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萍波著的《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这是一本关于植物的随笔集,依四时节气顺序,书写代表温、暑、凉、寒的植物情缘。作者是一位颇有才情的妙龄女子,以细腻的笔触巧解花语,满纸草木花事,皆有灵性。字里春色,行里生机,人与花草的成长与绽放裹挟着无限美好,带给你满满的安慰,不仅可为读者丰富百科知识,还具有一定的文学和美学意义。让读者在文字间赏花时,也能“春夏秋冬,各顺其宜,温暑凉寒,各得其所”。文字之外,还配有几年来四处寻找、拍摄的图片。花与人的相遇,故事精彩纷呈。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万物赠我浓情蜜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曹萍波 |
出版社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曹萍波著的《万物赠我浓情蜜意》这是一本关于植物的随笔集,依四时节气顺序,书写代表温、暑、凉、寒的植物情缘。作者是一位颇有才情的妙龄女子,以细腻的笔触巧解花语,满纸草木花事,皆有灵性。字里春色,行里生机,人与花草的成长与绽放裹挟着无限美好,带给你满满的安慰,不仅可为读者丰富百科知识,还具有一定的文学和美学意义。让读者在文字间赏花时,也能“春夏秋冬,各顺其宜,温暑凉寒,各得其所”。文字之外,还配有几年来四处寻找、拍摄的图片。花与人的相遇,故事精彩纷呈。 内容推荐 有一天,我无意中看到侯孝贤一句话:“人是什么呢?人就是来回。”觉得特别精妙,如果把主体换成植物,“植物是什么呢?植物就是来回”,好像也可以。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想要过一种有季节感的生活。遇见一蓬干花,一把狗尾巴草,一泡陈年的老茶,一棵挨雨的梅子树,一截落满青苔的阶梯,一段樱花烂漫的山路,或者一袭叶尖的白雪,都会欣喜不已。这个中意味不好形容,就像突然有一天,少年人历得风尘,原本是一树青果子,夜来风雨.正在生涩着担心着,晓来望去却忽然有些熟了,于是领悟和感激。 人的一生之中,性情的陶冶,成长的孤寂,或许都少不了这番瞬间的领悟和感激吧,它能让我一瞬问找到生命的支点。让我懂得,人世风尘虽恶,毕竟无法绝尘而去,毕竟还有植物这样的东两,可为我怀抱.可为我感激。 曹萍波来自水乡,从水乡出来的女儿,可能性子都比较清冷。尽管我一直自我辩护,一个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要维持理想的热,是非要带点冷不可的,不然,很容易就被过度喧嚣所带来的空虚给打败。从2013年大学毕业,就到电视台做记者,这么几年下来,我仍然学不会过分热络地为人处世,对社交也始终抱着疏离。在我的第一本书《时间的模样》里,写的是人的故事:到了这第二本书《万物赠我浓情蜜意》,我觉得可以写一写植物了。孤独的孩子,文学和植物才是你生命里的星辰宇宙。 