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是老舍的中短篇小说精选,共计10篇。老舍是中国现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他的中短篇小说同他的长篇小说一样好看,语言俗白鲜活、简劲自然,结构匀称严谨、疏密有致,以诗歌的笔法,在有限的篇幅里,用幽默激活讽喻,用诙谐撩拨鞭挞,用人物和故事穿透时代和历史,呈现出独有的极具个性化的小说文体模式,以及超越了纯粹“京味”与“满族情结”的精神文化意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这一辈子(老舍中短篇小说精选)/三联精选阅读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老舍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这一辈子》是老舍的中短篇小说精选,共计10篇。老舍是中国现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他的中短篇小说同他的长篇小说一样好看,语言俗白鲜活、简劲自然,结构匀称严谨、疏密有致,以诗歌的笔法,在有限的篇幅里,用幽默激活讽喻,用诙谐撩拨鞭挞,用人物和故事穿透时代和历史,呈现出独有的极具个性化的小说文体模式,以及超越了纯粹“京味”与“满族情结”的精神文化意蕴。 内容推荐 《我这一辈子》是反应在社会变革与战乱横行的年代普通百姓的人生悲剧命运。老舍通过男主人公的经历与思想变化带着我们审视这个世界,审视这个社会。男主人公在遭到无数社会不公的待遇后,终于明白无论一个人怎样努力的挣扎,自身的努力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封建社会下人们的性格遭到了摧残与扭曲,在压迫下人们渐渐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学会了如何当“奴才”。男主人经过三年的学艺和压迫,逐渐变成了“忍耐者”。 本书是老舍的中短篇小说精选,除了《我这一辈子》外,还收录了另外9篇中短篇小说,包括《小铃儿》、《月牙儿》、《老字号》等。 目录 小铃儿 微神 黑白李 月牙儿 老字号 邻居们 断魂枪 我这一辈子 小人物自述(未完) 正红旗下(未完) 试读章节 京城北郊王家镇小学校里,校长、教员、夫役,凑齐也有十来个人,没有一个不说小铃儿是聪明可爱的。每到学期开始,同级的学友多半是举他做级长的。 别的孩子入学后,先生总喊他的学名,唯独小铃儿的名字——德森——仿佛是虚设的。校长时常地说:“小铃儿真像个小铜铃,一碰就响的!” 下了课后,先生总拉着小铃儿说长道短,直到别的孩子都走净,才放他走。那一天师生说闲话,先生顺便地问道:“小铃儿你父亲得什么病死的?你还记得他的模样吗?” “不记得!等我回家问我娘去!”小铃儿哭丧着脸,说话的时候,眼睛不住地往别处看。 “小铃儿看这张画片多么好,送给你吧!”先生看见小铃儿可怜的样子,赶快从书架上拿了一张画片给了他。 “先生!谢谢你——这个人是谁?” “这不是咱们常说的那个李鸿章吗!” “就是他呀!呸!跟日本讲和的!”小铃儿两只明汪汪的眼睛,看看画片,又看先生。 “拿去吧!昨天咱们讲的国耻历史忘了没有?长大成人打日本去,别跟李鸿章一样!” “跟他一样?把脑袋打掉了,也不能讲和!”小铃儿停顿一会儿,又继续着说,“明天讲演会我就说这个题目,先生!我讲演的时候,怎么脸上总发烧呢?” “慢慢练就不红脸啦!铃儿该回去啦!好!明天早早来!”先生顺口搭音地躺在床上。 “先生明天见吧!”小铃儿背起书包,唱着小山羊歌走出校来。 小铃儿每天下学,总是一直唱到家门,他母亲听见歌声,就出来开门;今天忽然变了: “娘啊!开门来!”很急躁地用小拳头叩着门。 “今天怎么这样晚才回来?刚才你大舅来了!”小铃儿的母亲,把手里的针线,扦在头上,给他开门。 “在哪儿呢?大舅!大舅!你怎么老不来啦?”小铃儿紧紧地往屋里跑。 “你倒是听完了!你大舅等你半天,等得不耐烦,就走啦;一半天还来呢!”他母亲一边笑一边说。 “真是!今天怎么净是这样的事!跟大舅说说李鸿章的事也好哇!” “哟!你又跟人家拌嘴啦?谁?跟李鸿章?” “娘啊!你要上学,可真不行,李鸿章早死啦!”从书包里拿出画片,给他母亲看,“这不是他;不是跟日本讲和的奸细吗!” “你这孩子!一点规矩都不懂啦!等你舅舅来,还是求他带你学手艺去,我知道李鸿章干吗?” “学手艺,我可不干!我现在当级长,慢慢地往上升,横是有做校长的那一天!多么好!”他摇晃着脑袋,向他母亲说。 “别美啦!给我买线去!青的白的两样一个铜子的!” 吃过晚饭小铃儿陪着母亲,坐在灯底下念书;他母亲替人家做些针黹。念乏了,就同他母亲说些闲话。 “娘啊!我父亲脸上有麻子没有?” “这是打哪儿提起,他脸上甭提多么干净啦!” “我父亲爱我不爱?给我买过吃食没有?” “你都忘了!哪一天从外边回来不是先去抱你,你姑母常常地说他:‘这可真是你的金蛋,抱着吧!将来真许做大官增光耀祖呢!’你父亲就眯唏眯唏地傻笑,扳起你的小脚趾头,放在嘴边香香地亲着,气得你姑母又是恼又是笑。——那时你真是又白又胖,着实地爱人。” 小铃儿不错眼珠地听他母亲说,仿佛听笑话似的,待了半天又问道: “我姑母打过我没有?” “没有!别看她待我厉害,待你可是真爱。那一年你长口疮,半夜里啼哭,她还起来背着你,满屋子走,一边走一边说:‘金蛋!