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编的《科学精英(求解斯芬克斯之谜的人们)》全面地对科学家的精神气质和杰出科学成就进行研究,并将其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让更多的公众对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得以了解,这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公众服务工作。
在编者的引领下,读者会走入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时代和人生,感受到他们在求解斯芬克斯之谜的路途上的艰难和欣喜,品尝一场心灵和思想的盛宴。虽然科学家的工作和所处的社会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科学家曲折的经历、复杂的命运、多彩的思想,眺望到科学精神迷人的光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科学精英(求解斯芬克斯之谜的人们)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编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编的《科学精英(求解斯芬克斯之谜的人们)》全面地对科学家的精神气质和杰出科学成就进行研究,并将其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让更多的公众对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得以了解,这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公众服务工作。 在编者的引领下,读者会走入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时代和人生,感受到他们在求解斯芬克斯之谜的路途上的艰难和欣喜,品尝一场心灵和思想的盛宴。虽然科学家的工作和所处的社会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科学家曲折的经历、复杂的命运、多彩的思想,眺望到科学精神迷人的光辉。 内容推荐 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主编的《科学精英(求解斯芬克斯之谜的人们)》以可读性、学术性和重要性为原则。像范岱年、戈革、董光璧、金吾伦、胡作玄、李醒民、刘钝、樊洪业、王渝生、江晓原、刘兵等知名学者都有文章人选。选题涵盖了物理学、数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天文学等学科,反映了不同学科在不同历史境遇中的发展历程。 该书精选的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利于传播科学文化和弘扬科学精神。通过了解这些科学精英的人生经历,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不尽相同的工作和命运,感受到真正的科学精神。 该书选编的44篇文章,按主题分为“科学体制化的贡献者”、“丰富多彩的科学生活”、“为理解自然和自我而奋斗”、“艰难时世的跋涉”、“浮士德式的科学家”、“女性与科学世界”、“东西交汇的激荡”和“中国科学家的家国情怀”8个部分。 目录 序言 编者序言 第一编 科学体制化的贡献者 洪堡:人应当只为美好和崇高的目标奋斗 1.金子般的童心 2.学生时代,欧洲旅行 3.由学生到矿井经理 4.寻找通向新世界的道路 5.在新大陆的科学考察和探险 6.第二故乡——巴黎 7.西伯利亚探险,振兴柏林科学 李比希:振兴德国化学工业的巨擘 1.天生的化学家 2.吉森实验室和《年鉴》 3.深入有机化学的原始森林 4.农业化学的革命 德拉贝奇:英国科学职业化的先驱、杰出的地质学家 1.投身地质学事业 2.与莱尔对垒 3.倡导科学职业化 4.创建地质调查局 5.组建学派 约瑟夫·亨利:为美国科学大厦奠基的人 1.