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贻军、何德平编著的这本《制度的笼子》解决了什么是制度,制度有什么价值,什么是科学的制度等人们关心的大问题。本书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起来,完全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每个故事都令人兴味盎然、回味无穷,如《分粥故事: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小人物与大角色》、《制度之笼岂能随意破窗》、《海恩法则》等等。可贵的是,讲故事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讲道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制度经济学等科学理论和思想,既感到有意义,还感到有意思,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制度的笼子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党政读物 |
作者 | 徐贻军//何德平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徐贻军、何德平编著的这本《制度的笼子》解决了什么是制度,制度有什么价值,什么是科学的制度等人们关心的大问题。本书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起来,完全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每个故事都令人兴味盎然、回味无穷,如《分粥故事: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小人物与大角色》、《制度之笼岂能随意破窗》、《海恩法则》等等。可贵的是,讲故事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讲道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制度经济学等科学理论和思想,既感到有意义,还感到有意思,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内容推荐 什么是制度,制度有什么价值,什么是科学的制度?徐贻军、何德平编著的《制度的笼子》是一本探讨制度理论、探索制度奥秘的书,是一本写给大众的关于制度的随笔文集。 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严治党、制度治党”,在这样的背景下,两位作者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参与感、使命感,以喜闻乐见的笔调,撰写了50多篇讲述制度的故事。这些故事,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群众、来源于历史,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认识制度、遵守制度、捍卫制度,让“制度里的公民”快乐地生活、开心地工作。 制度就像不可或缺的空气,无论你是在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还是自由创业,都需要按照相应的制度来思考和行动。在你处理人与人、人与团体、人与社会的关系时,本书将赋予你制度的慧眼、赐予你制度的力量。 目录 推荐序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习骅 前言 讲好制度故事 第1章 揭开制度的神秘面纱 制度里的公民 分粥故事:制度的起源 孙志刚事件:制度的历史性 你与奥巴马的距离,就一个推特账号 从海船到酒店:制度比敬业更重要 堤和水:制度是自由的尺度 零度冰室:制度创造效率奇迹 河床与河水:制度的分类 第2章 制度让生活更美好的奥秘 制度推动经济增长 制度看守社会 打“老虎”、拍“苍蝇” “缰绳”管出“好马” 减少不确定性 信任的基石 秩序的伴侣 节约交易成本 制度如渠,行为如水 合作的桥梁 激发人的潜能 第3章 蓬勃生长的制度森林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好制度笼子 树木和土壤 新问题倒逼制度建设 科学光芒照耀制度建设 于法周延:疏而不漏的制度笼子 约法三章:于事简便的制度笼子 制度要强化刚性约束力 避免制度打架 给人性套上制度的笼子 布拉特辞职:从足球反腐看制度变迁 制度变迁:小人物与大角色 制度变迁呼唤杰出人物 路径依赖:制度的惯性定律 第4章 制度不是“稻草人” “子虞电”: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意识:穹隆顶上的拱心石 追问大火:执行制度的人去哪儿了 制度执行:坚持人人平等 抓住“关键少数” 法不责众当休矣 割发代首合适吗 制度之笼岂能随意“破窗” 火炉法则 鱼缸法则 潜规则与明规则 海恩法则 第5章 制度思维的镜子 道德与制度 南风法则:制度与情感 制度是一面镜子 手电筒现象 比特:信息化倒逼制度化 李世民的难题:人情与制度 翰林学士“朋友圈”引发的舞弊案 皇帝不上朝与“笼子”里的总统 李约瑟之谜 后记 制度的奥秘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火炉法则 “火炉法则”是指制度就像滚烫的火炉一样,本身并不会主动烫人,但只要有人触摸它就必会烫手,久而久之,就没有人敢违反制度了。 一 长征路上,两个红军战士在一起议论。 “听说了吗,师部枪毙了一个人?” “知道,他违反了群众纪律,拿了藏族同胞的钱。” “你知道他是谁吗?” “就是咱们团的司号员贺敏仁呀。” “不错。你知道贺敏仁的姐姐是谁,姐夫又是谁吗?” “不知道。” “告诉你吧,他的姐姐是贺子珍,他的姐夫是毛泽东。” “啊?把毛泽东的小舅子枪毙了?!” ……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藏区时,毛泽东妻子贺子珍的弟弟贺敏仁还是红小鬼,在某团当司号员。由于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就和几个战士一起偷偷地进到一座喇嘛庙,想找点吃的。走到庙门前一看,没有人看护,大门上却贴着一张标语,上面写着8个大字:“红军战士不准入内。” 