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北宋倒马金枪传(第3卷五台山)
分类
作者 付爱民
出版社 北京燕山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付爱民著的《北宋倒马金枪传》是一部集采多家相关评书之长、在清末北京版《金枪传》口头评书的基础上,作者历经近31载重新原创的一部评书体长篇小说,讲述宋代杨家将忠贞事主、保家卫国的故事,同时演绎出五代十国纷繁复杂的历史纠葛和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风风雨雨。该书共有二十余卷之多,此次出版为前三卷,分别为《天齐庙》《千秋报》《五台山》。

《北宋倒马金枪传(第1卷天齐庙)》是第一卷《天齐庙》部分。

内容推荐

付爱民著的《北宋倒马金枪传》以北京评书形式讲述宋代杨家将忠贞事主、保家卫国的故事,同时演绎出五代十国纷繁杂乱的历史纠葛和北宋王朝的内忧外患、风风雨雨。

《北宋倒马金枪传(第3卷五台山)》是书稿的第三卷。故事承接第二卷,主要讲述杨七郎赌头夺关、违抗军令,被杨继业逐出军营,杨七郎负气,欲独闯幽州,因迷途误入凤鸣庄,重拾旧姻缘;为了破坏辽帅韩昌的五虎擒羊阵,杨七郎冒充辽将,麻山求艺,拜师杀师;于此同时,宋太宗等人五台山降香之后,因雍熙帝好大喜功,误入萧太后圈套,兵困幽州,损兵折将,杨继业率领杨家将众儿郎准备回师救援的故事。

目录

【头本·八虎出征】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二本·吃面招亲】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三本·麻山求艺】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四本·拜师杀师】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五本·伏龙降香】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六本·兵困幽州】

 头回

 二回

 三回

 四回

 五回

附录:文中出现的北京方言词语

试读章节

人还没到城下呢,就听见礼炮轰隆,文武百官摆队相迎。嗬!令公心说这是什么礼儿啊?我都还没贿受过哪。令公心里就有点儿不舒服,觉得皇上做得真是有点儿过了,七郎功劳再大,也用不着来这个,何况是只打了这么一天的仗,至于吗?他小小年纪,你当初想杀就杀,今天是说封就封?这个可就有邀买人心的嫌疑了。其实这都是老贼潘洪的主意,为什么这么给出主意呢?他还有小辫儿攥在七郎手里呢,赌头争印哪。一抢下益津关城,老贼就着急了,把王源叫过来,“我说监军大人哪,呵呵,您看,那个字据不是在您那儿吗,您能不能再借给我瞧瞧?”王源说:“嗨,元帅啊,这城关都拿下来了这个字据还有什么用啊?废纸一张啊!”从怀里掏出来,绘老贼一亮字儿,您瞧,是您的那张字据不是?老贼一看,还真是刚才自己写的那张,一点儿没错。王源呼啦给放在烛火上点着了,“哎呀,别价!”老贼还装相上来就抢,实际上是怕没烧干净。眼看着全烧成灰烬了,连灰都给踩碎了,心里踏实了。“啊呀,监军大人哪,老夫的意思可不是叫你烧了它啊。”王源说:“得了,老太师,这可都是咱们说好的,为的就是要杨七郎小子的命,既然他福大造化大,把关拿下来了,咱还能真给他帅印啊?他一个浑小子,任嘛儿。不知,您干,皇上也不能干哪。您就踏实着吧,他要问呢,这个事就包在我身上了。”王源嘴上这么说,心里头说老贼呀,你可算落在我手里了,看我不把你的帽子给扒拉下来!怎么回事呀?他的嘴快,老贼的脑子慢,叫他给糊弄了,那军令状一立两份,一份儿是杨七郎写的,一份儿是老贼自己写的,但是两份全有签字、画押,还都盖了元戎、先锋的大印,老贼叫他给拴进去了还不知道哪。虽说字据已毁,老贼也担心七郎在皇上面前儿提这个事儿呀,就趁着这个机会,赶紧讨好杨七郎,跟二帝说,您看咱们是不是得鸣礼炮迎接七将军呀?二帝一想也是,应当!就派人赶紧去准备,潘洪还自请出关迎接。

