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重谟的《汤显祖大传》分别从少善属文、京试挫折、宦海沉浮、寄情词曲、蹭蹬穷老、玉茗留芳等方面撰述了汤显祖的一生及其成就。在写作中,从内容到形式,作者追求一个”新”字。在多年从事汤显祖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史料的积累,以《明史》、《晚明史》、《晚明政治史》以及汤显祖诗文为最主要依据,吸收一些有关的地方文献,和民间传说,借鉴海内外对汤学研究的一些新的成果,和一些有用的地方文献资料。力求向世界宣传一个历史真实的汤显祖。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汤显祖大传(精)/汤显祖研究丛刊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龚重谟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龚重谟的《汤显祖大传》分别从少善属文、京试挫折、宦海沉浮、寄情词曲、蹭蹬穷老、玉茗留芳等方面撰述了汤显祖的一生及其成就。在写作中,从内容到形式,作者追求一个”新”字。在多年从事汤显祖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史料的积累,以《明史》、《晚明史》、《晚明政治史》以及汤显祖诗文为最主要依据,吸收一些有关的地方文献,和民间传说,借鉴海内外对汤学研究的一些新的成果,和一些有用的地方文献资料。力求向世界宣传一个历史真实的汤显祖。 内容推荐 汤显祖与西方莎士比亚同为世界一流剧作家。然这位世界文化巨匠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不只是戏曲“临川四梦”,在政治、哲学、历史、教育、宗教文化、艺术等领域均卓有建树。他清操独标,宁科场落第,也不受首辅的笼络;他意气慷慨,因上疏揭发时弊而遭贬谪;他善政遂昌,清明政声冠于两浙;他素怀“变化天下”而从政,当“胸中魁垒,陶写未尽”,便“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临川四梦”是“有讥有托”的戏剧政治。汤显祖是明代出类拔萃的戏剧政治家。龚重谟的《汤显祖大传》详细介绍了汤显祖对人类文化的贡献不只是戏曲“临川四梦”,他在政治、哲学、历史、教育、宗教文化、艺术等领域均卓有建树。本书立足考据,从“意、趣、神、色”方面,还原了一个历史真实的汤显祖。 目录 序 临川文昌汤氏世系简表 卷一 少善属文 第一章 故乡与家世 一、故乡临川 二、家世源流 第二章 “初生手有文” 第三章 少年师友 第四章 “上路风云出” 一、院试才惊学政 二、中举名蔽天壤 卷二 京试挫折 第五章 两试落第 第六章 触忤时相再落第 第七章 愤懑充斥《问棘邮草》 第八章 是非蜂起《紫箫》残 第九章 中三甲进士 第十章 观政礼部 卷三 宦海沉浮 第十一章 迫郁留都 一、赴任太常博+ 二、批判拟古“后七子” 三、“痴情”格“权”《紫钗记》 四、“壮心若流水” 五、改任詹事府主簿 六、初遇达观 七、灾年升礼部主事 八、上疏遭贬 第十二章 贬谪徐闻 一、胜游山水到徐闻 二、澳门行与端州逢传教士 三、泛海游琼州 四、讲学倡贵生 第十三章 “情”治遂昌 一、以“情”施政 二、兴教劝农 三、灭虎、除“害马” 四、纵囚施感化 五、交游与“著书” 六、挂冠归里 七、遗爱遂昌 卷四 寄情词曲 第十四章 建玉茗堂 第十五章 以“情”格“理”《牡丹亭》 第十六章 与达观的“情““理”之辩 第十七章 “蚁也关情”《南柯记》 第十八章 一生误情《邯郸梦》 第十九章 躬耕排场教小伶 第二十章 隔空论战沈璟 第二十一章 弘扬戏道写《庙记》 卷五 蹭蹬穷老 第二十二章 双重的打击 一、“头白向蘧蘧又死” 二、弃官也遭夺职 第二十三章 “雄”“杰”都殉难 第二十四章 “微官抛去路难行” 第二十五章 难忘天下 一、修史以明志 二、犹在“为情作使” 第二十六章 临终前的安排 卷六 玉茗留芳 第二十七章 戏写汤显祖 第二十八章 “汤学”薪火传 汤显祖年谱新编(1550-1616)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三章 少年师友 一个人的少年时代是最为宝贵的。