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扬端妍隽逸翩然--刘秀荣评传》传记遵循“以传为主,适度评述”的原则,依托丰富的文字资料和采访录音,力求真实生动地描述出刘秀荣精彩而充实的艺术人生。全书分正文、附录两大部分,其中正文分为十个章节,以时间发展为脉络,详述刘秀荣的人生,间杂适当评论。各章内容大致包括刘秀荣出身和长辈故事、童年坎坷经历、初入剧校学习、拜师王瑶卿、多次出国演出并获奖、与张春孝的爱情与婚姻、十年动乱时遭迫害、改革开放后的演出经历、戏曲教学和创新过程、毕生舞台经验的理论总结等内容。<br>除尾声外,九个章节大标题均依该章内容撷取合适的古人诗句匹配而成,如第三章“清扬似玉须勤学”出自唐代刘商《送刘南史往杭州拜觐别驾叔》一诗,恰好以此概括本章所述刘秀荣刻苦勤学的内容。尾声则着重叙述2013年6月刘秀荣弟子展演的盛况,此次展演可谓刘秀荣近些年举办的影响最大、最为成功的一次艺术活动,也是全书内容的终结,该章标题则直接借用自展演题目。附录则分为刘秀荣艺事年表、刘秀荣源流谱系和刘秀荣研究资料三个部分,均系作者卢哲独立搜集、总结完成。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是新中国建立后由中国戏曲学校培养出的顶端戏曲表演人才之一。她出身梨园家庭,自小痴迷京剧,聪颖好学,很早便拜入王瑶卿先生门下,十七岁时参加了名剧《白蛇传》的演出。此后,她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以继承和发扬京剧王派艺术为毕生航标,将自己从恩师王瑶卿及其他京剧大师处所学无一保留地传授给自己的弟子们,曾有人将刘秀荣、杨秋玲、刘长瑜、李维康并称为“中国戏校四大名旦”。卢哲著的《清扬端妍隽逸翩然--刘秀荣评传》记叙了刘秀荣从小学习京剧、成名成才、成家成业,再到经历坎坷到为人师表的艺术人生。读者不仅能够从书中一窥京剧大师的成长历程,更能从中感悟到京剧艺术的魅力。
第二章 祸福无常不待评
做父亲的听戏、学戏、唱戏,做姑姑的下海唱戏、专工青衣,做母亲的衣装时尚、出入剧场,家中既有令人艳羡的职业作生活保障,又有高官后裔、梨园世家、李门高徒的身份做菊坛扬名之资。刘家的父辈们原本可以继续享受安逸自在,刘秀荣的童年原本可以继续幸福平静,然而生活的变故却突如其来,防不胜防。
第一节 屋漏偏逢连夜雨
厄运首先降临在刘秀荣的母亲身上。
刘秀荣的母亲名叫李怀锦,比刘子元小几岁。她生长在京郊大户人家,其父拥有许多地产,十分富有。李怀锦在家中排行第二,上有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
李怀锦自幼聪颖秀雅,热情开朗,事事要强又家教极好,毫无乡野之俗,反而颇具阔太太气质。她衣着打扮漂亮入时,言谈举止、待人接物都很有分寸。
刘秀荣无论如何都忘不了自己四五岁时常常见到的那个母亲:穿着一件乳白色镶嵌湖色边的旗袍,身披银灰色掐腰长大衣,手挽黑色光亮的小提包……真是美得难以用语言形容!
