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血色的太阳映照在古老的猎场,母系氏族的血液重新沸腾在洄游的故乡,曾经的通惠河灌溉了百里麦田与麦客的守望。黎晶谱就了男儿血泪的篇章……
《信访局长(黎晶文集)》这本书是作家黎晶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选集,共收录了黎晶的7篇中篇小说,3篇短篇小说,3篇散文。这些作品凝融了作家黎晶30余年创作生涯的精髓,缩微地呈现了该作家独具风采的创作风貌与文章性情。
《信访局长(黎晶文集)》选编了黎晶的部分中短篇小说及散文作品,其中小说多以县、乡、村干部为主要角色,作者本人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因而其笔下的中下层官场人物刻画非常真实生动,个性鲜明,反映了几千年来的官本位思想和等级观念在中国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不是好兆头!刚才还在寒暄的迎接队伍顿时没有了动静,大家目视无声。
魏昌明笑了,他用右手轻轻地擦了擦沾在牙上的黄沙,又使劲地唾了口吐沫说道:“这真是老天有眼,确要改换门庭。看来我的准备是对的。”
魏昌明说完又钻回了汽车,他从车里抱出一块金灿灿的黄铜制作的长方形牌匾,吩咐司机将事先准备好的水泥钉和铁锤从汽车的后备箱里取出,然后严肃地走到小门脸的右侧,端端正正地将牌匾结结实实地钉在了墙上。
信访局的同志和前来上访的群众,就像参加一个新项目的奠基仪式,看着新局长变魔术般的表演,众人好像明白了什么,大家立刻自发地鼓起掌来。再看崭新的牌匾上,那鲜红的压在铜板上的黑体字“临江县委信访局”在浑浊的黄沙中光彩夺目。
魏昌明局长被大家热情地让进了信访局,二十年了,这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他对这里并不陌生,这里曾记载了他刻骨铭心的酸楚。历史就是如此捉弄人,魏昌明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在这里上访过。时光荏苒,今天他居然调换了位置,成了这里的主人。
魏局长进屋之前,就看到了局门口小黑板上的通知,原来今天正逢十号,是接待日,每月的十号、二十号和三十号是县委的信访接待日。通知上说,因为信访局新老局长交替,停业后延。
魏昌明看了看窗外围观的群众,又看了看会议室桌子上的水果糖茶,第二次笑了。他说:“我看,干脆就把这些糖果摆到接待室去,并请这位扎小辫的女同志,把门外小黑板上的通知改写一下,延用小黑板上的话说,今天照常营业。”
大家哄堂大笑,过于严肃的气氛被新局长幽默的语言搅得热烈起来,魏昌明接着又说:“这才是欢迎我的最好形式,大家说对吧!”
扎小辫的女同志叫王艳,是信访局的副局长,省城政法大学的高材生,任职还不到半年,魏昌明并不认识。
王艳说:“魏局长的话说得不错,活也派得很准,俗话说,办事不由东,累死也无功,就按魏局长的指示办,大家各就各位,开始办公。”魏昌明被王艳请到了接待室,屋里的陈设又一次让他笑了起来。随即那笑容不知为何却在他脸上迅速地消逝了。他说:“王艳同志,这是谁的主意,怎么如此布置?这格局不是信访接待室,我看,这是十足的监狱审讯室!”
让王艳没有想到的是,新局长的脸,就像酷夏的阴云,来风就有雨,眨眼之间和善的面孔不见了,火气十足地横挑鼻子竖挑眼了。更让王艳不能接受的是,他竞当着众人的面,对自己开始了无名的指责。刚才还对魏昌明产生的那点好感一下子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王艳也不是省油的灯,她是县委老书记王峰的女儿,从小养成了有些骄横的性格,加之大学毕业之后,在这小小的县城里也算得上首屈一指的才女。更重要的一点,王峰一家有恩于魏昌明,关于他十几年前那桩上访案,正是时任县委书记的王峰秉公处理的,所以魏昌明才有了今天。魏昌明从县农委副书记升任信访局长的建议,仍旧是老书记王峰提的。当然魏昌明是全然不知,他更不知道的是,或者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站在自己眼前的这位扎小辫的王艳,自己的搭档,竟是老书记的千金,那个当年还在上初中的小女孩。(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