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男编著的《钓雪楼纪事》是一本访谈与散文合集。作者与当代诗坛,尤其是内蒙古最具影响力的先锋诗人、作家、艺术家进行面对面互动式深度对话,解读草原文学的鲜明特色与丰富内涵,真实反映内蒙古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并重点介绍了草原文学代表性人物,彰显草原文学的雄厚实力及其在中国文坛的特殊地位。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钓雪楼纪事 |
分类 | |
作者 | 张天男 |
出版社 | 作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天男编著的《钓雪楼纪事》是一本访谈与散文合集。作者与当代诗坛,尤其是内蒙古最具影响力的先锋诗人、作家、艺术家进行面对面互动式深度对话,解读草原文学的鲜明特色与丰富内涵,真实反映内蒙古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并重点介绍了草原文学代表性人物,彰显草原文学的雄厚实力及其在中国文坛的特殊地位。 内容推荐 张天男编著的《钓雪楼纪事》以访谈与回忆交织的独特体例写了八位当代文坛的作家和诗人。所访之人,所忆之人,经验和思致齐飞。文字醇厚老到,字里行间充满诗意的光芒、温暖的情谊与思想的张力。 目录 向秋天最甜的那颗石榴致敬 午后三点钟的螳螂 一支用蒙古刀削尖的中华牌铅笔 扶正自由的火炬 从拾酒楼到风雨鸡鸣楼 看得见日出的西窗 海河波浪青山魂 让那死去的回到人间 试读章节 Z:中国大陆目前有两个诗人节:一个是屈原诗歌节,一个是洛夫诗歌节。 L:2009年,湖南为我举办了一个规格很高的国际诗歌节,邀集了国内众多的诗人、学者和新闻媒体。当时我感到做一个诗人真的不错。开幕式上宣布,要在我的老家湖南衡阳建立一个洛夫艺术文学馆。现在硬件已经建好,软件还没有过去。我参观过福建冰心纪念馆,那是很高的荣誉。活人建纪念馆只有冰心一人,多数纪念馆都是人死后才建。就我个人而言,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荣耀。诗人不能为纪念馆写作,更不能为诺奖写作。 Z:你有句名言:“取暖的最好方式,是回家。”你说过:“诗人是漂泊异乡的云。”你还说过:“衡南是我永远的梦土,是联系着我和祖国的一根脐带,也是一块永远不能磨灭的胎记。”你曾为深圳题词:“财富加智慧将使深圳飞得更高、更远!”如果条件允许,你愿意在哪里安度晚年?湖南、深圳,还是加拿大? L:现在海外流行一个观念,叫作落地生根。我已经80多岁了,落叶归根是很自然的事。这是一种很纠结的乡情,我跟你讲话都是很内心的。去年有媒体问我对深圳印象如何,我说深圳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很有生命力。加拿大自然环境虽好,但感觉冷清,朋友很少。据说深圳市政府对海内外文化名人有所优待,甚至可以白送一套房子给你。那当然再好不过,我希望有机会入住深圳。转念一想,送房子给科学家可以,诗人就很难说了,万一领导不喜欢诗怎么办?前几天网上风传我和夫人要在深圳定居了,好多朋友见面就问我,你要移居深圳了吗?我不知如何回答——好像我太太很担心空气污染和地沟油什么的。 Z:鲁迅、艾青、巴金、北岛、莫言,还有你,近百年来,中国有多位优秀作家先后获得诺奖提名。而你却认为这个奖“并不代表世界文艺的冠军奖”,那它又代表什么呢?你对摘取诺奖有信心吗? L:有信心,没把握。有时半夜醒来会想,我这几十年投入诗歌创作这么一件事情,值得吗?中国人诺奖情结很严重。当年大陆某诗人获诺奖提名,台湾报纸请我提供资料,并问我有没有可能,我大胆说没有可能。又问为什么?我说很简单,诺奖的第一标准是艺术。还有一位很著名的小说家,提名后也终未获奖。他们都是很好的民族主义者、爱国主义者,但在艺术上也许还不够,还达不到世界的高度。有人以为诺奖青睐共产党反对派,其实诺奖得主很多就是共产党。诺奖的立场是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的立场。 Z:你在《石室之死亡》自序里说:“揽镜自照,我们所见到的不是现代人的影像,而是现代人残酷的命运,写诗即是对付这残酷命运的一种报复手段。”自《魔歌》之后,你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了修正,从“超现实主义”转变为“回归传统,拥抱现实”。