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晚清三杰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第
出版社 花山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晚清三杰代表着半部晚清史,而晚清史代表着一个王朝的中兴与没落,其悲壮和沉沦是可歌也可叹的。我们研读晚清史,不仅要了解过往的人物和故事,还应着重于发现和挖掘那个时代悲剧的根源,并从中吸取到足够多的智慧养分。倘能通过对晚清三杰的讲述,使人对那段历史有所感悟或有所启迪,笔者的撰写也就有了意义。

《晚清三杰》由王第著。

内容推荐

由王第著的《晚清三杰》选取了对晚清历史有影响的三个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较为详细地讲述了他们一生的活动、功勋、局限和影响,并相当真实地还原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陕甘回乱、洋务运动、收复新疆等一系列历史大变局。这三位杰出的历史人物,他们本身就具有过人的才识,再加上他们对于事业的坚韧执着,以及他们对于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坚守,使得他们在晚清变局中纵横捭阖。但是,他们的努力并未改变中国历史的走向,也未能挽救清廷的危亡,这是他们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命数。

目录

超群绝伦,内安外攘——曾国藩

 第一章 雄才出山

 第二章 宦海沉浮

 第三章 编练湘军

 第四章 挥师北上

 第五章 沿江东下

 第六章 陷入低潮

 第七章 东山再起

 第八章 决战皖赣

 第九章 节制四省

 第十章 大功告成

 第十一章 两江任上

 第十二章 天津教案

 第十三章 回任两江

 第十四章 家庭生活

 第十五章 一生功过

内悦君王,外御列强——李鸿章

 第一章 英才出山

 第二章 由湘及淮

 第三章 主政江苏

 第四章 镇压捻军

 第五章 青云直上

 第六章 洋务运动

 第七章 中日交恶

 第八章 朝鲜问题

 第九章 中法战争

 第十章 北洋水师

 第十一章 甲午战争

 第十二章 周游列国

 第十三章 烈士暮年

 第十四章 家族人物

 第十五章 一生功过

东御洋夷,西定新疆——左宗棠

 第一章 潇湘大才

 第二章 心忧天下

 第三章 出山人幕

 第四章 出省始末

 第五章 步步高升

 第六章 筹划海防

 第七章 用兵陕甘

 第八章 收复新疆

 第九章 入值军机

 第十章 掌控南洋

 第十一章 再入军机

 第十二章 楚军大佬

 第十三章 一生功过

试读章节

1816年,曾国藩时年五岁,经过一年的启蒙教育,他已经能够背诵一些基本的经典篇目,也识得了些许简单的汉字。为了让曾国藩正式走上读书的道路,其父曾麟书便把他带人了家庭私塾利见斋,让他正式成为一名学童。虽然教导曾国藩读书的先生仍是其父曾麟书,但是进入了私塾就要接受严格的管制,因为在这家私塾里读书的有一群孩子,如果没有严格的规矩那是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曾国藩是教书先生的儿子,这意味着他经受的管制会更加严格,这种管制对于一个五六岁的儿童来说是苛刻的,但是曾国藩很快就适应了私塾的教学环境,他总用刻苦攻读来进行自我管理。

曾国藩爱上读书绝不是天性使然,而是一种强化训练的产物,因为从根本上讲私塾教育方式是不科学的。然而,一个人一旦适应了某种东西,他就会跟着惯性走下去,甚至会终生沉醉于此,当然曾国藩也不例外。曾国藩热爱读书的动力,最初主要是家人的期待和引导,也主要是为了早日成就科举求官之梦,也成了他安身立命和修身养性的根本,以至发展到“不可一日不读书”的境地。如果单纯抱着功利目的去读书,那么整日读书肯定是一份很苦的差事,可是如果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嗜好,那么读书之人就会以苦为乐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曾国藩从幼年起,就成了这种旧式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书虫。

经过十年的刻苦攻读,曾国藩总算在学问上有了明显的进步,1826年,即清道光六年春,时年十五岁的他参加了长沙府童子试,并在初试中取得了全府第七名的好成绩。童子试又称童试,是清代科举考试的第一关,分为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排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之前。凡是在童子试中通过了院试一关的,才能被授予秀才功名,曾国藩虽然在前两关开局顺利,但是这次最终没能通过院试,也就没能取得秀才功名。因此,这次考试对于曾!]藩来说,既是一次激励又是一场打击,使他认识到了自身学问上的不足,所以更加勤奋地投入到了读书求学中去。

