忘了注名美女两字,让我一看就知她已来过。她长着一张娃娃脸,永远笑靥如花,用她的容貌、她的肢体语言、她的声音、她的乐观向上的个性诠释着美丽。她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二十岁。
这就是别样的阿芳,别样的美女,I'm glad(我很幸运),我能欣赏到别样的风景。
牛脾气的阿菊
阿菊,山东青岛人,她的笔名叫叶子。
认识阿菊是在刚进复旦的时候,为了躲避媒体对她的采访,我们两个人跑到五角场的一个小餐馆里边吃边聊,聊得很投机,从此成了无话不说的好朋友。我通过她又结识了她的许多山东老乡,烟台的小林,兖州的华德民,沂蒙的魏姐,还有美丽的泰安女孩李连杰(与功夫巨星同名)。
这些山东人给我的热情足以让我感动一生。
P8-11
后记
我自认为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更不喜欢表现自己,但文字给了我一个表现的机会,所有我写的这些文字也只是一棵大树上飘落的散叶,我挑挑拣拣还是觉得每一片都不够完美。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一些传奇,即使没发生在自己身上,也会耳濡目染,好的、坏的、真实的、虚假的、美好的、丑恶的、阳光的、阴暗的……而我总喜欢美好和阳光的一面,其实矛和盾是一对形影不离的亲兄弟,只有俱全了才会完整。我的脑子里总有一个念头:写一部完整的小说。可我总是在那些丑恶的事情上望而却步,我不愿面对丑恶,那样我会窒息,我会痛苦,试问没有经历痛苦的人生能够有成长吗?也许我的内心还不够强大,也许我还是没有真正成长壮大,所以我的小说搁浅了,也许我会继续写下去,也许我不再继续了……也许,我的人生充满了许多的也许……
我的妈妈年轻时是个美人胚子,她给了我良好的遗传基因,可她在我小的时候却怎么都不喜欢我,甚至对我有些嫌弃。我和我的先生虽然有一个衣食无忧的生活,他却对我极尽各种无端挑剔,屡次挑战我的底线,也许他在外人眼里算是个成功人士,但在我的眼里只是一个屡败屡战、屡错屡犯之人。我也曾转身离去,只要他稍一松手从此之后我们的生活再无半点交集,最终是他的不曾放手让我们还能结伴同行,度此余生。结果这是两个最离不开我的人。
记得有一句话:“生活中那些不求回报一味给予的一定是来还债的,而那些经常设一些小磨小难的才是真正度你之人”。
最近我偶然从网上搜到《心经》,竟能很顺畅地念出。当我一个人静静躺在床上听着一位法师的诵唱,一遍遍地听着竟把自己幻化成一个透明的杯子,杯子里注满了无色的液体,内心充满感动,眼睛竟湿润了,我相信那是杯子里溢出的,溢出的是慈悲!想想有生以来我所吃过的苦、遭过的罪、吃过的亏,以及那些不愿辩解的无辜和无奈……现实早已还了一个大大的福报给我,生活中我不与人比只与自己比,总是今天比昨天好!现在比以前好!一直以来都是越来越好!我还有什么可纠结的呢?
在此郑重感谢我的妈妈和我的先生!都是度我之人!
感谢厦门大学出版社的石兆佳女士再次为我作序,兆佳是我在复旦读书时的同学和好友,我的诗集《送你一朵玫瑰》也是兆佳为我作序。
感谢有缘读到此书的每一位读者,凡是我认识的和认识我的人皆是缘分使然,感谢我生命中的所有缘分中人!谢谢!
