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小木屋系列(经典插图版共9册劳拉·英格斯·怀德诞辰150周年纪念版)》为美国儿童文学经典之作,曾获美国纽伯瑞儿童文学奖殊荣,并入选美国教育部评选100本孩子最喜欢的童书、美国国家图书馆推荐中小学生必读书目等。《
本书是美国作家罗拉·英格斯·怀德的毕生心血之作,也是她一生的缩写,凭借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小木屋系列童书,罗拉获得了美国儿童文学作家“梦之队”殊荣。本套图书充分考虑到孩子阅读的习惯与特点,特选取大开本、大字号,排版生动活泼,多幅精美生动的插图,清新流畅的译文更为小读者所喜欢。本套图书定价较低,给予读者更多优惠。
作为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小木屋系列”已经畅销全球八十余年。迄今为止,劳拉和她的小木屋已被拍成多部电视剧、电影,后人追忆劳拉和她的小木屋的图书更是举不胜举:“小木屋”已成为勇敢开拓、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本套劳拉·英格斯·怀德著、张法云译的《小木屋系列(经典插图版)》共9本,插图为经典原版,译文优美流畅,较好地展现了原著文辞的神韵。
《大森林的小木屋》
大森林的小木屋
从前,准确说应该是六十年前,有个小女孩住在威斯康星大森林中一幢灰色的小木屋里。小木屋周围长满了高大挺拔、郁郁葱葱的大树。朝着北面走上一天、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走不出这片大森林。沿
途没有房屋,没有路,也没有人,到处都是树,还有就是那些以大森林为家的野生动物。
大森林里有很多狼、熊,还有大野猫。麝鼠、水貂和水獭栖息在小溪边上。狐狸的兽穴安在斜坡上。还有小鹿在四处游荡。
小木屋的东西两面也都长满了树,绵延几英里。只有几幢小木屋疏疏落落地分布在大森林的边缘地带,相互之间隔得都很远。
小女孩放眼望去,只能看到自己家的小木屋,里面住着她自己、爸爸、妈妈、姐姐玛丽和妹妹小卡莉。屋前有道马车辙,弯弯曲曲一直延伸进远处的树林里,那里住着很多野生动物。
但是,小女孩并不知道这道车辙通向何处,也不知道它的尽头都有些什么。
这个小女孩的名字叫作劳拉,她叫她父亲“Pa(爸爸)”,叫她母亲“Ma(妈妈)”。那个年代的孩子都是这么称呼自己的父母的。
夜里,躺在带有脚轮的小矮床上的时候,还没睡着的劳拉就只能听着外面树叶的沙沙声。偶尔,还会传来一声狼嚎,听起来是那样的遥远飘渺。后来,狼走近了一些,又叫了一声。
这声音恐怖极了。劳拉知道狼是会吃小孩的,但是,小木屋的墙很坚固,待在屋里不会有危险。爸爸的枪就挂在门上,况且,还有他们的牛头犬老杰克守在门外呢。这时,爸爸会对她说:
“睡吧,劳拉。杰克不会让狼进来的。”所以,劳拉蜷缩在小矮床的被子里,紧紧依偎着玛丽,慢慢地睡着了。
有一天晚上,爸爸把她从床上抱了起来,带她来到窗前,让她看看狼长什么样。劳拉看见两匹狼正坐在他们的小屋前。它们看起来就像是毛发又长又乱的狗,正仰着头,对着又大又亮的月亮嚎叫。
老杰克在门前一边踱来踱去,一边不停地咆哮。它背上的毛都竖了起来,对着两匹狼亮出了它那一口锋利的牙齿。狼嚎叫着,但就是进不了屋。
他们的小屋非常舒适。楼上是一个宽敞的阁楼,下雨时,雨点敲击屋顶,就像打鼓一样,非常好玩。楼下是一间小卧室,还有一个大房间。卧室里有一扇窗户,装着木制百叶窗。大房间里有两扇玻璃窗,前后还各有一扇门。
小木屋四周围了一圈弯弯曲曲的篱笆,可以把熊和鹿挡在外面。
屋前的院子里种着两棵美丽的橡树。每天早上,劳拉一醒来便会跑到窗口看一看。一天早上,她看见每棵橡树上都挂着一只死鹿。
鹿是爸爸前一天打到的,晚上他把它们带回来时,劳拉已经睡着了。他把鹿挂在高高的树上,这样就不会被狼吃掉。
那天,爸爸、妈妈、劳拉和玛丽都吃到了新鲜的鹿肉。鹿肉的味道好鲜美啊,劳拉真希望每天都能有鹿肉吃。但是,他们必须把大部分的鲜肉腌熏好,并保存起来,留着冬天吃。
冬天马上就要来了。白昼越来越短,夜里玻璃窗上会结满霜花。不久就要下雪了。到那时,小木屋几乎会被埋在雪堆里,湖面和小溪都会结冰。在严寒天气里,爸爸很难打到猎物。
熊都躲进了洞里,它们会美美地睡上一整个冬天。松鼠蜷缩在空心树内的窝里,毛茸茸的尾巴环绕过来,舒舒服服地贴在鼻子周围。鹿和兔子很怕人,而且跑得很快。即使爸爸足够幸运,打到一只鹿,那肯定也是瘦骨嶙峋的,不像秋天时那么肥美。
