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淮河读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许辉
出版社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淮河读本》是许辉的一本散文随笔集,也是散文集《和自己的淮河单独在一起》(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荣获第四届冰心散文奖)的丰富扩大版。

书中散文内容涉及作者淮河流域行走及淮河流域见闻、思考、风土、历史、地理、文化、情感的散文随笔共30万字。

内容推荐

《淮河读本》荟萃了作者许辉关于淮河流域行走及淮河流域见闻、思考、风土、历史、地理、文化、情感的散文随笔共30万字。作者描绘了淮河流域的地理和风俗,叙述了淮河流域的历史和文化,揭示了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的近现代变迁,真实而全面地记叙并呈现了自己感受到的淮河,独具特色。

目录

上卷 淮河读本

 淮河北岸的高梁

 地理的选择性失忆

 地理和地缘

 淮河流域最大的城市

 过了淮就是边荒地带

 野渡有人

 风雪天静宫

 庄周的濮水

 钓于水

 在淮河域行走

 淮水之珠

 栽培

小麦

大豆

玉米

苘与红麻

 地名

山头与黑塔

小梁乡与枯河头

项羽与虞姬

鄢家岗

通名与专名

泗洪

梅花与重岗

归仁

郗叔

 方言

官话

上哪去

隐威望

好面与孬面

语言的社会性

社会文化信息

人携带语言

大众语言

固定词组

语言环境

词汇

语音

一方之言

称谓

饮食方言

 老子

“蹲”读大自然

河流与平原

文明不上山?

世界上没有唯一的道理

道是一种缄默知识

经历和体验

老子擅长运用缄默知识

桃花源概念

休闲山林好去处

水与荷花

超级的理性

事物的多面性

 饮食

淮河流域的羊肉汤

腔汤·油茶·羊肉汤

4月中旬在淮北平原看冬小麦、喝牛肉汤

泥鳅

狗肉

红芋

面食

 麦景

槐夏

小麦香熟

下乡访麦

清早踏露

正午暖热

蛙声密集

城乡的边界

麦季真的已经收尾了

让人犯难的事情

在结构宽松的村庄里

六月的水面

在吴山的麦田里

怀远县河溜镇的涡河渡口

芡河水结

在蒙城北乡的冬麦田里

在涡河河堤上

在五河县沫河口的冬麦田里

沫河口到郜台子:小美女们

浓霜裹盖的麦田

在淮河两岸巡视冬小麦

从三河尖到谷堆乡

河南省三河尖、往流镇、朱皋、大寺和谷堆乡

罗山和正阳之间的淮河

从正阳到桐柏到合肥:在高速公路上睡着了

在淮河入江口附近的瓜洲和三江营看冬小麦

小麦灌浆,心情大好

在蚌埠五河之间的淮北大堤看小麦收割

 城乡

乡村的集市

“的”字结构

河南息县

息县中渡店淮河大桥

阜南

阜南曹集镇

定远池河

嘉山涧溪

霍邱叶集

霍山大化坪

大别山芮草洼

凤台张集

颍上黄桥

黄桥

宿州

下卷 走淮河

 三河口

西淝河河口

颍河下游及河口

润河尾闾及河口

洪河下游及河口

北淝河下游及河口

淠河中下游及河口

汲河中下游及河口

史河中下游及河口

白露河中下游及河口

 百水归淮

池河

东淝河

窑河

泗河

濉河

涡河

沱河

浍河

小溪河

濠河

天河

沣河

潢河

闾河

白塔河

 淮河的北界与黄河故道

 淮河的上中下游

 在淮河入江口附近的瓜洲和三江营

 淮南微丘乡镇行

肥东县八斗镇、陈集镇

长丰县吴山镇

长丰县杜集乡、朱巷镇、水湖镇、罗塘乡

长丰县庄墓镇、义井乡、杨庙镇

 享受“单独”(代后记①)

 淮北纪事(代后记②)

