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货币。在人类自身繁衍进化的过程中,“钱”成为与人类生活中最密不可分的伴随物。它关乎到每一个人的生存、温饱、健康、传承乃至生命。远在10万年前,人类自有劳动、耕作、创造和最原始的生产资料交换起,为了满足生存所必须的多样化需求,逐渐出现了商品交换的易货贸易形式。此后,在公元3000年前“贝币”出现在美洲、澳洲、非洲等地。直到公元前650—600年以金、银贵金属为交易价值载体的“钱”开始在西方市场出现,并且迅速成为世界流行的贵金属硬币。纸币的兴起据考证最早起源于中国的宋朝,是马可·波罗在元朝把纸币从中国传播到西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银行在1661年(也有记载1656年)发行了欧洲的第一张纸币。
一个人的富有与贫穷也以“钱”的拥有数额为鲜明的分水岭。“钱”是财富的天平,是人们赖以生存不可或缺的物质,是人们在社会中自身价值的体现。因此,追求财富,拥有更多的钱成为人类超越种族、信仰、国籍的一种共同追求。即便是放弃了物质享乐、提倡“清心寡欲、俭朴生活、与人为善”的宗教人士,也需要财富的供养用于荣耀上帝、普济众生、力行善事。就连共产主义者也都承认贫穷不是信仰的追求所在。忠诚于共产主义理想的领袖们也提出“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然而,人民对幸福生活向往的基础是什么?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物质的极大丰富,是财富的不断创造,是以“钱”为标志的社会分配、商品交换和生活拥有。
美国著名学者马斯洛教授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理论,凡是人,无论他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地位都有着共同的五个需求。首先是生理的需求,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需求;然后就是对安全的需求,人们有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丧失工作和避免财产威胁、疾病侵袭、受到严酷制约等方面的需求;再就是感情的需求,人们对友爱及归属的需求。当这三个基本需求被满足后,就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并且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那就是被尊重的需求,渴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以及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机会需求。
从这一分析中让我们看到,人们一切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存。要生存就要吃饭、穿衣,要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质就必须拥有与其愿望相匹配的金钱。因此,“钱”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社会自然人,无论持怎样信仰和理想、生活在哪个国度里,都是唯一不能超越和摆脱的物质条件。
在这茫茫银海中,人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四处奔波,呕心沥血,在所不辞,为什么?为了钱!为了挣到更多一些的钱!在这共同的追求中,命运却大不相同。本书要介绍给读者的就是在茫茫人海中的一位弄潮儿,如今在国际金融资本界小有成就的华裔私人企业家陈恒辉先生。 书中的主人翁既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官宦二代。既没有显赫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也没有产业和财富的世袭传承。他赤手空拳起家,从商五十载,起起落落,风尘仆仆,步履维艰走到今天。年逾七旬的陈恒辉先生回顾自己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的大半生,常常幽默地对友人说:“我这半辈子是几次‘归零’呀!”颇有些酸甜苦辣的滋味尽在不言中。
就让我们从陈恒辉先生的生平说起,或许他的经历太过平凡,也与太多人的经历相似,而不同的,是他坚韧、自强、自立、进取、奋斗的精神注定成为众人之中的佼佼者!如今他在众多领域拥有投资企业,遍布世界各地。他曾经是美国华尔街的第一位华人银行家;正是他让一个个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避免了投资人的资金沉没和工人们的失业,被投资业界誉为“企业医生”;也是他有着一个“联合国”般的温馨家庭,在充斥着不同文化的四世同堂中享受着与众不同的天伦之乐。
P2-4
陈恒辉自序
今年我已经度过了71载人生,许多朋友都先我离去。我有八个孙辈,最大的今年刚刚考入大学。
人到古稀才知岁月如云,过去的就过去了,时光不能倒流;发生过的事情就发生了,不可能改变。但这并不是一个充满遗憾的时刻,我时常在想,我一定要不断塑造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和更好的企业家。
我对一个好人的判断,最重要的依据便是看他如何对待自己的家人。
当我还是个学生时,父亲就早逝了。作为一个中国潮州传统家庭的老大,我必须担当起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从那时起,我一直在照顾着我的母亲至今,并抚养四个幼小的弟弟妹妹长大成人。
谈到我的家庭,我相信一个原则,就是家庭应该是和睦的,对每一位家人我应该永远爱他们。我们应该努力避免家庭冲突,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观点。
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已经跨越了四代,我的母亲,现年94岁。此外,我的妻子、女儿和四个孙女也都是我生命中弥足珍贵的女性。
妻子一直伴随着我,从彼此认识至今已经50年。我们尽管时常会对公司发展方向有不同的意见,但我还是深爱着她。我年轻的时候,为了生计经常奔波于各地,她扮演了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养育着我们的孩子。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带她从伦敦到了香港。我的多次迁徙、搬家,无论到哪里,我们都是相伴而行,形影不离。如今她已经退休了,我们依然约定一起度过美好的银色时光。
