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黑马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样情愫,两样乡愁

这些年我似乎是沉溺在劳伦斯与故乡的主题研究中了,其实这样的研究背后颇有一些私人情感的暗流在推波助澜,这些是不能在研究劳伦斯的文章和有关劳伦斯的讲座中提及的,那不合学术规范。但往往是这些不能浮上水面的暗流决定着水流的流向。而对于我来说,暗流和水面,动机与结果似乎是难解难分了,这就是乡愁。当我谈论劳伦斯的乡愁时,职业的规范决定了我不能谈论我的乡愁,但谈到我的乡愁时,却不能不谈如影随形的劳伦斯的乡愁,似乎我的乡愁因为我研究了劳伦斯而被唤醒并愁肠百结,而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此毫无感知,抑或是乡愁因写作而生,两样乡愁在我的写作中互文。

《混在北京》之后,出版社一般会以为我下一部长篇小说应该是继续这个“混”系列,我把内容简介复印数份(那时还没有互联网,复印价格相对工资也很贵)发给出版社,喜欢《混在北京》的就会表示期盼,不喜欢的干脆就会说不用拿给他们看了,肯定领导那边通不过。1997年我的第二本长篇小说《孽缘千里》出版了,人们发现这本小说的风格与前一本大相径庭,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两本小说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其实我写《混在北京》之前就开始写《孽缘千里》了,写了一半时因为调了单位换了环境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解放,想记录下一段火热喧嚣的刻骨铭心的筒子楼生活,就心血来潮停下原来的小说写作,六个月内写完了《混在北京》。然后才蹋下心来继续写《孽缘千里》。有人发现后一本完全风格迥异,甚至说这本小说很有劳伦斯风格,对此我当时是反感的,心想如果你们不知道我是劳伦斯译者和研究者,你们就不会这么说,完全是先入为主。因此我不置可否。

当然如果我说这本小说没有受到劳伦斯作品的影响,那不是没良心就是没头脑。但在写的过程中和出版之后我确实没有感到有什么影响,这一点连我自己都感到好生奇怪。我觉得我仅仅是对少年时代在故乡小城的经历感到刻骨铭心,一心想写好一个故事而已。我基本采用了第二人称的写法,六个中学同学和他们老师的独白各成一章,这些独白都围绕着与他们命运交关的共同经历的一个历史事件进行叙述,力图通过视点和各自记忆的不同最终达到对这个事件完整的叙述,让读者自己寻找结论。似乎这样现代主义的叙述方法与我翻译和研究的劳伦斯无关,那故事和故事展开的中国小城背景更与劳伦斯无关,它完全是我在虚构我少年时代的故乡和我熟悉与半熟悉的人和事,就是福斯特所说的:我爱的、我恨的和我想成为的人,十分朴素的故事线条和人物关系被一套十分繁复的叙事结构所拆解,在漫长的延宕中不仅让叙述者自己扑朔迷离地寻找意义,还要让读者自己去重新建构故事脉络。这是一本吃力不讨好的小说,我沉迷于那样的解构和建构中自鸣得意,因此我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些与劳伦斯的作品有什么关系,偶尔感到有哪一处与劳伦斯有关联的蛛丝马迹我都要断然否定,既是出自“影响之虞”又怕说出来会有攀附之嫌,一个初出茅庐的实验作者竟敢谈一个外国大作家对自己的影响似乎是在为自己贴金。

一个文学译者写的实验小说自然没有受到任何瞩目。即使经过德国译者艰辛翻译成德文出版后,德国的书评也说我看待那个年代的中国现实的眼光过于诗意和漫长,估计这就是对我的叙述结构的批评。的确,作为一本小说,叙述故事之外的某些大段的人物对故乡的情感描写似乎过于冗长,甚至似乎又是游离于故事线条之外,怕是会给阅读造成障碍,里面对故乡“北河”的历史描述散落在故事与故事之间,多以人物的主观意识流描写出现,如:

是什么孽缘让自己千里迢迢远走他乡不归?为什么身在家乡却老有一种异乡的感觉?