试读章节

淮河北岸的高粱

我一而再、再而三地沿着淮河往上游走、往下游走,或沿着淮河的各个支流上溯至源头、下顺至人淮口。

小时候看地理课本,就知道淮河秦岭一线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的分界线。那很笼统。现在知道,其实淮河秦岭一线只是中国中东部自然地理的分界线。现在开车从京台高速合徐段走,过蚌埠淮河的时候,能看见桥边竖着大牌子,上书:中国南北分界线。一般人可能不太在意这个,觉得突兀,一头雾水,什么分界线?这是怎么回事?不了解内情。这是自然知识普及的问题,也和当地对这一概念的包装不到位有关。

淮河秦岭分南北的概念,是20世纪初的地理学家提出来的,这很了不起!因为我们知道,所谓的做学问分两种,一种是知识型的,你掌握了许多知识,什么都知道,记忆力特别好,这很不容易。另一种是思想型的,就是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和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拎出来前所未有的思想和概念,这是创造,当然了不起!

就像地理学家胡焕庸,他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了一条中国人口密度分界线,后来就称作“胡焕庸线”,也非常了不起。他的这条线,又称瑷珲腾冲线,就是在中国地图上,从黑龙江的瑷珲(现为黑河市爱辉区)拉一条线到云南腾冲,在这条线的东部,是人口密集区,在这条线的西部,是人口稀少区。同时呢,在这条线的东部,是农区,也是汉民族聚居区,在这条线的西部,是牧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多么简洁明了,多么了不起!

但淮河是一条低于两岸土地的水流,不像秦岭等高山,能阻挡风云寒暑,它真的能透露大自然隐藏的秘密?真的能。淮河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淮河是中国东部冰点分界线,到了零摄氏度,淮河以北所有的水体都可能结冰,淮河以南较大的水体都不会结冰。淮河是竹子、乌龟和橘子生长的北界,高粱生长的南界,在自然界中,过了淮河,这些动植物要么消失了,要么品质会下降。

其实,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两千多年前,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譬如《晏子春秋》这本书里说,春秋时期的齐相晏子,到楚国去访问,楚王听说晏子能言善辩,就和手下商量着要羞辱他。等晏子坐下后,楚王手下的勤杂人员就安排一个被捆绑的人走过去,楚王有意问,什么人?勤杂人员报告说,是齐国的盗贼。楚王转而问晏子,齐国的人都是这样吗?晏子站起来说,我听说橘子生长在淮南就结橘子,生长在淮北就只能结出一种小而酸的果实叫枳,虽然叶子看起来差不多,但内容已大不一样了。这样看,两千多年前淮河流域的气候,和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我注意到在淮南微丘旱田,甚至在江南山坡地的边缘,都偶尔会有少量的高梁在生长。但这已经不是一门学科要重点关注的规律性的问题了。那是一个宏观的概念。

2013年2月8日上午合肥淮北佬斋

地理的选择性失忆

想理解淮河、淮河流域、淮河秦岭南北分界线,就得理解“地理”的意义。“地理”是什么?按照汉字的所谓字面意义,“地理”就是“大地的道理”,这和“物理”一词的构词法一样,“物理”是“事物的道理”。呵呵,这样的解读,并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证和核实。

据说“地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里,“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易经·系辞》)。在古人的观念里,那时还似乎是把天和地分开的,天在上,要仰观,地在下,要俯察,符合实际的生活经验。不过也暗含一种“互文”的意思在里面,内中的意义在思维的层面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转换通用,就像“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转而“仁者乐水,智者乐山”一样。聪慧的人喜欢水,喜欢像水那样灵动、活跃了仁德的人喜欢山,喜欢像山那样稳当、沉静。聪慧之人和仁德之人都是精神顶层概念,如果我们把聪慧和仁德都理解为泛指,那一切通道就都畅然了。当然,这某种意义上只是指它们暗含的意义,惯常而言,字面上尚不宜于调整,毕竟在实指层面,智和仁、上和下,是有区别的。

但语言是动态和变化的。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说“地理”一词,一般指“自然地理”,说的是地形地貌、气候季风之类,“当地地理条件不错”,是说当地要水有水,要地有地,地面平坦,修路也不难,等等,是从传统锄耕文明角度看的。

但是逐渐逐渐的,再说“地理”,就不完全是我们理解的那个意思了。比如现在有“历史地理”学科,这是社会科学的范畴。“历史地理”一词是个偏正结构的专有名词,按照常规理解,应该是“历史上的地理”,或者“地理的历史”。但看内容,并不是这么回事,并不是专门讨论历史上的自然地理问题的科学,而是总结归纳研究“地理基础上的社会和人文”的一门学问。

P3-5

序言

我要一直行走在淮河流域(代自序)

我要一直行走在淮河流域,行走在大地上,完成生命的使命。执着就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崇拜,还是一种激动,更是一种力量!