这是红军的纪律!要不要进去呢?他犹豫了。刚跨进去的一只脚又缩了回来。但转过来又想:我饿着肚子爬到山上,不进去看看太可惜了,况且周围又没有人,我偷偷进去,悄悄出来,神不知鬼不觉,怕什么呢?他壮了壮胆子,终于跨进了喇嘛庙。吃的没找到,倒发现了一些铜板。贺敏仁违反纪律,擅自拿了一些铜板塞进了衣袋里。 事情暴露后,贺敏仁便成了严重违反纪律的典型,被处以极刑。消息传到了贺子珍耳中,她很震惊,又很伤心,偷偷地痛哭了一场。但她强抑住内心的悲痛,没有告诉毛泽东,怕毛泽东分心……直至到了延安,贺子珍才把小弟在长征途中被枪毙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毛泽东。 毛泽东听完贺子珍的诉说,只说了一句话:“红军就应该有铁的纪律,我们应该用红军铁的纪律来要求自己的亲人!”红军坚持的、毛主席推崇的,就是执行制度的“火炉法则”。 二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按照“火炉法则”从严治军,是红军各项制度得到铁的执行的保证,也是红军攻必克战必胜的保证。“火炉法则”,原本是指火炉烧得通红的,放在那里,本身并不会主动烫人,但只要有人触摸就必烫无疑。不仅人人平等—谁摸烫谁,而且立马就烫—没有下不为例。 执行制度的“火炉法则”之所以如此有效,主要在于它的五个特性: 一是鲜明的警示性。通红的火炉显得十分醒目耀眼,任何人都知道火炉的真实存在,并且清楚地知道触碰火炉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对制度执行而言,不仅要让人们知道制度的存在,更要知道违反制度将遭到相应的严厉惩罚,而且像触碰火炉会被烫伤一样,成为一条不证自明的常识。 二是惩罚的及时性。从触碰火炉到被火炉烫伤,这当中没有时间差,而是一种即时的连锁反应。对制度执行而言,要求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予以及时的制止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惩治。 三是惩罚的必然性。只要触碰火炉,就会被烫伤,这体现了一种不容置疑的必然性。对制度执行而言,只要违反制度,就必然要受到惩罚,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 四是惩罚的平等性。不管人们的身份如何,只要触碰火炉,结果都是相同的—被烫伤。对制度执行而言,即执行的平等性。 五是执行的自我性。触碰火炉就会被烫伤,是依靠火炉自我执行的。对制度执行而言,即实现制度的自我执行,降低执行成本,提高执行绩效。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制度执行的火炉法则,实质是“迫使”人们不得不遵从制度,不敢不遵从制度,不能不遵从制度。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从1988年起步,仅20多年时间,“远大”品牌就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知名品牌。远大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不仅信守以制度为行动指南的管理方针,而且坚持制度执行的“火炉法则”。“远大”有这么一条规定:随地丢一个烟蒂罚款100元,如果在几个人待过的地方发现一个烟蒂,那么这几个人必须确定是谁丢的,否则,每个人处罚100元。但“远大”至今无处罚记录,不是执法不严,而是无人丢烟蒂。 制度执行的实质内容之一,就是确保违反规则与律令会付出代价,受到相应的惩罚。很多有过国外游历体验的人对发达国家的道路文明赞不绝口,认为他们较高的国民素质是决定因素,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实际上,严厉惩戒的威慑力,也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行人在新加坡闯红灯被处以高额罚款,超过三次甚至要坐牢;在欧美一些国家乘坐地铁与火车并不查票,但一旦被查出逃票,会在信用档案中留下犯罪记录,对以后的升学、就业、申请银行贷款都会产生严重影响。有的地方和单位制度不可谓不多,要求不可谓不严,很多还是三令五申,但却成了“橡皮泥”、“稻草人”、“纸老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执行制度不能坚持“火炉法则”。特别是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责任追究不到位,惩戒力度不够。 陈毅元帅说:“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执行制度坚持“火炉法则”,不仅让人不敢违反制度,主动敬畏制度、遵守制度,而且让违反的人得到惩罚,形成震慑力,倒逼人们服从制度。 如果不严格执行制度纪律,“铁的纪律”就可能变为“豆腐纪律”。2015年10月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坚持纪严于法,把制度纪律挺在前面,让制度纪律成为滚烫的“火炉”、带电的“高压线”,立起来、硬起来、严起来。 P191-195 序言 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我是一口气读完本书书稿的。中信出版社的同志问我读后感,我说:我很喜欢。 我喜欢这本书的内容,它顺应了时代的需求。创造制度、依靠制度、尊崇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特征,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中华民族的发展进步与制度创新同步,无论是绵延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不如此。党的十八大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锋号,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把制度建设放到了战略地位。今年6月26日,中央政治局就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进行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铲除不良作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事实上,改革就是制度创新,“四个全面”呼唤制度创新,实现中国梦就是制度创新的过程。