在苦难中磨炼 2.接过“富兰克林的披风” 3.“终生憾事” 4.“美国式的实验真了不起” 5.有线电报的发明和无线电报的发现 6.为了美国科学事业的腾飞 7.让科学造福于人类 密立根:杰出的物理学家和科学组织者 1.投身物理学的三步曲 2.振兴美国物理学教育 3.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的实验大师 4.杰出的科学组织家 5.加州理工学院的崛起 6.独特的保守主义者 万尼瓦尔·布什:20世纪美国科学大厦的建筑工程师 1.生平理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工程师 2.MIT的岁月:从学生到教授 3.贯彻新观念:科技研究的结果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4.无止境的前沿:对战后科学发展的思考 5.能思想的机器:计算机与数字图书馆 6.科学并非万能:对科学与人生的理解 第二编 丰富多彩的科学生活 哈代:不仅仅是数学家 1.小数学迷 2.崭露头角 3.良师益友 4.从牛津到剑桥 5.重返剑桥 6.爱憎分明 7.哈代主义 魏格纳:地质学现代革命的伟大奠基者 1.目标与勇气 2.质朴的人 3.学者与战争 4.大陆漂移学说——首伟大的地质之歌 5.长眠在格陵兰 6.大陆漂移说的复兴 沙普利:伟大的天文学家和世界公民 1.遇上良师益友 2.通向成功的大门 3.踏着哥白尼的脚印 4.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5.怀才不遇,走为上计 6.担任哈佛天文台台长 7.为和平与民主而奋斗 8.晚年的余热 拉比:平民、科学家和政治活动家 1.童年:艰辛生活、宗教影响与科学启蒙 2.误入歧途:从化学到物理学 3.学习主旋律 4.科学贡献:从分子束核磁共振实验到“拉比树” 5.科学与文化 6.政治:雷达、原子弹和科学顾问 鲍林:献身于科学与和平事业的杰出化学家 1.从小立志献身化学 2.打下坚实的基础 3.赴欧洲深造,名师指点 4.化学上的杰出贡献 5.在科学前沿的生涯 6.坚强的和平战士 7.他没有在荣誉面前止步 雅克·莫诺:基因调节理论的创立者 1.作为科学家的莫诺 2.科学研究工作以外的莫诺 第三编 为理解自然和自我而奋斗 沙勒:博学的数学家和天真的收藏家 1.生平述略 2.数学和数学史研究 3.惊世大骗局 恩斯特·马赫:科学家、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 1.“没有天赋”的少年 2.40年科学实践 3.卓越的科学史家 4.维也纳大学的科学哲学教授 5.马赫思想与20世纪的物理学 迪昂:在坎坷中走向逻辑永恒 1.生平 2.在物理学领域的建树 3.现代科学史的奠基人 4.作为科学哲学家的迪昂 5.宗教信仰和独立人格 希尔伯特:现代数学的巨人 1.早年 2.新思想 3.哥廷根的黄金时代 4.20世纪的数学新方向 5.希尔伯特精神 6.晚年 薛定谔:为人类理解自然和自身而奋斗 1.维也纳:崭露头角的学生时代 2.苏黎世:波动力学大厦的建筑师 3.柏林:教学和学习的美妙时期 4.薛定谔与狄拉克 5.都柏林:探索物理学与生物学的统一 6.维也纳:毕生的探索、荣誉的巅峰 狄拉克:革新人类自然图像的一代宗师 1.寡言深思的少年 2.迅速进人前沿 3.崭露头角 4.从第一流学者到一代科学伟人 5.进一步的理论探索 6.正直的学者深刻的思想 第四编 艰难时世的跋涉 迈尔: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者、一位天才业余科学家的悲惨生涯 1.药店老板的幼子 2.大学生涯 3.做荷兰船医时在爪哇的发现 4.1841年的一篇未发表的论文 5.1842年公开发表的论文 6.1845年的论文的准备与发表 7.1846—1848,不幸遭遇的开端 8.1848年的论文 9.1850年跳楼自杀未遂和科学工作的终结 10.在精神病院受折磨和误传的“讣闻” 11.晚来的承认——1858年后一场关于优先权的争论 12.迈尔和杜林 13.暮年的烦恼 里奥·西拉德:核和平之父 1.青少年时代 2.博士论文和关于信息论的预言 3.20世纪的爱迪生 4.年轻的政治家 5.链式反应与“拯救世界” 6.“事实上的原子弹之父” 7.生物学家 8.核和平之父 9.