对于行走在淮河流域这种事情上,我不想将其归类于清闲、悠游,更不是健身和环保。对我而言,这上升为一件严肃的事情。因为我只会泪眼蒙咙地面对淮河、淮河的支流、淮河的流域、淮河流域的历史和变迁、淮河流域历史和变迁中的文化内核、淮河流域历史和变迁文化内核中的激动和苦楚。虽苦楚万端,却对之自若;虽激情万端,却面色自若;虽严肃万端,却命途自若;虽劳心疲身,却淡然自若。

2013年4月24日星期三 合肥淮北佬斋

后记

淮北纪事

淮北是我的老家。这种老家的意义已经有点宽泛了:我父亲的祖籍在江苏省泗洪县梅花乡(1955年以前也为安徽属地),母亲的祖籍是泗县山头后王沟村,我出生于蚌埠淮委医院,但却是在淮北宿县长大的,高中毕业后我插队到了灵璧县向阳公社大西生产队,大学毕业后又分配在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工作……来来去去,总离不了淮北,那么现实生活中的淮北是什么样的呢?在一篇创作谈里我这样说它:

所谓“淮北”,顾名思义,就是淮河以北。因为淮河及其他许多河流(包括现在已经消失的河流,例如泗水、汴水等)的冲积,淮北成了土地肥沃的平原,即淮北平原;假如它再与河南、山东、江苏的一些地方联系起来,在自然地理的意义上,它又成了大平原,叫黄淮平原。这也许就是地理的最简单也是最基本而又准确有效的组合方式。于是每一个人,就都被涵盖在这种大同小异的组合之中了。我觉得,这正是生命(和其他)发展的全部奥秘。

当然,淮北又是独到的;就像另外一个人体会他自己的地域一样,没有在淮北长期生活的经验,是不可能细微地体验或占有它的独特的。淮河是一条深奥的河,它同秦岭等连接起来,就成为我国南北地理的一条分界线了。所谓分界线,并非无力亲受的人所理解的那样,是地理学为了方便而大致框定的一条试题答案,它有着非常实际的意义,那就是当我们由南而北跨越淮河时,我们马上就进入了北方——温度的差别和(因地理因素而形成的)习俚的差别,立刻就会提示我们的身体和感觉,非常明显,泾渭分明;橘生淮北为枳,就是这种差别的实践及佐证。

这是实在的大家都能有目共睹的淮北。但在我的心目中,还有一个虚构的淮北存在着:一个以实在的淮北为基本框架,以我数十年岁月积累起来的习惯、感触、亲情、友情、乡情、愿望、人文理想……为填充物的构想中的淮北。这构想中的淮北,是实在的淮北的补充和延展,我在小说中用“濉浍平原”这个自制的概念来代替它:

《人种》:濉浍平原远古的生活、生存场景。

《王》:濉浍平原有文字记录初期的政治、军事、经济、谋略、文化史。

《焚烧的春天》:濉浍平原乡村一隅发生的爱情故事。

《幸福的王仁》:濉浍平原小城镇里的感慨人生。

《飘荡的人儿》:濉浍平原上的一段伤心传奇。

《有太阳炙烤的焦黄色天空》:濉浍平原上心灵的干燥和焦渴。

《乡村里的秀梅》:濉浍平原上歌哭着的知青生活。

但是现在所有关于淮北的这一切——实在的和虚构的——也都还不能满足我对淮北的周期性的渴念和暗想:我离开它似乎越来越远,时间的间隔也越来越长了。像一个断奶的孩子或者被逐出家门的弃子,我常有焦躁和暗自垂涕的时刻和愿望:淮北是我的淮北!我的淮北!谁也夺不走!夺不走!当然,谁也无法从别人的头脑里夺走本属于他的东西。一个人出生了,长大了,后来经历了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又死亡了,他无法多次挑选老家、屋檐、亲邻和泥块。他的感情还能寄托在哪里呢?他还能依靠谁呢?他还能为谁而歌哭、为谁而站着生死、为谁而承誉受辱呢?于是我只能在都市冷热无定的壁垒里,每天都打点了小包,随时准备启动我的脚步,走到淮北的土地上去。