礼炮响过,老贼亲自率领文武和三军众将出关迎接令公父子,七郎一瞧老贼倒想起来了,他也有个心眼儿,先憋着不说,“哟,潘大帅呀,您可是太捧着末将啦,我可得跟您道谢啦!”再一一跟众将道谢,大家还礼,有说有笑,进了城关。到了二帝行宫,早已经摆好了宴席,七郎给排在了前边落座,皇上亲自给七郎敬头一杯,满朝名臣大将,也都一一贺喜,二帝的赏赐就不必多说啦,反正都是一些珍贵之物。酒过三巡,七郎站起来说话了:“啊,万岁爷呀,我也不打算要什么赏赐啦,您就甭给我那么多好东西了,这些个好东西就都分给弟兄们啦。我啊,就想跟您要一样东西,不知道您舍得不舍得呀?”嗯?什么东西我能不舍得啊?二帝正高兴着呢,“噢?延嗣啊,你还想要什么?朕拿得出来的怎么会不给你呢,你说吧。”底下这些个老将军们听着也纳闷儿,嘿嘿,这个憨老七看来是不憨哪,知道趁着这个时机跟皇上开价。七郎可就说了:“皇上啊,您可能有所不知啊,这个益津关我要是拿不下来啊,我可就得掉脑袋,我这是把脑袋别在腰带上打仗啊。…啊,怎么回事?你再说得明白点儿,朕都听糊涂啦。…哈哈,万岁,潘元帅非要跟臣子我赌头争印,我是签下了军令状了,要是昨天拿不下城关,我就把脑袋交给他潘元帅保管;我要是把城关拿下来,他的帅印就得交给我保管,我们俩是都签字画押啦。万岁,如今臣子不但说把三关都拿下来了,我还把八寨和草桥口都取了,我别的都不要,就想要他这个帅印。万岁,您给个公断吧。”

P8-9

序言

《北宋倒马金枪传》是一部清代中后期流传于北京地区的传统评书,演说宋代杨家将世代忠勇报国的英雄传奇,全称应为《北宋倒马关金枪扫北志传》,故又称《倒马金枪》。所叙为全部杨家将说唱文学《金枪全传》中最主要的一个段落,取材于古代话本小说《北宋金枪全传》,话本又系明刊《北宋志传》的增饰本。由于这部书的书胆人物是历史上实有其人的抗辽名将杨延昭,历史上的他就是在河北保定一带镇守边塞,明清盛传在定州倒马关。在故事里,祖先传下来的金枪也被当作一种家族信念的精神符号所坚守,则这一段专门以六郎杨延昭为主人公的评书篇目为“倒马金枪”。

早在第三代杨文广还在世的时候,乃祖杨业、乃父杨延昭在抗辽故争中“智勇无敌”的故事就已被民间广为称道,甚至已经富有传奇性色彩了。欧阳修于皇祜三年(1051)所撰《杨琪墓志》中说:“继业……延昭,父子皆为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其后不久,苏辙出使辽国经过古北口时,见到辽人为杨业立的“杨无敌庙”,深有感慨,饱含敬意作诗说:“一败可怜非战罪……我欲比君周子隐,诛肜聊足慰忠魂。”足见杨业陈家谷之败已经在这一代文人心目中构成了一种传奇色彩浓重的史话,认为杨业之死应当归罪于弄权者,与西晋名将周处被皇亲司马肜所陷害兵败的历史很相似。

南宋时苏杭勾栏瓦肆经常表演的评话节目中,有《杨令公》和《五郎为僧》两个名目;同时金院本戏曲节目中又有《打王枢密爨》的曲目。可见当时南北两地都同时流行着杨家将的说唱曲艺节目,初步推论南朱艺人所说的杨家将故事很可能是南迁的北宋遗民带来的,这些节目在北宋时期已初具雏形。

