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迪·赛佛斯所著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中英双语)/世界微型小说精选》是富有经验和有其趣味性翻译风格的翻译者张白桦老师的外国原创微型小说翻译合集。从她数年翻译实践中选取具有幽默风格的译文36篇,以中英对照的方式出版。其中有寓意深刻的《仇家》《动物学校》《感情岛》等,有富含悬念的《交易》《迷情药》等,还有反讽性强的《女人也需要妻子》等。这些短小精悍的译文,发人深省、直击心灵,是不可多得的文学小品。它们让生活在熙熙攘攘凡尘中的我们,停下来,思考仇恨、感情、教育、价值、占用以及付出等问题。这些看似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给我们的却是浇灌心灵成长的哲理之泉。一花一世界,一文一人性。
朱迪·赛佛斯所著的《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中英双语)/世界微型小说精选》为中英双语读物。精巧的故事、有趣的翻译、地道的英文,让渎者既能体味微型小说里人性的丰富复杂,又能深层次地品读英文语言的特色表达与艺术之美,是文学爱好者和英语学习者的必备读物。本书选取有关爱与成长,且蕴含哲理的精彩故事数十篇,让你在阅读中沉淀生命的智慧?
按照对于人的分类,我属于人们所熟知的妻子那类。我是一个妻子,而且,绝非偶然的是,我还是一个合法的母亲。
不久以前,我的一个男性朋友从中西部来了。他刚刚离了婚,唯一的孩子理所当然地由他的前妻抚养。很显然,他又在寻觅第二任妻子。一天晚上,我在熨衣服的时候想起他的种种,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我也想要一个妻子。身为女人的我为什么也需要一个妻子呢?
我想重返校园学习,以便在经济上自立,支付自己的经济开支,如果需要的话,再供养那些依靠我的人。我要妻子边工作边供我上学。在我就读期间,我要求妻子照管孩子,并安排好医生给我和孩子们看病的时间。我要求妻子保证孩子们的饮食合理,保持孩子们的清洁卫生。我要求妻子为孩子们洗衣服、缝衣服。我要求妻子照顾孩子们的时候像一个训练有素的保育员,既要安排好他们的学业,又要保证他们与同伴之间有适当的社交生活,还要带他们去公园和动物园等地方。假如孩子生病了,我要求妻子去照料。假如孩子需要特殊护理,她要去陪床,因为,我理所当然是不能够耽误课的。与此同时,我的妻子必须把工作安排好:既能舍弃一些上班时间,又不至于丢了饭碗。有时这意味着她的收入会减少一些,但我想我能容忍。毫无疑问,只要我妻子还有工作,她就应该安排和承担孩子们的一切生活费用。
我希望妻子满足我的生活需要。她要保证家里的一切都整洁有序,要随时跟在我和孩子们后面打扫才是。我要求妻子保证我的每件衣服都能随洗、随熨、随补,因需要及时更换。她还应该负责把我的个人用品放在合适的地方,让我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我想要一个不仅会做饭,而且还要做得一手好饭的妻子。我要求她制订食谱,作必要的采购,做好饭菜,笑吟吟地伺候我们就餐。然后我去看书学习,她把餐具清洗干净。我要求妻子在我偶染小恙时照顾我,对我生病、缺课深感同情。全家外出度假时,我要求妻子同行,以便在我们需要休息和换个环境的时候继续尽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
我需要这样的妻子:她不会像个家庭妇女似的对日常琐事絮絮叨叨让我烦心。当我就学习中遇到的某个难点大发议论时,我希望她洗耳恭听。在我完成论文写作以后,她会为我把论文打印出来。
我需要一个留意我社交生活中的每一细节的妻子。当我应邀会友的时候,我希望妻子做好孩子们的临时托管事宜。当我在学校结识了喜欢的人,想款待一番的时候,我希望妻子打扫房舍,烹制独具特色的菜肴,以供我和朋友们享用。在我和朋友们就某个共同感兴趣的话题高谈阔论的时候,她不会过来打断我们的谈话。我希望妻子在客人光临之前就妥善安置好孩子,让他们吃饱喝足,只差上床就寝,以免扫了我们的雅兴。我希望妻子细致入微地体察每一位客人的需求,使他们感到宾至如归:即确保有烟灰缸,将餐前小吃递给每一个人,主动询问是否需要添加食物,必要时随时斟满酒杯,给喜欢咖啡的人端上咖啡。我希望妻子理解我有时需要彻夜不归。
假如,我碰巧遇到了另一个女人,而她比我的现任妻子更适合做妻子的话,我希望我能有更换的自由。自然,我需要全新的生活。我的妻子要把孩子们带走,独自承担起抚养的全部责任,这样,我就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
当我毕业找到工作以后,我希望妻子辞职回家,以便更完全彻底地尽为人妻的天职。
我的天,谁不想有个妻子?
