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佛堂古镇历代名人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春平主编的这部《佛堂古镇历代名人传》,汇集了从古到今佛堂古镇50多位名人的传记。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标杆式的先辈,有的是与佛堂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领军人物。其中有1500年前倡立三教融合、创立转轮藏的傅翕,有为官清正、刚直不阿的官员,有不肯出仕、隐于乡间的文人,有骁勇的义乌兵将领,有科技文化先驱,有经商能人,有抗战义士,有传承艺人,有身居高位的要员……从他们的身上,读者可看到义乌精神的呈现,看到了古镇人的钢筋铁骨。

内容推荐

王春平主编的《佛堂古镇历代名人传》追本溯源,按年代排序,从与佛有缘的名人开始立传。人传的42位名人,有梁代佛教三大士之一、中国维摩禅祖师、转轮藏创造者傅翕,有官拜云麾将军、封威武侯、谥梁国公而晚年舍官向佛的贾孝,有唐代名僧、世称“左溪尊者”的玄朗,有北宋“拳不过金”的武坛奇才、岳飞师父周侗的师父金台,有明朝“戚家军”虎将、抗倭名将陈大成、王如龙、丁茂、陈禄、陈蚕、朱文达等一批英雄,有从福建引种糖蔗、把义乌变成“红糖之乡”的“糖公”贾维承,有清朝官授鸿胪寺卿的金光,有亦儒亦医的名士王毓秀,有商界巨贾、火腿行掌门人王恒魁,有一批远渡东洋、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寻求救国之路的仁人志士丁乃刚、傅亦僧,有进过黄埔军校、参加过北伐战争、护送过孙中山灵柩、牺牲在战场的抗日英雄何芸生,有担任义乌中学第一任校长的教育家朱式欧,有民国金融家王铨屏,有著名水稻专家周拾禄,有译作家、“布尔空间几何”研究者丁寿田,有民间道情表演艺术家叶英美,有小锣书民间表演艺术家贾有福,有建造并捐献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的占地1325平方米、十八间“吴棋记”古民居的开明商人吴茂棋,有参加共和国成立20周年天安门观礼的杰出农民代表朱和墉,等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座古镇育历代名人。这部名人传,时跨15个世纪,空越10多个朝代,集佛堂古镇名人之大成,传佛堂古镇名人之美名,扬佛堂古镇名人之精神,既是佛堂古镇璀璨的文明结晶,也是佛堂古镇亮丽的人文名片。

目录

序一

序二

傅大士

贾孝

玄朗

金台

王槐

傅寅

徐侨

金涓

丁文明

陈大成

陈子銮

王如龙

丁茂

陈禄

陈蚕

陈九霄

陈文澄

朱文达

王国庆

贾维承

金光

王毓秀

王元庚

王恒魁

王芳

丁成馀

朱灌聪

丁乃刚

傅亦僧

朱式欧

伺芸生

周拾禄

王铨屏

叶英美

吴茂棋

丁寿田

朱和墉

贾有福

葛洪

嵩头陀达摩

王彦超

宋濂

附录:存目人物简介

贾谅

王固

丁存

徐兴

徐行

王国斌

金福

金科

丁邦彦

丁茂学

王华

后记

试读章节

傅大士

冯志来

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续高僧传》称傅弘,又称善慧大士、鱼行大士、双林大士、东阳大士、乌伤居士。东阳郡乌伤县稽亭里(今佛堂镇双林寺一带)人。南朝梁禅宗之尊宿,转轮藏创造者,儒释道三教思想融合倡导者,义乌双林寺之始祖,中国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共称梁代三大士。

松山结庵修行

傅大士的父亲叫傅宣慈,母亲姓王。他16岁娶妻,名叫留妙光。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普建,一个叫普成。

傅大士年轻的时候,常去捕鱼,捕到鱼后,每次都要把装鱼的竹笼沉到水下,使这些鱼有自由离去的机会。他想鱼儿能游出的都游出去,留着不去的才算是因果所致。为此人们讥笑他是愚人。

