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渔具列传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盛文强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〇一 船之眼

一堆乌黑的铜钱堆在火炕上。层层覆压的鳞状云团——在世上流转了几百年的铜钱,从一个口袋到另一个口袋,无数人的手指肚正如铁砧,在无声的传递中,磨出了边缘锋利的薄铜片。铜钱上布满了无数死者飞旋着的指纹。

一百年前,在半岛,布衣蔬食的前生。你推开米店大门,突如其来的白光照进暗室,在你脚下铺开一条锥形的白色之路,门框周围烟尘四溢,在白光里飞舞不止,其间夹杂着陈米中滋生的黑盖甲虫。你在烟尘大作的背景中勉强镇定心神,掏出铜钱来买米,浑圆的钱币在米店的钱匣里滚落,铿然有声。木门打开,门外的长街上,人流如潮。就在刚才,指纹已经嵌在钱上,成为铜钱的一部分,不会因人事代谢而改变。

一百年的岁月往替,山河日非。当年经手的铜钱再次来到面前,你把它举在窗口的四棱光柱里仔细端详,铜钱忽然嗡嗡低鸣,在指尖轻颤,正是那段被锁住的声响,今日得以重现,前世的钱柜形象在眼前不断闪烁,是否在记忆之门打开之时,都会有这样的晕眩?而你是否会从铜钱表面认出自己前世的指纹,并且默默流泪?

黄铜的光泽已被尘世间的污垢所遮蔽,彼时天色渐暗,海上风暴即将来临,满炕的铜钱隐入黑暗。那些圆点模糊不清,让你想起有一场急雨打在久旱的土地上,无数深黑的圆点顿时连成黑压压的一片,最初的圆斑早已无迹可寻。每个人在生命的早些时候,都会有这样的记忆场景,以后的许多年里,这样的场景不时出现在梦境,或者一低头的瞬间,只不过随着年齿日增,许多事就被庸碌无奇的重复岁月轻而易举地搁置了。

那个夜晚距今已有上百年了,黄昏因暴风雨而提前来临,每当我们回忆起这个夜晚,屋外的天空总有短尾鹬飞过,灰色翅膀扇动的气流使门窗轻颤,在耳郭中留下经久不息的鼓荡。那天的黄昏提前来临,应该是不祥之兆。几代人对此深信不疑,后来发生的一切也证明了这一点。

我知道,这些铜钱要用铆钉钉在新船的船头两侧,作为船之眼,铜钱的外围还要以黑漆描出眼眶甚至睫与眉,那时节,破浪而来的船头上总有一双美目顾盼生辉。据说铜钱之眼可在危难之时开眼视物,水中暗礁一览无余,船在这时会自行躲避,无须人操纵,种种妙用,都是船眼的神异之处。

另外,开眼之后会有白光大作,还会吓退海上兴风作浪的各类海怪,保护船不受沉覆之祸,船眼因此成了一只船的核心部位,开眼也必有隆重的仪典。它的神效虽然没有人见到过,但人人都相信。这是祖辈传下来的造船风俗了,铜钉穿过铜钱的方孔,刺耳的摩擦阻力隔着上百年的时空传递过来。(P003-004)

后记

后记

当我开始把海洋渔具看作一种理想中的文本(渔具中体现的锋利、缠绕、回旋、无限、绵延等属性暗合现代性题旨),不计年月的劳作便开始了。在此期间往来于渤海、黄海、东海及南海,访求渔具实物,搜集渔具故事,多数文稿是在途中写就。及至成稿之后,对个别章节不满意,又忍痛做了大量删改,艰辛难以尽述。

《渔具列传》涵盖了传奇、野史、方程、考据、引语、名人生平、考察手记,甚至一些“美的碎片”,古东夷部族的渔猎精神在纷繁的渔具谱系中得以集束式释放。至于本书所写的一切,读者朋友们也大可不必当真。本书开篇声称这是根据一部珍稀的古籍残卷推演而来,明眼人自然知道,这是移形换位的自我分裂术,借此可以元神出窍,远离本体,再回头反观己身,从而获得全景视域。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内容多为虚构,从扉页的《广渔具图谱传序》,到何渔隐生平年谱及其画像,诸如此类,都是建立在多方知识储备基础上的虚构,在这里,虚构已经突破了狭义的文本界限,就连插图、考释、采访,甚至作者身份,也都可在虚构之列,从文本上来看,原不足为奇。

单从书名来看,有读者立即作出了判断,以为《渔具列传》是一种类似于“说明文”的浅易介绍性文本,或者以为这是一本“钓鱼的书”。望文生义的本领,多半充斥着浓重的“标准答案”及“中心思想”的气味,足可误人一生。正如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臆断为工业冶炼之书,把《金瓶梅》妄测为梅花种植指南,抑或把《动物农场》认作是儿童读物,并且欣欣然以为得其真意。这种条件反射式的浅层认知,实该引起警惕。即便人心日趋崩坏,各路利己主义豪杰并起,虽则聪颖练达,却也丝毫不妨碍他们成为文学的门外人。并非读者在选择书,是书在选择读者。

