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近代风雨(一本书读懂近代文明)/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出版社 群言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随着中国对西方文化的逐渐了解,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不断渗入,在近代的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旧文化的冲突、交融、革新。近代中国门户大开,外洋风雨,如潮来袭。交通、科技、金融等,成为中国文明发展的辉煌见证。姜越编著的《近代风雨(一本书读懂近代文明)/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对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的文明印痕进行全面梳理。

内容推荐

姜越编著的《近代风雨(一本书读懂近代文明)/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为近代史的起止上下限,从思想、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的文明印痕进行梳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一直是近代历史的主线,影响着近代文明的方方面面。

目录

第一章 实业商途——“求富自强”的工商业文明

 中国近代工商业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在逆境下求发展,在此过程中受到了来自清政府、帝国主义、封建买办地主阶级的三重压迫。一些朝廷大臣开始认识到兴业救国的重要性。希望通过实业商途富国强兵,达到救国的目的。因此,在“经世致用”的思想下,出现了一大批的著名商人,通过官商合办的途径,形成近代社会的新型工商业文明。

 近代资本工业的诞生

 官办民用工业文明

 近代造船与船政工业的发展

 近代商会组织出现

 “实业之父”:盛宣怀

 “红顶商人”:胡雪岩

 “状元实业家”:张謇

 扩展阅读 “一代船王”包玉刚

第二章 中体西用——外弩内强的金融新体系

 明朝中后期,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有些行业在鸦片战争前已有资本主义萌芽,以后在此基础上生长出资本主义工业,如丝织业、煤炭业、陶瓷业等。如果没有外国势力的侵入,中国也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社会。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加速,这就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客观条件。

 新兴民族资本

 多币并用的货币流通

 新式银行:通商银行

 “南三”“北四”财团

 “四行两局”金融体系

 “废两改元”的货币制度

 证券交易市场的出现

 扩展阅读:农村信用社

第三章 民主科学——革故鼎新的思想文化文明

 清代中叶以后,清代文学急剧滑坡,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文学才发生新的变化。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约七十年间,中国社会处于激烈的动荡之中。这一历史阶段,是封闭的中国社会被迫向世界开放、正面接触以西方为代表的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时期。对中国的知识界来说,这种文明既是新鲜的和先进的,又是同殖民主义侵略及民族耻辱感相伴随的。因此,这一时期的文学在黑暗中呼唤光明,呈现出革故鼎新的新局面。

 “中体西用”思想文明

 中国自由主义之父:严复

 新文化运动与“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反旧倡新“新文化”

 学贯中西:胡适

 文学巨人:鲁迅

 文化旗手:李大钊

 曾朴与《孽海花》

 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扩展阅读 刘鹗与甲骨文

第四章 兼容并包——建立教育文明新秩序

 随着清朝统治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渗透,旧的教育体制已经不能满足近代社会的历史要求,这一背景下,新的教育体制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新型学校拔地而起,成为培养新时代人才的摇篮。与此同时,一大批新思想的教育家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划时代的杰出贡献。

 近代教育学的诞生

 废除科举制度

 “六三三”学制

 教会学校:英华书院

 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

 航海学校:南洋公学

 海军学校:水师学堂

 制造学校:船政学堂

 青年导师:杨贤江

 提倡“活教育”:陈鹤琴

 生活即教育:陶行知

 扩展阅读 马礼逊学校

第五章 机械动力——近代交通文明大发展

 近代中国门户大开,外洋风雨,如潮来袭。轮船、飞机、火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不断涌入,促使中国交通工具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在这一时期铁路运输的大发展,成为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的辉煌见证。

 交通规则的革新

 人力交通:黄包车

 水上交通:轮船

 航行之始:宝顺号

 陆地交通:火车、汽车

 航空交通:飞机

 铁路建设大高潮

 建立中国“铁道部”

 铁路先驱:詹天佑

 扩展阅读:钱塘江大桥

第六章 巧借西风——近代科技与通讯文明的崛起

 近代科学技术自19世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过程。近代中国科技刚刚崛起,天文、地理、出版、印刷、邮电、电信等不同领域便在西风的吹拂下形成了崭新的气象。

 近代报刊业崛起

 民营出版业出现

 引进凸版印刷术

 引进平版印刷术

 创建近代邮政业

 翻译家:李善兰

 地质学家:李四光

 气象学家:竺可桢

 清代科学家:徐寿

 扩展阅读:冯如与他的飞机

第七章 融汇中西——欣欣向荣的书画艺术文明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古老的中国进入了近现代。在这一历史时期内,中国的绘画艺术经过匠师们长期的实践,使一度沉寂的清末画坛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近现代时期的中国画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输入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成了时代的主旋律。此时流派众多、名家辈出,大量优秀作品涌现。经过他们的艰苦努力,中国绘画艺术实现了由古典到近代、继而向当代的转变,并由此进入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更高境界。

 推陈出新的画报文化

 “前海派”绘画文明

 “三熊二任”绘画文明

 “海派”高峰:虚谷

 “后海派”绘画文明

 岭南画派绘画文明

 “西泠后四家”的名手格调

 画坛巨匠:徐悲鸿

 艺术大师:齐白石

 扩展阅读:国立艺术院

第八章 除旧迎新——东西交融的社会文明新气象

 随着中国对西方文化的逐渐了解,以及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不断渗入,在近代的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旧文化的冲突、交融和革新。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新旧礼仪的冲突和更新。从称谓到服饰再到娱乐活动,无不呈现出一幅除旧迎新、东西交融的景象。

