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良好家教十诫(精)
分类
作者 (法)迪迪埃·普勒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良好家教十诫(精)》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家教书,10条新的教育原则,帮大人轻松教育,帮孩子轻松成长。

法国著名的教育问题专家迪迪埃·普勒代表作品,根据他大量的临床案例编写10条不可缺失的新的教育理念,成为法国最受推崇的教育理论之一。

小开本盈手可握,轻型纸轻便悦目,一天掌握一条新的教育理念,实现父母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内容推荐

所有成功的教育和失败的教育都与两个因素有关:爱和挫折。没有爱的挫折是专制蛮横;没有挫折的爱是纵容放任。教育是爱和挫折的平衡,失衡带来紧张感,大人要重视思维、情绪和教育态度之间的联系,很多传统教育信条是值得商榷的,掌握科学方法,才能游刃有余。

迪迪埃·普勒著的《良好家教十诫(精)》提供了33个案例、10条新的教育信条,以此帮助大人训练自己的思维,使大人在面对孩子有时紊乱的行为时,能够摆脱无力应对的无助感。

目录

1 不要胡乱分析心理

 人的行为总是有意义的吗?

 “他尿裤子!”

 “孩子夜惊!”

 “她无法无天!”

 “他尿床!”

2 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怎样摆脱焦虑和愤怒?

 妈妈们,不要再心怀愧疚!

 闹情绪是教育不好孩子的

 愤怒!

 “我的孩子无法集中精力”

3 不要把自己的一套搬到孩子身上

 区分自己和孩子的人格

 “他不能独立!”

 “朱利安要当音乐家吗?”

 “只爱体育!”

4 要让孩子获得提升

 教育孩子要居高临下

 青春期危机?

 “他还太小!”

 “他不想跟外祖母说话”

5 不要“吹捧”孩子

 预防孩子的自我膨胀

 “我不聪明!”

 “一个超智儿童?”

 “我的女儿很孤独”

6 切勿“过度激励”孩子

 不要给孩子太多刺激

 关于早熟儿童

 “她早熟吗?”

 “她不够完美!”

7 不要“过度保护”孩子

 要懂得怎样让孩子有责任心

 “他被排斥了”

 “他的外婆刚刚过世……”

 “我儿子精神紧张”

 “怎样让我的女儿为搬家做好准备?”

8 要“对抗”孩子

 挫折的价值

 “他晚上不安稳睡觉!”

 “他碰到阅读障碍!”

 “她总是反对!”

9 要惩罚孩子

 重建良好的权威

 “15个月开始叛逆?”

 “我女儿威胁到她弟弟的生命”

 “孩子仰慕我丈夫!”

10 保持积极心态

 教育方式中加入适量的积极心理学

 “盯着屏幕时间太长?”

 “我一直在惩罚”

 “我们感到幸福”

结束语

试读章节

要懂得怎样让孩子有责任心

世事艰难,父母希望尽量让孩子免遭辛劳,这是人之常情。当前的危机更强化了这种自然而然的保护态度。然而,要小心过度保护。“过度”会夸大现实世界的复杂性,降低孩子的自我评价,令他怀疑自己独自生活的能力,因为他总是在别人的帮助下生存的。过度保护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加强他陷入生活坎坷时束手无策的无力感。再者,如果父母把一切困难及错误都归结为环境造成的,被过度保护的儿童可能产生外在“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即把责任推卸给外在力量。如果孩子受到的教育认为不公来自外部世界和他人,那么他们会拒绝承认有时候生活的不幸是自己造成的。

拒绝过度保护孩子,就是告诉他,他来到这个世界不只是“受害者”。这种信念是深深嵌入所谓经典心理学当中的:孩子是脆弱的,只能被生活的曲折伤害。创伤当然是有害的,这不言而喻。然而不能忘记,最具有适应能力的正是经历过很多坎坷的人!这绝不是要把孩子放在火上烤,让他变得坚强起来,而是要回归理性:让他度过一个受呵护的安全的童年,同时也经历一些现实的风雨。在第一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所有父母的第一反应:保护自己的孩子。

