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驿运/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白平阶
出版社 宁夏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宏峰主编的《驿运/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是一部已故著名作家白平阶的小说集,是“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中的一本。作品是作家发表的短篇小说的一个精选集,作者文笔朴实,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集《驿运》和中篇小说《古树繁花》,被誉为“抗战时期少数民族作家代表性作品”。

内容推荐

白平阶、杨宏峰主编的《驿运/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作品挖掘民族精神,向世人展示回族人民的勤劳质朴、豪爽宽厚、勇敢机智的性格内涵;让世人真实地了解到这一民族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之内在因素。与此同时,回族有着很强的内聚力,这是回族人民生存之需要。有许多有识回族作家反思内聚力之二重性,在讴歌本民族这种内聚力所形成的勤奋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同时,还揭示了这种内聚力的消极之一面,即它所带来的封闭、对新事物的不敏感等,皆是阻碍本民族进步之痼疾。很多回族作家的作品触及与揭示了这些心理细节之复杂内涵,这表明了回族作家已经认识到困扰本民族发展之因素,这种反思与觉醒,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目录

驿运

跨过横断山脉

金坛子

风箱

神女

古树繁花

我与侨乡和顺图书馆

评论

中华民族救亡的勇士之歌

——白平阶三四十年代反映修筑滇缅公路

的边地小说评介/蓝华增

无边临眺意俯仰一高歌

——白平阶小说散论/贾羽

反帝抗日的呐喊

——抗战与少数民族文学/吴重阳

附录

父亲的旗

——回忆我的父亲白平阶/白山

试读章节

二锅头好心肠地走来帮郑有提着竹筒,又为他抖平垫木鞍的糠包,使鞍子不要擦着马背,这些事儿都是郑有分内应干的,如老杨哥管的便是开梢做饭一类。此外王三他们是各管“一把”,虽然这一把的五匹骡子,到上下驮子时候,还是要彼此帮忙的,可是郑有就缺上下驮子一股子横劲儿了,老杨哥又是呆得除了烧火外,只会管领那几只黄狗,和窝心他那匹驮伙食驮子的小青马了。

王三的长喉咙和着淙淙的沟水声应上山来:

“打牲口哕,呜!……溜!……”

大白鹤和老八等刚吃完饭,围在茶棚里的火篝边,疲倦得要打盹,要想喝茶也都忘记了,听到王三的吼声,才清醒过来,禽妈的,大半天只赶了两梢路,还有一梢在后呢,待不成。起来抖抖身上的落灰,蹿出茶棚,就赶紧往坳下跑。老八不是跑不起,今天跑在最后,一跳跳的,平日都是“赶兔子”的有名角色。他心里有点报怨:赶马人真不是条活路,空着肚子要下驮,吃饱了饭又要上驮,使的都是“尽头力”。婆娘姓张姓李都还不知道,不幸就先苦死了,那还成?判官小鬼都得欺负你是“没有见过昃面”的!”

骡子的长腿在沟边散步着,轻轻地摇动鬃毛和尾巴,它伸长颈儿,用饭盒大的牙床啃着草。它的嘴嚼得非常从容,绿草都像秋后的旺稻,遇着农夫的镰刀,霎时已被截平了。时不时它又把嘴伸到沟边来,喝口水,长舌头吐露在嘴唇外慢慢舐着,尝着。时不时又把鼻子垂到水面,闻闻山水的香味,翘翘尾,高兴得像个娃儿,想跳起来。时不时又把茶盅样儿秀丽的前蹄,打一打水,水面被激起许多回纹和水花,绕着它的竹节一般矫健的腿儿荡漾,听到赶马人的呼声:

“——呜!……溜!……”

骡子扬起头,两只梭镖样的耳朵,笔直地迎风竖起,眼睛注视西边山尖,那个美丽而快要落没的太阳。它摇一摇鬃尾,翘起尾巴,张口呜呜吼出一个悠长而悲壮的叫声。不知心里是充满对于太阳的惋惜,抑或是充满对于自己的恨意……

老八听到骡子叫,呆了一呆,心里想到哪边天去,口里咕噜着:

“骡子啊!老天爷连夫妻也不让你们团圆,儿女也不让你们生养,还唱什么呢?……”

他拖着根马棒走近骡子,骡子不爱见他,怕他喜怒无常,转身走上坡去。他急急忙忙跑过来,骡子却提起脚溜了。恰好碰见小青马睡在一棵橄榄树下,慢腾腾嚼着几丝青草,眼睛朦忪地装作不见他。老八气了,理起手就给它的尾根一棒,小青又急又痛,跳了起来,边跑开,还边踢着后腿。

王三不知为什么。看今晚骡子围不拢,生气地高嚷:

“——呜!……溜!……打不拢牲口的是胖婆娘私养子……”