P1-P3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今天已经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文体。作为小说“四大家族”之一,进入“蒲松龄文学奖”和“鲁迅文学奖”的视野,成为当代受众范围最广的纯文学样式。这一成就的取得,与当代外国微型小说的汉译有着直接的关系。对此,我在《当代外国微型小说汉译的翻译文学意义》的论文中有过详尽的阐述。具体说来,就是推动中国当代主流文学重归文学性,引进了一种新型的、活力四射的文学样式,重塑了当代主流诗学,提高了文学的地位,从而创造了民族文学史、国别文学史上的“神话”,具有翻译文学意义。
微型小说翻译对于我来说,好像“量身定制”一般。20世纪80年代初,微型小说在中国横空出世,这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文体非常适合我的审美取向和性格特征,而翻译则可以调动起我全部的知识和双语语言积累。从1987年我发表的第一篇微型小说译作《他活着还是死了》,到2004年的《我是怎样把心丢了的》,这十七年间,我完成的微型小说翻译总计约350万字。
我的微型小说创作有三种:第一种是母语原创,如《白衣女郎》。第二种是汉译英,如在加拿大出版的《中国微型小说精选》(凌鼎年卷),这是中国第一部英译微型小说自选集,我曾参与翻译。第三种是英译汉,这一种类所占比重最大。代表作有《爱旅无涯》《仇家》《爱你至深》等。
对于原作的主题,我更喜欢以人性探索为立足点的人文视角来选择、诠释。妇女、儿童和草根阶层等弱势群体始终是我关注的焦点。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治愈系、成长系、幽默系三个板块。
我选择翻译文本力求多种多样,如《爱你至深》的散文式,《杰作的诞生》的反讽式,《爱情草》的夸张式,《心愿》的叙事式,《女人也需要妻子》的议论式,《末日审判》的幻想式,《爸爸妈妈,为什么》的提问式,《睡丑人》的童话式,《求职》的书信式,等等。
我翻译时的期待视野定位在青年身上,目的是做文化、文学的“媒”,因此更愿意贴近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觉得“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在翻译策略上以归化为主,异化为辅;在翻译方法上以意译为主,直译为辅;在翻译方式上以全译为主,节译为辅;在翻译风格上以时代性为特色,笃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翻译”之说。
所幸这样的取向还是与读者和社会的需求相契合的,因而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首译都会发表在国内的百强、十佳报刊,如《读者》《中外期刊文萃》《微型小说选刊》《小小说选刊》《青年参考》《文学故事报》等。常见的情况是,在这样的权威报刊发表后,随即就会呈现“凡有净水处,即有歌柳词”的景观,如《爱你至深》发表的二十年间就被转载60余次。 转载不仅限于报刊之间,数十种权威专辑和选本的纸质版也有收录,如《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翻译文学》、《外国微型小说三百篇》、《世界微型小说经典》(8卷)、《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10卷);电子版图书如《小小说的盛宴书系:别人的女郎》《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微型小说精选》等;网上资源如读秀、百链期刊、龙源期刊网等。
此外,众所周知,翻译微型小说历来是中考、高考、四六级的语文和英语考试的听力、阅读理解、翻译、作文的模拟试题和真题材料。书中的《想要有个家》《盲》《医生为什么迟到》《林中遇险记》等皆被改编过;翻译微型小说还是影视短剧、喜剧、小品的改编材料。
当然,还有社会影响。第一,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1998年《爱旅无涯》获《中国青年报·青年参考》最受读者喜爱的翻译文学作品,2010年当选小小说存档作家,2002年《英汉经典阅读系列》获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术文化节科研成果奖,2002年当选当代微型小说百家,2002年《译作》当选全国第四次微型小说续写大赛竞赛原作。第二,受到知名评论家张锦贻、陈勇等关注和评论达10余次。第三,曾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及电台、中国作家网的人物专访。第四,个人传记入选美国与捷克出版的《华文微型小说微自传》《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百家论续集》《世界微型小说百家传论》。第五,因为翻译而收到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读者来信、电话、邮件不计其数。
虽然近年我转向长篇小说的翻译,并以《老人与海》《房龙地理》《鹿出没》等再次获得读者的青睐,然而对于我来说,那些年,绞尽脑汁一字一句地写在稿纸上,满怀希冀地一封一封地把译稿投进邮筒,忐忑不安地在报亭、邮局一本一本地翻找自己的译作,欢天喜地买几本回家,进门就问女儿“Can you glless?”等她的固定答案“妈妈又发了!”都是我生命中一个一个的定格瞬间。微型小说翻译是我的“初心”,而唯有“初心”是不能辜负的。因此,我于2015年开办了以我的微型小说翻译为内容的自媒体——微型公众号“白桦译林”,收获了大量读者和转载,更由于与张娟平老师的美好相识,促成了这三本书的整体亮相。
谨以此书感谢多年来扶持过我的报刊编辑老师,以及多年来一直乐于阅读我的微型小说的读者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