目录 温 鲥鱼多刺海棠有香 草木这一永恒答案 伏笔万千的归来 独属于故乡的风物 气味是不可见的神明 一年能占十月春 一生衣食素馨花 桐花万里丹山路 荠菜芽里的童年 一抹女儿红 春天的蔷薇花 一千个细小的春天 樱花七日花吹雪 神魂颠倒的、惊喜 暑 红莲白藕青荷叶 花是花人是人 世上哪见树缠藤 昔年白兰开满枝 满域夜归人 万斛浓香山麝馥 却是石榴知立夏 那一抹夏夜的幽梦 端午的箬竹叶 儿时的商陆 诗经里开出来的花 半夏生木槿荣 人生难觅有情郎 贫家小女最清妍 溪头开遍红蓼花 它有我年少的模样 鸟头的秘密 瑶山里的青葙 十指沾着桃花水 香风留美人 再见晚饭花 人生譬如一树花 最宜红上美人头 人间最是茉莉好 凉 麦冬草随想 桂花香过才知风 一手一脸的童年甜香 清风里的肉欲 窗外有雨枕畔有花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青瓷瓶插紫薇花 鸿蒙初开的生机 失去头颅的迦梨 花叶两相错 寒 借水自有花 鹅羊池上的泥蒿 满城尽是叶子花 千古幽贞是此花 试读章节 鲥鱼多刺海棠有香 才立秋两天呢,清晨我躺在床上,竟听得树叶的沙沙声一阵一阵,像屋子外流了一条河,一只黑猫蹑手蹑脚地走过,以绵密的皮毛摩挲着树干,天地间顿然有了秋天的况味。我想起古时候,每逢这样的物候转折,多愁善感的女儿都要装模作样不痛不痒地病上一场,仿佛秋天的仪式感。然后,开始长卧榻,开始写情诗,开始生红泥小火炉,开始酿菊花清酒,恨不能把整个自然的慵懒和清冷都倒进去,醉倒晨昏。 可见,人类自古以来都是渺小的,大自然微不足道的一滴水,溅到人的身上,都能变得像一场落叶那么盛大、决绝、铺天盖地。 好像是年纪渐长,我才慢慢开始喜欢秋天了。秋天的大气里有波涛般的寒香,这寒香初闻时微若游丝,被暖洋洋的光线裹藏着,十停风来也就一两停有。而后渐浓渐剧,最后,终于排山倒海,熏得人一阵阵恍神。仿佛季节深处散发出来的气味,让人欲罢不能。 最好的秋天早上,莫过于今天这样,早起出门买菜,也不知哪里传来区君祥的《客途秋恨》,真是应情应景。然后偶一撇眼,发现正经过一棵贴梗海棠,贴梗海棠算是海棠里边树形很矮的品种,我一直怀疑它就是杜牧诗句“霜叶红于二月花”里头那个花,花色能在白和水红之间巧妙转换,每片花瓣跟水彩画一样的,总之其他海棠都有可能被误认作樱花,唯独它不大可能。 因为是秋天,我遇到的这棵贴梗海棠,细看的话,树上已经结了很多海棠果,海棠果粗看长得有点儿像山楂,只是山楂果子上有许多麻点,还有宿存比较突出的果萼,而且比起海棠果,山楂就要好吃得多,面面的口感,像枣子。而海棠果,一般是没有人去生吃的,我以前去云南,见过当地人管它叫“酸木瓜”,因为口感特别酸和涩,山民们就只好用它来泡酒。毕竟,云南可以吃的野果太多,有一种花红,当地人叫“沙果”,萼部微凸,酸酸甜甜的,看起来像微型的苹果。有一次我去丽江拍节目,回长沙前特意捡了几个放在行李袋里,其实也没想过要吃它,就是觉得光是能闻一闻,就很惬意了,仿佛带着南国阳光和雨水的味道。 不过,人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海棠,当然并不是贴梗海棠,而是海棠花,垂丝海棠或西府海棠。海棠可能是占了花明艳大气的好,古人都很喜欢它,唐玄宗就合得把自己心爱的女人比作海棠花,宋朝人释惠洪在《冷斋夜话》里八卦过这个“海棠春睡”的故事:唐明皇登香亭,召太真妃,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 而植物的名字,也是有趣,同样的几个字,能排列组合出不同的植物,譬如最有名的打碗花、打碗碗花、打破碗花、打破碗碗花、打破碗花花……这每一个组合都是不同的物种。那海棠也省事不到哪里去,抛开木本草本的区别,单是名字,就有海棠花、西府海棠、垂丝海棠、贴梗海棠、秋海棠、四季海棠、麻叶海棠、铁海棠、火焰海棠,这都不够,现在许多省份地域又发现了自己的海棠,于是又出现了八棱海棠、陕西海棠、云南海棠等等。