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亲和力/世界名著名译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德国)歌德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一章

爱德华——我们这样称呼一位正值年富力强、家道殷实的男爵——于一个四月天的下午在院庭里消磨了最美好的时刻,把新弄到的鲜枝嫁接到嫩干上;他把各种工具收拾到袋子里,满意地观察着他的劳动成果。这时园丁走了过来,为主人的令人赞赏的勤奋面露笑容。

“你看到了我的夫人吗?”爱德华问道,这时他已准备动身。

“在那边的新建筑里,”园丁回答说,“她在府邸对面岩壁旁边修建的庐合今天就要完工。一切弄得漂亮极了,老爷您一定喜欢的。那儿的景致十分幽雅:下面是村庄,稍右的地方是教堂,越过教堂的塔尖还能望到远处,对面是府邸和庭院。”

“说得对,”爱德华说,“离这儿几步路远,我看到有人在劳作呢。”

园丁接着说:“还有,右边的山谷豁然展开,越过茂密的长有树木的草地直望到令人愉悦的远处。通往崖石的山径铺得十分雅致。尊敬的夫人很在行,在她手下工作令人高兴。”

“你到她那儿去,”爱德华说,“让她等着我。告诉她,我希望看看她的新作,我为此自己也高兴高兴呢。”

园丁匆匆离去,随之爱德华跟着前往。

爱德华走下平台,顺路查看温室和暧畦,一直走到水边。跨过一座小桥就是一条通向新建筑的山径,它在这儿分成两股岔道。一股穿过教堂墓地,几乎直达岩壁。他弃此而走向另一股岔道。这股岔道在左边稍远的地方穿过一片优美的树丛蜿蜒向上。在两股岔路重新会合的地方,他在一条安放得体的长凳上坐了片刻。随后他走上山径,这条狭小的山路时而崎岖,时而坦缓,他登上了所有的台阶和平台,最终到达庐舍。

夏洛蒂在门前迎接了她的丈夫,让他坐在一个通过门窗能把一幅幅犹如置于相框中的景色尽收眼底的地方。他满怀喜悦,希望春天不久会使万木竞荣。“我只是想到一点,”他说,“我觉得庐舍有些过于狭小了。”

“对我们两个人来说,它够宽大的了。”夏洛蒂回答说。

“那当然,”爱德华说,“就是有一个第三者,地方也够用了。”

“为什么不呢?”夏洛蒂说,“有一个第四者也够了。若有更多的人,那我们还准备了其他地方。”

“现在我们俩单独在这儿,无人打搅,”爱德华说,“心情都十分平静愉快,因此我得向你吐露近来一些时候我的一件心事,这是我必须而也愿意告诉你的,可却一直没有能够。”

“我已经有些看出来了。”夏洛蒂回答道。

“我得承认,”爱德华接着说,“若不是明天早晨邮差会来催促我,若不是我们今天必须做出决定,那我也许还要沉默下去呢。”

“究竟是什么事?”夏洛蒂亲切地问{首.

“关于我们的上尉朋友的事,”爱德华回答说,“你知道他现在的可悲处境,和其他人一样,他并非由于自己的过失而落到这步田地。一个有着他那样的知识、才智和技能的人却无所事事,这该是多么痛苦。我不想再长时间克制我对他的愿望:我想请他到我们这里住一段时间。”

“这要好好地斟酌斟酌,得从多方面考虑。”夏洛蒂回答说。

“我准备把我的意见告诉你,”爱德华对她说,“在他的最后一封信里隐约地流露出了极为深沉的苦闷心情。这不是因为他缺少某种必需之物,因为他完全知道自己约束自己,我已为他准备了必要的费用。他也不会因为从我这里接受什么而惴惴不安,我们二人之间在有生之年里相互欠对方的太多了,无法计算出彼此贷借的情况究竟怎样。他无所事事,这才是他的痛苦。他所受的教育能每天每时给他人带来益处,这才是他唯一的乐趣,甚至是他的激情。把两只手插进怀里,或者继续攻读,再去学习本事,他不需要他已经充分占有的东西了——够了,亲爱的,这是一种可悲的处境,他在自己的孤独中两倍、三倍地感觉到这种境况的痛苦。”

“我记得,”夏洛蒂说,“有好多地方向他提出过建议。我自己也曾为他给某些做事的男友和女友写信,而就我所知,这也并不是没有效果的呀。”

P3-5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异国人冒昧把文学臣仆的贡品奉献给他的君主(歌德),那个创造了自己祖国的文学并使欧洲文学名扬天下的现存的首席作家。

——[英国]拜伦

目录

译本序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二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序言

