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沧桑太史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江沛扬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江孔殷中进士后,被授职庶吉士、入翰林院。乡人评议江是逢九必利,原因是他十九岁入邑庠(县秀才),廿九岁中举人,卅九岁中进士入翰林。就在中进士翌年,他回乡谒祖,首先到南海县叠浯江头村报喜。几百年前,江氏祖宗从江浙逃兵乱,先到清远,后分支到该村,在那里建了一座江氏宗祠,后来才有人移居到下塑乡,江孔殷不忘祖。叠浯村江氏宗亲为江孔殷立了一座“江孔殷中进士立旗杆处”,该旗杆夹仍保存至今。翰林古称太史,因此,他又被尊称为江太史。江孔殷也立即命人在广州河南同德里兴建了“太史第”。作为清末年间的官邸,其后人俗称“大屋”。它是广州河南第三大宅,仅次于广州四大首富中的卢家、伍家的府邸。

慈禧太后也曾诏见江孔殷,赐给他酸枝或红木镶象牙的大床三张。因那时江孔殷已有三个妻妾,慈禧太后答允江每娶一个老婆就赐大床一张(后来果然一共送了大床六张,慈禧死了没有再送)。

这些大床当然豪气十足,仍存有少数在佛山亲友处,另送一张给电影制片厂做拍戏时道具用。

江孔殷吟诵着“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走上回乡的归程,吐出心声情怀。

回乡谒祖的仪式搞得风风光光,排场十足。按照规例,要用高八九寸阔四寸的大红纸写上“江孔殷”三个大字,制成名片。事前发出所谓“报条”(相当于捷报)一千份,分送广东全省宦绅、亲友。江孔殷坐着四人抬的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广州府,省里大官,两广总督以下,三司六道、南海、番禺县令,一都来拜会。是日大摆筵席,各路宦绅送的大红绸帐排满“太史第”。设的是流水席,随到随开,即席收的红包利是无法计数。在“太史第”的后花园,还搭起戏台,戏子日夜演出助庆。江孔殷的母亲,此时还健在,昔日讨厌这个儿子,今日自己成了太夫人了。她坐在大堂中央,接受来宾贵客祝贺,笑逐颜开。那已不是当年的阿呆了,而是飞黄腾达的大绅士啊!

但江孔殷在广东上层官僚中不受欢迎,原因是两广总督岑春煊不喜欢江的举动。江平时会见客人,都喜欢跳动,用手抓膊,而岑春煊认为对人不敬,因为他是勋功爵后裔,勤王有功,甚得慈禧器重。他对亲信幕僚汪悟景说:“江孔殷此人举动如此,太不像翰苑中人。”于是不买江的账,凡有请托一律谢绝。

江孔殷感到自己正值壮年,在广东无所作为,又不愿到北京当一名吃力不讨好的京官。于是他斥资报捐候补道,加捐二品衔及花翎,赴京觐见皇上,钦准指派江苏后补道,去南京走马上任,当时南京是丽江总督所在地。

江孔殷一到了南京,就赶忙去常熟拜祭对自己有恩的翁同龢。原来翁被放逐回乡后,避居虞山白鸽峰,郁郁不得志,于光绪三十年间去世,享年75岁。翁同龢的后人,一直同江孔殷及其家属保持着密切联系。

这位江苏候补道,在南京也不得志。当时南京市政不修,向有“三多”之恶名,即臭虫多、骡马多、候补道多。原来在南京当“候补道”的官多得很,只要有钱的人便可买个来当,过下官老爷的瘾!这班官都是吃饭不干事的官僚,以江的生平壮志,做了几个月,自感没趣,便又奏请回粤。

回到广东,考虑一番干什么好呢?原来清朝有一条律例规定,本省人不能当本省文官(包括督抚、三司六道、府州县官等),以免其在本地凭借地方势力作弊渎职;但可当武官(包括提督、镇、协将、参将、都司、千总、把总等)。因为武官只带兵,受文官节制,不准过问政事。

就在这个时机,曾任广西巡抚的张鸣岐调任两广总督,江孔殷原来与他交往甚密,认为机会来了,于是求他提携,并想出一个办法:由文改武,使他继续有官可当。张鸣岐也愿为江孔殷捧场,奏请朝廷委他为两广清乡督办,拨军数营,由江指挥,俟他有成绩后,再奏请朝廷正式委任。