少年时代的师友总是会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 遭受一场离乱的汤显祖的家庭,经过休养生息,又过上了小康人家的生活。汤显祖也回到家塾继续读书。随着汤显祖的成长,父亲汤尚贤感觉到,以自己的学识再教授汤显祖已是不恰当的了,需要找一位好的老师来为他继续授业。 汤尚贤自己既是个“为文高古,举行端方”的读书人,因此他择师的标准应是既学识高古,又品格高尚。在汤尚贤看来,临川城内学馆中,唯有徐良傅先生是他最理想的人选。 徐良傅,字子弼,号少初,东乡高坊人,理学名臣徐纪之子。论才学,他“少颖,口涉诸传记辞赋”,精通《尚书》,十二岁就中秀才,j十二岁中了进士,授武进(今江苏武进县)知县,后召进京任吏科给事中;论品德,他原是个直言谏官,在任吏科给事中期间,由于明世宗昏庸、纵欲,整天沉醉于修仙好道,服丹求仙,并大兴土木,修建道教宫殿。当迎仙宫建成时,朝廷议论如何庆贺,可是徐良傅却说:“异端充塞,不能匡救,忍从谀乎?”一席话,得罪了权臣,险遭不测,结果被罢官。徐良傅得罪的“权臣”不是别人。正是江西籍相国夏言。夏言是贵溪人,夫人临川籍。徐良傅为举人时,漫言还不是相国,徐和夏青的夫人家有过交往。当徐良傅赴京科考时,夏言批于乡谊而叮嘱考官关照,但徐氏并不知内情,故未有任何感谢之举。徐良黼任了三年武进知县后,夏言又特意将其留在京城任给事中,自以为给了徐酝莫大恩惠,可仍不见徐氏有什么感谢的表示,甚至有意暗示徐也不醒悟。于是夏言便转恩为仇,借故入其于罪而置之诏狱,并最终将其削职为民。 徐良傅罢官归来,为了生计在临川城东拟岘台下,开馆授蒙,传授古文词和经文。官场虽失意,鸿儒仍有名。徐良傅一开馆,临川地区的学子慕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收下的门徒就有百十人。汤尚贤早年曾向他请教过学问,对他的学识和品德都非常钦佩。嘉靖四十一年(1562)春节一过,汤尚贤便携带十三岁的汤显祖来投这位老名师。徐良傅初看到汤显祖,上下打量一番后觉得他气宇非凡,欣然接收为门生。接着金溪的谢相也把他的两个公子谢廷谅、谢廷赞带来拜徐良傅为师,与汤显祖同窗共读。 汤显祖投拜徐良傅门下后,日常功课除了做八股文以外,还习写古代的散文和诗歌;除读五经以外,还读了诸子百家和《汲冢》(最古的编年通史)、《连山》(夏朝的易经)等极为古奥的经典史籍。第三年,徐良傅便开始向他讲授诗词歌赋;第四年,良师因患毒疮不幸去世。自投其门下,徐老先生对汤显祖器重有加,把他视作像战国时鲁仲连一样胸怀大志的人。汤显祖对恩师契念殊深,在悼念徐良傅的诗序中称:“哲人下寿,哀何时已?” 经徐良傅的三年亲授,汤显祖学识眼界大开。他不仅对《尚书》进行了精心研读,还对诗词歌赋情有独钟。他除学习八股文之外,对《左传》《史记》《文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也进行了研读,还开始涉猎“天官、地理、医药、卜筮(预测)、河渠、墨兵(史书)、神经(记载奇异之事书简)、怪牒(记载怪异现象的书简)诸书”。 