周华斌先生认为元代杂剧中仅存的杨家将故事剧本《昊天塔孟良盗骨》和《谢金吾诈拆清风府》,恰恰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宋、元时期“杨家将故事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这两个剧本是宋金时代《杨令公》等话本和院本的演衍”,前段是“围绕杨令公殉节而展开(即《杨令公》《五郎为僧》——《孟良盗骨》)”,后段是“围绕杨六郎三关抗辽和反迫害而展开(即《打王枢密》——《谢金吾》)”。在《谢金吾》剧本中还曾由长国姑说出“你道是杨和尚破天阵吃了些亏,却不道救铜台是靠着伊谁”,说明元代时破天阵和救驾铜台的故事也已经成型。从元杂剧《孟良盗骨》《诈拆清风府》的剧情、唱词念白中所提示的内容参证明代内府杂剧剧本,至少还有两剧之外的许多故事在之前早已定型,如杨家父子保驾勤王、杨继业李陵碑被陷害尽忠、杨六郎告御状等。可见早在这些剧目编写以前,宋元之际市井间已经流传着一部成熟的杨家将长篇话本,即《杨令公》(说演杨继业李陵碑死节故事)、《五郎为僧》(说演杨延昭三关抗辽故事)话本的接续全本,构成了杨家将说唱故事的整体脉络。

……

经过与其他地区传统说唱节目和戏曲剧本情节的综合比较,我所得到的这部评书书道,可能最初还是从南方递传至北方地区的说唱节目,逐渐流入清代的满族内府,由八旗子弟赞助、参加其后期发展的更为丰富的情节编演。至清代后期,此书道作为一个说唱节目的故事体系开始在民间广泛流传,影响到戏曲和大鼓书等各类曲种,民间亦因故事中有盗马情节也有讹传为《盗马金枪》的。起源于河北中部的西河大鼓在民国时期是杨家将题材书目的主要传唱曲艺形式,形成了诸多流派,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京津两地发展,据说杨家将题材是不少演员安身立命的看家长篇节目。同时民间也保存有几部师承不一的评书书目,所知有品正三先生、马风云先生和马连登先生演说的杨家将评书,具体情节现在还不得而知。

我做的整理工作主要是还原最初听到和记录的两种北京满族遗老口传书目,近年将研究搜集到的北方地方戏曲和鼓词中的内容渐次丰富进这部书里,包括京剧、秦腔、汉调、晋剧、豫剧等。再根据已出版的几部杨家将题材大书结构和《昭代箫韶》剧本连缀成长篇评书说本,以期让读者能够比较完整地了解北京早期评书的基本面貌。

全书按计划共分为二十一卷,每卷再分六本书,每本书按五回正书的演说格式整理。第一卷《天齐庙》从杨七郎打擂开始,一直到最后一卷的《南北和》佘太君赴宴金枪会,通篇的整体结构与现在常见的杨家将说唱书目结构基本一致。全篇裁去一些繁冗无序又与整体关系不大的枝节和人物,同时也删去不少神怪情节以保证全篇故事的连贯性,就传统书目中比较重要的宿命关系设定,如韩昌和杨六郎的关系被形容为最初隋唐评书里单雄信与罗成之间的龙虎斗神仙宿怨延续,杨七郎是黑虎星煞神降世等,一般都安排为说书人角度客观的点评口吻,予以趣味性处理,从全书故事发展的主要筋脉中抽出来。

整理这部传统书目是出于自己对评书艺术的喜爱,自己不是专业人士,更谈不上什么师承传授,有的仅仅是满腔的热情。我的学习能力、整理水平有限,对评书艺术的了解仅仅触其皮毛,十分诚恳地期待大家对文本指出错漏与不足,您的批评将对我和《金枪》的成长提供最有效的扶持,在此致谢!顺祝新年愉快。

付爱民

2016年12月

书评(媒体评论)

《北宋倒马金枪传》是从清代中晚期开始就在北京地区流传的传统评书,它以说唱文学的形式演说了杨家将的英雄故事。在作者的精心整理和再创作下,读者能够看到相当完整的北京早期评书的基本面貌,从中也可以看到京剧、秦腔、汉调、晋剧、豫剧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精华。《北宋倒马金枪传》以曲艺文学形式,使读者在轻松阅读历史故事的同时,感受到浓厚的文学魅力和民族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8: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