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引论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
上篇 20世纪80年代
第一章 课程工程的话语时代
第一节 社会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
第二节 系统论改造的课程工程方法论
第三节 课程工程和课程模型话语
第二章 课程概念
第一节 课程概念的单维理解
第二节 课程概念的多元化取向
第三章 课程编制与课程评价
第一节 课程编制的模式化
第二节 课程评价的价值判断
中篇 20世纪90年代
第四章 多重反思的年代
第一节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概念变换
第二节 多元课程研究方法论的构建
第三节 “从广场退回书斋”与课程论研究的专业化
第五章 活动课程与综合课程
第一节 课外活动的演变与活动课程的提出
第二节 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和概念内涵
第三节 活动课程概念的局限性和综合课程概念的兴起
下篇 进人2卫世纪
第六章 全球化时代中国课程文化的创建
第一节 课程文化工具论与课程文化本体论
第二节 课程文化的现实关怀和课程论争
第三节 课程文化自觉和课程基本学科框架的重建
第七章 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
第一节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概念的本土化
第二节 校本课程开发与课程校本化
第八章 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
第一节 “恢复了”的课程标准概念
第二节 课程标准的争议与诠释
第九章 课程实施与课程资源
第一节 突破教学概念的课程实施
第二节 复杂性语境下的课程实施
第三节 课程实施与师生课程意识的萌发
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学习化课程资源
第十章 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
第一节 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的关系
第二节 三级管理制度的推行与概念更换
第三节 课程领导与学习型组织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