就这样了还嫌不够磨人似的,有一些哪怕都叫海棠,可能连科属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就像辛辛苦苦把一群“亲戚”拉拨到一起,到最后发现他们半点血缘都没有。P29-31 序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特别厌恶“被称作”才女,我觉得才女一点都不好。如今社会又不是古代,又不是民国,才女都住在高门大户的宅院里,能抚琴,能下棋,会写诗,会作画,她们幽居的深闺之中,常年散发着清淡的樟木香,还有书柜上摆着线装的《红楼梦》,书里夹着泛黄的小画片,上边庄重地抄上“握手恋恋,离别珍重”之类的句子,再用娟秀的小楷注明,摘录自南朝王僧孺“与何炯书》…… 然而那一个人的情感都克制且慎微的时代,毕竟是过去了。我总觉得,眼下的社会,说一个女孩是才女,通常意义上,不就是意味着她不漂亮么? 大概是16年前吧,那时我10岁,还在读小学,每天背着书包,穿过长长的老巷子去上学。益阳市区的最北端,是赫赫有名的大码头,20世纪60年代的资水重镇,我少时常在那窄巷临河的码头上玩,传说那里早年有益阳最大的百货、南货、国药和旅店。只是等到我出生的时候,那儿早已经是臭名昭著的马路菜市。小摊横满路面,污水膛过脚边,女人出来买菜,必须小心翼翼地穿行,我每天就是经过那里,去上学。 那时我的班主任姓潘,很胖,不高,国字脸上挂着一双少有生气的眼睛。他教语文,所以对我很好,因为我的作文好。那年头教室里光线普遍不好,白炽灯在头顶忽明忽暗的,现在回想起来,活生生的场景早已经被岁月压成了照片。只记得那红砖白墙,剥漆的廊柱,到了夏天,教室里就会被钉上塑料绿纱窗……我可能从小都不是认真上课的人,老师也极少喊我回答问题,因为他的问题难不住我,所以课堂上总是唯有我一个人,能常常呆呆地抬头望窗外,有时目光穿过斜逸飘扬的国旗,还能隐约想出几个稚嫩的小说框架。 每天放学,胖老师都会布置我们预习翌日的课文,记得那是契诃夫的一篇文章,具体是什么内容,已经忘了。噢,10岁那年,我还不认识“诃”字。 第二天上课,老师问:“哪位同学告诉我,作者的名字是怎么读的?” 平日里老师问问题,我举手是因为知道答案,但那一次,我也举了手,不是因为知道答案,而是,同学都举了手。年少的孩子不愿意落单,也跟着昂然地举起了手,因为忖度老师反正不会点自己的名字。 “曹萍波。” 鬼使神差般,平时绝不喊我回答问题的老师,那一次偏偏点中了我. 时隔16年之后,我依旧记得那一刻的窘迫,以及老师那一刻的眼神,对,我回答不出来,但我却举了手。 后来的情形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少年时代的那一幕场景对我影响至深,曾经我在漫长的学生时代,虽然一路都顶着才女的光环,但只要想到那一幕,总要凭空地生出莫名的羞愧。我不知道小时候的经历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也许遭逢种种,就像一张张形态各异的网,成人之后,它们就是种种戒条,以及种种处境。我时常觉得,我这一生似乎都黏附在某些个节点之上,以至于无论我有多么怀念那天真无邪的年代,也都不再想回去了。 为此因由,每有人问我,如果能再活一遍,你愿不愿从头再来。 “不愿意。” 我总是笑嘻嘻地答,“是啊,我好不容易长这么大了,干什么还要再活一遍。”