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道乡愁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树国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故道乡愁》是作者张树国近年来的心血之作,真诚之作,是作者近几年对家乡的思念写出的散记,也有几篇被认为是小说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中心主题是土地、故乡与爱,记录的都是作者家乡黄河故道上的人和事。书写大地,回望故土,是一个远行游子难合的文学情结。

内容推荐

《故道乡愁》是作者张树国近几年对家乡思念时写出的散记,记录的都是家乡黄河故道上的人和事。作者虽已在城市生活多年,但对家乡的思念却越发强烈,喜欢家乡的田园、河滩、庄稼,喜欢黄河故道上的花香鸟语,喜欢跟父老乡亲拉家常,过平凡生活。故道乡愁,点点滴滴,罗列于纸上,给人留下深深的记忆。

目录

乡村往事

 村主任

 兰花草

 野菜

 乡情

 红薯

 马桥粮行

 梨花灿烂

 种树老人

 故道的春天

 快乐大河湾

 黄河故道上

 燕子河人

 水的故事

 种地大户的鞭炮

 鲜花盛开的村庄

乡村老人

 奶奶

 爷爷

 心愿

 养牛的人

 家乡的菜园

 美丽老人

 藏

乡村孩子

 草姑

 铜锤

 石头

 太阳

 三胖

乡村媳妇

 大群

 巧云

 花蛾

 柳月

 秋兰

 杨兰花

 川莲

 梨花

乡村人物

 官气

 魂灵

 雨季

 王三元

 麻二

 秋宝

 石老头

 王元

 花三思

后记

试读章节

村主任

去年春节,我回到家乡,正赶上村里选举,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力都回家过年,乡党委决定,从他们中间选出一个村主任。会开了三天,选谁谁都不干。

我的家乡地处黄河故道沙滩,虽然栽了一些梨树,梨子由于质量不高,价格过低,老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好,村里青壮年劳力常年在外打工,沙滩地半种半荒,果树半挂不挂,收成换不来成本,几任村主任都是半路上撂挑子,外出打工一走了之。村里一无钱二无劳力,剩下一些老人、妇女和孩子,村干部吃苦多,作难多,成绩少。因此,我的堂弟春潮刚从部队复员回来,乡亲们像抓住一根救命绳,满票选举他为村主任。

春潮当干部,全家都不赞成,大伯叫我带堂弟到城里打工,我说春潮是个复员军人,又是个党员,撒手走了不好,堂弟年轻有文化,又在部队锻炼了几年,我相信他能干好这个村主任。

春潮面对一群老弱病残和半荒的沙滩,愁眉不展,爹埋怨说:“村里就这个样子,你搞不出个啥名堂来。”春潮早出晚归,忙完东家忙西家,谁家猪跑了,找春潮去;谁家鸡丢了,找春潮去;谁家老人生病,春潮就跑医院;谁家孩子逃学,春潮就跑学校。爹笑儿子说,你一个村主任,成了全村人的保姆和长工了。到了农忙时节春潮更有干不完的活,他家那辆板车,不知道为多少人家拉过种子和肥料,爹喂的两头牛,不知为多少人家拉过犁、耙过地。春潮每天晚上回来,像一捆干柴倒在地上一样倒在床上,浑身酸麻,有时还未合上眼又有人来喊,说家里老人病了,春潮还得硬撑着爬起来,拉老人去医院。娘心疼儿子,每天晚上烧一锅热水让儿子烫脚,嘴里咕哝说:“你在家里穷忙活,没名没利的,图个啥啊!你对象大梅在城里打工,几个月也不见个信来,嗨,八成变了心。”