文改武或武改文,皆有先例可循的,如剿捻立大功的山东张曜,官至提督,是一名武官,无可再升,乃改当文官,升为山东巡抚。又如广东候补道李准,文官也,因他历年剿匪有功,升为广东水师提督,此为文改武也。

果然,通过张鸣岐援引先例,极力保荐,1906年江孔殷终于正式当上两广清乡督办。他有了生杀大权,辛亥革命前曾协助粤督张鸣岐镇压珠江三角洲的民军,当时顺德一带曾流行一句民谣:“江朱邓、生人勿近。”江是江孔殷,朱是朱为潮,邓是邓戚光,后两人都是江孔殷的清乡助手。

P19-21

目录

序言 江沛扬

第一章 崛起

 少年“白霍呆”

 师从康有为

 参加“万木草堂”

 保卫台湾

 投身维新运动

 庚子之役

 金榜题名

 衣锦荣归,仕途多舛

 “太史第”崛起

 “太史第”里是非多

第二章 展翅

 结交潘达微

 招安李福林

 豪气万千

 东渡扶桑

 三子加入同盟会

 禁赌

 诗画情缘,墨宝飘香!

 拯救被俘义兵

 安葬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辛亥风云

 暂避风头

 从要官到不要官

 与廖仲恺交谊

 拒绝袁世凯

 与汪精卫话不投机

 “二次革命”失败

 乙卯水灾

 皈依佛教

第三章 鼎盛

 再造辉煌

 时局多变

 支持平息叛乱

 革命浪潮

 下望二“潮”

 烟草之争

 “太史蛇羹”一段民间传说

 美食专家

 “太史第”办私塾

 画坛两派论战

 恶作剧

 与冼玉清的交往

第四章 挫折

 沙基惨案

 暂避香港

 诗评帝王将相

 避时局游星洲

 前路茫茫

 无端流尽苍生血

 痛失世交

 梅兰芳访粤风波

 革命女士抨击清朝遗老

 三奶妒剑戳穿家丑

 与粤剧结下不解之缘

第五章 拼搏

 创办农场

 远征新马

 养蜂受挫

 南天岁月喜与忧

 忧国忧民、支持抗日

 重振养蜂业

 多事之秋

 名流纷至

 开源节流维持家计

 能屈能伸卖字换米

 实践出真知 折服洋专家

 关注蚕丝业

 家丑外泄

 父命婚嫁,误失爱女

 梅绮自幼露头角

 硬汉导演江扬

 十三郎与林雪蝶

 子孙各奔前程

第六章 抗日救亡

 抗日烽火起

 抗战儿歌响四方

 广州沦陷,各自逃难

 书法研究盛况

 拒当汉奸,痛斥汪逆

 艰苦岁月

 崎岖粤北路

 “太史第”族亲齐抗日

 江秋帆英勇杀敌

 正气战“嚣尘”

 广州大爆炸

 孤胆救兄

 一名东江纵队女战士

 香港沦陷之后

 戎马倥偬江无竞

 胜利前夕的折腾

第七章 河山光复

 日帝宣降烽烟息

 军政要员拜访“太史第”

 八年离乱喜重逢

 接收《公正报》、恢复《广州日报》

 十三郎回广州,郭美玉庆归来

 劫收狂潮

 郭美玉另租住所

 肃奸闹剧

 三奶私吞鱼塘租金

 江无竞坚持地下斗争

第八章 官场黑暗

 十三郎失意

 “太史第”门庭冷落

 江冷起诉陈恭绶

 陈恭绶求江孔殷救命

 江孔殷公堂舌战江冷

 好一个“愚忠”的政客

 离开官场走进烧腊场

 夕照一伤鸥

第九章 解放

 何去何从?