三年的授业,徐良傅为汤显祖打下扎实的文学基础,并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人生:徐良傅以《尚书》起家中了进士,汤显祖治《书经》获乡试第八名;徐良傅为人耿介不阿,不攀龙附凤,因得罪权臣夏青而遭革职,汤显祖在科举中不受权臣张居正笼络而落第;徐良傅为官亲民廉洁,无广宴,无张乐,还常将薪俸用于县役,却不纳民一寸金,汤显祖在徐闻将他的“劳饷”捐献建贵生书院,在遂昌“非有学舍、城垣公费,未尝取一赎金”。汤显祖在谢世前,写有《负负吟》诗一首,在诗序中列举r生平的良师益友,表达“志愧”之感,“徐公良傅”就是名单中的第一人。 P27-29 序言 龚重谟先生《汤显祖大传》完稿,嘱我为之写序。我很惭愧,自知在汤显祖研究方面视野不广,见解不精,不具备为此书作序的资格。不过,龚重谟先生是我的老朋友了,他的新作将问世,我有先读的机会,说几句闲话还是可以的。 汤显祖是晚明文坛和政坛上的重要人物,是世界级的文化名人。汤显祖在世的时候,他的活动已经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已经有人研究他、评论他,甚至给他作传,因为他有过上《论辅臣科臣疏》的壮举,写成了轰动全国的“玉茗堂四梦”。汤显祖逝世后,他的戏剧作品在舞台上传唱不绝,他的文学成就、思想成就也被更多的人知晓,成为中外文学史和戏剧史界重要的研究对象。发展到现在,对汤显祖的研究逐渐地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随着对汤显祖研究的深入,大量的论著以不同的形式问世,有人也提倡给汤显祖作传。文化史家郑振铎先生老早就说过:“关于汤显祖,至少要有一部《汤显祖传》,一部《汤显祖及其四梦》.一部《汤显祖的思想》,一部《汤显祖之著作及其影响》等等。”(《中国文学研究·研究中国文学的新途径》)就是提倡对汤显祖做全面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后,汤显祖研究的成果逐渐丰富。作为综合性的学术成果,黄芝冈先生的《汤显祖年谱》和徐朔方先生的《汤显祖年谱》先后发表。传记形式的研究成果也接连问世。我读过的就有龚重谟、罗传奇、周悦文著《汤显祖传》,黄义锡、吴风雏著《汤显祖传》,纪勤著《汤显祖传》等。这些汤显祖传记都具备一定的规模,但都还不能称作“大传”。黄芝冈先生著有《汤显祖编年评传》,徐朔方先生著有《汤显祖评传》.都是传记体的重要论著,可是也都没用“大传”之名。我体会,所谓“大传”者,一是其规模大,一是其学问大。我孤陋寡闻,读过的历史人物“大传”,仅有朱东润先生的《张居正大传》一种。其规模确实够大,其学问也确实够大。 现在龚重谟先生所著《汤显祖大传》就要出版了,当然是令人瞩目的事。《汤显祖大传》是龚重谟先生多年来有关汤显祖研究成果的一种综合性的表述。 不同的读者对这本书的希望和要求是不同的。作为对汤显祖有一些了解的人,我希望在这本传记中能看到一些新鲜的东西,至少能看到比以往出版的几种汤显祖传记更多的东西。书稿读过之后,我得到相当的满足。 《汤显祖大传》确实提供了我不曾见识过的许多内容。 作为传记,不能不对传主生活过的地方做尽可能准确而全面的描述。此书对汤显祖生活过的几处重要地方都有比前人更加生动而翔实的论说。我感兴趣的南京国子监、徐闻贵生书院、遂昌相同书院、遂吕启明楼、遂昌遗爱祠、临川玉茗堂、临川文昌桥、临川灵芝山汤家墓地等,龚重谟先生都有认真的考察,有比前人所著详细得名的叙述。 作为文化名人的传记,不能不对传主的文化成果做出应有的介绍与评价。学术界对汤显祖作品的研究,关注最多的是“玉茗堂四梦”,而“四梦”之中说得最多的是《牡丹亭》,对其余几部剧作的研究就显得很不够。《汤显祖大传》中.作者用了足够的篇幅介绍《南柯记》和《邯郸记》,对此“二梦”,尤其是《邯郸记》,所做的论述比我看到的所有的论文都要深入透彻。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关于汤显祖诗文的研究也比较薄弱,读罢此书,觉得龚先生对汤氏诗文著作的研究也比较用功。 