金蛋!好孩子!别哭!你父亲一定还回来呢!回来给你带柿霜糖多么好吃!好孩子!别哭啦!”’ “我父亲那一年就死啦?怎么死的?” “可不是后半年!你姑母也跟了他去,要不是为你,我还干什么活着?”小铃儿的母亲放下针线叹了一口气,那眼泪断了线的珠子般流下来! “你父亲不是打南京阵亡了吗?哼!尸骨也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呢!” …… P1-5 序言 我以为,老舍几乎是中国现代最会“讲故事”的小说家之一,语言俗白鲜活、简劲自然,结构匀称严谨、疏密有致;在有限的篇幅里,以诗歌的笔法,用幽默激活讽喻,用诙谐撩拨鞭挞,用人物和故事穿透时代和历史,呈现出独有的极具个性化的小说文体模式,超越了纯粹“京味”与“满族情结”的精神文化意蕴。 他写《老张的哲学》时,因明显感到“以文字耍俏本来是最容易流于耍贫嘴的”。到写《赵子日》时,便有意力图使文字变得“挺拔利落”。他追求文字要有“澄清如无波的湖水”般的“平易”,但这“平易”又须不是死水般的凝寂,而要“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到了写《骆驼祥子》、《离婚》、《月牙儿》和《我这一辈子》时,老舍创作上已经过了“长时间的培养”,有了“把一件复杂的事翻过来掉过去的调动”的本事,从《大明湖》里抽出而成的《月牙儿》就典型体现着老舍小说形式上的诗意、成熟与艺术思想上的扎实、深邃。《骆驼祥子》、《离婚》、《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断魂枪》、《正红旗下》无不如此。 作为艺术家,他追求的是“用最简练有力的词句道出最高的思想和最复杂的感情”。老舍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看作是一幅用文字构筑的全景展现北京人情市井、世俗风物与历史文化的俗白的“清明上河图”,既是艺术的集大成,更是人文思想的剖面图。 他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艺术构思过程,其实也就是他锻造、打磨以及批判国民文化思想痼疾的成型过程。这在他写于中国现代小说初创期的最初两个长篇《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日》里,即已显露端倪。直到20世纪60年代老舍动笔写最后一个长篇《正红旗下》,他的这种文化批判精神始终是一脉相承的。 老舍在《二马》中对根深蒂固地寄生在国人骨髓里的迂腐文化精神的解剖,变得更加锋刃有力。《猫城记》有着强烈的政治讽喻小说的意味,“它讽刺了当时的军阀、政客与统治者”。它以卡夫卡《变形记》的想象形式,打造出一个奇特的猫城,那猫城最后“灭亡的足音”不也正是老舍对古老民族的灵魂敲响的警钟和对国民性最残酷无情的批判吗?正如老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必然选择自杀一样,《猫城记》也是忧愤之极的他的必然之作。 写于1933年《离婚》中的诸多人物,无论张大哥,还是老李、小赵,性情上并不比“猫人”们好多少,一样持自私、怯懦、折中、敷衍的庸人哲学。《离婚》标志着老舍的小说创作走向了成熟,连幽默都让他“看住了”,不再是信马由缰、恣肆漫溢,而是节制分寸、恰倒好处。 然而,最能展现老舍这种幽默风采的小说,是1934年3月到8月在济南写的《牛天赐传》。虽然它不是老舍作品中最优秀的,却是最能以幽默加讽刺来勾画小人物的性格命运与灵魂镜像的。 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是那么准确到位时,他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单就幽默来说,“一味幽默”的“毛病”没有了,而是“每逢遇到可以幽默一下的机会,我就必抓住它不放手。……它(《骆驼祥子》)的幽默是出自事实本身的可笑,而不是由文字里硬挤出来的”。 《四世同堂》三部曲是一幅史诗性的画卷,篇幅是老舍小说中最长的。它艺术地把日军侵略下沦陷的北平城的血泪悲苦命运,浓缩在了一条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的“葫芦肚”里。不论从哪个角度说,《四世同堂》都称得上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作,更是中国抗战文学的扛鼎之作。 最为惋惜的是,老舍1961年底动笔的《正红旗下》在写了个鸿篇巨制的开头之后,便束之高阁。《正红旗下》没能成为老舍积40年文学创作之功的压卷之作,没能为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奉献一部有理由认为是杰作的名著,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里所选10篇小说及相关注释,均采用199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全集》(19卷)选编而成,旨在呈现一代文学大师的艺术风采。 傅光明 2014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