看见“大画眉”正在沟边低头喝水,王三走近去,一把扭了大画眉的下嘴唇,拉着就回头上场来。 “追骡”二画眉正躺在草皮上,四脚朝天左右打滚玩,见大画眉被牵去了,自动地就起立抖抖身子追了来,真如赶马人的口语: “追骡不离头骡,婆娘不离汉子”,拉着头骡就是乱丝中已理着头绪,所有的骡子都跟着大画眉二画眉的尾根,爬上来了。王三个儿矮。大画眉的嘴巴,刚好搁在他的肩上。二锅头和郑有正在牲口嘴巴上挂着料兜儿,见大画眉来了,二锅头高擎一个料兜,大画眉一见是好东西,张着嘴巴呵呵呵的傻笑,跑拢来站在自己的驮子旁边。这一笑却给王三肩上吹得许多唾沫,弄湿了肩衣,王三就在放手时,给大画眉的长耳朵疯狂地捏了一把,一似捏了他太太的大奶子一样得意。

赶马人七脚八手,各自忙着检查骡子的身背蹄爪一番后,便在它们嘴上套起料兜儿,自己再去紧一紧驮子。老杨哥特别去锣锅里取点清水,倒进料兜去,他要给小青的蚕豆回一回水,干料吃了大便结的。回头再看煮饭的锣锅盖,给三只黄狗做了饭盆,被舐得无一粒剩饭了,他这才甘心地洗净收拾进伙食驮子里去。

二锅头把应该给胖女人的账项、柴钱、栗子钱、和花生钱,算好交了她。再提取壶里冷茶,倒出来呷几口,于是站到茶棚檐下,看自己的赶马人料理上驮“开帮”。胖女人自棚后面拿出一把青竹梢扎的扫帚来,等帮子一开走,她好扫拢马粪肥花生地去。望见二锅头站在檐前,身躯长得像一棵橄榄树,十分引人生爱,她有点心乱,想到自己丢在缅甸的丈夫,一个年龄正当道的女人,身体多年已不得男人的大手抚摩,此时该是一种什么况味;又想到她看羊的孩子六宝,长大不也能成为这样一个结实的汉子……

老八看见胖女人这份模样,回头跟王三可怜地说:

“胖婆娘也怕跟骡子一样,爹是驴子娘是马,下地就注定是孤家寡人……”

P5-7

序言

在全球化语境中,面对世界文学与中国文学的迅速发展与变化,民族心理结构的重组与来自各种渠道的文化交汇,当下的回族文学正处于觉醒与嬗变、返璞与升华之阶段,明显表现出一种认知本土、多维建构之态势,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之成就。这是广大回族作家选择既开放又坚守之文化策略,以其先进性与科学性认知回族文学的价值取向与民族现代性之建构。

回族文学是中国文学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多样的民间口头文学遗产,其历史悠久、区域性影响广泛,同中亚与西亚以及世界历史文化有着密切联系,同时拥有众多作家创作的书面文学传统,构成现代文学之雄厚基础,成为考察其回族现代民族性之前提与依据。华夏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的文化积淀,孕育了丰富多彩而又极具特质的物质与精神文化,从古代回族神话、口头文学一直延续到当代回族作家文学,其间浩浩乎经历了几百年之历史烟云,成就了璀璨的回族文化。尤其是近代以来,回族作家文学浸润着古老的民族文化精神,凸显着一股蓬勃鲜活之气。回族文学在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基础扎实、步伐持重,故成就突出,百花满园,涌现出了强大的文学队伍,老中青三代回族作家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学艺术共同体,共同体成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并在文化想象与文化表达上具有一致性,皆能展现出其独特的自我意识。他们共同努力,勤奋耕耘,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受读者欢迎的精品力作不断涌出,不仅在少数民族文学界形成优势阵容,在中国文学长廊里亦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宁夏人民出版社历来关注和助推回族文学的发展,力荐优秀作家与作品,为回族文化留下丰富的心灵传记与动人的时代乐章,这是我们一贯坚持的主张。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就曾推出一套“当代回族作家丛书”,相继编辑出版了木斧、胡奇、张承志、马犁、马连义、张宝申等在中国文坛具有代表性的一批回族作家的作品。