海豚之声 叶企孙:他的贡献与悲剧 1.他的理想是科学救国 2.实验物理学家 3.教育家 4.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倡导者 5.忠诚的爱国者 6.晚年的悲剧 舒布尼可夫:被“清洗”的苏联低温超导物理学家 1.引言 2.舒布尼可夫的早年经历和科学工作 3.被捕 4.供词 5.结局 6.余论 海森堡:他的学术和人品 1.生平简历 2.学术成就 3.有争议的人品 叶渚沛:人民科学家 1.海外赤子归去来兮 2.分歧与“一边倒” 3.为改造我国的冶金技术系统 4.越出了冶金领域 5.赤诚的心 第五编 浮士德式的科学家 勒纳德:从科学大师到灵魂出卖者 1.勒纳德生平 2.勒纳德的科学研究 3.劣迹斑斑的后半生 斯塔克:浮士德式的科学家 1.成就与贡献:早期科学生涯 2.争论与争吵:后期科学生涯 3.权术与野心:追随纳粹 李森科:“米丘林遗传学派”代表人物、斯大林时代的伪科学家 1.发迹 2.直上 3.坎坷 4.飞扬 5.“逆”风 6.新宠 7.垮台 第六编 女性与科学世界 丽丝·迈特纳:核科学中的杰出女先驱 1.生平 2.放射性的研究 3.重核裂变的发现 4.几点补充 麦克林托克:读懂玉米语言的遗传学家 1.初识玉米——跨进遗传学领域的门槛 2.初战告捷——遗传学与细胞学的联姻 3.断裂与融合——对环状染色体的分析 4.“转座”——个崭新的遗传学概念 5.无人喝彩——从误解到理解 6.独辟蹊径——与众不同的研究风格 吴健雄:诺贝尔奖亏待了的华人女性科学家 1.她与杨振宁、李政道—起,促成了—个现代物理学上的重大发现 2.她未曾得到诺贝尔奖,令许多人惋惜与不解 3.她的贡献,可以与许多一流物理学家相比较 4.在对她评价中的种种不公和误解,应该予以澄清 5.她是同时代华人女性科学家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 朱丽亚·罗宾逊:打破藩篱的女数学家 1.少女时代 2.在伯克利 3.第十问题 4.真诚合作 5.政治热情 6.崇高荣誉 7.终曲 第七编 东西交汇的激荡 利玛窦:西学东渐第一师 1.“海刺猬”东渡 2.“合儒”传教的探索 3.奇货——可居 4.地圆说与世界地图——地理学的异变 5.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论——天文学的异变 6.几何原本——数学的异变 7.“杯酒还浇利泰西” 汤若望:“通玄教师” 1.道既证其全犹逊以为未 2.渡海东来八万里别有宗门号天氏 3.沧海十万里来任天官篇 4.天子临轩百僚集敬授特勑夸思深 5.客有多髯者天涯结德邻 6.碧矑赪面拳毛苍指点西极天微茫 王锡阐:中国天文学传统最后的守望者 1.王锡阐的亡国之痛及其与明遗民的交往 2.王锡阐与清初历法的新旧之争 3.《晓庵新法》和《五星行度解》 4.王锡阐的天文观测 5.对王锡阐的评价和研究 梅文鼎:清初历算大师 1.象数岂绝学,因人成古今 2.他山有礱石,攻错以为期 3.丈夫志羽中举,三山犹借途 4.谁知欧罗言,乃与周髀同 5.至哉九数功,隐绩亦昭揭 伟烈亚力:欧洲近代科学的传播者和中国科学史研究的开拓者 1.生平简历 2.墨海书馆的科学活动 3.中国科学史研究:《中国算学说略》和《中文文献提要》 4.中国科学的宣传者 5.余论 德贞:东西方医学文化的交流使者 小引 1.誉满京城的名医和良医 2.创建中国现代医学的早期模式 3.旧学新解:身体知识的现代解读 4.中国人的健康与治疗艺术 梁启超: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先驱 1.少年时代(1873—1894) 2.年轻的维新志士(1895—1898) 3.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1898—1903) 4.改良派的主帅,立宪派的领袖 5.民国初期的政治活动家 5.学术工作与文化运动的晚年(1918—1929) 第八编 中国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蔡元培:中国近代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奠基者 1.从翰林到民主革命家 2.重新学习 3.开创风气改革教育 4.科学:新的高度 5.