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心观照无常
我们修道次第——三士道: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修下士道的目的,就是不堕落三恶道。一旦堕落到三恶道,就不容易听到佛法了。所以只有修好下士道,生生世世才能够有暇满的人身来听闻佛法。修中士道的目的,是因为我们在生死中轮回,一直随着业力在轮回,不能自主。如果修好了中士道,我们就能够得到解脱,在生死中获得自在。修上士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佛,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为利众生愿成佛,然后来修行。所以三士道各有不同,一个是为了不堕恶道,一个是为了于生死中得自在,一个是为了利益有情,修道成佛。
一 天人的痛苦
六道——三恶道、三善道。恶道的众生很苦。三善道——天、人、阿修罗。为什么说天人也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目标呢?天人会有哪些痛苦,会有哪些问题?大家请翻开《广论》,看第168页最后一段,一直到第169页的倒数第2行,大家念一下。
“思惟天苦分二:欲天三苦。上二界粗重苦。今初
“初死堕苦中有二。死殁苦者,如云:‘诸天趣乐虽极大,然其死苦大于彼,如是思已诸智者,莫爱有尽天趣乐。’谓较昔受天欲生乐,将临殁时,五死相现,所起痛苦,极重于彼。五死相者,即如彼云:‘身色变为不可爱,不乐本座华鬘萎,衣服垢染身出汗,是于先时所不出。天趣报死五死相,起于住天界诸天,等同地上诸人中,传报当死诸死相。’堕下处苦者,如云:‘从天世间死殁已,设若全无少余善,彼无自在往旁生,饿鬼地狱随一处。’悚慄苦者,谓由有成就广大福聚及上妙五欲天子生时,诸薄福天子,见已惶怖,由此因缘受大忧苦。斫裂杀害苦者,谓天与非天斗争之时,受断支节、破裂其身、及杀害苦。若断其头,即便殒殁,伤身断节,续还如故。驱摈者,谓诸具足强力诸天,才一发愤,诸劣天子,便被驱摈出其自宫。又如《资粮论》云:‘所有受欲天,彼亦无乐心,遭欲贪炽然,内火而烧煮。若诸心散乱,彼岂有安乐,非于无散心,刹那能自在。散逸扰乱性,终不能寂灭,等同有薪火,遍受大风吹。’又云:‘如病愈未久,食所不宜食。’
“色及无色上界诸天,虽无此诸苦,然烦恼随逐,有诸障碍,于死于住悉无自在,故彼亦由粗重为苦。又如《资粮论》云:‘色无色诸天,超越于苦苦,以定乐为性,住劫不倾动。然非毕竟脱,从彼仍当堕,似已得超越,恶趣苦暴流,虽励不久住,等同空飞鸟,如童力射箭,堕落为边际。如久然诸灯,刹那刹那坏,诸行变坏苦,仍当极侵恼。’
“如是思惟五趣六趣,总别诸苦,厌患生死意欲出离,便当观察其因,念云如是生死以何为因。”
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这三界诸天都有种种的痛苦。天人在欲界天中有五衰:“身色变为不可爱,不乐本座华鬘(mán)萎,衣服垢染身出汗。”这是欲界天的有情,在死亡的时候,有这样五个特点。这里的第三个特点“华鬘萎”,在其他经论里是排在第一位的。“华鬘”就是天人戴的帽子,这种帽子是用花做的,这种花不是人间的花,而是非常庄严的。“花鬘萎”就是说当天人要死亡的时候,这些花就会凋谢,天人看到自己戴的帽子上的花不新鲜了,枯萎了,就知道自己的寿命差不多了。
第二个是“衣裳垢腻”,我们这里写的是“衣服垢染”,这在一般的经论里也是第二个特点。天人穿的衣服不像人间的衣服穿了需要洗,天人的衣服永远不沾染尘埃,不会脏。当天人业报尽的时候,快要死的时候,他就会出现诸如衣服肮脏、衣服垢染的现象,这是第二衰。
第三个就是“身出汗”,在一般的经论里说的是“两腋出汗”“腋下出汗”,他平时是不会像我们人一样,天天身上会冒汗的,天人不出汗,他一出汗就说明要死了。
第四个是“身体臭秽”,在这里是“身色变为不可爱”。当天人要死的时候,身上就有很不好的气味。这种臭味出来了,就说明他要死了。
第五个是“不乐本座”。本来天人天天都是在禅定中的,忽然有一天他就坐不住了,入不了定了,这就说明要死了。这些是六欲天的有情,欲界天的有情,天人的五衰。
色界天的有情,“色及无色上界诸天,虽无此诸苦,然烦恼随逐,有诸障碍”。色界天有四禅,初禅天有火灾,二禅天有水灾,三禅天有风灾。火烧初禅,水淹二禅,风吹三禅,这些都是灾难,各种各样的灾难。火烧初禅就是说,在色界初禅天中,天人寿命将尽的时候,自己内在有无明、烦恼的火,这火不同于世间的火,慢慢就把自己烧死了。到二禅天的时候,就是发大水;三禅天的时候,就是风吹。这些都是天人的一些灾难,使天人也不得自在,有种种的痛苦。
这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说天人也不是我们的皈依处,天人也不是究竟处,天人也一样会死,也一样会有种种的苦恼,总之是不究竟的。这样我们对天人才不会有一种向往之心。日常生活中,对于天上的有情,我们总是觉得他们离我们这个世界比较近,因此比较有兴趣去了解。实际上,天上的众生只是造的善业比我们人要多,但他们要听到佛法,是非常不容易的,他们更多的时候是在世间的一种禅定的状态中。人道的众生——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听到佛法,听到佛法的人也是很少数的——听到佛法之后,能够很认真地去实践,就更加不容易。如果不能很认真地去实践,那是因为对生命的状态,对轮回的痛苦认识不清。P127-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