夏收后,大梅给春潮来了一封信,说在城里帮他找了个工作,要是不去,她就对不起他了。春潮和大梅从小一块长大,又是同学,春潮很爱大梅,大梅的最后通牒不能不叫他心里打鼓,爹娘也劝儿子进城,怕夜长梦多,乡下人找个媳妇难啊!春潮心里十分苦恼,想想自己一天到晚尽忙些婆婆妈妈的事,没有报酬不说,有时候还惹一肚子气,看来在黄河滩上很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到城里打工一样为国家做贡献。大梅的来信,像一声催阵炮,容不得他多想,连夜写了辞职报告,一大早就跑到了乡政府。乡党委书记没接他的辞职报告,只是冷冷地说:“村民选你当村主任,你向村民辞职吧。”春潮碰了钉子,回来的路上,脚步声伴着心跳,沉闷伴着烦恼,口问心,心问口,不知什么时候回到了村里,村口上黑压压站满了老人、妇女和孩子,一个个都用渴求的目光看着他,五保户李三爷走过来说:“春潮,我们这些人给你添累赘了,耽误了你的前程,你要是能走还是走吧……”老人说着,眼里流下泪来。面对父老乡亲,春潮脸红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愧疚,慢慢地从口袋里掏出辞职报告,狠狠地把它撕碎,那纸片飞落了一地。

春潮想发展村里经济,到处寻找老人、妇女适合干的营生,他跑了几趟县城,战友的父亲是一家大型养猪场的场长,正想把猪崽分散在农户家饲养,防病、饲料、销售均由场里负责,春潮当即签订了承包饲养生猪的合同,他还拿出自己的复员费,成立了由养猪场技术员参加的中年妇女服务队,为全村饲养户服务。到年底,村里有一千头生猪出栏。

说着新年又要到了,春潮写信给我,一定要叫我回家过年,看看家乡的变化。我毫不犹豫地登上了回家的列车,外出打工的也像傍晚小鸟归巢一样回到家里,鞭炮烟雾笼罩着村庄,油炸烹饪煮大肉,香气呛人心扉,到处是欢声笑语。于庄出现了历史没有的气象,在外面劳累了一年的汉子忙着年货,孝敬着老人,亲热着老婆孩子,诉说着外面的世界;年轻姑娘,穿着时尚的衣裳,挤在一堆嬉闹,诉说着自己的见识和爱情,家人一遍又一遍地讲述春潮对他们的帮助。有的妇女笑着向男人示威:少了你个臭男人,地球还得}留溜转,你看俺家理得怎么样?猪喂得怎么样?不论是外出打工的,还是在家留守的,都有一个心愿,于庄没有村主任春潮就没有今天的喜庆。

大年初一,春潮家拥满了拜年的人,有提鱼肉的,有拿烟酒的,还有人送来了米面,摆了一大片,家乡人情重,欠你一分情会补你一分情,看来堂弟一年没白辛苦,我心里也有说不出的欣慰。伯父伯母看到儿子这样受人尊重,高兴得合不拢嘴。富顺在北京搞装修,拿出一万元给春潮说:“春潮兄弟,我们在外打工,你给我们打工,我爹不是你夜里送医院,我回来恐怕见不到他老人家了。”春潮推不过说:“好吧,这钱放村里用,我打算年后开发沙滩地。”春潮一年的辛苦,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一听说开发沙滩地,你三千我五千,—下子凑了好几万。一声汽车喇叭叫,走下了场长王大明,他高兴地对大家说:“今天我来,一是给乡亲们拜年,二是给于庄饲养一千头生猪送奖金,三是投资开发你们村的沙滩地,建设饲料基地。”院子里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人已散去,村里时常响起鞭炮声,春潮看着乡亲们送来的年货,看着几万元入股资金和沙滩地联合开发合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好像还少了点什么,他正在发愣,一阵噔噔的脚步声走来,春潮抬头一看,“哦!大梅。”

