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我中华民族自黄帝釜山合符始,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文明史。经过三皇五帝后,古老的华夏民族已经形成。唐尧、虞舜,是五帝中的后两位,尧在位时,一改先人部落首领世袭的传统,推举舜作为继承人,并决定死后将帝位禅让给舜。舜也学着尧的样子,在位时选出禹来摄行政事。舜死,禹继位。禹在位时,众举皋陶作为继承人。但皋陶作为继承人后不久便死去,禹只好重新选举皋陶之子伯益作为继承人。禹死后,他的儿子启不甘心把父亲的帝位禅让给别人,便夺取了伯益的位子自立为王,禅让制度从此被废弃,君位进人世袭制时代。
禹在位时,建立了我中华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夏王朝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到第十七代君王桀时,由于桀残暴无道,被商部首领成汤战败,成汤夺取了夏王朝的天下,并建立了商朝。商王朝统治了近六百年,共三十代王。在第十九代王盘庚在位时,将国都迁往殷,因此,商也称殷。商殷的最后一代君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殷纣王。本书故事的缘起,便是这位荒淫无道的殷纣王。
却说殷纣王即帝辛,名受,他不仅勇力过人,而且天资聪颖,才思出众,能言善辩。正因为自己文才武略出众,纣王遇事自以为是,不听臣僚的劝谏,以致刚愎自用,视臣民如草芥。不仅如此,殷纣王还贪酒好色,经常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为了满足自己的狂饮和肥吃,他在离宫建立了“酒池”和“肉林”。“酒池”,即在人工挖掘而成的池子里灌满了酒,据说酒池大得可以划船,池中的酒可供三千人狂饮不竭。“肉林”,是在许多树上挂满了肉,以便随手取食。每当聚众取乐的时候,殷纣王便命成群赤身裸体的男女在酒池肉林间追逐嬉戏,整夜胡闹,搅得宫里乌烟瘴气,恰似魔窟一般。
殷纣王不仅创造了酒池肉林这一史上的奢侈之最,并遗臭万年,而且开创了历史上的君王宠幸女色误国亡国的先河。殷纣王平生爱玩乐,喜好美女歌姬。大约在纣王六十岁的时候,殷朝军队发动了对苏护国的战争,殷朝军队凯旋的重要战利品,是一个叫苏妲己的年轻美女。纣王自得到妲己后,宠幸不已,日夜与她纵情欢娱。为了讨妲己欢喜,纣王命乐师创作靡靡之乐,怪诞之舞。为了玩乐,纣王下令弃田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纣王还索性下令把商都附近的农田荒废,让禽兽自然生长,成为天然动物园,供他与妲己玩乐。
除此之外,殷纣王还不断向外用兵,屡兴大役,搞得民怨沸腾,积怨日深。一些诸侯也开始蠢蠢欲动,纷纷行反叛之事。纣王面对这种情况,非但不思悔改,反而下令用残忍的刑罚,来对付有各种不满情绪的人们。他命人制作了一系列极其野蛮的刑具,对反对之人施以酷刑。在诸酷刑中,尤以“炮烙重刑”为甚。此刑是在一个大铜柱上涂满燃油,行刑的时候,把人的衣服脱光绑在铜柱上,用炭火烧炙,最后把人活活烤死。
对于那些反对自己的诸侯,纣王也随意杀戮,毫无顾忌。当时,西伯昌(即后来的周文王)、九侯、鄂侯三人,在各路诸侯中素孚众望,曾被商封为“三公”。由于“三公”对纣王的倒行逆施心存不满,纣王便决定拿他们开刀,并要除掉他们。纣王首先拿九侯开刀。九侯有个美丽贤惠的女儿,被纣王看中选人宫中为妃,但她不愿迎合纣王的胡作非为,被纣王杀死。纣王怕九侯怨恨在心,便把九侯也剁为肉酱。鄂侯看不下去,表示了不满,随即被纣王杀死,做成肉脯。西伯昌见二人惨死,伤心地叹了口气,被纣王的心腹崇侯虎偷听到后,立即报告给了纣王。纣王大怒,把西伯昌也抓了起来,投入到羑里的牢狱。
却说纣王的荒淫和暴虐,早已引起了朝中大臣的忧虑和沉思,纷纷上殿进谏,但纣王有时巧言辩解,有时却连听都不听。大臣辛甲接连进谏了七十五次,可纣王根本不思悔改,辛甲伤心至极,无奈投奔了西部的周部.作了后来的周文王的臣子。
纣王如此荒淫和顽固,使朝中最有影响的三位大臣忧心如焚。这三位大臣乃是微子、箕子、比干。后来孔夫子称这三人为“三仁”。微子名启,是纣王的同父异母哥哥,被纣王封于微地。箕子,名胥余,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居太师,受封于箕。比干,是纣王的叔叔,官居少师。微子、箕子、比干三人,不仅是朝中最有影响的大臣,也是纣王的至亲,因此三人对纣王的倒行逆施,格外忧虑,对纣王倒行逆施产生的恶果,格外担心。
这日,微子将箕子和比干请到他的府上,忧心忡忡地说:“二位叔父,我们的这位君王荒淫暴虐,倒行逆施,已激起国人的共愤,这样下去,恐国祚难以为继啦,二位叔父快想想办法吧!”
箕子和比干虽然是微子和纣王的父辈,但年龄与微子相差无几,又同是纣王手下的大臣,平时三人情同手足,相互推心置腹。听了微子的话,箕子摇了摇头说:“能有什么办法,我和比干二人虽然是王的叔父,但归根结底我们都是王的臣子,规劝几次以后不见效,还能有什么办法!”
比干也摇了摇头说:“是啊,我已劝说了几次,可王根本听不进去,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微子听箕子和比干这样说,叹了口气说:“连二位叔父的话都听不进去,难怪我这个当哥哥的话,如此不管用啊!”
三人沉默了许久,还是箕子打破了寂静,说道:“王的所作所为,的确令人担忧,再这样下去,恐怕国祚真的难以为继啦,我的意见,我等三人还要继续劝谏,力争使王痛改前非,重新收拢民心,重新笼络各路诸侯,将我商殷国祚传承下去。”
比干说:“我等三人已劝谏多次,王根本不听,再继续劝说,还能有效果吗?”
箕子说:“通过规劝使王痛改前非,肯定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等以往的劝谏,大概也有言词太轻的问题。这次我等再劝谏时,既要言辞恳切,又要响槌重鼓,使王有所震撼。”
比干和微子一齐看了看箕子,然后二人又相互望了望对方,无奈地点了点头。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