爸爸很可能要在冰天雪地的大森林里守上一整天,最后空手而归。
所以,必须赶在冬天到来之前尽可能多储存点食物在家里。P1-3
本书描写的是继《快乐的金色年华》之后发生的故事,讲述了劳拉和阿曼佐·怀德在婚后头几年的奋斗历程,是劳拉的童年时期八本小说的另一个新篇章。这些故事发生在劳拉日记—《在回家的路上》所述内容之前。这本日记记于1894年,当时他们正乘坐马车从达科塔州前往密苏里州,日记记录的便是这个小家庭的冒险经历。
人们在劳拉的遗物中发现了《阿曼佐的约定》(原书名《新婚四年》)的手稿。她是用铅笔写在五美分一本的橙色封面笔记本上的,这些笔记本很久以前购于斯普林菲尔德杂货公司。劳拉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完成前几本书的初稿的。我猜这本书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阿曼佐去世后,劳拉已无心对其进行修改、完善或付梓出版。因此,本书的叙述方式与之前几本书有所不同。
这本书讲述了劳拉和阿曼佐的女儿玫瑰的出生及其童年时光。玫瑰是我的挚友,亦是良师。第一次见到玫瑰时,我年纪还很小,后来成为了她的律师。此后多年,我们夫妇与玫瑰的关系一直不错。她将此手稿交由我保管,在她去世后,我将手稿寄给哈珀与罗出版公司(哈珀柯林斯的前身)。为了无数读过“小木屋系列”的儿童与成人,以及考虑到玫瑰和劳拉的初衷,我和哈珀的编辑都同意将此书依劳拉在橙色笔记本中写就的初稿原样出版。
玫瑰长大后成了著名的作家,她继承了劳拉的拓荒精神,游历了国内外很多地方,不断探索与冒险。她写了很多关于美国以及阿尔巴尼亚等遥远国度的引人入胜的书籍,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作家。然而,在玫瑰成长起来的那个时代,女性一般无意追求名利,所以玫瑰更喜欢述说他人的故事而忽略了自己的过往,因此,这本关于她和她父母的书在她去世后方得以出版。
玫瑰(结婚后被称为玫瑰·怀德·莱恩太太)过着充实而忙碌的生活。在她母亲去世后,她描述了《在回家的路上》的写作背景。此外,她还写过很多文章投到杂志社,有些发表在《妇女生活》“美国女红”版面。1965年,她被派往越南担任战地记者,此时正值她的最后一本耗时颇久的著作即将出版之际,而她已是七十八岁高龄!玫瑰常年坚持阅读,但凡我提的任何问题,她都能给出精彩见解,无人能出其右。玫瑰八十一岁那年,就在她踏上世界之旅的前一周,她的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当时她在康涅狄格州丹伯里的家里,她已在那儿住了三十年。去世前一晚,她还为朋友烤了拿手的面包,然后坐着与他们聊天,相谈甚欢。
然而,在《阿曼佐的约定》和《在回家的路上》之后的故事,也就是劳拉、阿曼佐和玫瑰到达“大红苹果之乡”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呢?
在欧扎克山脉中,阿曼佐精心打造了一幢迷人的乡村屋舍,劳拉后来把这片土地叫作罗基里奇农场。他们在此长期居住、耕种,过得非常快乐,直到阿曼佐和劳拉分别于1949年九十二岁和1957年九十岁去世。他们的房子盖得很坚固,多年后,来到密苏里州曼斯菲尔德的人们仍有幸可以看到这个快乐之家—房子的石烟囱、阿曼佐亲手做的许多家具,还有许多其他宝贝。爸爸的小提琴、玛丽的风琴、劳拉那可爱的针线盒以及玫瑰的一些物品都在那儿。罗基里奇农场现已成为永久性非赢利展览馆。馆长对怀德一家的事了如指掌,如果你到了那里,他会带你四处参观,并告诉你一些“小木屋系列”小说里没有提到的细节,你会对劳拉、阿曼佐和玫瑰有更多的了解。
我们了解并非常珍惜劳拉书中人物的性格及精神品质。这些品质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使其变得更加有意义。我们都希望能够看到更多劳拉的故事,然而,即使事与愿违,也仍然希望我们能以劳拉为榜样,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罗杰·利·麦克布赖德
于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
197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