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析论--曹学与红学的融合
分类
作者 张志
出版社 中国书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楼析论--曹学与红学的融合》是一本红学论集,共收文26篇。文章主要从创作素材论、作者家世论、脂批版本论、人物形象论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张志对《红楼梦》的理解、考据和分析,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且作者对于一些常见的红学问题都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主要供红学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红楼析论--曹学与红学的融合》是一本“红学”研究文集,收录了作者张志近年来所写的26篇论文,这些论文涉及曹雪芹研究、《红楼梦》创作素材研究、人物形象研究和版本脂批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作者长期从事“红学”研究,对上述相关问题都提出了个人的独特见解,本书是作者多年“红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目录

第一编 创作素材论

 “宝玉乞花”探源——兼论曹寅、曹雪芹祖孙二人的爱梅情结

 黛玉与苏州兼及曹雪芹的苏州情怀

 探春形象塑造与曹寅的生平经历

 探春“家里自杀自灭”的骂语与曹家的家世经历

 惜春形象塑造与曹家家世经历

 《红楼梦》写省亲别院与曹寅建三汊河行宫

第二编 作者家世论

 敦敏、敦诚及张宜泉诗文中的曹雪芹

 《春柳堂诗稿》“待解之疑”试解——与刘广定先生商榷

 不如著书黄叶村——《红楼梦》与北京西山

 曹雪芹迁居西山与畸笏叟的所谓“干预”无关

 寻诗人去留僧舍——由张宜泉《僧寺访友》诗谈曹雪芹并未出家

 曹寅爱梅原因蠡测

 曹雪芹爱梅原因试探

 论曹寅、曹雪芹祖孙二人的爱竹情结

 《陈鹏年传》中的“织造幼子”应是曹颙——“织造幼子嬉而过于庭”辨析

 《种芹人曹霑画册》献疑

第三编 脂批版本论

 脂批“完全”否定了“遗腹子”说吗——关于几条脂批的辨读

 脂评“《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试解——兼说甄宝玉的形象意义并与王富鹏先生商榷

 秦钟另一表字“守理”说质疑

 卞本“如何心事终许他”的“许他”绝不是曹雪芹原文

第四编 人物形象论

 也论贾宝玉形象的“玉、石”二重性特征——兼与丁维忠先生商榷

 论贾元春形象的多重内涵

 探春嫁作王妃了吗

 妙在有“玉”——论妙玉的“玉德”之美

 林红玉本名隐喻

 读《红楼梦》札记(三则)

后记

试读章节

《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写宝玉在怡红院远望红玉,“却恨面前有一株海棠花遮着,看不真切”,甲戌本于此处有一条批语云:“余所谓此书之妙皆从诗词句中泛出者,皆系此等笔墨也。试问观者,此非‘隔花人远天涯近’乎?可知上几回非余妄拟也。”此批一方面揭示了《红楼梦》诗化小说的特点,另一方面似也为我们对作品的情节构思进行探源指明了方向。按照脂批的提示,本文试为第五十回“宝玉乞花”的情节来源做出粗浅的分析。《红楼梦》“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的第五十回里有一处情节,写的是众姊妹到芦雪庵联诗,结果宝玉落第,李纨便罚他到妙玉处去乞讨一枝红梅花来插瓶。李纨说:“也没有社社担待你的。又说韵险了,又整误了,又不会联句了,今日必罚你。我才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我要折一枝来插瓶。可厌妙玉为人,我不理他。如今罚你去取一枝来。”众人都道这罚得又雅又有趣,宝玉也乐为,答应着吃了杯热酒就冒雪而去了。不久,宝玉果然讨到一枝红梅,众丫鬟忙接了插入瓶内。这段情节若用四个字来概括,即是“代人乞花”——宝玉代李纨去乞讨红梅花。后来,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还以“咏红梅花”为题,各自写了咏梅诗;宝玉也以“访妙玉乞红梅”为题作诗一首,诗云: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对“乞花”的过程作了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总结,并流露出“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的性情。为流行已久的“乞花”雅事又添了华章。这是《红楼梦》中一段非常有名的情节,作者写来妙趣横生,文雅清新。窃以为这段情节应渊源有自,似是对唐宋诗歌中“乞花”故实的化用。“乞花”是唐宋文人骚客的雅事、趣事,多被诗人写入诗中。唐代诗人李益就有《代人乞花》一诗,诗云:

绣户朝眠起,开帘满地花。

春风解人意,吹落妾西家。

诗以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她早起看到满地落花就盼望善解人意的春风能把鲜花吹落到她家。因春风多为东风,故言把花吹落到她家为“妾西家”。春风把花吹到她家,这不就是代为“乞花”吗?从形式上看,诗中“代人乞花”的叙述模式不是与《红楼梦》中宝玉“代”李纨“乞花”的情节有几许相似吗?

唐代诗人韩愈也有《游城南十六首·嘲少年》一诗,诗中也提到了“乞花”雅事。诗云:

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

祇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

“乞”,“求取”之意;“乞花”即求取鲜花。此诗中的翩翩少年在春暖花开之时,把大好春光都抵付了酒债,极言他嗜酒;为了求取花枝,他连命都可以不要,又极言其爱花。他骑着宝马,因其无比悠闲自在,信马由缰,不知不觉之中竟误随了妇女们的香车。细玩此诗,表面上看,尽情游乐的少年“误随车”是因为“闲信马”,其实应是“乞花”“赏花”的结果(当然,“花”似为双关,一指花枝,一指美丽女子)。在春天里“乞花”“赏花”这样的风流雅事让喝了酒的少年几乎忘乎所以,因而误随了香车,迷失了方向。联系到小说《红楼梦》,诗中所写的“乞花”“赏花”雅事不是也与李纨命宝玉“乞花”同样风雅吗?从诗与小说中写到的“乞花”者的心情来看,他们都视“乞花”为一件愉快、幸福的风雅之事,乐意为之:一个“闲信马”而“误随车”;一个冒雪去那众人避之不及的妙玉栊翠庵处“求取”红梅花,把别人视为难办、尴尬的苦差事当成了乐事、美差。

还有,诗人贾岛(一说项斯)也有诗提到“乞花”雅事。诗题为《早春题友人湖上新居二首》,诗云:

近得云中看,门长侵早开。

到时犹有雪,行处已无苔。

劝酒客初醉,留茶僧未来。

每逢晴暖日,惟见乞花栽。

门不当官道,行人到亦稀。

故从餐后出,多是夜深归。

开箧收诗卷,扫床移卧衣。

几时同买宅,相送有柴扉。

诗中写道,贾岛的那位友人每每在早春的晴暖日里,便有乞花之举:把乞折到的鲜花栽在湖上新居里。“乞花”之人当就是那位住在湖上新居的友人,他是主动地为自己的新居“乞花”“栽花”。诗人自己即“初醉”之“客”,他是友人“乞花”“栽花”的见证人。值得注意的是,友人的这个湖上新居极为清净,少有人迹,不仅“门不当官道”,而且“行人到亦稀”,完全是一处幽静、偏僻之所。这一点不是也与《红楼梦》中写到的宝玉“乞花”之处、同样是访客罕至的栊翠庵非常相像吗?联系到诗中“留茶僧未来”一句看,友人的朋友中还有门人士,友人也应是一位喜爱清净、甘于寂寞、与世无争、有隐逸情怀的人。这一点不是也与宝玉“乞花”之处栊翠庵的主人妙玉的性格有一些相似之处吗?