李怀锦和丈夫刘子元举案齐眉,恩爱有加,两口子几乎从未因为小事红过脸,拌过嘴。
李怀锦曾为刘家生过七个儿女,刘秀荣原本排行第三。不过当时的医疗条件不发达,先刘秀荣出生的两个男孩都不幸染上天花而早亡,“三妹”刘秀荣因此成了大姐。后来,李怀锦又生了一个女儿,这就是刘秀荣的二妹刘秀华。两年后,她又生了一个男孩,可这个小男孩出生一个月就夭折了。
短短几年,刘家接连遭受丧子之痛,一个又一个打击折磨着这对年轻的夫妇。
为了寄托对儿子的思念,李怀锦和丈夫一度将刘秀荣当作男孩来养:五岁之前,刘秀荣都留着男孩子才有的发型——小平头。
在失去小儿子三年后,李怀锦终于又生下一个小男孩,家人为孩子起名叫作刘长生,还给他起了乳名叫“三、r头”,借此希望这个孩子能像、r头们一样健康生长,不要重复“哥哥们”的命运。
恰好彼时,刘子元拥有一份收入可观的工作,繁忙之余以学戏玩票为乐;李怀锦负责料理家务,间或照顾刘秀荣、秀华,“三丫头”长生也有专人照看,一家人都显得清闲、自在。
生活带来的不再是压力和丧子之痛,似乎一切都朝着可以预见的幸福的方向行进着。
原以为日后生活将步人正轨,可李怀锦的运途却依旧坎坷不断。
看到“三、r头”刘长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着,悲恸略有平复的李怀锦便开始打算再为刘家添一个胖小子。
不过不能万事皆遂心愿,刘家第七个孩子还是个女孩。这倒也罢了,毕竟有刘秀荣这么个聪明伶俐的姐姐带着,没准将来这孩子也能长成个可人疼的姑娘。谁承想,这个可怜的小女孩生下来体质就很弱,外加营养不良,还常拉肚子,结果没活多久就夭折了。
一贯是刘家的女孩儿比男孩儿好养活些,如今连女孩子都逃不过夭折的命运。李怀锦终于没能战胜厄运,更没能说服自己,这些年由于丧子丧女而经受的创伤也再难痊愈……
此后,李怀锦一病不起,日渐消瘦下去。不久,她被医生诊断为子宫瘤。一年半当中做了两次手术,病情依旧不见好转。
那时节,看病、手术的费用也着实不菲。在这个节骨眼上,丈夫的事业又受到重创。
当时,身为警局文书的刘子元由于工作关系,负责调查三里河木材厂囤积黄金烟土的情况。不想该厂不仅不配合调查,还派出三四个人持斧头砍伤了调查人员。
事发后,警局非但没有惩处砍人者,反而以‘‘玩忽职守’’之名将刘子元撤了职,草草了结此事。刘子元真是有苦难言,有冤难申。
离开警局之后,刘子元才弄清楚幕后的隐情:原来被调查的商家是当时自己所在警局局长钱某的至亲,难怪这木材厂能够如此蛮横无理,毫无法度,也难怪警局给自己胡乱定什么莫须有的罪名了。
祸不单行,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萎靡不振,刘子元先前与人合作的律师事务所也很快因市面萧条关了门。他从此成了“自由身”。
由于断了稳定收入,全家人也只好从大四眼井一座大宅院搬到妞妞房一所狭小的独院里住了。
为了养家糊口,刘子元在师父李多奎先生的引介下,开始搭班唱戏。
刘子元原来只唱正工老旦戏,不会二三路老旦活。为了增强艺术本领,他又跟着戏路宽、会得多的时青山先生学戏。
能从事梨园行,这也对得起刘子元的秉性和天分。可搭班唱戏、赶场应活,毕竟“戏份儿”有限。几场演出下来,能拿到手的钱也只勉强够贴补家用的,怎么能让李怀锦安心治病?
无奈之下,刘子元只好业余做点儿小买卖,但他又不善经营,总是赔钱。
……
P9-11
序 一
贯 涌
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的传记,已见两部出版。前一部系传主自述,叙事抒怀淋漓尽致;此一部为学人采写,品人评艺周详妥帖。
作为国戏第一班学生,我与秀荣学姐同窗六载,相交六十余年,纵观其艺术人生,确乎与一位艺坛巨匠的创新学派密不可分。此位便是一代宗师王瑶卿。
瑶卿先生业京剧,工旦行,于生旦净丑诸行当无不精通,对编导音美等各门类无所不擅。早年变革皮黄表演,开辟花衫新路,推动京剧发展,时人誉为戏曲革命家。中年息影,传艺作剧,亲传弟子难以胜数,并且创作诸多经典传世之作。晚年出任中国戏曲学校教授、校长,艺事操劳不遗余力,为建设戏曲教育事业鞠躬尽瘁。瑶卿先生在长期舞台表演、教学与创作实践中,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与远见卓识的艺术见解。“通天教主”之名虽是瑶卿先生解颐自嘲,“一代宗师”之实确为梨园所公认。