我家庭中的男孩儿们,无论是儿子还是孙子对我都非常重要。我尝试教会他们如何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怎样去享受生活。我把我多年的投资经验和应该汲取的人生教训J传授给他们。作为一个父亲,我让他们自己选择所喜欢的生活方式,并一直试图给他们尽可能多的选择。
今年8月,我的大儿子统运在40岁时宣布退休。我觉得这完全证明了他的能力,也检验了我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的效果。
我还向孙子们传授投资技巧,让他们在21岁以前都能够成为“百万富翁”(至少是港元)。事实上,我最大的两个孙女已经分别在16岁和13岁就提前成为了“百万富翁”,这是我历经七年教导的结果。她们都是以10000港元起步,学习投资组合,并将他们的投资收益迅速增长到可以相对独立的程度。
我也为我的五个孙子感到骄傲,因为幼小的他们在我的指导下学习了许多投资技巧,我希望他们能在这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令我自豪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因为热衷投资股票而荒废了学业,他们个个都是同学们中间的佼佼者,品学兼优,而且都各自有着不同的事业取向。 谈谈我的生意。我不到20岁的时候就开始创业谋生。创业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你一定会犯错误。在过去的两年中,我创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详细介绍了如何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建立一个企业价值超过10亿美元的商业模式。我这样做是因为我不可能再有更多的时间去见证自己成功的投资。我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新的公司,在两年内公司价值达到10亿美元,三年后达到30亿美元,五年后达到100亿美元。虽然我可能会失败,但肯定我会享受到挑战和过程的乐趣。“高效”“进取”“智慧”是我认为在这一努力中最有意义的三个词汇。
过去我已经“打捞”了许多不同的企业,让它们从破产的边缘创造出现在约100亿美元的价值。我最近创建了一个公司是“全球医疗信托”。预计到2016年第二季度医疗资产公司上市的时候,很可能市值达到15亿美元。这家公司将会在开业第四个月开始按月向投资者派发年投资回报率8%的股息。根据我过去一年半取得的新经验,完全能够帮助我在短期内成功实现这一计划。
我已经设定目标,在2018年12月我75岁生日前实现我所投资管理的两家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一家是“Hotapp国际公司”,另一家是“恒辉国际公司”,这将会是我人生的最终辉煌!
我曾经投资收购过25个不同行业的企业,多数情况下,我对那个行业完全没有经验和专业知识。那些公司都是在经营不善、债务压力重重甚至濒临破产的情况下被我收购。我可能不像其他企业家那样成功或富有,但是我享受了很多的乐趣。现在我依旧在寻觅着新的“猎物”。
多年来,我总结出了一个关于管理国际业务的经验。我相信我所选择的管理团队独立运行的能力,而不必照看他们工作的每个细节。我的理念是:“信任我们的员工,在积极与高效的管理中得到成功。”我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年轻的管理者,让他们有效地管理企业,照顾好我的商业伙伴和投资者的利益。
我在世界各地有很多好朋友,有些原本是商业伙伴,后来成为非常亲密的朋友。
这些年来,我已经帮助了数不清的小企业,尽管在别人眼里已经是无法帮助的。如果要计较我在过去40年中,对所帮助过的所有企业的付出,那仅是资金方面,就等同于我蒙受了数亿港元的损失。一些我帮助过的企业是通过我个人贷款,或者是以我的名义从银行获得贷款。在许多情况下,我虽然不是一个董事或股东,也没有获得任何经济利益,但我还是帮助了他们,虽然有时会因此为我个人的担保而付出全额偿还的损失。我的家人和朋友有时认为我做了非常愚蠢的事,但我相信帮助别人是很重要的。我总是帮助我的朋友们,给他们很多积极的建议,我相信这一定是从父亲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个“基因”,无法改变。
从小我都把生活看成是充满惊喜的旅行,是一种享受。我经历过许多常人没有享受过的快乐,很少有不开心的时候。尽管有时也会做出一些错误的投资决策,但我会从错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I。
我未来的事业将会以“恒辉国际有限公司”为核心,将持股我所有的全球业务。我已经决定捐出我的年度股息和利润的一部分献给社会慈善事业,建立“恒辉慈善基金”。我相信,我的孩子们和执行团队将会有效地操作基金,向社会需要的地方给予支持和帮助。这也是我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我希望我的人生故事能够启发和激励年轻的企业家们享受生活,不要对自己太苛刻。世界上有很多人,有很多钱,但正如他们说的,金钱买不到幸福。你只有一次生命,我希望你们珍惜生命,享受生活。
陈恒辉
2015年10月1日于香港寓所
崔和平著的《银海沉浮录(陈恒辉传)(精)》讲述的是:他是让华尔街侧目的华人银行家,他是被众多企业推崇的“企业医生”;他创办了“非洲血液安全基金会”,他正在为祖国的癌症基金会奔忙;他的故事鲜为人知,但熟知他的人,都会从他的人生里汲取力量!
崔和平著的《银海沉浮录(陈恒辉传)(精)》讲述从穷学生到银海弄潮儿,一个商业奇才的成长史!
崔和平,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初热衷于公共关系学理论的引进与传播。曾先后为麦道飞机公司、杜邦公司、奥美公共关系公司等众多著名国际企业的总裁,以及拓展中国事业的知名人士担任过长期或项目顾问;1989年7月经中国政府批准,他将国际SOS紧急救援中心(International SOS)引进中国内地,并为其总裁担任高级顾问达13年之久。
这本《银海沉浮录(陈恒辉传)(精)》是他创作的第一部介绍当代海外杰出人士的传记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