另外,宋代诗人陈师道也有《张谋父乞花》一诗,诗云:

二顷田园汴泗东,春来心事几人同。

固知短绠无深汲,又见新花发旧丛。

光气著人浑欲醉,妍华过眼旋成空。

冷官门外无消息,与报江南春信通。

诗中写到的“乞花”时节是春季,从“光气著人浑欲醉,妍华过眼旋成空”一句来看,诗人从所“乞”之“花”中看到了繁华的瞬息变化、世事无常,一种沧桑感油然而生。宝玉“乞花”之处栊翠庵本就是贾府中一处尼姑庵,从这里“乞”得的“梅花”固然是“新花发旧丛”、也“著人浑欲醉”,但不久就会“妍华过眼旋成空”的,隐喻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云烟罢了。这样看来,陈师道诗的寓意与宝玉作“乞花”诗所流露出的情感也有某些关合。

此外,明代诗人辛曜在《草堂次韵》中也有“鼓瑟微风招鹤下,荷锄宿雨乞花移”的诗句言及“乞花”雅事;曹雪芹同时代的文人袁枚在《小仓山房诗文集》中也有两首诗言及“乞花”,分别为《乞花》和《卢学士书来乞花。卢壬申殿试第三人也,寄诗调之。卢亦余戊午同年》。如此看来,“乞花”雅事之盛行,明清亦然。更为难得的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显然也熟知古人“乞花”雅事,他也有一首诗提到了“乞花”,诗题为《元威、綗庵送牡丹口占代柬》,诗云:

角酒量文帖乞花,竹西春老客思家。

夜来金谷谁争长,塞破寒厅斗宝车。

烘霞错绣上银屏,偃露欹风要使令。

七尺光中真醉倒,愿花长寿祝花灵。

推邢亚尹静无辞,随例煎酸不作诗。

一捻妖红三束锦,何须越网网西施。

无论魏紫与姚黄,曲录床头共饮香。

两日画帘闲不卷,老夫可是护花忙。

诗中“乞花”系指元威、綗庵送来的牡丹花事。赛文乞花,朋友相会,这是何等风雅之事!曹寅此诗主要内容是描写牡丹花的丰姿,同时表现曹寅爱花、护花的情感。不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诗的第一句“角酒量文帖乞花”,细玩此句,或许是说他们有过比赛酒量以及评比、衡量诗文的活动,而负者以“乞花”为“帖”来约会朋友之风雅趣事;如句中“帖”字解为“服从”“顺从”之意的话,那也就说落第者便要“服从”“顺从”地去“乞花”,这不就是与小说中众人所说的“这罚的又雅又有趣”的话同一意思吗?所以,不管“帖”字作何种解释,那不都正好与小说中宝玉联诗落第后被李纨罚去乞折红梅花的情形相似吗?曹雪芹是否就是受到了祖父曹寅这首诗句的影响、启发,进而写出了这段宝玉“乞花”的情节的呢?想来也应是极有可能的。

……

P3-7

后记

这是我的第二本红学论集,收录了从2010年起至今所写的26篇论文,所收论文都已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如今编辑成书,只略作分类,除个别文章有所增删外,未做其他改动,基本上保持原貌。陶渊明有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部小说,面对这部经典作品,我愿将自己在阅读欣赏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表达出来,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从而共同推进“红学”的发展,故将此文集定名为《红楼析论》。如果此书与第一本拙著《红楼别论》相比还有一点进步的话,那应是与众多前辈学人、领导和朋友的支持鼓励分不开的。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感谢。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当代著名红学大家、中国红楼梦学会原副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原副所长、北京曹雪芹学会顾问胡文彬研究员。胡先生是我敬重的红学大家,承蒙他的厚爱,不仅为我的第一本拙著慷慨作序,还经他的推荐,使我近年来参加了一系列的红学研讨会,让我得到了“见贤思齐”向学界各位先进学习的难得机会,特别是能当面聆听一些我所景仰的当代红学大家们的教诲,就更让我受益匪浅。参加这些学术会议,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本书中的部分论文就是为参加这些学术研讨会而作的。如果没有这些机会,这些文章是不会写成的。