 拒绝蒋介石邀赴台湾

 江秋帆起义迎解放

 江冷远走星洲

 江孔殷故乡终老

 “太史第”被“代管”

第十章 尾声

 家乡族亲,命运各异

 他乡定居

 命途多舛十三郎

 江无竞命运坎坷

 驰骋南洋的江冷

 “太史第”部分回到后人手中

序言

在岭南珠江三角洲的腹地,一片山灵水秀的地方,古称南海县,现佛山市。这里,出过许多名人,古代匡扶社稷的名相戴鸿慈,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武林高手黄飞鸿,一代名儒朱九江,中国第一漫画大师何剑士等等。南粤名士江孔殷,也是南海人,《沧桑太史第》一书,就是叙述这位晚清最后一名翰林传奇的一生。老广州人都记得,广州市河南同德里有一间大屋,门楣挂着一个金漆牌子“太史第”,其主人就是江孔殷。

江孔殷别名霞,广州俚语呼之为江虾或虾公。他原是康有为的学生,参加过公车上书。1903年考上进士,入翰林。翰林古称太史,“太史第”因以得名。他官至两广清乡督办,原来是保皇派。后来受民主革命家潘达微等人的影响,1911年出面营救过新军起义被俘士兵;在三二九起义失败后,支持潘达微冒死安葬七十二烈士于黄花岗;辛亥武昌起义,他对两广总督张鸣岐晓以利害,促成广东和平光复。民国后,他本欲出仕,无奈宦海无缘;转向经商,做过英美烟草公司南方总代理;办过农场,成为养蜂专家;抗日战争时期,他拒绝当汉奸,并鼓励子侄奔赴抗日战场。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诱他去台湾,为他所拒……江孔殷忧国忧民,审时度势,顺应潮流,民国初年曾得到孙中山、廖仲恺的高度赞扬,并亲临“太史第”与他合照留念。

江孔殷生于1864年,卒于1952年,见证了中国近百年历史。“太史第”一家人及其族房的故事,则展现了过去翻天覆地的历史年代——清朝与民国、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略与反侵略、专制与民主、革命与反革命、正义与邪恶、腐朽与新生……《沧桑太史第》一书,把过去时期的人性种种表现展示出来,并通过“太史第”的崛起、鼎盛、挫折和败落,从一个侧面折射、记录历史的足迹,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长时期以来,社会上人们对江孔殷毁誉参半,特别是那极“左”统治的年月,对江孔殷是全盘否定的。今天应还历史的公正,恢复他的本来面目。他和他的家族对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北伐、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应该说,他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开明士绅和爱国者,对历史起过积极作用。至于他有过的风流韵事,众多妻妾及绯闻,要从历史观点去看,昔日封建时代,存在妻妾制度,且闭关锁国,政治腐败,没有人权与男女平等,只许封建官僚主宰黎民百姓的命运,这种客观环境造成社会风气的糜烂和“文人无行”的恶习,就不必对江孔殷一个人过于厚非。

应该说,“太史第”从兴起到烟灭,体现了社会进步,体现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江孔殷的后人衍进,有过不少杰出的人才俊彦,说明江孔殷培养后代有方,说明人类进步,一代胜过一代。虽然,“太史第”官邸不存在了,此乃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但地球上的中国人,在五千年历史演变过程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始终不渝地在一个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休养生息,中国人民的骨肉之情代代相传。经历了多少艰难曲折,今天神州大地达到政治稳定、经济蓬勃发展,人民生活走向温饱、小康、富裕的境地。这个局面是来之不易啊!祖国的发展势头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让世人拭目以待吧!

内容推荐

江孔殷生于1864年,卒于1952年,见证了中国近百年历史。“太史第”一家人及其族房的故事,则展现了过去翻天覆地的历史年代一一清朝与民国、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略与反侵略、专制与民主、革命与反革命、正义与邪恶、腐朽与新生……江沛扬著的《沧桑太史第》一书,把过去时期的人性种种表现展示出来,并通过“太史第”的崛起、鼎盛、挫折和败落,从—个侧面折射、记录历史的足迹,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编辑推荐

岭南珠江三角洲的腹地,一片山灵水秀的地方,古称南海县,现佛山市。这里,出过许多名人,古代匡扶社稷的名相戴鸿慈,近代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武林高手黄飞鸿,一代名儒朱九江,中国第一漫画大师何剑士等等。南粤名士江孔殷,也是南海人,江沛扬著的《沧桑太史第》一书,就是叙述这位晚清最后一名翰林传奇的一生。老广州人都记得,广州市河南同德里有一间大屋,门楣挂着一个金漆牌子“太史第”,其主人就是江孔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