结束了长沙之行的曾国藩回到湘乡,继续攻读四书五经和八股文,为日后再次参加科举做准备。在此期间,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的老友欧阳凝祉,非常欣赏少年曾国藩的治学精神和诗文水平,便主动提出要把其女欧阳氏许配给他,从而曾国藩有了未婚妻。订婚之后的曾国藩并未放松对求学之路的坚持,为了进一步深造,1830年,时年十九岁的他赶赴衡阳,进入了当地著名的唐氏宗祠,师从一位名师汪觉庵。汪觉庵当时并不欣赏曾国藩,他认为这个弟子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后来才不得不对曾国藩刮目相看。次年,时年二十岁的曾国藩返回湘乡,进入了本地的涟滨书院,继续探求旧学知识的精髓。

曾国藩的奋斗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1833年,即清道光十三年,时年二十二岁的他,再次赶赴省城长沙,参加了决定自己科举命运的童子试,最终顺利通过了院试,获取了秀才功名。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因为在此之前,湘乡曾氏及其乡党读书人中,除了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之外,还没有人取得任何一项科举功名;而曾麟书已经步人中年,要想通过科举求官的方式光耀门庭那是不太现实了,曾氏一门的希望就落在曾国藩的肩上了。取得了初步成功的曾国藩,回到家乡之后,不但受到了家族及乡邻们的赞誉,而且迎来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婚姻,他与欧阳氏正式成婚了,这对于青年曾国藩来说真可谓双喜临门。

成家之后的曾国藩,继续进军科举之路,因为只有参加了乡试、会试和殿试之后,才能进入正途出身的文官行列。1834年春,曾国藩进入了久负盛名的岳麓书院,进一步深造课业,为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做准备。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号称“千年学府”,藏书丰富,学术高深,曾国藩进入该书院后如鱼得水,迅速吸收国学知识精华。后来,曾国藩领衔镇压太平天国,与太平军烧毁岳麓书院有着很大关系,因为这家书院承载了中国古代文化传统和读书人的求学梦。

P7-P8

序言

一个半世纪以前,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有三个历史人物走上了清朝后期的军政舞台,他们就是被后世称作晚清三杰的曾国藩、李鸿章和左宗棠。其中,曾国藩是湘军祖师爷,左宗棠也是湘军大佬,李鸿章则是淮军掌门人。

在当今中国,曾国藩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家书家训和为官处世之道被广泛地奉为圭臬。然而,曾国藩的家人大多生活得并不如意,其中一些人的命运十分凄惨;曾国藩在官场也树敌甚多,他屡屡遭受一些同僚的排挤和攻击;曾国藩在事业上算是成功者,他在剿灭太平军的活动中居功至伟,在洋务运动中也多有建树,但他一生经历了非同寻常的磨难和挣扎,在晚年还饱受世人的非议。笔者力求真实而完整地还原曾国藩的一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希望能够对这一人物和那段历史做个比较准确的交代。

李鸿章是曾国藩的关门弟子,李鸿章的淮军正是脱胎于曾国藩的湘军,然而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业是空前绝后的,在湘军被裁撤之后淮军便成了中国最为强大的一支国防力量,就连袁世凯的北洋六镇都是在淮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李鸿章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对晚清时代的军政和外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一生因此而长期受到人们的褒贬。关于李鸿章,我们更需要重新认识,因为他的许多行为都代表了清朝的意志,而不完全出自他个人的主张。

左宗棠也是湘军阵营中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但他并不是曾国藩的下属,甚至当初曾国藩出山练兵,都是肇始于左宗棠的推荐。左宗棠是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他在科举上并未取得成功,但他以一个师爷的名头玩转了湖南官场,并在一系列的风云变幻中脱颖而出。左宗棠在镇压太平天国上的功业不如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的功业不如李鸿章,然而左宗棠在平定回乱和收复新疆活动上的大功是盖世无双的。

晚清三杰代表着半部晚清史,而晚清史代表着一个王朝的中兴与没落,其悲壮和沉沦是可歌也可叹的。我们研读晚清史,不仅要了解过往的人物和故事,还应着重于发现和挖掘那个时代悲剧的根源,并从中吸取到足够多的智慧养分。倘能通过对晚清三杰的讲述,使人对那段历史有所感悟或有所启迪,笔者的撰写也就有了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1: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