胡先生对我的帮助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从本书各篇文章中大都有对胡先生宏文的引用即可见一斑。但胡先生对我的关照还远不止此。记得2014年11月20日,参加完在北京香山举行的“曹雪芹与北京香山”学术研讨会之后,我去胡先生家拜访,胡先生不仅提前亲自到住家附近为我找好了既便宜又洁净的旅店,还预付了房款,晚上7点我到达时,又不顾天寒亲自带我到旅店住下,对于一位早已年过古稀的著名红学家来说能够如此平易近人地对待一个普通晚辈学人,这一份热情让我深深感动。在旅店中,胡先生不仅跟我谈学问,推荐学术著作,还谈人生、谈做人,希望我在教学之余多写文章。既有鼓励,又有告诫,谆谆教诲,语重心长,让我难忘。谈话持续近2个小时。10点左右我送胡先生返家时,胡先生遇到熟人介绍我时说:“这是我的学生。”胡先生虽是随口一说,但我听到此言,却觉得很温暖、很激动,顿时大有“师出名门”之感。我当时就想,可千万不要辜负了胡先生的期望啊,要加油、努力!在路上,胡先生还问我的职称是正教授还是副教授?我说是正教授。胡先生听了,连说了两个“好”,并嘱咐我,要好好珍惜,同时紧紧挽住了我的手。我能看出胡先生是真心为我的进步而感到高兴,其天真的神情和举止让我至今记忆犹新,如在眼前。第二天上午又到胡先生家里做客,再次聆听了胡先生的教诲,胡先生还送了我一些手里没有的他过去出版的大作。此事虽已过去一年多了,但却仍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以至于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时时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可以说,如果没有胡先生的无私帮助和提携,也就不会有我今天的成绩,衷心谢谢胡先生!

我也要感谢北京曹雪芹学会。曹学会从2012年开始邀请我参加学术年会,之后便年年邀请我与会,让我倍感荣幸,我也算是登堂入室般地进入了只有少数幸运学人才有机会参加的学术研讨盛会了。为了不辜负曹学会的美意,我自己的学术方向也因此发生了一些变化,开始注重起曹学研究来。我自知才疏学浅,但还是尽力想为曹学研究添砖加瓦,本书中的一部分论文就是我在曹学研究中的初步尝试。没有曹学会的厚爱和不弃,我也不会写出这些文章。在此,我衷心谢谢北京曹雪芹学会!感谢各位专家、学者和朋友的大力支持!

我还要感谢中国红楼梦学会。在2013年,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之际,中国红楼梦学会邀请我参加了在廊坊举行的“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性的红学研讨会,还被安排了大会发言。在这更大的学术舞台中,我结识了更多的专家学者,他们后来给了我许多的鼓励与支持。我有时不禁会想,50多年前的1963年8月17日,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00周年的盛会在北京故宫文华殿召开,那天出生的我虽无法躬逢其盛,但我却很幸运,在50年后的2013年这个同样重要的年份,于11月22至24日在河北廊坊参加了“纪念伟大作家曹雪芹逝世25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其间的人生际遇、巧合是不是一种天意呢?我很愿意朝这方面去想——我的人生,命中注定与《红楼梦》有关——我喜爱《红楼梦》。

我还要感谢发表我论文的各级刊物的编辑们,特别是《红楼梦研究辑刊》的主编崔川荣先生。也要感谢中国书籍出版社及本书的责编。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我也终生难忘。

还要感谢我所在的单位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的各级领导。学院为我提供了宽松的学术环境,每次参加学术会议,他们都给予大力支持,提供方便,而且学院院长刘智慧教授还在学院的“科技项目年度汇报暨科技座谈会”上的总结讲话中专门提到了我的红学研究并予以充分肯定。我为有这样的领导和身处这样的单位而感到幸福和满足。

要感谢的人还有许多,不再一一列举,但我都会铭记在心,在此一并致谢!

最后,要感谢我的妻子陈慧和远在澳大利亚悉尼工作的女儿澄澄。妻子时时关心本书的结集出版;女儿对我的帮助也不少,不仅帮我翻译了部分论文在相关学报发表时需要的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等内容,还经常为我代购图书,特别是在澳洲为我购买了一些台湾地区出版的红学书籍。能得到家人的支持也是我的幸福。

学无止境,我将一如既往,不断努力,力争在今后的研究中有所进步,取得新的成绩。  本人才疏学浅,书中不妥之处难免,欢迎批评指正。

张志

2016年8月2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2: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