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伦·佐金、菲利普·卡辛尼兹、陈向明主编的《全球城市地方商街(从纽约到上海的日常多样性)》聚焦从阿姆斯特丹到东京,六座姿态各异的全球城市中的地方商业街,细究个人事务与商业交往,近邻与远客,熟悉与陌生,以及身份、归属、精神所有权和社会流动性,如何共同构成地方商街的生活世界。在层次丰富的立体视野观照下,日常礼俗、庆典宴会、和衷共济与矛盾冲突得以完全展现。读者将认识到,士绅化或贫民区都不是必然过程。相反,滋养和支撑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商业街的。似乎是万花筒式的多样性,以及百转千回的多变性。
商业街由住宅和星罗棋布的小商店围合而成,往往是当地最古老的城市空间。它们既是小型市场,也是附近居民非正式的社区活动中心,还是文化多元化的缩影。在全球性的“流动”背景下,本地商店正面临大商场和零售网站的巨大压力。尽管商业街的经济功能式微,其承载的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功能仍不容忽视。未来城市应如何构建合理的公共空间,以满足人们的社会文化需要,是城市规划的重要议题。
莎伦·佐金、菲利普·卡辛尼兹、陈向明主编的《全球城市地方商街(从纽约到上海的日常多样性)》选取全球六个城市研究团队在北美洲的纽约、多伦多,欧洲的阿姆斯特丹、柏林,以及亚洲的东京和上海的研究成果,探讨地方商业街与全球化的关系。通过阅读本书,读者不仅能了解城市社会学的前沿理论、方法和实践,也将对上海乃至中国其他城市的发展获得一种全球性的崭新视角。
图片目录
表格目录
中文版序:本地商店的重要意义
第一章 日常多样性的空间:地方商业街生态系统的拼接
第二章 从“贫民区”到全球化:纽约两条社区商业街
第三章 从下至上的商业发展:上海本地商户的韧性
第四章 从蔬菜水果摊到咖啡馆:阿姆斯特丹社会多样性的产生
第五章 大重建愿景的存与亡:普通柏林商业街的多样性、衰退与升级
第六章 变化中的多伦多街道:商业街的士绅化
第七章 东京“生动的”商业街:全球化原真性的悖论
第八章 地方性的商店,全球化的街道
研究笔记:如何整合一个横跨不同国度的研究项目
研究人员简介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