一个写作者的文本实践实现了“有趣”,虚构出一个世界,并搭建与之相应的话语体系,这是文学的必由之路。却有饱受遮蔽之众,宁愿相信标准答案,或倾心于复制和记录,并有一套自给自足的内循环映射机制。不确定性的文本,本就难以量化,《渔具列传》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所书写的内容也与渔具若即若离,或可成为消解概念遮蔽,回归事本身的门径。

是为后记。

盛文强

2013年4月,初稿

2015年8月,改定

目录

导读

列传第一 舟楫

 〇一 船之眼

 〇二 泥涂舟

 〇三 橹桨通神

 〇四 桅端之谶

 〇五 覆舟而登仙

 〇六 舱底的水怪

 〇七 船上杂戏

 〇八 造船者说

 〇九 移木记

 一〇 铁锚腾空

 一一 船蠹

 一二 落难船

 一三 船中君

 【补记一】杂戏船与陈元燮

 【补记二】宿四爷曾孙采访录音

 【补记三】潮水时间歌诀

 【补记四】橹桨伤人事件

列传第二 网罟

 一四 拉网奇遇

 一五 网罟的迷宫

 一六 抄网

 一七 网刘村

 一八 获鱼之夜

 一九 四面合围

 二〇 他耳后有一把梭

 二一 泥网坠

 二二 隹鸟入彀

 二三 网兜招魂

 【补记一】网线直径:乡土经验与数学模型

 【补记二】沪与汕:渔具的地名学

 【补记三】渔祖庖牺氏考异

 【补记四】拖网力学分析

列传第三 钓钩

 二四 皇帝的钓钩

 二五 钓者之梦

 二六 夜钓者

 二七 摘钩工

 二八 八宝钩

 【补记一】古今海钓术举隅

 【补记二】嬴政获鱼处及其渔法分析

列传第四 绳索

 二九 止风术

 三〇 缩帆结

 三一 架竿结

 三二 张网结

 三三 死结和活结

 三四 海盗的绳结(一)

 三五 海盗的绳结(二)

 三六 渔人结

 【补记一】绳索文献举隅

 【补记二】海上常用绳结

列传第五 笼壶

 三七 蟹笼简史

 三八 风螺壳

 三九 柳条鱼篓

 四〇 弹涂竹管

 四一 黄鳝笼轶事

 【补记一】蟹笼考

 【补记二】风螺壳价值规律

列传第六 耙刺

 四二 何氏鳝杆

 四三 蚬耙

 四四 双股叉

 四五 牡蛎铲

 四六 蛤耙

 【补记一】何渔隐先生年谱

 【补记二】姒芒氏东猎于海

附录

 【附一】《民国渔业法》(1929年11月11日)

 【附二】《民国渔轮护洋缉盗奖励条例》(1914年4月28日)

 【附三】渔具词汇英汉对照表

后记

序言

导读·海内珍本

本书的原初母本得自胶东民间,为竹纸竖笺线装本(约22.5×320px),封面不知在何年何月脱落,线装的书脊也已磨成了毛边。从扉页的《广渔具图谱传序》可知,该书名为《广渔具图谱传》,《传序》自陈其书前后始末,末署“枕鱼斋主人”,钤有“枕鱼斋”朱文印章一枚,“枕鱼斋主人”应是该书作者自称无疑。这时忽然记起半岛地区有古谚“老猫枕鱼,翻来覆去”,让人忍俊不禁。

该书于多年前得自胶东渔村,得书的经历实属偶然。那些年,我正在半岛一带考察并采集渔具实物影像,为拙著《渔具图考》准备第一手资料。这天上午从海滩上采样拍摄完毕,回到渔村休息。当我走进所借宿的渔家大院,本家女主人见我回来,便搁下针线,起身回屋去准备饭菜,彼时正值二〇〇六年的盛夏,院落里的梧桐树叶投下阴寒的暗影,高风过处,树下的一张方桌不断在黑暗中进进出出,我往前趋了几步,立刻进入了岁月中冰凉而又陌生的地带。此时忽见方桌上的针线盒下垫着一本线装书,抽出来观看,见封面已残,露出的内页皆为工楷小字,部分笔画脱落,封底尚在,惜有红色圆珠笔涂鸦的痕迹:一片旋风式的线条包裹下,两条鱼叠加的纹样清晰可见,这是渔家子弟常见的涂鸦方式。书中还夹杂有渔具图样数幅,墨线圆滑婉转,却时有剥落,仓促之中难以辨认,于是向女主人索来,女主人漫不经心地答应了。

