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那段日子(通俗正说民国大历史第2卷多事之秋)/历史新阅读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余耀华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余耀华,作家,湖北省鄂州市人,鄂州市政协委员,长期从事历史研究。著有《千古第一相:管仲》(入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范蠡——从兵家奇才到东方商圣》(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这才是宋史》等。其中,专著《中国价格史》2004年获中国价格理论研究最高奖“薛暮桥价格研究奖”。《民国那段日子》是该作品之一。

内容推荐

余耀华编著的《民国那段日子》讲述了从辛亥革命到东北易帜(1912-1928)那段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但是历史没有想象的那样美好,中国并没有走向共和,而是陷入了历史的怪圈,进入了一个疯狂的乱世,其间有太多的血雨腥风、太多的阴谋诡计……书中生动刻画了一大批武夫莽汉和文人墨客,披露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奇闻逸事,争勇斗狠之中穿插着舞文弄墨的冷幽默,处处都是活生生的历史,处处都有耐人寻味的话题,娓娓道来,仿佛就是昨天的故事。

本书是第二卷“多事之秋”,主要是讲从袁世凯去世到五四运动这段民国史。袁世凯去世之后,黎元洪继任总统,但大权却被段祺瑞把持,各地军阀也阳奉阴违,于是府院之争中,给了张勋复辟帝制的机会……

目录

第一章 黎总统就职

 金匮之秘

 黎大总统

 三省取消独立

 新旧《约法》

第二章 段祺瑞内阁上台

 段祺瑞组阁

 汤芗铭被逐

 动荡的四川

 火药桶广东

第三章 府院之争

 浙江发生内讧

 秘书长之争

 “狂人”徐树铮

 不怕狠的丁世峄

第四章 民国再造

 《约法》之争

 惩办帝制祸首

 再造共和

第五章 张勋就任十三省大盟主

 胡缠乱打

 十三省大盟主

 冤家路窄

第六章 陨星坠落

 选举副总统

 元勋早丧

 将星陨落

第七章第三次徐州会议

 孙洪伊被逐

 一支小插曲

 国会党派分裂

第八章 对德绝交案

 日美争夺战

 日本秘密外交

 冯国璋进京

 段祺瑞出走津门

第九章 督军团大闹北京

 黎元洪让步

 山雨欲来风满楼

 各省督军进京

 黎元洪痛斥督军团

第十章 总统与总理的较量

 段祺瑞孤注一掷

 众议院停议参战案

 “解散国会”之争

第十一章 徐州复辟会议

 段祺瑞遭贬

 张勋的如意算盘

 徐州复辟会议

第十二章 超级阴谋家

 螳螂捕蝉

 怪事丛生

 摒弃“公府佥壬”

第十三章 张勋的机会

 命令谁来签发

 解散国会

 引狼入室

第十四章 复辟闹剧

 神秘人物来了

 闹剧上演

 黎元洪不愿附逆

第十五章 丑剧落幕

 总统躲进租界

 讨伐辫子军

 不堪一击

第十六章 旧总理、新总统

 黎府凶杀案

 官样文章

 冯国璋进京

 初步斗法

第十七章 段总理辞职

 对德宣战

 南北战争拉开序幕

第二次南北战争

 段祺瑞被迫辞职

第十八章 总统秘密出京

 王士珍组阁

 曹锟变脸

 段祺瑞改任参战督办

 冯国璋秘密出京

第十九章 奉军入关

 灰头灰脸

 冯国璋成了俘虏

 冯玉祥通电主和

 引狼入室

第二十章 南北大战

 “北洋骁将”张敬尧

 段祺瑞内阁复活

 徐树铮成了宠儿

 曹三爷唱反调

第二十一章 对南作战问题

 龙济光败归海南岛

 曹锟打了退堂鼓

 中日军事协定

 徐树铮诱杀陆建章

第二十二章 吴秀才造反

 “合法倒孙”

 曹锟垂涎副总统之位

 吴佩孚唱反调

 徐世昌当选新总统

第二十三章 徐世昌就任总统

 副总统选举流产

 徐世昌宣誓就职

 和平期成会

 督军团会议

第二十四章 七海和会破裂

 未谈先吵

 公开要挟

 上海和会

第二十五章 巴黎和会的可耻决定

 巴黎和会

 日本的无理要求

 弱国无外交

第二十六章 睡狮在觉醒

 五四运动

 痛打卖国贼

 惩罚卖国贼

 拒签《凡尔赛和约》

第二十七章 谁在破坏和谈

 谁为北方总代表

 不受欢迎的人

 靳云鹏组阁

 冯国璋归天

第二十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日交涉

 北方七省联盟

 南方不太平

第二十九章 直皖大战

 吴佩孚衡阳撤军

 直皖开战

 段祺瑞惨败出局

试读章节

金匮之秘

袁世凯死了,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就两个字:“约法!”