作为在晚明义坛和政坛上有着重大影响的人物,汤显祖活动的社会背景很深,他的交游非常复杂,传记中要做全面叙说是不容易的。此书关于汤显祖的交游涉及政治界、文化界、宗教界、戏曲界的众多的人物。对这些人物的品格、行事做了尽可能客观和详细的评说。对谭纶、张居正、李贽、真可等几位的研究与评说尤其准确而可信。作为传主的社会背景,此书对已有的年谱虽有所采纳,叙述的方式则大有区别。 汤显祖研究中有好多问题是在争鸣中的,论者见仁见智认识不同。《汤显祖大传》就涉及了这种争鸣的问题,龚重谟先生也表述了自己的见解。比如,戏曲史上的“汤沈之争”就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此书以“隔空论战沈璨”为题,专开一章,“隔空”一词很有意思,因为沈璟和汤显祖之间确实没有过直接的接触。此书最后一卷,对明清以来各种剧作中出现的汤显祖形象的评说,以及对“汤学”的梳理,都是很有见地的。 凡此种种,都可以说明《汤显祖大传》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有超越前人的进步。 龚重谟先生有魄力写一部《汤显祖大传》,不仅因为有多种研究成果可以借鉴,还因为他自己有着在汤显祖研究方面的多年积累可供发酵。 我和龚重谟先生相识,也是受汤显祖研究的牵引。1981年春天,为了完成汤显祖研究的论文,我到临川考察。当时徐朔方先生还嘱我,到临川看看1979年龚重谟先生在临川县温泉公社榆坊大队汤家村发现的汤显祖著作板片。为此,我到抚州剧目_丁作室拜访了龚重谟先生。龚先生慷慨地拿出由他负责收藏的汤作板片三十余片,并允许我拓印了八片。后来徐朔方先生就此写了一篇《关于汤氏家藏(玉茗堂集)板片》。龚重谟先生还送我一本当地的刊物《抚河》杂志,里面刊载有他写的《玉茗堂考》。这是一篇很严肃的论文,很可以做抚州建造汤显祖纪念馆的参照。1986年,龚重谟先生到中国艺术研究院研修戏曲理论,我们在恭王府里朝夕相处就熟悉起来。后来他调到海南工作,因相距遥远,好多年没见面了。2000年,在大连举行的汤显祖研讨会上,我们又一次相会。汤显祖研究会成立后,在遂昌和临川多次举行的汤显祖研讨会上,我和龚先生见面的机会就多了,每次见面都能聆听到他的高见。 龚重谟先生在汤显祖研究方面不断地有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发表在不同的刊物上,而且有专著出版。龚重谟先生给我的印象很深刻,我觉得他是一位刻苦的、认真的、执着的、个性鲜明的学者。他的一些观点,未必能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他能以充分的理由坚持自己的见解。他在《汤显祖大传》中提m的一些观点,也可能会引起不同的议论,但是要想说服龚重谟先生也是不太容易的。龚重谟就是龚重谟。 数日前,在抚州举行的汤显祖艺术节上,又一次见到龚重谟先生。蒙先生不弃,将大作赐我,让我先睹为快,并要我作序,惭愧之余,写下以上的文字。 周育德 2012年1O月12日于北京 (作者系中国戏曲学院前院长、中国戏曲学会汤显祖研究分会会长) 后记 拙著在京出版不到一年,又能在沪修订再版,不是市场看好,读者青睐,而是困境中遇上了好机缘。 1982年,我还是年轻小伙子,幸逢全国性纪念乡贤汤显祖逝世366周年盛会在故乡抚州召开。为配合这个纪念活动,早在两年前江西人民出版社来抚州组稿,编写汤显祖的传记。我奉命与人合著,耗时两年多,赶在纪念会召开的前夕将书稿完成,且于四年后出版。 此后,我经历了专业进修和工作调动,环境变了,隔行如隔山,汤学研究死火十多年。 2000年8月,我应邀出席了由大连外语学院承办的纪念汤显祖诞辰4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一别十多年的原抚州师专中文系邹自振老师在会上相逢。他已调回老家福州一所大学任教。