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 胡明复:科学救国道路 1.大变动时代的求学者 2.创办《科学》杂志和中国科学社 3.科学救国的理想与科学观 4.科学救国的实践 5.科学事业的开路小工 王淦昌:当代中国杰出的物理学家 1.青少年时代(1907—1934) 2.在旧中国艰苦奋斗的15年(1934—1949) 3.解放以来的49年(1949—1998) 4.结束语 郭永怀:中国卓越的力学家和“两弹一星”元勋 1.早年的求学经历(1909—1940) 2.留学和科学研究生涯(1940—1956) 3.开拓我国的力学事业 4.为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 5.献身我国的核武器事业 6.结束语 卢嘉锡:集科学家、教育家与科学管理于一身的实践家 1.书香门第,家学自有渊源 2.科学救国,战火纷飞赴英美 3.良师益友,厦门大学一颗明星 4.坚持方向,结构晶体崭露头角 5.开放改革,科学家管理科学 6.文理兼容,社会活动家/科学外交家 鲍文奎:绿色的目标 1.太平洋彼岸的游子 2.带甜味的日子 3.麦苗的政治结论 4.北京来电报了 5.在另一种困境中前进 6.他有自己的战场 7.播种在红军走过的地方 8.期待 试读章节 李比希 振兴德国化学工业的巨擘 19世纪中叶以前,德国还是一个由数十个小邦国封建割据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当时世界科学的中心在法国巴黎。其后,在短短几十年里,德国在政治上完成了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工业上先后赶过法国和英国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科学也后来居上成为新的中心。在落后的德国迅速改变面貌的这段历史时期中,德国的科学家们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呢?他们又做出了什么样的努力和贡献呢?19世纪德国伟大的科学家李比希,就是这些为振兴祖国科学和工业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代表人物之一。 1.天生的化学家 对于天生的化学家尤斯图斯·冯·李比希来说,他生逢其时,一辈子都活跃在一个化学家大有可为的时代。1803年5月12日,他诞生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城。父亲乔治·李比希是当地一位颇负名气的药剂师。母亲玛丽·卡罗琳娜·玛泽琳是个犹太人的私生女,她生育了9个孩子,尤斯图斯·李比希排行老二。 父亲的楼房坐落在达姆施塔特城中一条狭窄的胡同里,挂着“乔治·李比希药房”的招牌。楼房第一层有好几个大房间,那是父亲配制和出售各种药品的药房。小李比希生于斯,长于斯,那些奇形怪状的瓶瓶罐罐在他眼前展现出一个变幻莫测的化学世界。药房还有一个被家里人称为“厨房”的附属建筑物,通常,只有那些特别复杂的医用浸膏才在那里配制,或者在那里蒸馏某种液体,孩子们不能轻易闯进“厨房”。这更加增添了“厨房”的神秘色彩。它刺激着小李比希的想象力,并磁石般地吸引着他动手去实验些什么。 走出家门,狭窄的小胡同却是一个应用化学的小世界。邻居艾斯纳先生虽然没有高深的学问,却会用脂肪、碱和盐熬制成硬挺而白净的肥皂!小李比希还常去鲍埃尔先生的染房或辛德勒先生的制革作坊,一看就是半天。热闹的集市也吸引着他,他从一位卖仙丹妙药的人那里学会了制造爆炸雷管。于是,父亲的药房成了他制造“小炸弹”的实验室。达姆施塔特城的男孩子们非常爱玩这种小炸弹,纷纷向小李比希购买。当这个孩子把自己挣到的钱交给父亲时,他心中充满了自豪感。无疑,这种生活环境使李比希从童年起就树立了这样一种信念:只有那些在实验室中能够加以模仿再现的东西,才是值得研究的,有意义的。 相比之下,学校正规教育的那些拉丁语、希腊语和语法公式,李比希感到乏味极了。上课时,他的思想总是开小差,成绩也不出色。李比希的邻桌罗意林热爱艺术,上课同样心不在焉。李比希后来回忆写道:“我和邻桌的同学罗意林相互竞争,看谁占据班上最低的位置。当我考虑实验时,他的习惯是在桌上用书盖着秘密地写东西。当我问他写什么时,他回答说:‘我在作曲’。”小李比希玩忽学业引起了老师的忧虑。