看似洒脱地说这种话的时候,我似乎总是会想起那天的课堂,也特别记得那天窗外刚下过一场大雨,校园里的树木经过大雨以后,有特别深特别贴肺腑的气味。就好像季节再次进入了茂密的道路,前途未卜,陷阱遍布。那气味很好闻,却令人清醒,特别清醒。 因为在滂沱的大雨中,我就像一个湿淋淋的影子。许多年了,每每回首,我都觉得,大雨,仿佛是我童年记忆里最…………谁说“小草微芳未有诗”?而这个“诗”,不就是人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给自己留下的一个通道?就像藏在自家后院里的洞穴,走进去,就可以切换到完全不同的世界。 记得王小波以前在小说里写:“我终于找到了一片盐碱地,再也不需要奢望有一种从天而降的力量帮自己炸掉它,而是用自己拥有的力量,耐心而机巧地在盐碱地里打出一个洞来,这个洞就是我与他人完全隔离开的一个小世界。”而植物,一直就是我建立的这个躲避烦躁、寻找寂静的堡垒,它们总是无声地收留我,理顺我的毛发,让我勇敢地无数次地返身回归到冗杂的、烦躁的日常生活里,保持平静的力量。 而植物之于我,便是盐碱地一样的存在,它们一棵一棵都自然、朴素,没有一个发窘的表情,更没有一种手足无措的神态,它们从不奉承我,也无意吸引我,它们不懂得逢场作戏,它们显露的不过是世界的本真模样,却总会让我觉得,唯有草木山石、日月星辰,才是自然的大赏。 说到“赏”,古人也常说,只是范围似乎要比今天狭隘得多,它是“奖赏”,是代表春夏时节植物发芽生长,自身壮大;而与“赏”对应的“罚”,则是“惩罚”,是秋冬时节植物自身生长停止,甚至落叶、枯黄。这当然是狭隘的,我总觉得自然界的四季,对人类而言,其实都是奖赏,所谓‘‘坐销岁月于幽忧困菀之下,而生趣未曾尽失”,这是中国人眼里,贵族的气度,毋宁说,也是自然的气度。 而将这5l篇文字以“温暑凉寒”之名划归为类,不仅是所谓的“春夏秋冬,各顺其宜,温暑凉寒,各得其所”。更有明代袁宏道《瓶史》所著:“夫赏花有地有时,不得其时而漫然命客,皆为唐突。寒花宜初雪,宜雪霁,宜新月,宜暖房。温花宜晴日,宜轻寒,宜华堂。暑花宜雨后,宜快风,宜佳木荫,宜竹下,宜水阁。凉花宜爽月,宜夕阳,宜空阶,宜苔径,宜古藤巉石边。若不论风日,不择佳地,神气散缓,了不相属,此与妓合酒馆中花何异哉!”感谢古人赐予的好文字,适才有了本书的编排灵感。 然后,跟太多的故事都终有结局一样,我终于开始原谅自己的不漂亮,直到后来,我甚至渐渐觉得,过于漂亮的人,就像是过于漂亮的花,越来越让人提不起精神,因为太漂亮的东西,总让人疑心是个圈套。而正是那些不漂亮的人或者物事,因为从未被高看,所以其身上,总算没有那种“渴望被赞美”的根性。那是一种带着天然主体意识的根性,使得你很难将其身上的“自我”消除,而那些无名的或者微渺的存在,因为习惯了岁月的消磨和无视,失去了强烈的主体意识,反而更容易让人惊喜万分。 世间唯有“无心”,才是美的,因为从不自知。 从此,我就再也不愤恨自己是个不漂亮的女孩儿了。 书评(媒体评论) 这样的植物随笔,使花草树木的面目在我们眼前重现,仿佛一可以触摸;它更提醒着我们,人类在自然面前应该葆有的谦卑姿态。 ——王跃文 萍波的这支笔是可以来解花语的。她的笔尖是细敏的触角,伸向花蕊根茎,亦伸向自性本心。她从容的书写乃有文章之美。 ——何立伟 每一种植物在她的笔下,仿佛都有了性格,灯下读来,很是过瘾。 ——邱启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