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约道路 王宏甲
海,昨天退去。
出现在眼前的山,从天上俯瞰,宛若无数远古征战的帐篷安扎在大地。它不像太行山、神农架或者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那样连绵不绝,多是一座一座平地而起。好像有一只上帝之手,曾经在这里做游戏,造了这么多小山峰。
这里的山,便是两亿年前海底世界的景观。在这些高度差别不大的群山之间,曾经有许多海底生物在“山”与“山”之间游弋,是两亿年前海底的自然力量造就了这里特有的群山。
我们今天所说的青藏高原,就在那时候出生。它曾是远古的浅海低陆,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前开始大幅度隆起,形成今天的“世界屋脊”。最后露出水面的这片海底世界,因无数小山峰耸立于斯,便成为当今中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
这里是贵州。我没有想过,工业发展滞后的贵州能在信息时代为全国提供什么经验,但是,现在这远山深土是如此生动地教育了我,令我不得不重新审视眼前的世界。
(一)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2015年以来,有关“很多企业关门了”的说法就多起来,2016年更见有文章说“工厂机器沉寂,马路货车渐稀”。有人说,一批外企外资撤离中国,留给中国打工人口的失业震荡不小。还有人描述道:“别小看每月三千元的工资。小小一张工资条的后面,有数百万留守儿童嗷嗷待哺,还有千百万白发苍苍的空巢老人的殷殷期待……”在这些说法中,失业的绝大多数是农民工。
与此同时,房价令人吃惊地暴涨,波及各类房租上扬,地下室也不例外。下岗农民工能在城市里等到企业再录用他们吗?能等到撤离中国的外国资本返回来再录用他们吗?
农民工回乡了。
不仅是单枪匹马外出打工的,不少农民夫妻带着孩子在城市打工的也拖家带口回来了。这些年,政府努力使农民工的孩子在城市拥有上学的书桌。现在,他们也回来了。
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农民工回来了,还是这片天空,还是这片土地。不少人的地转让给别人种了,或撂荒了。现在干什么,日子怎么过?
多年前,我到洛水上游采访,看到许多“空壳村”,看到公路两侧的墙上刷着大标语“外出打工如考研,既学本领又赚钱”。那是当地政府部门刷出的标语。
曾经,面对“空壳村”,村干部感到无可奈何。现在村民们回来了,党支部能怎样?村支两委能带领村民重建家园吗?
今年,我五次去贵州省安顺市一个叫塘约的村庄,这里前年还是个“榜上有名”的贫困村。我走进他们新建的村委会小楼,看到最醒目的四个红色大字就是:穷则思变。
他们确实在变。他们把改革开放初分下去的承包地重新集中起来,全村抱团发展,走集体化的道路,变化和成效皆惊人。我在这里看到了百姓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党的作用、人民的力量。
(二)在一贫如洗的废墟上
塘约村辖十个自然村,三千三百多口,劳动力一千四百多人,外出打工最多时达到一千一百多人,青壮年几乎全走了。这是个典型的“空壳村”。
白纸厂寨是村里最低洼的一个寨子,洪水半夜来了,村里多是妇女和老幼病残,寨前的村路被水淹得不见了,二牛从无路的半山踩过去到了寨子,就听见大人的喊声、小孩的哭声。天已微亮,水从后山涌进寨子,从寨子人家的前门里涌出来,村民在慌乱中喊叫着往屋外搬东西。(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