有一天,老师问他将来到底想干什么,李比希当即起立,毫不犹豫地答道:“我准备当个化学家!” 这明确的回答招致的是一阵嘲笑。当时,虽然拉瓦锡、伏特等科学家的工作已为化学革命拉开了序幕,但化学的重要性及其应用问题远未被人们所认识。在不少人心目中,它和炼金术是分不清的。事实上,在李比希生活的时代,由蒸汽机所引起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极大地促进了钢铁、冶金、纺织等工业的迅猛发展,人们需要大量的化学材料和制品。例如,天然染料显然已不能满足纺织工业的需要,而工业废料煤焦油也是一个颇待研究、利用的宝库。小李比希对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不那么以为然。他耳濡目染的生活环境使他深深体会到,化学可以为人类生活谋取实际利益,可以为新兴产业打开大门。这种自幼培养起来的坚定信念,支配了李比希今后一生的科学活动,促使他总是力图开辟化学的新领域,并把化学的实际应用摆在重要位置上。这种追求和奋斗让李比希成为在德国科学和工业振兴、后来居上的潮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的代表人物之一。 小李比希不是不爱读书,他是带着对化学的梦想一头扎入化学的学习中去的。他从本市大公宫庭图书馆借阅各种化学书籍。馆员海斯总是热情地接待这个求知欲很强的孩子。他向李比希推荐了马凯尔编著的32卷本的《化学词典》,施塔尔的《燃素化学》,卡文迪许的著作及化学教授葛特林等人的自然科学札记。一开始,小李比希的注意力被一本名叫《锑之凯旋车》的精装本厚书所吸引。这是15、16世纪德国著名僧侣兼炼金术家巴赛尔·瓦伦丁写的,里面有当时的化学知识以及作为炼金术和古代医学化学理论的基础概念。这些充满炼金术语以及各种哲理和假说的书籍,很难使一个孩子从中理出个头绪来。但小李比希仍然怀着内心的向往,把宫廷图书馆书架上的化学书籍依次读完了。他更有兴趣的是在家里的药房和那个神秘的“厨房”里重复书中的实验资料。每一次实验,他都极其严肃认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从不忽略任何细节。孩童时代的这种自我严格训练,使李比希具备了化学家所必需的敏锐观察力和娴熟的实验操作技巧。 小李比希终于被学校开除了,原因是他在上课时玩弄自制炸药引起了一次爆炸。父亲并没有过分地谴责孩子,他深深理解儿子对于化学的迷恋。小李比希被送到霍恩药房店主皮尔施先生那里当助手,赚钱糊口。这个勤奋能干的徒弟很快赢得了店主的信任,常常独立干些活计。店主还拨给他一间阁楼,供他业余做实验。不幸的事又发生了。有天晚上,李比希在阁楼里醉心于实验时,他前几天制好的一种新炸药,由于被从桌上滚下的研杵击中而发生了剧烈爆炸,掀掉了阁楼房顶,小化学家却皮肉未损。皮尔施再也不能容忍了,把他送回达姆施塔特。这一年,天生的化学家李比希才15岁。 李比希回家后,父亲暗自庆幸他亲爱的儿子回到自己身边,从此父亲多了一个具有渊博化学知识的得力助手,药房的收入增加了。尽管这样,维持一大家人的生活还是很紧张的。富有远见的父亲仍决心送儿子上大学深造。他知道,孩子的才能决非在一个小城的药房中所能施展得开,小李比希应该登上德国化学界的大舞台。 1820年,李比希进了波恩大学,第二学期又随师转入爱尔兰根大学。当时,德国大学虽然以古典学术和哲学研究著称于世,却依然在讲授一种混杂的自然哲学。著名哲学家谢林正在波恩大学教哲学课,李比希的化学老师卡斯特纳教授深受谢林的影响。德国高校偏重于哲学的教学体系,虽然使李比希获得了必要的哲学训练,这对他成为大科学家是有益的,但他不能接受卡斯特纳教授对实验工作的冷漠态度。这时,另一位教授为李比希提供了实验室。在那里,他进行了一系列确定雷酸组成的实验。 P17-19 序言 在古希腊神话里,斯芬克斯是一个狮身女妖,她有着少女的面孔和声音,狮子的身躯,背上还长着一对翅膀。她蹲在忒拜城外的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路人,用缪斯给她的谜语问他们:“什么动物生下来四只脚,接着变成两只脚,后来变成三只脚,最后又成了四只脚?”猜不中谜底的人会被她撕碎吃掉。为了消除灾难,忒拜的国王宣布谁能够猜出谜语,就让他接任王位。最后,俄狄浦斯揭示了谜底,这个动物是人。