可以说,中国社会进入了历史上最旺盛的制度创新的黄金时代。 而这本《制度的笼子》恰好解决了什么是制度,制度有什么价值,什么是科学的制度等人们关心的大问题,可谓应运而生,生逢其时。 我喜欢这本书的形式,它让读者在愉悦中收获知识。今年5月,我与环保部一些年轻干部座谈读书问题,有位同志在发言中谈了选择书籍的苦恼:现在书确实多了,但有的有意义没意思,有的有意思没意义。她的这个意见对文化产品的生产者是个善意提醒。书籍也是商品,消费者不买账它就实现不了应有价值。而《制度的笼子》是用一个个小故事串起来,完全契合读者的阅读心理。每个故事都令人兴味盎然、回味无穷,如《分粥故事: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小人物与大角色》、《制度之笼岂能随意破窗》、《海恩法则》等等。 可贵的是,讲故事不是为了讲故事,而是为了讲道理,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获得制度经济学等科学理论和思想,既感到有意义,还感到有意思,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名言:“讲好故事,事半功倍”。 我赞赏作者的担当精神。我在《中国历史的教训》前言中谈过这样的肺腑之言:邂逅伟大的历史节点固然幸运,但更重要的是参与。本书的两位作者很年轻,又身处工作烦冗的岗位,他们一边认真工作,一边认真思考时代课题,并且加以升华,其担当精神难能可贵。同为公务员,我对他们努力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感同身受。尤其欣慰的是,我看到经世致用的湘学传统之光在他们身上闪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千千万万知行合一的公务员,所以我不重复“尚有不足”之类符合一切书籍的序言套路,而是把他们引为同道,并期待更多的年轻干部加入其中。这不正是民族复兴大业和党的事业蓬勃发展所需要吗? 习骅 2015年9月于北京 后记 制度的奥秘 自古以来,制度使人类生活更和谐,更有序。人们按照既定的制度思考和行动,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是一种“制度里的公民”。 当今时代,各行各业都需要制度。一些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大到决策管理,小到打扫卫生,都要制定一系列制度。 其实,对于制度,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指我们每时每刻都遵守着制度,按其规定行事;陌生是指我们对制度的认识不够真切,容易产生似是而非的感觉。 黑格尔说过:“熟知并非真知。” 作为“制度里的公民”,我们试图让更多的人超越“熟知”的感性认识,迈向“真知”的理性认识,解读制度的奥秘。 作为“制度里的公民”,我们试图感受全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时代脉搏,用生动的故事讲述制度的奥秘。 非常感谢中信出版社高科副总编辑的悉心指导,帮助我们两个机关干部,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就了这本宣传制度理论、探索制度奥秘的小册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两年多来,在本书的写作中,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打磨、不断完善,经历了艰辛、苦恼、困惑、追寻,现在书稿马上就要和读者见面了,我们倍感欣慰、备受鼓舞! 当今时代是协同共思的时代,众人拾柴火焰高,集体智慧的“头脑风暴”让我们产生了更多思想结晶。 本书的有关篇章,得到了人民网、新华网、共产党员网、中国青年网、央广网、红网、华声在线等网站、App和共产党员、幸福人生、六丈日子、悦分享、销售与管理、商界智慧等微信公众号的垂爱,并为我们适应新媒体指明了方向。 在书稿的修改、润色过程中,左骏、文松辉、徐蓉、谢清风、刘清华、廖德泉、霍小晶、黄炜信、周爱华等好友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热心帮助。中信出版社的编辑在该书的审读过程中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你们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让文章不断完善,令我们受益匪浅。 最后,还要十分感谢王东京、习骅、张卫平、吴晓波四位老师的厚爱。你们热情无私地或为本书作序或作隆重推荐,这对我们的努力是莫大的鼓励和鞭策。你们提携后学之恩,我们没齿难忘。 由于水平有限,本书难免存在错误和纰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5年10月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成就裴然,制度创新居功至伟;而“四个全面”战略实施更期待制度创新。《制度的笼子》将理论与故事熔于一炉,文字行云流水,相信读者一定开卷有益。 ——王东京,中央党校副校长 制度不仅是权力的笼子,保证其正确行使,不伤及民众;也是权力行使者贴身的“防弹衣”“,防止滥用伤了自己。《制度的笼子》一书以理性和事实,机智地阐明了权力行使与制约的原理。掩卷亦难平静。 ——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长 这本《制度的笼子》恰好解决了什么是制度,制度有什么价值,什么是科学的制度等人们关心的大问题,可谓应运而生,生逢其时。 ——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作者 制度的意义,就在于为人类的行为设立了基本边界,在这个边界内人可以自主行事,超出则不在允许范围之内。所以,当缺少必要制度时,我们会发现越界之事时有发生,做成一样事情的成本会越来越高,不论这个成本是时间、精力或者财务上的,并最终导致系统的崩溃。向你推荐这本《制度的笼子》,了解关于制度的内容!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作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