梁普通元年(520)的一天,他在稽亭塘边捕鱼,来了一位头陀,名叫达摩,印度人,自称从河南嵩山而来,人们叫他嵩头陀。他指点傅翕,投身佛门,使傅翕顿悟前缘。因问修道之地,嵩头陀指了指松山下双梼树说:“此可矣!”傅大士在此结庵修行。

傅大士偕同妻子留妙光在此躬耕而居,过着农禅的生活。他白天劳作,晚上修学,以救度众生为己任;有时还给别人打工。有一次,有人来偷他所种的瓜果,大士非但没有责怪,反而给他装满了一篮子,叫他拿回家去,表现出大慈大悲的情怀。

他这样苦行修行了七年,渐渐地,便有乡里人前来顶礼膜拜,后来傅大士的事迹愈传愈广,大家都相信了他是弥勒化身,是十地菩萨。

三次进京见梁武帝

傅大士经过十年的修道和弘法,形成中国式大乘佛教的基本理论,还聚集了一大批信徒。但双林佛庵地处偏僻,“门徒肃肃,学侣诜诜”,惟行化一方,法不广被。必须感动皇帝和贵族官员,才能将他的教法普及开来,达到“通被慈悲,义无偏党”的效果。

其时,梁武帝笃信佛教,京城高僧云集。但是朝野对傅大士很不理解,认为他是一个“白衣人”,有的看他不起,也有妒恨他。大士的弟子,如慧集、傅普愍等则立下誓愿:“若大士道法不弘,各随苦行。”

梁中大通六年(534)正月二十八日,傅大士认为进京弘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就写了一道奏折,遣弟子傅啦人都致书梁武帝。原文是:

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敬白国主救世菩萨,今条上中下善,希能受持。其上善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无相为因,涅槃为果;其中善以治身为本,治国为宗,天上人间,果报安乐;其下善以护养众生,胜残去杀,普令百姓,具禀六斋。今闻皇帝崇法,欲伸论议,未遂襟怀,故遣弟子傅唯书告白。  同年十二月十九日,傅大士第一次到达京都建康蒋山。这是他和梁武帝第一次接触,谈得很投机。梁武帝还招待他吃饭,叫他住同泰寺,后徙钟山定林寺,并供给膳宿诸般费用。从此,“京洛名僧,信徒云聚,莫不提函负帙,问慧咨禅”。大士本人则“居明高松,卧依盘石,于四彻之中,恒泫(流)甘露;六旬之内常雨天华”。大家都认为他是佛陀下界。

大同元年(535)正月,武帝在华林园重云殿开法会,自讲三慧般若经。于时王侯满庭,公卿连席。皇帝专为傅大士独设一榻。不一会,皇帝来了,王公大臣都去迎接圣驾,只有傅大士一人坐着不动。有人指责他,皇帝来了还不起身迎接?傅大士说:“法地若动,一切不安。”

傅大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非但没有引起梁武帝的不满,反而更受尊敬。这次讲席既散,皇帝赐水火珠一枚,直径达一寸多,珠圆明洞澈。以大土山居,水火难至,故以此珠赐之,用取水火明耳。

P1-3

序言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在一定的时空中,总会有一些精英脱颖而出,在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一个地域的精神主体和特定的文化基因。历史的烟尘几度被改朝换代的狂飙吹散,干百年来,我们的祖辈们早已融进了这片生养过他们的土地,留给后辈的是古镇群雕般的质感和极富冲击力的立体记忆。人们无需用仰视的目光去注视他们,因为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从我们当中走出去、站出来的一员,他们的身上同样有着我们自己的影子,这就构成了这片热土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群众基础。

这部《佛堂古镇历代名人传》,汇集了从古到今佛堂古镇50多位名人的传记。他们大多是土生土长的标杆式的先辈,有的是与佛堂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领军人物。其中有1500年前倡立三教融合、创立转轮藏的傅翕,有为官清正、刚直不阿的官员,有不肯出仕、隐于乡间的文人,有骁勇的义乌兵将领,有科技文化先驱,有经商能人,有抗战义士,有传承艺人,有身居高位的要员……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义乌精神的呈现,看到了古镇人的钢筋铁骨。每当谈起他们,我们都会流露出属于乡土的自豪和荣光。真应了那句老话:人杰地灵。在努力实施文化印记工程,发掘古镇文化、推进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尤为在历史的长河里打捞出这些珍贵的集萃并缀合成篇的辛劳称道。