对于这则神话,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解释说,斯芬克斯寓意的其实就是科学。她的少女的面孔和声音象征着科学的美丽动人,翅膀表明科学知识会像飞一般迅速传播,爪子暗示科学论证能牢牢地抓住人的思想。 培根的解释生动地揭示了科学活动的主要特征。科学家面临的挑战就是为未解之谜寻找答案。用实验来探索自然的奥秘就像科学工作者在与自然玩一场解谜的游戏,自然往往如培根所说的那样,它喜欢隐藏自身,但偶尔又很调皮,它会突然显现一下自己,看是否能引起科学工作者的注意,或者它会故意留下一些线索,看科学工作者能不能揭示谜底。成功的科学工作者将证明自己是一位解谜高人,谜所提出的挑战是驱使他前进的动力。解开斯芬克斯的谜语成为现代科学的乐趣的源泉。 俄狄浦斯的回答也极为深刻。科学与人、与人的命运密切相关。探求自然的奥秘,往往需要调动科学家的全部美德,不但是高超的智力,而且还有勇气、坚韧、正直、谦逊,对人类至深的仁爱和对真理发自心底的敬畏。也正是在探求自然的奥秘中,科学家磨砺了智识、锤炼了意志、充盈了情感,升华了品格,在探触到谜底的那一刻,体验了人世间少有的狂喜,成就了他们壮丽而美好的人生。 《自然辩证法通讯》从1979年创刊至2014年底,每一期都在人物评传栏目刊登一篇深度书写科学大家求解斯芬克斯之谜的传奇故事的文章。这些文章大都由学养深厚的科学史家撰写,既有丰富扎实的史料,又有精湛独到的见识,还有晓畅动人的文采,得到了读者的喜爱,甚至影响了许多人对科研生涯的选择。本书从这些文章中挑选汇集而成,选取的科学家评传覆盖了科学的主要学科领域。在编者的引领下,我们会走进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时代和人生,感受到他们在求解斯芬克斯之谜的路途上的艰难和欣喜,品尝一场心灵和思想的盛宴。虽然科学家的工作和所处的社会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科学家曲折的经历、复杂的命运、多彩的思想,眺望到科学精神迷人的光辉。 丁仲礼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 2014年12月8日。 书评(媒体评论) 了解科学家的业绩,弘扬科学精神,播撒人文情怀。 ——白春礼(中国科学院院长) 这些文章大都由学养深厚的科学史家撰写,既有丰富扎实的史料,又有精湛独到的见识,还有晓畅动人的文采,得到了读者的喜爱,甚至影响了许多人对科研生涯的选择。在编者的引领下,我们会走进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时代和人生,感受到他们在求解斯芬克斯之谜的路途上的艰难和欣喜,品尝一场心灵和思想的盛宴。虽然科学家的工作和所处的社会不尽相同,但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科学家曲折的经历、复杂的命运、多彩的思想,眺望到科学精神迷人的光辉。 ——丁仲礼(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全面地对科学家的精神气质和杰出科学成就进行研究,并将其深入浅出地表述出来,让更多的公众对科学家的精神世界得以了解,这是一种重要的学术研究和公众服务工作,对丰富学术园地,传播科学文化,提高公众科学素养都有莫大好处。希望《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将这种好的做法继续坚持下去。 ——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 科学家的人生何以精彩纷呈?科学创造过程为何引人入胜?科学如何引领人类文明的巨变?这本书通过展示数十位科学大师的人生轨迹,为我们描绘了世界科学发展历程的无数精彩的瞬间和生动画面!感谢《自然辩证法通讯》的作者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顿富有启迪力量的精神盛宴,值得读者们细细品味! ——梅建军(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所长) 精彩纷呈的科学家传记,视角独特的科学史研究。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