P003-005

序言

序 黄河故道上的风情画

当张树国把《故道乡愁》的打印件给我时,虽然不太成型,但我觉出其中的分量或者说看到了它在作者心中的分量。

这是作者近年来的心血之作,真诚之作。数十篇作品,长短不一,中心主题是土地、故乡与爱。书写大地,回望故土,是一个远行游子难合的文学情结。更何况,像树国这样,与那块土地有深厚的亲缘联系,与那里的人们有着腹心相照、声气相求的关联。一有机会他都会回家乡住上几天,数十年不辍。这块给了他生命和知识的地方,是他心中的文学原乡。那悠悠的黄河故道,清澈的南河、燕子河边的花草树木、田园滩涂,那于庄的年味、马桥的集市,或者劳作的牛犊、暮归的宿鸟、母亲的炊烟和儿时的玩伴,以至村头邻里的嫁娶丧病,乡谊亲情,男女情事,幻化为他心中一个个梦境,成为他笔下的故事I青节。地处皖北这方水土养育了他,黄河文化厚重深沉,大地慈母般的无私、厚德,皇天后土,荫庇子民。作为这块土地上走出来的作家,树国以感恩之德、反哺之心,书写对故土和大地的热爱,表达一往情深的眷恋。这份情与爱,是真诚的,不可代替的,也是无私的。当然,这份情感,这份爱,不是顽愚迂执的,他以一个离开家乡故土生活在大都市的现代人的视角,回望这块土地的变化,其挚爱与忧思交织并存。因此,树国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件件活灵活现的生活场景,以及一出出令人思索的生活悲喜剧,描绘出大河故道上真实的人生风景和市井风隋,揭示了那些胼手胝足的人们在大地上的坚韧与豁达,在对物质的创造与精神的追求中本真的生活状态。他们是庄稼汉、农妇,平凡草民,文化水平不高,多数人没有离开过家门,但是,平淡日子,水波不兴,家长里短,不乏滋味,虽是日复一日,岁岁年年,却也在大变化的时代中,展示了生命的别样情状。当故道文化与现代文明碰撞与融合,面对传统的消失和文明的变异,以及文化风习的变化时,也面l临着精神情感上的困惑烦忧。树国通过这些,描绘出一幅黄河故道上有如清明上河图式的风俗画。

着重于人物的描绘,对性格的传神勾勒,描绘他们平实沉稳的人生态度,自在自为的生活方式,是树国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作品中的人物,是作者熟悉的故友乡邻,或亲人友朋,在他的心中占有重要位置。如养牛的玉振大爷,种树老人木桩爷等。在他的笔下,无论是外在形貌,还是内心情感,无论是年长的父辈,还是年轻的后生,他们性格鲜明,形象传神到位,喜怒忧烦,跃然纸上。他们的行为方式,也许是守旧的,也许不乏陈腐,或者也有点私心,但是真实的,也是这个时代文化的一种别样风景。而且,有些人物在不同的篇章中屡屡出现,或许,树国执著地描绘那些了然于心的乡亲故人,通过他们的行为做派,或音容笑貌,情感心理,传递出作者浓浓的家乡情怀,表达出对变革时期农村新生活的期待。

有意思的是,树国擅长写女性,活跃在他的人物画幅中最为生动的多是妇女,包括大姑娘和小媳妇们。作品有《乡村妇女》一辑,其中描绘的人物有大群、巧云、花蛾、柳月、秋兰、杨兰花、川莲、梨花等,另外,也有他着墨不多却情感至深至尊的母亲和奶奶。作为女人,她们里里外外,忍辱负重,人生经历比男人更为坎坷,特别是在落后的农村。所以,女性是乡土文学关注的最大亮点。作品描绘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柔弱、隐忍、谦让,坚韧而豁达。他也描写那些个性倔强,不见容于俗流,不拘守传统礼数和规范,成为闻名一方的人物。尤其是,通过这些与人生命运抗争,与旧风习抗争的人物,展现出农村的变化形势和时代前行的足迹。他描写的兰花草最为典型,体现了作者的思考。在当年的困难时期,阶级斗争的年月,兰花草的命运一如草芥。她早年守寡,饱受欺侮,改革开放后,也有“泼皮”纠缠,但是,她性格坚韧,勤奋刻苦,尔后在乡亲们的帮助下,率先开办了家庭托儿所,带动一方,成为乡里名人。作者通过这个典型,描写了社会变革对草根人生的影响,对女性命运的改善,对人的尊严的认同和呵护。树国笔下人物的名字也很有讲究,多是大地上的植物名之,他用“兰花草”这美好常见的物件寓意他心中的农村优秀女性的品质,表示对乡亲特别是女性们的生活和命运的美好寄托。