袁世凯阴险狡诈,一生算计人,心思没人能摸得透,临死时还要给托孤寄命者出一个难题。当时《约法》有新旧之分,他所说的《约法》,到底是“新《约法》”还是“旧《约法》”,难以界定,别看“新”“旧”一字之差,其中却牵涉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总统之位的继承。

旧《约法》规定,总统不能行使职权时,由副总统继任总统。护国军方面就是坚持旧《约法》。可是这个旧《约法》早就被袁世凯废止了。

新《约法》是袁世凯自己制定的,对于总统之位的继承,规定由现任总统提名三人,写在一张名单上,藏人金匮石屋,待总统死后取出来,在三位候选人中决选一人继任总统。金匮石屋有三把钥匙,总统、总理、参议院长各执一把,三把钥匙中需要有两把配合起来才能打开“石屋”那把锁。

袁世凯临死的时候,接受托孤寄命的有四个人——段祺瑞、王士珍、张镇芳、徐世昌,“太子”袁克定也在病榻旁。

当袁世凯说出“约法”两字时,大家都感到茫然,谁也不敢臆断,谁也不敢明说。袁克定脑子转得快,抢着问了一句话:“金匮石屋?”

当时,袁世凯还没有断气,眼睛睁得大大的,但一只脚已经跨进了鬼门关。可能听到了袁克定的话,也可能魂魄已经出窍,什么也听不见。当大家把脸转向他的时候,他的头似乎动了动,又似乎根本就没动,伸手一试探,已经断气了。

袁世凯死后,大家打开石屋,只见神秘的“金简”上写着“兆民托命”四个字,下面写着“民国万岁”四个字,中间依次写着三个人的名字: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

据后人透露,袁世凯在临死的前几天,才将袁克定的名字改换为段祺瑞,袁克定不知道换了名字,故此在袁世凯临死的时候,他才提到“金匮石屋”。

袁克定看了金简之后,见上面没有自己的名字,大失所望——但这正是袁世凯的聪明之处。

袁世凯为何要在临死之前变卦呢?是不是意味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呢?其实不然,这正是袁世凯的高明之处。他知道北洋系已经众叛亲离,活着的时候,段祺瑞、冯国璋就已经在拆自己的台,死了之后还能指望他们拥立自己的儿子吗?如果真的将袁克定扶上总统之位,岂不是将他送到火炉上去烤吗?

“金匮石屋”之秘已经揭晓,几位“顾命大臣”却拿不定主意。还是王士珍先开口说话:“老徐!你看这事怎么办?”

“按《约法》办吧!”徐世昌不假思索地说,“由副总统继任总统。”

徐世昌说的《约法》,仍然没有界定是新《约法》还是旧《约法》。这并不是他糊涂,而恰恰是他的老到之处。徐世昌是个老官僚,对官场上的事看得比谁都清楚,心思玲珑剔透,无人能及,他心里明白,西南护国军反对新《约法》,北洋派又不满意旧《约法》,不言新、旧,只说《约法》,就能做到面面俱到。无论根据新《约法》还是旧《约法》,黎元洪是副总统,都有资格继任总统。利用黎元洪来收拾残局,让这个“政治俘虏”为北洋派服务,对北洋派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究竟怎么样好,还是请总理定夺吧!”几十年的宦海生涯,早把徐世昌磨炼得十分圆滑和世故,他怕自己的主张堵塞了段祺瑞想做总统的念想,瞟了段祺瑞一眼,连忙又补充了一句。

段祺瑞看了徐世昌一眼,陷入沉默之中,没有开口说话。

大家都屏住呼吸,屋子里安静得像荒山中的古庙,一枚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到声响。张镇芳紧盯着段祺瑞的脸,徐世昌两眼看着天花板,王土珍看着自己的脚尖,其实大家都在等待段祺瑞表态。

“很好!”大家足足等了一刻钟,才听到段祺瑞说了两个字。

接着,四位接受遗嘱的人分头打电话,把各部的部长、副部长和其他有关人员共二十多人都请到春藕斋来,在袁世凯的尸体旁摆下香烛祭品,向袁世凯的遗体三鞠躬。

段祺瑞在人堆中看见了张国淦,走向前拉住他的手说:“乾若!”

“嗯!”张国淦问,“有事吗?”

“我们看副总统去!”

两人手拉着手,出了春藕斋。

张国淦,字乾若,湖北人,为人圆滑。袁世凯在世的时候,官至国务院秘书长,一直是袁世凯与黎元洪之间联系的桥梁。袁世凯死后,因与黎元洪是同乡,颇受器重,任总统府秘书长,被段祺瑞视为与黎元洪的联系人。

段祺瑞的心情很坏,一路上脸色阴沉,坐在车中像哑巴一样,两眼盯着车前方,一言不发。

张国淦没有参加刚才的“四巨头”会议,也不知道袁世凯在断气时所说的“约法”两字,更不知道金简上的名单,他不清楚段祺瑞拖他去看黎元洪,到底用意何在?看到段祺瑞脸上八刀砍不进的样子,也不敢相问,只得听之任之。

段祺瑞此时的心情非常复杂,想的很多。平心而论,他最瞧不起的就是黎元洪。清朝末年,他的官位比黎元洪高得多,在北洋系中,他也是袁世凯以下数一数二的人物,尽管黎元洪是副总统,但他也是两度逼宫,“二造共和”的大英雄。尤其是他领衔40余名将领,一举逼倒清帝,至今他还在为这件事感到骄傲。  段祺瑞的一个顾虑是,一旦挤掉黎元洪,西南护国军方面肯定会反对。据说蔡锷出京前,曾秘密夜访黎元洪,探询黎元洪对帝制的意见。黎元洪表示反对,但无法抵制。蔡锷临走时给黎元洪撂下一句话:“公但伫观我出京40日后,必有佳音。”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