当王瑶老到校履职之际,秀荣学姐有幸立雪王门并深得钟爱栽培。我辈亲见:王瑶老教得细,讲得深,抠得严;秀荣学姐学得实,悟得透,用得俏。先生是欣慰满怀倾囊相授,学生是感激不尽勤学精研。
转眼间六十年过去!秀荣学姐秉持师承,发扬光大,王瑶卿的创新学派已化作刘秀荣的精、气、神。
王瑶老规划培养的刘秀荣,登上氍毹大唱《武家坡》《玉堂春》《孔雀东南飞》,再演《拾玉镯》《小上坟》《豆汁记》,更演《十三妹》《棋盘山》《珍珠烈火旗》…… 她能青衣,能花旦,能刀马,技艺全面,戏路宽阔,非寻常专攻一行者可比。但,这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唱做并能、文武兼擅、多才多艺而已。刘秀荣的艺术精蕴凸显之处,全在于践行王派精髓—“花衫”说。
业内熟知,“花衫”一说系瑶卿先生首创。但是,人们往往解读为“融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艺术,形成了‘花衫’行当”。若从京剧表演程式着眼,把“花衫”视为兼容并包旦角各行的综合大行当也有些道理。然而,若把眼光放宽些,放深些,便会发现“花衫”一说大大超越了行当范畴,其实质、其本意是以角色塑造为核心,突破行当陈规羁绊,激活程式,综合四功,充分而恰当地选用各种艺术手段,塑造各种性格、各种艺术类型的人物形象。明确地讲,王瑶卿艺术学派的“花衫”概念,是见地卓越的一种艺术学说,同时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创作方法。
刘秀荣在全面继承的王派丰富遗产中取精用宏,把“花衫”观念作为艺术创作—无论老戏整理或新戏编排—的指导思想和根本方法。于是,她所扮演的王宝钏、穆桂英、白素贞、孙玉姣、罗昌秀等诸般人物,呈现着沉稳、端庄、活泼、坚忍、顽强等种种个性色彩,无一不是鲜活的“这一个”。追求实现恩师教诲:“要‘一人千面’,不要‘千人一面’。”且看她身怀唱念做打般般技艺,表演程式严格规范,大胆变革程式,成功塑造了多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这便是刘秀荣的艺术根基与艺术精蕴。
记得有人评说:刘秀荣登台“闪放着磁性光辉”,赞扬她充满魅力的气质和气场。其实,秀荣学姐艺术光辉的“光源”,是她舞台表演所呈现出的浓浓的时代气息。
瑶卿先生明确指出“戏要跟着时代走”,并且大力推行,贡献卓著。刘秀荣坚定执行先师遗训,扎扎实实、勤勤恳恳、推陈出新,力求适应时代审美需求。反映在舞台上,她是如此的朝气蓬勃、激情四溢,这样的气韵生动、色彩斑斓,在人物刻画中透露出欣欣向荣的当代精神风貌。刘秀荣艺术之“气”,时代气息也。
刘秀荣在舞台表演和课堂授徒中高张王派大旗,苦心传承王瑶卿学术精华。在戏曲界,若论传承,特别是流派传承,总把“原汁原味”“不走样”视为“正道”,稍有差池即难免“大逆不道”之罪责。然而,王瑶老极其反对“克隆”,最为赞赏“青出于蓝”,扶持四位学生形成四大流派便是他老先生标志性的杰作。王派门下之刘秀荣,深切感受到恩师为她量身订制的特色培养,懂得王瑶老所言“一个猴一个拴法”的深刻内涵,在“不失原味”与“不要克隆”的矛盾纠结中,采取了中国美学的高追求和方法论层面的上上策—求神似。于是我们看到,秀荣学姐依王派声腔法则与特色,行腔、改腔和编腔,依王派身段规范,设计、表演和导演,似可叫作“守住神魂”。就艺术风格观察,王派具有爽朗洒脱、质朴俏丽的特色,刘秀荣的表演则在爽朗洒脱中平添几许刚健奔放,在质朴俏丽中显露几分妩媚灵巧,由此展现出既雄健又柔美,既古朴又清新之神彩。
总之,刘秀荣的精、气、神令她在观众中赢得盛誉,也使王派大旗耀眼飘摇。当向秀荣学姐致敬,为王派传承祝福。
以上粗浅识见,岂敢称“序”,向读者提交一份心得笔记而已。惶恐,惶恐!
2014年1月8日于仰酸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