序/石兆佳
自在飞花不是梦
我和夏歌是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的同学,这位来自唐L山的女子小我一岁。感觉她很忧郁、敏感,讲话轻声细语,声音很好听。我问她唐山大地震时她家的情形,她说她家房屋震塌了,全家五口压在下面,还好住的是平房,她父亲从废墟中救出她时,她已经没了气息,被震后的一场小雨浇醒慢慢回转过来。她全家都平安。父亲救完全家救街坊邻居。全市死亡24万,重伤16万。到处都是死尸,断胳膊、断腿。
我倒吸了一口冷气。唐山地震时她还是初中生,豆蔻年华的少女,在一片废墟之中,她挺起胸膛站立起来,顽强地走到了今天。没有人给她心理抚慰,那时没有这些。我想,她一定有很多东西要倾吐,有很多话要说要写,关于生死,关于爱,关于过往的一切。
这本《飞花之梦》应当说是她在重生之后心血的结晶。因为认识了她,当前两年《唐山大地震》电影上映后,我特地独自去电影院观看,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记得夏歌写过一首诗《死亡》,她把人死亡比喻为去贴一面黑墙。这不禁使我想起2012年夏天我去唐山她家里做客,她带我去看了刻有地震中死亡人员名字的那几面高大无比、宽得望不到边的黑墙——唐山地震纪念墙。她说,还有很多很多人的名字没有刻上去。24万,世界上还没有这么大的墙可以镶刻这么多的人名。我去的时候是八月初,离地震纪念日“7·28”不久,墙下面有人送的一些祭奠的花还在,我的心沉甸甸的。她的书中写的“寻找小峰”,仅仅是地震的一个侧面,那个失落的童年伙伴小峰,地震后再也没有他的音信,我想夏歌可能曾经不止一次地把目光落在那高高的墙上来来回回地搜寻。
值得欣慰的是,沧桑之后,夏歌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她的老公事业有成,《任雨打芭蕉》还写了值得她骄傲的儿子,如今已是美国密歇根大学的高才生。她的《幸福像花儿一样》《我修炼,我快乐》《今天是情人节》《我把儿子逼进了美国名校》等等,真是很好地证明了“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书中描写童年乡村生活的一组“小村旧事”的故事特别引起我的兴趣。“乡俗”“淘气”“生与死”“蛇”“偷黄瓜”等,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在农村度过的童年。这些带着苦涩的欢乐,对于今天在城市里玩电子游戏长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得、多么生动、多么可贵的人生体验,因此格外令人回味。
夏歌有北方女子特有的豪爽和侠义,古道热肠,乐于助人。在复旦求学的生活,是我们友情的初始。在她的笔下,我看到了她对其他几位女同学鞠兰臻、高慧君(慧慧)、沙光、卢文丽的描绘和怀想之情以及毕业后的联系和交往。她对我的爱和帮助更是令我终生难忘、感动不已。
《父亲》一文,让我看到了她的这些优秀品质的由来。她父亲多才多艺,不但年年都是厂里的劳模、先进,还会吹笛子,是市象棋比赛冠军,平时总说“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总是助人为乐。遗憾的是,这位父亲已经离开了人世。
书中几篇游记《青酒之乡》《西安之旅》《丰润有条还乡河》等,不论是写景还是写人,都是娓娓道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这本书的名字叫《飞花之梦》,当你手捧这些随风飘来的花瓣的时候,除了心怀感动之外,你也一定嗅到了送花人手里的馨香,每一个女孩子都有一个自在飞花的梦想,因此感叹活着真好,生活真美好!
是为序。
夏歌所著的《飞花之梦》是一部散文作品集,收录了发生在作者自己和家人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有对生活的感悟,有对温暖亲情的赞美,也有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将这些真实情感娓娓道来,与读者一同分享生活中的感动,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经历很多事情:真实的、虚假的,美好的、丑恶的,阳光的、阴暗的……而我总喜欢美好和阳光的。其实,矛和盾是一对形影不离的亲兄弟,只有俱全了才会完整。
我一直都想写一部完整的小说。但面对丑恶,我望而却步了。我不愿面对丑恶,面对它我会痛苦,会窒息。试问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怎么能够成长?
也许我还没有真正成长壮大,我的内心还不够强大,所以我的小说搁浅了;也许我会继续写下去,也许不再继续;也许……人的一生真的充满了很多也许。
请看由夏歌所著的《飞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