独在故乡为异客。吕峰怆然地拉起大衣领子,向前走去。眼睛隐隐发胀发酸。这条悠长的街,大平原上的高高脊梁,一千多年前这里一片苍茫,清溪荡荡的时候,人们发现了这条隆起的脊椎骨,相信它是一条巨蟒的脊梁,就依傍上了它,在它两侧一字排开了房屋,建成了一条街。到民国最繁华的时候,这里已是官府商家酒肆青楼西洋楼宇书店当铺林立的十里洋场。这里的风水最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大水几乎淹了全城,可到了卫上坡就再也漫不上来,这条龙脊傲然蔑视着洪水,如方舟的大桁。走在它上面,仿佛脚下踩着几千页的史书。那阵阵回声似乎极其悠长。

沉重的腿曳着你沉重的影子在小胡同大马路上蹭过。从小,这双曾经像麻秆一样的小腿就拖着你丈量着这座城,几乎走遍了北河的角角落落。那时,这城显得那么大,大得无边无际,你像一个钻入迷宫中的小精灵,在这城里的小胡同中“探险”,每一座门楼儿,每一道滴水的屋檐,每一头把门的石狮子都让你流连。似乎这里就是世界。

可今天在这寂冷的街上大步流星地穿行,似乎几步就横越了一个街区,像是在故乡的一座微缩景物上行走一样。是因为你长大了吗?为什么这城似乎在你脚下矮了下去?P11-13

书评(媒体评论)

“性与美是同一的,就如同火与火焰一样。如果你恨性,你就是恨美。如果你爱活生生的美,那么你会对性报以尊重。”——D.H.劳伦斯

他是侪辈最富想象力的作家。——E.M.福斯特

劳伦斯那种清晰流畅、从容不迫、强劲有力的笔调,一语中的随即适可而止,表明他心智不凡、洞幽烛微。——弗吉尼亚·伍尔夫

他有能力理解或者说似乎能理解与他完全不同的人,如农夫,猎场看守,牧师,还可以加上矿工……他的故事是某种抒情诗,他之所以写得出这样的作品,靠的仅仅是观察某些陌生莫测的人时自己的内在生命忽然问经受的一段强烈想象。——奥威尔

他仍然是我们这个文明阶段的大家。——F.R.利维斯

他是一个天才,居于英国文学的中心,在世界文学中也有他稳定的位置。——多丽丝·莱辛

劳伦斯描写性交却是另一回事,把人的心灵全解剖了,在于他灵与肉复合为一。——林语常

所有的俗字,所有的男女身上各部分的名词,他部写了进去,但能使读者不觉得猥亵,不感到他是在故意挑拨劣情。——郁达夫

黑马的译文清丽可诵。——冯亦代

目录

汇珍集

 乡怨、乡愁到“我心灵的故乡”

 一样情愫,两样乡愁

 奢侈而漫长的翻译历程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花语小考

 金银花缘

 You touched me的蒸馏翻译

 关于劳伦斯的絮语

 旧书里的黄金

 被迫一劳永逸的学问

 翻译错误引发的对劳伦斯“主义”的诠释错误

 闲谈劳伦斯的戏剧

 劳伦斯胸中的块垒

 威尔斯的豪宅对劳伦斯的激励

 劳伦斯与福斯特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唐顿庄园》

 马什是个好同志

 劳伦斯的三段秋日

 回眸萨加的回眸

 与劳伦斯同乡的作家该有多么不幸

 “国家”一词里的身体与政治

 又见陈良廷版《儿子与情人》

 在我的地中海边翻译劳伦斯的散文

 中国蔚为壮观的劳伦斯翻译阵势

 中国现代作家与劳伦斯传播

 网络寻觅饶述一

 劳伦斯的小说、散文与绘画

 劳伦斯东渐九十年记

 劳伦斯与黄色小报问题

 劳伦斯小说与散文叙述的诗性节奏

汇缘集

 点通灵犀的开端

 面朝闽江,背靠长安山的决断

 我的劳伦斯图书馆

 发现与奇迹

 纪念劳伦斯学者普先生

 伯顿先生半个世纪的“工作”