“他被排斥了”

我8岁的儿子参加了一个进行集体运动的儿童团体,这个团体已经运行了一年。我发现儿子受到排斥,洗澡时被欺负(往他眼睛里抹洗发液,还嘲笑他)。到现在为止,他还是很高兴地去训练,但是我担心这样的举动会让他感到厌恶。他很少提及这些麻烦,我担心如果我插手的话会让事情进一步恶化。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典型的孩子应当得到保护的情景。这位妈妈的担心很有道理,但是不能夸大孩子从不太友好的伙伴那里受到的委屈,同时也不能不阻止这些行为,因为长此以往,这些傻里傻气的行为会变成真正的骚扰。

让小孩子“举报”他们受到的欺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很不幸,确实有些孩子不自觉地成为“儿童破坏者”:虽然这不是他们的责任,但是有些缺少教养的“小皇帝”喜欢拿别的孩子当出气筒。他们体会不到他人的感受,不懂得尊重别人。我建议,把这些行为告诉监护人,如果后者回应“让小孩子自己解决”,那么就运用我主张的另一理论:我接诊时屡见不鲜,儿童的最大不幸往往是同龄人的侵犯造成的,这种侵犯远远超过成年人施加的伤害。在这一点上,请勿脱离现实:儿童世界也有“坏人”,需要我们父母进行教导,哪怕不宜夸大这一现实。当然,不能过早地给某些孩子贴标签:任何人都有改正和进步的机会。但是不能罔顾现实:有朝一日因教育的局限,缺少教养的孩子可能成为“小皇帝”或者破坏者,他们为了寻开心,毫不犹豫地欺凌别的孩子。  现实生活当中,应当怎么处理这种状况呢?

首先确认情况属实,要求负责监护的成年人找出“欺负人的小孩”。

接下来要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告诉他,“不是所有人都是善良的,不是所有人都是客客气气的”,他应该变得更强势一点儿,不能受人欺负。如果他性格过于敏感,对社会交往中不可避免的冲突准备不足,那么在他上学之后,应采取两种态度:其一是保护他,不去抹杀或贬低孩子的敏感个性;其二是鼓励孩子直面困难处境,这样做有可能导致他把自己局限在逃避行为里面。通常而言,社会恐惧症之所以产生,不仅由于当事儿童经历过创伤事件,也缘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过度保护造成幼儿“对现实的否认”。提防别人,同时不惧针锋相对,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P102-106

序言

教育,让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感到惶恐。我们的孩子渐渐对生活充满渴望,这可真不赖!但是我们很难去遏止他们的某些欲望和需求!我经常听到那些惊慌失措的父母说,他们不知道该拿孩子怎么办才好。你在本书中将读到,父母们对教育的想法、期待和要求往往是脱离实际的,并且会引发深切焦虑和愤怒情绪。我们为人父母者承受着各种压力,有来自社会方面的,有言之凿凿的“儿童心理学”造成的,也有儿童自身产生的。因此,我们的教育过程充斥着所谓的“应该怎么做”“要怎么做”,正是这些情绪的滋扰让我们面对教育时无法处之泰然。当负面情绪占据上风时,我们便失去理智。当面临某些特定局面需要做出明确回应时,负面情绪会阻碍教育准则的确立。父母的紧张更加剧了教育的困难程度。

很不幸,我接诊过的众多儿童证实了我多年前提出的假说:这些儿童所患的功能障碍,十之八九源于教育缺失,而非情感缺失。20世纪的办法很简单:儿童受到所有他所需的照顾,便顺利地长大了。没必要关心儿童的独特性,没必要给他自信,没必要对他表现关爱从而让他更加坚强,没必要对他表达爱意从而帮他树立自尊。那时,很多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过于严厉,

父母们极少流露真情。刻薄一点儿说,有些孩子遭受了太多挫折,而得到的受太少了。“这是为你好”,这句人人皆知的话把良好教养的教条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往往不能考虑到孩子的独特性:人们常常为孩子考虑,却不一定真正尊重他们。幸运的是,后来的父母们懂得去“爱”孩子了,但是在过度消费化和“个人至上”的社会环境下,有的父母忘记了把现实的“挫折”教给孩子。当父母之爱把挫折教育抛于脑后,便造成一种与情感缺失同样有害的教育缺失。很多儿童不缺爱,缺的是应对生活中不测风云的武器。

为什么我们总是止步不前呢?