“浪淘净,千古风流人物”,受时代的限制,古镇历史名人遗存下来的资料少之又少,他们生活的许多生动细节早已湮没。在悠久的时空里仍能被代代故乡人所传颂,肯定有它的理由。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以一颗赤子之心,爱父母,爱家园。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在荆棘丛生的坎途中苦苦地探索人生之路,用自己的特长尽心尽力地服务于桑梓,跟邪恶争斗,为光明抗争,清白做人,认真做事。他们的厚德慈行,把我们带人了历史的沉思,也唤起对人生的思索。激发后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寻。

佛堂是一个历史底蕴厚重的古镇,先辈们留下的古迹和他们的故事构成了绚烂的“人、文”景观,也是我们的无形资产。在这个大家庭里,我们要秉承先辈精神,使之发扬光大,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做好我们的每一件事。一部《佛堂古镇历代名人传》,是一首飘散在岁月里的故乡的歌,是一面飘扬在长空下的大旗,是一颗珍藏在读者心里的瑰宝,是一支奏响集结号的号角。我们齐努力,为佛堂地方的发展多作一点贡献。为先辈立传,向先辈学习,为佛堂存史,这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为序。

毛湘宏

2015年3月20日

后记

佛堂之地,灵毓厚重,东矗云黄而诞双林,南立八宝而生万象。自南梁傅大士创建双林寺以来,在这块丰美的水土上,人文渊薮,英才辈出。在古镇保护开发过程中,因挖掘收集整理历史人文资料,竟然发掘出了许多本土先贤的故事。于是就有了出一本《佛堂古镇历代名人传》的打算。

所谓名人,当然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有影响、有传颂、有事迹的人物。佛堂的历代名人,我们把他定位在上至南梁,下讫当代已过世的在佛堂行政区域内有影响的人物。初统计有53位之多,其中有资料可以撰写的有38位,存目简介的有11位,和佛堂古镇有因缘的外地名人有4位。

2014年年初,我们开始立题,广搜资料,并进行了撰写分工。经过一年多的撰写和反复修改,最终定稿,就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佛堂古镇历代名人传》。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佛堂镇党委、佛堂镇政府、佛堂古镇保护指挥部、佛堂文化旅游区管委会、义乌市志办、义乌市文联等有关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受邀撰写的诸多文人雅士的支持。对此,我深表感谢。

这本《佛堂古镇历代名人传》,有些名人传记以前曾经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过,但为了求真、求实,我们都进行了重新撰写,尽量做到与史相合,与实相符。为此,我们在文末都注上了主要参考资料,对一些没有根据或以讹传讹的叙述进行了减删和改写。但对历史上已成定论的传说,考虑到各地的名人传中也都有范本,允许存在,对一方的历史文化已影响深远,我们还是尊重原叙给以一定的保留,比如“傅大士”、“达座”、“贾孝”、“金台”等文。对近当代的佛堂地方名人,我们的定位是在群众百姓中有广泛影响的给予采写,如“叶英美”、“贾有福”、“朱和墉”诸篇,在采用过程中,也得到这些先贤后裔们的太力支持和资料提供。对历史上的名人像,我们有的是借用宗谱上的祖宗像,有的是根据其人年代和一生经历为背景进行造像,近当代的名人,在资料可供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照片。

总之,在本书编纂过程中,虽工作干头万绪,资料浩繁,终日埋头爬格,在文友们的支持下,终算交出了答卷。为古镇存史,为先贤立传,为后人点烛,也算作一点绵薄贡献吧!

最后,要感谢《佛堂镇志》编纂办公室的同仁们——李邦林、王春荣、王和清、贾沧斌、陈江彬,在此要说一声:“谢谢你们!”另外,特别要感谢的是著名作家海飞先生在百忙之中拨冗受邀热情为本书作序。感谢市文联副主席、书法家何晓东先生为本书书名题签。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楼岚岚女士的精心校稿和编排。

编撰本书,本人才疏学浅,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祈请读者诸君、学问中人、社会贤达、各级领导不吝指教。  王春平

2015年3月1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