后来,又陆续策划出版了一批以回族题材为特色的文学作品和理论著作,有力地促进了回族文学的持续发展与繁荣。这一时期的回族文学,在历史记忆、文化想象、族群认同等方面,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局面。文学的民族性是以该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美学观作为一种本质性之精神实体,艺术地表达一定社会与民族独特的历史与精神生活,在精神与实践之具体运动过程中不断变化与深化,并在文学文本中圆满地得到反映。民族文学一方面体现民族历史、社会特征,另一方面展示地域文化形态,两方面皆存在于民族文学的每一个结构层面里,最终体现在多层面组成的民族文学总体风格特色中。一个民族总是生存在特定之社会环境中,传承着特定的文化基因,有同其他民族文化特定之交汇,这是寻觅民族文化心理轨迹之出发点。长期的游牧农耕文化铸就了少数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之特性,这就是少数民族文学生存繁荣之土壤。在民族社会生活之表层,揭示出一种深刻的意蕴,亦即那些能够左右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之特质,民族赖以生存之自然地理环境,特有之历史文化氛围以及特定的文化归属、情感归属、灵魂归属、信念归属、民族心理结构与民族性格。回族作家追溯本民族特定之精神文化与族群记忆,并对文化的积淀、地域的影响、生活的特质与当下现实进行深入探索,通过异彩纷呈的民族生活、特有的民族韵味,创作出了具有民族审美特质的作品。作品挖掘民族精神,向世人展示回族人民的勤劳质朴、豪爽宽厚、勇敢机智的性格内涵;让世人真实地了解到这一民族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之内在因素。与此同时,回族有着很强的内聚力,这是回族人民生存之需要。有许多有识回族作家反思内聚力之二重性,在讴歌本民族这种内聚力所形成的勤奋耐劳、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同时,还揭示了这种内聚力的消极之一面,即它所带来的封闭、对新事物的不敏感等,皆是阻碍本民族进步之痼疾。很多回族作家的作品触及与揭示了这些心理细节之复杂内涵,这表明了回族作家已经认识到困扰本民族发展之因素,这种反思与觉醒,对于文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助推作用。

每个时代的乐师,皆应弹奏出自己时代之乐章。时代精神既包含着现代意识,又囊括了当下人们可以感知的文学风格、审美习性、哲学思考、价值取向、社会情绪等多种社会基体中确定自己的文化身份,这是形成民族性之首要一步,也是最关键之一步。如果没有这种身份上之自觉认同,也就不会有民族性之形成。但这里的认同,不仅仅是一种身份之认同,不是那种一厢情愿地认为我就是那个民族的简单表述,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归属感。即是说,认同共同体的历史记忆,认同共同体的文化行为与文化价值,认同共同体的精神信仰;在想象中,将自己的命运与共同体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将自己的信仰、情感、价值理念等归属于共同体中,从共同体中寻找历史渊源、精神渊源、文化渊源、情感渊源,在共同体中塑造与被塑造。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文学的民族性是在文化想象中建构起来的。

决定一个共同体之成为共同体的是文化,体现民族文学中民族性的也是文化。民族文学怎样获得民族性,说直接一些就是怎样表达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从本质上来看,文化是日常性的,就是人们日常之生活,人们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情感形式,人们的精神信仰,以及人们为表达精神信仰所创造的一系列仪式符号。建构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就是要求作家在文学中表达民族的生活,关注民族个体生命的存在状态与现实处境,从民族之日常生活中发现民族精神与文化品格,皆是民族命运。而要表达民族生活,揭示民族命运,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的回族作家有丰富的文化想象力与感受力,而这种想象力与感受力则是在回族作家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日常生活有皈依感之前提下才能获得的。回族作家对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生活之认同,对于作品民族性之获得,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生活在自己的民族中具有更多的优点。它提供了被重要的他者承认的可能性,不管这个他者是自己的长辈还是同辈。他们理解我,就像我理解他们一样。而这种理解在我的内部创造了在这个世界上我并非无足轻重的感觉……民族生活使个体能够享受到一定程度的、光凭自身不能体验的自我实现。”(耶尔·塔米尔:《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第80页)当民族与民族生活对我们的回族作家有这样的意义的时候,回族作家创作中的民族性,就一定是一个自然之过程。亦即说,回到民族文化中去,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回到民族生活中去。这样,回族文学的民族性就一定能够得到彰显与强化,这是保证回族文学获得民族性之根本。

透过这些散发着浓郁回族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承载着坚韧、清洁、挺拔与希望的博大、宽厚的精神载体,看到了记录时代、紧贴大地、挖掘普通人内心世界的民间情怀,此乃源于回族作家对生活的丰厚积累和深刻洞察。这些作品,是对回族优秀文明及其精神信仰之依赖与传承,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某种浮躁之风的抵阻。因为昨天的文化自觉,回族作家开始了对自我的审视与书写;因为今天这些作品的呈现.使我们对未来的回族文学充满更多的文化自信与美学期待。

我们由衷地希望这套“回族当代文学典藏丛书”所传递的民族精神延伸至全国与世界。因为回族文学的意义与价值,不仅在于对本民族的精神表达与民族性建构,还为构建文化强国贡献着独有的精神智慧;即便在全球化语境中,回族文学对维系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并拓展华夏文明与世界文化对话,仍有不可替代之效用。我想,这正是“智慧天下”之意涵所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