那么今天你如何看待大陆诗人艾青、食指、芒克、北岛的早期诗歌? L:坦率地讲,既然是一个诗人,他的地位就必须建立在诗歌艺术上,其他都不重要。我们应该以一个诗人的标准和高度来要求他,通过诗歌艺术来衡量他。我们不能从社会的、政治的层面来看待诗人,至少重点应摆在诗歌艺术上。诗人应该通过意象或隐喻来呈现其诗意。简洁的修辞、丰沛的诗意、含蓄的美感,这是一首诗最基本的因素。 P8-9 序言 “草原文学重点作品创作工程”和“优秀蒙古文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工程”的成果陆续和读者见面了。这是值得加以庆贺的事情。因为,这一工程不仅是对文学创作的内蒙古担当,更是对文学内容建设的草原奉献! 在那远古蛮荒的曾经年代里,不知如何称呼的一群群人在中国北方的大地山林间穿梭奔跑,维持着生命的存延。慢慢地,他们繁衍起来并开始有专属各自的族称,然后被人类发展的普遍规律所驱使着,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山林过起了迁徙游牧的生活。于是,茫茫的草原就变成了这些民族人群书写盛衰成败的出发地。挥舞着战刀和马鞭,匈奴人第一个出发了,紧接着是鲜卑人,然后是突厥人,再后是契丹人、女真人,之后是蒙古人,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踏着前人的足迹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如今,回首望去,他们奔腾而去的背影犹如一队队雁阵,穿过历史的天空渐渐远去…… 雁阵飞去,为的是回到温暖舒适的过冬地。而北方民族依次相续地奔腾前去,为的却是要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融汇对接。这是一个壮观的迁徙,时间从已知的公元前直到当今年代。虽然形式不同,内容也有所变化,但这种迁徙依然不停地进行着。岁月的尘埃一层又一层,迁徙的脚印一串又一串。于是,经历过沧桑的草原充满了关于他们的记忆。在草原的这个记忆中,有他们从蛮荒走向开化的跋涉经历;有他们从部落成长为民族的自豪情怀;有他们建立政权、制定制度、践行管理的丰富经历;有他们敬畏自然、顺应规律,按照草原大地显示给他们的生存方式游牧而生的悠悠牧歌;有他们按着游牧生活的存在形态创制而出的大步行走、高声歌唱、饮酒狂欢,豁达乐观而不失细腻典雅的风俗习惯;有他们担当使命,不畏牺牲,奋力完成中国版图的大统一和各民族人群生存需求间的无障碍对接的铿锵足迹;更有他们随着历史的发展、朝代的更迭和生存内容的一次次转型与中原民族相识、相知,共同推进民族融合、一体认知、携手同步的历史体验;还有他们带着千古草原的生存经验,与古老祖国的各族兄弟同甘苦、共命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灿烂篇章的不朽奉献…… 承载着这些厚重而鲜活的记忆,草原唱着歌,跳着舞,夏天开着花,冬天飘着雪,一年又一年地走进了人类历史的二十一世纪。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节奏,草原和草原上的一切激情澎湃地日新月异的时候,我们在它从容的脚步下发现了如土厚重的这些记忆。于是,我们如开采珍贵的矿藏,轻轻掀去它上面的碎石杂草,拿起心灵的放大镜、显微镜以及各种分析仪,研究它积累千年的内容和意义。经过细心的研究,我们终于发现它就是草原文化,就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它向世界昭示的核心理念是:崇尚自然,践行开放,恪守信义,还有它留给往时岁月的悲壮忧伤的英雄主义遗凤!这样,当世人以文化为各自形象,与世界握手相见时,内蒙古人也有了自己特有的形象符号——草原文化! 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是内容,而文学就是为这一需求提供产品的心灵劳作。因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世界才会光彩夺目。文学也是应该这样。所以,我们大力倡导内蒙古的作家们创作出“具有草原文化内涵、草原文化特点、草原文化气派”的优秀作品,以飨天下读者,并将其作为自治区重大的文学工程加以推动。如今,这一工程开始结果了,并将陆续结出新的果实落向读者大众之手。 在此,真诚地祝福这项工程的作品带着草的芬芳、奶的香甜、风的清爽和鸟的吟唱,向大地八方越走越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