 纪念缘悭一面的陈洛加教授

 巢湖报纸上的劳伦斯书评

 在《百家讲坛》的劳伦斯讲座记录稿

 在706青年空间的讲座

 答《深圳晚报》记者问

 答《东方壹周》记者问

 答《晶报人文正刊》记者问

 答《晶报深港书评》记者问

 答《礼》杂志记者问

 答网友问1

 答网友问2

 答网友问3

 与某学者信

 华中师范大学的两本杂志与我

 我与《悦读MOOK》

 劳伦斯文论出版的因缘

 旧雨变新知的奇迹

 全世界劳伦斯粉丝联合起来

 为小善也难

 因为劳伦斯与老友网上重逢

 解读诺丁汉

 诺丁汉三记

 宁波的诺丁汉大学

 从英国诺丁汉到中国诺丁汉

 不是我,是风

 我是文学场上的散兵游勇

 我译劳伦斯三十年

 版本的无奈

 致黑马(毕冰宾)版劳伦斯作品的比较学者

附录

 黑马的劳伦斯书志

 劳伦斯作品写作/出版年表

序言

《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这个书名来自我的几次劳伦斯讲座题目和我在自己的微博里设置的话题名即}}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这是身为译者和劳伦斯研究者的我与读者和网友互动的结果,体现了互联网+的真实实践。线上和线下的交流与传统图书和报刊随笔的出版,能对一个著名作家作品的传播起到更大的助推作用,这是我们以前无法想象的。这个书名也体现了作为译者的我与读者一起阅读劳伦斯、相互探索劳伦斯作品之真谛的现实过程。因为劳伦斯在1980年代之前有半个世纪在中国的传播空白,我翻译和研究劳伦斯与读者们开始读到劳伦斯的时间几乎是同步的。即使最近这些年开始接触劳伦斯作品的读者,他们读到的有我早期的译本,但更多的是我近年出版的修订本,我们几乎是同时在这个阅读领域里取得新的进步。尤其在有了博客和微博之后,我与读者们的交流就更加直接便捷了,他们给我提的问题其实也是在帮助我加深对原作的理解,还有对我的译文提出批评的,更是对译文的修改有直接的帮助。我与网友的互动都发在博客和微博里,对别的读者也起到了答疑解惑的作用。所以我和出版社最终选定了目前这个书名。

收在本书里的六十余篇拙作除了应网友要求回答问题受到启发后再形成的文章,还有报刊访谈和讲座的文字记录稿等,大部分都在报刊和有关图书中发表过,裒辑成书,既是记录过往,也是给喜欢劳伦斯作品的读者提供一本参考书,分享我们多年中互动的快乐。它不能代替专业的劳伦斯作品解读,更不是论文,仅仅是一本文艺闲书,供读者随意翻阅,或会心一笑,或颦蹙存疑,或作片刻沉思,从而加深对劳伦斯作品的理解,也了解我翻译劳伦斯作品的甘苦,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顾名思义,《汇珍集》多与劳伦斯的作品解读和我的感发有关,多年浸淫在劳伦斯作品中,劳伦斯和他的作品就成了我的书写对象,从中找到了写小说的快乐,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自己敝帚自珍,汇集于此。《汇缘集》讲的是我从事劳伦斯作品翻译研究的缘起,这些年与国内外劳伦斯学者的交往和与媒体、读者和网友的问答,处处体现出缘分二字,我们都因劳伦斯而结缘,此乃文学之缘也。

为表达我对多年来支持我的媒体的谢忱,已经发表过的文章后面我都注明首次刊载作品的报刊和图书的名称,这既是汇珍也是汇缘之举。

黑马

2015年7月于北京

内容推荐

黑马编著的《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囊括了黑马多年来热爱、追寻劳伦斯,深度解读、品赏劳伦斯作品的丰富心得;几十篇文章里既有激荡黑马情怀的考察故事,也有从文化高度透析劳伦斯“文化心灵”的洞见,还有黑马与他的读者粉丝们交流互动的有趣记录。

这个集子不失为打开劳伦斯纯文学世界的一把钥匙,又如同一位东方作家与一位隔山隔水、隔世代的西方文豪的“恋爱写真”。

编辑推荐

收在黑马编著的《我们一起读过的劳伦斯》里的六十余篇随笔是写在翻译家黑马翻译的多卷劳伦斯作品边上的心情和思索记录,多是应网友要求回答问题受到启发后再形成文章,还有报刊访谈和讲座的文字记录稿等,是与记者和读者互动并经过修订的文字,裒辑成书,既是记录过往,也是给喜欢劳伦斯作品的读者提供一本参考书,分享多年中黑马与读者互动的快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