阅读最新的教育学著作时,我感到很不安:其中既有合理的见解,也有让父母愈加无所适从的心理学论调。同样,在电视和电台节目中,我听到回归合理的父母权威的建议,但是其中援引的“心理学”理论却往往反而使这些建议令人费解!我们仿佛回到多尔托1的黄金时代:在法国,教育仍然极为重视精神分析学的正统性,既重“具体分析”,又掺杂有关俄狄浦斯的晦涩解释,充斥着对立性冲突,追求儿童行为表象之下的隐藏“意义”……

儿童精神病学的自负同样让我感到担忧。有的孩子被草率诊断为“智商超群”,有的孩子被诊断为“过于亢奋”,还有那些少不了用药的病理学名词:“双相障碍”“早发性精神分裂症”……我不否认儿童中存在精神性障碍,但是那种滥用药物的做法把一些家长吓坏了——他们可能为日常生活中的烦恼找到了一个新答案:我的孩子生病了!

教育缺失理论不是唯一的答案,但它应该被优先考虑,然后再去诊断儿童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我在本书里汇集了家长就诊中提出的各种问题,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绝不能把儿童视为潜在的恶魔,且试图对之进行矫正!儿童非善非恶,他“正处于”变化中,如果教育环境中只有爱而没有挫折,就和过去的只有挫折而没有爱一样有害。我们要回归有爱的合理教育:不要把一切理智化,要体贴而实际地回应孩子的态度。合乎情理,就是重新关注儿童,关注他的感受和真实境遇;就是面对儿童注定不成熟的行为而回归理性。

走向更加理性,同样也是清醒认识我们自己的情绪。

在每一章的结尾,我都重新提及思维、情绪和教育态度之间的联系。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紧张是自己造成的,它源于某些需要质疑的信条。因此,我们要训练自己的思维,使自己在面对孩子有时紊乱的行为时,能够摆脱常常让我们无力应对的情绪。

后记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教育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难。因此,在请求儿童问题专家介入之前,父母们可以采纳本书中的一些建议,试着运用理性教育的新方法。当然,如果这种教育假说无法取得成果,还是需要“求医”的。然而请答应我,在求助专家之前坚持你自己的教育方法。

我要再次强调一条不可缺失的教育原则:爱和挫折。没有爱的挫折,是专制蛮横;没有挫折的爱,是纵容放任。

我仍然保持乐观。新的一代没有迷失。然而,如果我们父母无法抵御过度消费和个人主义社会环境的侵蚀,如果我们落入“及时行乐”原则的陷阱,我们就有可能培养出“小皇帝”,最终他们面对现实原则将不堪一击,陷入悲惨境地。寻求及时满足是一种本能,人性本来如此。放弃及时的满足,会导致破坏性的压抑,整个经典心理学都在提醒其后果。然而,一再屈从于及时行乐原则也是有害的:人不能受制于自己的冲动和所谓的“我就想怎样”。接受作为人的条件,就是坚持把欲望人性化:懂得享受的同时,能够接纳自身的现实,他人的现实和往往不利的现实环境。

运用理智来教育,将点亮你的新想法,给你新能量。你将看到,对孩子的教育可以重新成为真正的幸福、享受,当然这不总是能立即兑现的。

我相信你将一直保持“批判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理智教育的基石,用来评估我们给你的建议和假设。安德烈纪德不是曾经说过吗,“理智就是,无论某种情感或想法多么美好,也绝不被它们冲昏头脑,看不到其他事物。¨

迪迪埃·普勒

2014年5月13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3:0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