归来细看,吃惊非小。这分明是一部来自民间的微型渔具史,内中分门别类,有着完整的体系,而各篇文字却荒诞离奇。其开篇的《广渔具图谱传序》是这位作者“枕鱼斋主人”自报家门、直陈心迹之文(见扉页图),照录如下:

盖闻天者五气之积,海者九州之极。余生海岛间,素不知绝地之意,今真绝地也。父兄事渔而独遣余向学,然不意积年屡踬棘闱,凡十有五载,终为乡人所笑,父兄侧目。及至科举废,归而市鱼为生。有邻翁示《渔具图谱》,皆父兄所用物也,方知有为俗物绘像者,此何人哉?邻翁持赠,乃作列传六卷。海角奇闻灼人眼目,俚鄙之言不入捃摭,今侧身荷担者流,又何谤焉?岁在丁巳二月,枕鱼斋主人识。

从《传序》所透露的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有效信息:枕……难兼容的两个群体。枕鱼斋主人的写作,使他在其所身处的年代里显得尤为特殊,他在自己的年代里显得像个小丑。于是,渔具叙事成为他观察年代剧的一个分镜头,是滚滚红尘中的西洋景,他就是对着小孔观看的那个人。对他来说,形形色色的渔具经眼后,天下事,便可知矣。渔具符号成为主体与客体共同的投影,高度集约的概括力量都体现在渔具的细部,包括竿、钩、绳的微妙弯折与变形,都在无意中泄露着现世之谜,渔具的实用性隐隐蕴含着简约质朴的美学特征,接通了原始的混沌精神。古老的审美传统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失落,渔具正是活着的古物,它们带着渔猎时代的尖锐芒刺,从海角一隅破空而来,刺穿了丝绸衣袖的花鸟纹饰,使那些高贵者禁不住要狂怒,却又无可奈何。这是渔具叙事的基本特征,终归与那些妩媚优雅的兰花指式的浮浪势难两立。

渔具是古老的东夷部落精神的孑遗,这里既有无可比拟的景色,又有激动人心的传奇故事。许多年后,当你来到半岛的尽头,会看到临海的峭壁直上云霄,千万年来不停击打石壁的涛声盘旋着飞升,鸥鸟双翼上尽湿,它们惊叫着飞远了。那些膂力强劲的先民早已不在,他们手里的渔具也一起灰飞烟灭了。同样灰飞烟灭的,还有那些驾驭渔具的壮硕手臂和肩膀,但古老的东夷民族的彪悍与峥嵘必将长存,这是将浮华与娇媚送上陌路的猛药。

枕鱼斋主人的原作大致分为六卷:《舟楫列传》《网罟列传》《钓钩列传》《绳索列传》《笼壶列传》和《耙刺列传》。其中,《舟楫列传》写到了承载与担当,兼及变幻无常的漂泊命运;《网罟列传》则包藏祸心和贪嗔,人心不足,则难免鱼死网破;《钓钩列传》是重重欺骗与反欺骗的奸狡游戏;《绳索列传》说的是衔接粘连之术;《笼壶列传》穷尽奇趣;《耙刺列传》则褒扬原始的膂力。凡此种种,皆言短意长,在此不做一一列举。

是为导读。

盛文强

2013年4月于青岛成初稿

2015年8月于青岛改定

内容推荐

网罟舟楫与奇人异事紧密缠绕在一起,是传奇,亦是日常,把古典海洋渔具的审美与叙事推向了自觉的层面。

由盛文强所著的中国当代笔记小说《渔具列传》或记异闻,或述亲历,或考工艺,或取诸野史,繁复的光影与现世存在感层层叠加,其中也不乏已失传的古老渔具的身影。

这是一个拒绝开始、拒绝结束的文本,隐秘的渔具之书闪耀在漫长的海岸线上,来回游弋,虽则忽明忽暗,却从未熄灭。

当我的船浮在海上时,先人在水底仰头望着我的船底,他的目光穿越了层层鱼群。阳光照透水底,不时有鱼影在他脸上闪过。我的心头一阵微温,从此不看老天脸色。

编辑推荐

由盛文强所著的中国当代笔记小说《渔具列传》可以上溯到洪荒时代的海洋秘史,是对海洋渔业秩序的终极狂想,也使得古东夷部落的原始渔猎精神在纷繁的渔具谱系中得以集束式释放。书中充满了传奇、野史、方程式、考据、采访、引语、地方志、名人生平、考察手记、家族秘史以及个体经历,甚至是一些“美的断片”,通过梳理和审视以探求中国古典渔具细微幽隐的精神背景。

本书构思精密,以“列传”的形式记写我国古老海洋文化历史上的渔具故事,将史书的笔法与虚构的人物故事相结合,写出了古老渔具的美感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人文内涵,从体裁到内容都是一种文学创新,也给读者带来一种从未有过的奇特的阅读体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