那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的故事:

春天:春天少见的一场狂风暴雨把我驱赶到五河县桑庙乡乡西麦场边的一户农家。夜寒风冷,淮北农民都是绝对好客而朴实的,他们(一对年轻夫妻,有三个女孩,其中一个是超生)让最好的烟给我抽,又专炒一盘辣椒给我吃。晚上我睡在锅屋的麦秸里,棉被上油汗的腻味熏得我无法入睡,但后来我睡着之后就再也没有醒来直到天亮。

仲春: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个人横越了灵(璧)南正在耕耙的土地,横穿了大西生产队的田野,这是我第一次回到十几年前生活和劳动过的地方,我没有任何准备,不敢随便闯入人家,可是庄外忙活着的人没有一个注意或认出我,我也没认出一个村里人。最终我控制不住,走进了记忆中队长的家,但那里不是队长的家,而是西学红(?)的家,他是个有知识的人,当年我们可没少拉无产阶级专政和苏联的军事力量。

队长家搬到村外去了,那里已经盖起了成片的瓦房。

夏天:我住在向阳乡唯一的一家地铺旅社里,蚊子扑头盖脸地飞来。晚上很晚了,七八个互不相识的旅客在店东家的锅屋里(用棉柴)烧火下一大锅面条,然后个个用海碗狼吞虎咽倒进去两三碗没有油只有盐的粗面条。

秋天:我再一次穿越向阳乡的土地,在新汴河的渡口上我知道有一个人死掉了,他是地主的儿子,他娘很早就守着寡,我下乡的第一天就是他赶着牛橇在冰天雪地里把我接进庄的,他总是成为别人的笑料和欺侮的对象,到了三十多岁他还没能结婚,他娘死了,后来他自己也去死了……

冬天:固镇县汽车站南墙根(太阳能照到的地方)有一个被父母丢弃的小孩,许多人围着看,小孩长得方头大脸,身上穿得干干净净,手里拿着一块蛋糕,张着惊慌的眼睛看周围的人,有人说,是一对年轻的农民夫妻丢的,刚才那两个人还站在车站对面的商店门下往这边看——是看可有人抱他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抱他们的孩子?——后来孩子被车站里一个扫地的老头抱走了……这将是很长的一个故事啦!  这就是我的淮北的故事的一部分。

让我在淮北四月的风沙里倒下去,让我在淮北化为泥土,化为一缕轻风,化为村庄的带有猪圈牛棚腥臊的气味。

拥抱淮北,那是我三十年无时不有的愿望:

我曾徒步走遍濉河。

我曾徒步走遍沱河。

我曾徒步走遍浍河。

我曾在淮河两岸数月徘徊。

我曾无数次骑车下乡无数次穿过淮北的村庄无数次站定在农民中间成为他们身边的一棵杂粮。

我不敢从堤岸上降下去和他同行……他开始说:“在你末日到来之前,你便走到此地,究竟是什么机会?什么命运?那位引路的是谁?”我回答道:“在地上的时候,我还在清明的生活之中,我迷途在一个山谷里了,那时我的年纪还没有达到鼎盛。昨天早晨,我走出山谷;在我逢着危险,进退两难的时候,他突然出现在我前面,就是他引我经过这里,走向归家的路。”(《神曲》)

有它的引导,我找到了归家回淮北的路。

淮北的故事,已经成为我生活和命运的一部分了。实在的淮北和虚构的淮北,在一个人的头脑里,在一个人的书里,永远不会忘记,永远不会忘记!那么下一部是什么?下一部是《我在江淮大地的老家》?或者《濉水县里的龙族》?——都还是淮北佬的故事,都还是濉浍平原的话本,都还是江淮大地的传奇,都还是这方土地上开的花,养的苗,结的籽实!

——这也算是,一个淮北佬的自白?

1995年4月9日 合肥荒废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9: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