 近代称谓的革新

 握手礼仪的兴起

 “土布”“洋布”之争

 近代服饰千般秀

 独特的旗袍文化

 水乡服饰的万千风情

 近代学堂乐歌文明

 中国的“舞龙”

 民间游戏“嘎拉哈”

 近代茶馆文化

 扩展阅读 民间的庙会活动

试读章节

从1869年开始,从手工工场发展为以车床使用为标志的机器工厂,可以承造小火轮。在1894年前,手工工场通过这条道路发展为现代工业的比较少。三是由商人、华侨、买办、地主、官僚、钱庄主等拥有货币资本的人,投资设立工厂。这个阶段的私人近代企业,多数是通过这条道路产生的。最早的缫丝工厂即继昌隆缫丝厂,是华侨商人陈启源1872年在广东南海创办的。上海道道台聂缉架投资华盛纺织总局,可以说是地主、官僚在这个时期投资的一个典型。外国在华企业的高额利润,对已经积累起货币资本的富商大贾、达官贵人和地主宦绅,是一种强大的刺激。一些近代工业,如印刷业、制茶业、船舶修理业等,是模仿外资在华企业而建立的。

早期投资于近代工业的私人资本,绝大部分是由地租、商业利润、买办收入、高利贷利息等转化而来的,属资本原始积累性质,也有一部分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中资本主义性质利润的转化。就已经投资于近代工业的人来说,近代工业不仅不是他们经营的惟一场所,甚至也不是他们中多数人经济活动的重点。在这些企业中的投资,只是这些人财富的一部分,他们的另外一部分财富,则用于购买土地,经营钱庄、商号、典当,用于附股外资在华企业或官商合办、官督商办企业,用于捐个官衔,弄个顶戴、花翎,挤进官场。

一些工矿企业招股的条件是其利润为资本的10%。在半封建的中国,只有保证私营企业的利润率高于投资地权所得地租收入和高利贷利率时,才有人肯冒风险投资于近代工业企业。所以,私人资本主义企业资本少,规模小,大部分企业的资本都在万元以下。这个时期办的100多个私人资本企业中,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只有54家,资本总额480万余元。平均每家只有8~9万元。在工业部门方面,主要是轻工业,如缫丝、棉纺织、印刷、造纸、火柴、碾米、磨面等。采矿业中,以煤矿为主,其次为金、银、铜矿。由于资金薄弱,企业设备简陋,手工操作占相当比重,缺乏与外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少工厂创办后不久就停业。

机器缫丝是民族资本最早建立的近代工业之一。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用女工,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获得厚利。在继昌隆的带动下,南海、顺德两县的缫丝业蓬勃兴起,到1881年已有10个工厂,缫车2400架。到19世纪90年代初,广东缫丝厂发展到50多家,大厂雇佣工人达800人之多。1892年后,上海也出现了缫丝厂。1885年至1886年,严信厚在宁波首创通久机器轧花厂。1891年前后上海也出现了好几家轧花厂。1894年严信厚又扩建了通久源纱厂。1891年上海建成华新纱厂,朱鸿度则于1894年成立上海裕源纱厂。轧花与棉纺织业便首先在上海、宁波发展起来。  此外,还有面粉业、火柴业、造纸业、印刷业等轻工业部门,而重工业部门则不是很发达。1866年出现于上海的发昌机器厂是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它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仅200元左右,四五个工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了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多人工作的工厂。1866--1894年,上海、广州、天津、汉阳先后创办的机器制造厂共约20家,主要业务是船舶修造业,还有少数几家兼造轧花车、缫丝车等。此外,制糖、制药、玻璃、碾米等行业也开始使用机器。

P3-4

序言

中国是人类历史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在五六千年以前,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等地区已经出现早期的文明社会。4000多年前,是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尧、舜、禹时代。

公元前21世纪开始形成王朝国家,早期的王朝包括夏、商、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后经历了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夏金、元、明、清等朝代。直到公元1912年清代黄帝溥仪宣布退位,至此延续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社会退出了历史舞台。

而中国近代史正是由封建社会末期向新中国成立过渡的重要历史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随着外国侵略的炮火打开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人开始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这个世界给中国带来了无尽的屈辱,也给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同时更让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用世界的眼光来看中国。

与当时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发展。英国在17世纪中期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率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法国在18世界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成为第二个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美国建国较晚,在19世纪初期加快了经济的发展,不断向外扩张。沙俄农奴制改革以后,资本主义也得到迅速发展。而自给自足经济的中国没能抵挡住侵略者的坚船利炮,在战火中开始探寻一条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道路。

鲁迅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无论是垂死挣扎的清朝政府,还是新兴的有识之士,在励精图治的道路上,都发挥了各自的作用。尽管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土地上遍布硝烟,但黎明前的黑暗孕育的解放力量却是无比强大的。因此,在这一时期各个领域都呈现了革新的新局面。

本书以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为近代史的起止上下限,从思想、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艺术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对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的文明印痕进行梳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一直是近代历史的主线,影响着近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影响下,各个领域面临的是旧局面受到冲击和被打破,新生力量跃跃欲试以及新局面即将重组和建立。一大批的爱国之士希望能够通过工业救国,通过教育救国,通过科学救国,等等。因此,在这些领域以及相关的其他领域都出现了新的面貌和气象,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向前的发展。在不同的方向进行尝试,认识到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局限性,最终找到了一条真正属于中国人民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 15: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