出于同道友情,他希望我不要将“汤传”就这样丢下,要进行修订再版。他的关心触动了我,回到海南,我重温有关资料,想在内容与形式上出新,写一部新的汤显祖传记,书名定为《汤显祖大传》,且较快写出了前几章。 然目睹当下出学术类著作,作者不仅要忍着穷愁,耐着寂寞去“爬格子”,往往还要为出书而去化缘筹钱,有的还要掏出工资。想到此,我中断了书稿的写作,转而将已有的汤显祖研究论文、辑佚到的汤显祖佚文及1982年为抚州汤显祖纪念馆撰写的陈列大纲进行整理,结成论文集出版,拟作这些年来折腾在“汤学”领域的成果汇集。也就是不想再为写汤的《大传》而费神。我将论文集请母校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希凡院长作序。希凡老师以评论家的敏锐眼光,看出了我在书稿《后记》中披露想放弃《大传》写作的思想苗头,出于希望学子能有所作为的苦心,在序文最后特意写了这么一段话。 读完全书,我倒认为,这不应只是重谟研究汤学的最后结集,而该是他续写一部《汤显祖大传》的准备,为了晚明这位戏曲大师,这是值得的,读者寄有厚望焉! 希凡老师的话成了我续写《汤显祖大传》的新动力。我咬紧牙关,熬过热岛三个炎夏,在“龙年迎胜纪,蛇岁发生机”之际将书稿完成。 写书当然要联系出版。海南某家出版社有出版意向,并催我快写出来。可书稿交给他们几个月定不下来,个中原因无非是这类书难销,带不来好的经济效益。后来投稿知识产权出版社,却被耽误了八个多月,不仅书没出成,还徒添心灵一道伤痕。最后联系到燕山出版社,书是出了,但因故提前与该出版社终止了出版合同。蹭蹬问世的《汤显祖大传》。下一步当何去何从? 机缘来了!今年4月22日,我应邀赴上海参加上海古籍出版社增修《汤显祖全集》座谈会。得知上海戏剧学院为迎明年纪念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盛会,由叶长海教授主编一套《汤显祖研究丛刊》。我呈送了《汤显祖大传》请他指正,蒙长海教授“成人之美”,将《大传》列入他主编的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精装出版。借此机会,我将读过《大传》的师友们的意见及自己发现书中的疏误之处作出修订。改正的有字词、标点符号的错误和引文与原文有出入处,也改动一些语句及对史料理解有误的个别段落。此次修订只是局部性的,不能解决所存的全部问题,我愿作多次努力,使其不断完善。 值此书稿付梓之际,我要感谢李希凡老师,他冀学子成材的“厚望”激励着我“续写一部《汤显祖大传》”;我要感谢中国戏曲学院周育德院长,他的信捎来了“汤学”的春风,将尘封12年后的我吹回到这片盎然春色的“汤学”领域,书稿呈送后,他又拨冗审稿赐序,并勖勉备至,倍蒙嘉许;我要感谢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新闻传播系系主任、中国昆剧研究会副会长周传家教授,在健康欠佳的情况下,为我通读书稿,指正疏误;我要感谢叶长海教授的厚爱,将《大传》纳入他主编的《汤显祖研究丛刊》,以修订稿面目再版,他细读全稿,不妥处亲笔加工处理,提升了书稿质量。还要感谢老友邹自振教授,是他建议我不要丢下“汤传”,为我重写“汤传”给予了“第一推动力”。 现在终于正正规规出版发行了,我长长地呼出了一口闷气,然而我又陷入惶恐不安:浅薄的文史功底难解博大精深的汤显祖诗文,殊秃的毫锋描不出文采风流的汤显祖形象。我一心要向世界推出历史真实的汤显祖。为求真,行文中引用传主的话很多不敢化俗,担心有违传主原意。现在的面目,雅有余而俗不足。奈何!史传文学是文学化的历史著作,要做到雅俗共赏实属不易。书既已问世,那只有恳请海内外高明之士不吝赐教! 2015年教师节前夕于海口胜景楼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