树国写人纪事,多用白描,这虽是传统写作路数之一种,却是文学做法中多见且不易用好的。中国史传文学产生于远古竹简文字流传不便的年代,因而要求简洁传神,多以寥寥几笔,神情毕肖,文言的“立片言而居其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文赋》),当以此视之。当代作家写作中,白描功夫是考验人的,只有像孙犁、汪曾祺等人的功力才为人所认可。所以,白描的手法虽是小说或者文学刻画人的本原之道,对作者也是个考验。树国的人物故事,也多是简明的细节和简单的情节,这样以一当十的表现方式,殊为难得。只是,丰富的人物故事,也可以展开更多的文学路数完成,简洁不一定是简略单薄,但过分单一化的手法,如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单调而简单,也会失掉丰富的艺术张力,这里说得远了些。

因为人物的活灵活现,因为鲜明的性格和生动的情节,我是把树国的这些文字当作在真实的故事上有合理的加工,也就是说,类似于纪实性作品看待的。所以,从文体区分来看,这些作品是介乎散文与纪实小说之间,是真实与加工杂陈汇集。当然,时下的散文多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虽然,作为一个文体样式,在当下文学分工趋于细化时,却仍然有被广义泛化的问题。这一点,不利于文体的纯粹。散文可以有不同的界定,但短小精粹,真隋实感,却是散文的基本要义。时下的不少散文,综合了思想性的杂文随笔和虚构性的小说元素,或过于理性,或过于渲染人物性格形象,真实性打了折扣颇为常见,也为人所诟病。我以为,树国的文集中,有的篇章是散文,有的像小说,有的类似于两者间综合。有人说,散文的小说化,是其撷取了小说刻画人物的丰富性之长,描写人物的典型化效果。但是,这有可能失掉了散文的真实性原则。但我宁愿把树国的这些刻画人物的篇什当小说看,它们是作品中的绝大多数。话分两头说,我只是感到,从篇幅上看,是轻巧直观地描写了乡里人物,抒发家乡情怀,以这种方式表达更为直接也有意义,可是,从另一面看,他模糊了散文和小说的界限,在两者间游走时,也许都可能没有得到充分的表达,是在放与收之间的拘谨状态,容易有轻浅直白之嫌。也就是说,这些作品还可以有更大的思想艺术的张力,更有深意的开掘。已经有过长篇作品和多部散文、小说集出版的树国,是有潜力的,完全能在更大空间和气韵上,不囿于纪实或写实的束缚,给自己定以高标格。这不是难事,有了目标,或者有了决心,就有了一种自信。还是那句话,无论是阅历还是创作经历、创作水准,树国可以担当得了。

希望他有更多的目标和收获。我们期待着。

2014年10月

后记

收入本书的,是我近几年对家乡的思念写出的散记,也有几篇被认为是小说的文字。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记录的都是我家乡黄河故道上的人和事。我对文体不慎研究,只要有话说,能表达我对家乡的情感,就想到哪写到哪,不拘一格。不少作家和评论家说我的文字别样,非牛非马,是散文又是小说,是小说又是散文。散文过于实写,不能虚实相生;小说缺少抓人的情节,用笔清淡,这或许是我久不能成大器的原因。几十年笔耕不辍,痴心不改,形成的天然习惯,难以改变。同行们对我的忠告,令我汗颜。

我的家乡地处苏豫皖交界的黄河故道上。这里风景优美,气候独特,乡风醇厚,土质肥沃,是人类繁衍生息的好去处。我已在城市生活多年,时光悠悠,人生茫茫,但对家乡的思念却越发强烈。我喜欢家乡的田园、河滩、庄稼,喜欢黄河故道上的花香鸟语,喜欢跟父老乡亲拉家常,过平凡的生活。尽管秃笔滞涩,文不对题,故道乡愁,点点滴滴,罗列于纸上,想给人生留下一点浅浅的记忆。

著名作家王必胜先生为本书写的序言《黄河故道上的风情画》,令我感动,颇为受益,虽多美言,却也是对我文字的一个客观说法。他的期望,我会做出努力。谢谢他的辛苦。

安徽文化学者李廉民先生为本书的出版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也正是由于他对成书以前文章中肯评论,使有关我的文章有幸出现在了高考、中考语文试卷中。

安徽画家齐跃生先生为每一篇文字配画,也一并感谢。

2015年2月于北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