高中甫

歌德一生共写了三部长篇小说,一部是在他狂飙突进时期完成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一部是他分别在1796年和1829年完成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和《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而另一部就是《亲和力》,它完成于1809年,时正值歌德的花甲之年。如果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一部基于青年人感情的激越之作,而《威廉·迈斯特》出自一位年已八十的老人的睿智,其中更多的成分是理性,那么不妨说《亲和力》,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部作品。

什么是“亲和力”?这是一个化学术语。1775年瑞典化学家托本·柏格曼出版了一部学术著作,1782年德国化学家海因·塔巴把它翻译过来,用亲和力来表述其标题,歌德利用这个术语,自然不是为了进行自然科学上的探讨,而是如他在1809年7月同里迈尔谈话时所指出的:“自然科学中的道德上的象征(例如伟大的柏格曼所发现所应用的亲和力)是更为机智的。它们同诗歌,甚至同社会比同其他方面的联系更为密切。”作为一个勤奋的科学家,歌德承认并熟悉无机物之间的亲和现象,那么在人际社会中呢?歌德当然不会把物质间的这种亲和与人类之间的类似亲和力现象混为一谈。他在亲自为这部作品写的广告中说道:“在物理学上的持续不断的研究促使作者用了这样一个奇怪的标题。”正如他在自然科学中看到人们为了说明问题,经常借用伦理学上的比喻一样,他要在一个伦理事件上用一个化学术语来表达他的思想。这个思想就是他在与里迈尔的一次谈话中所指出的:“象征地、冷静地去表现社会的关系及其冲突。”

和歌德的大多数作品一样,这部作品也是他本人一次爱的激情的折光。他在完成这部作品后开始着手写的自传《诗与真》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的一生中我所不能偏离的一个方向就这样开始了。这就是说,把那些使我痛苦和欢乐的事或者其他我所从事的事情转化为一幅画、一首诗,以此为自己做一了结,便于去校正我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和使我的内心得到安宁……”歌德一生的写作就遵循和证实了他为自己所确定的这一方向。他以《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卸下了他感情上的一个重负,了结了他同夏洛蒂·布芙的爱情。在《塔索》中,他为自己在魏玛宫廷的生活和与冯·史泰因夫人的关系做了总结,校正了自己的方向。在《罗马哀歌》中,他反映了他与乌尔庇尤斯同居时精神和肉体上的欢乐。在《西东合集))里,他把他同玛里雅娜·魏勒迈尔的爱情转化为瑰丽的诗篇。他用《玛里昂巴特哀歌》摆脱了对乌里克的爱的激情,恢复了内心的平衡。在《浮士德》《威廉·迈斯特))和他的许多重要作品里,我们都不难从中发现歌德本人的影子、歌德本人的经历。

1807年,歌德在耶拿再次见到了业已十八岁的美丽少女米娜·海尔茨利布。他早在她儿童时期就认识了她。再度相逢,使歌德对她的父亲般的情感逐渐转化为兄妹间的情谊,到后来,又不可遏止地发展成为一种爱慕之情,时歌德五十八岁,已近花甲。他在那时写的一些十四行诗中,表达了他对这个妩媚少女的炽热的感情。但是理性的堤坝阻止了激情的波涛的冲击,他以一种断念(Resignation或Entsagung)的人生哲学遏止了本性力的进逼。他把对她的爱和这爱带来的痛苦倾注在那些优美的十四行诗里,把他的激情及其断念倾注在这部《亲和力》里,以求得内心的安宁和自由。歌德本人在他的《年志》中有一段话透露了他的心曲:“《潘多拉》和《亲和力》一样,表达了匮乏的痛苦之情。”这匮乏是爱情的匮乏。他更进一步写道:“没有人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会看不到一道深深的激情的伤口,这伤口害怕愈合,这颗心畏惧康复。”无疑,歌德对米娜的爱情孕育了这部作品的生命。正如没有他同夏洛蒂·布芙的爱情和失恋就不会有《少年维特之烦恼》的诞生一样,没有他对米娜的爱和断念,也就不会有这部《亲和力》。

对浪漫派作家说来,不存在断念,他们以放纵的形式宣泄自己的激情,不受任何传统道德、社会习惯的束缚,一任幻想和激情的驱使。在他们的作品里是这样,在他们的个人生活中也是如此。像乔治·桑和雪莱,人们对他们私生活的放荡不羁业已熟知,德国浪漫派作家亦多半如此。在德国浪漫派中曾发生一桩有名的风流公案;奥·史莱格尔迷上了已婚的才女卡洛琳。卡洛琳离婚之后与他结婚。她与歌德、赫尔德尔、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蒂克、施莱依马赫、诺瓦利斯等人都有交往。几年之后,她与谢林相爱,两人难合难分。奥·史莱格尔爽快地同意离婚。在她与谢林结婚之后,三人依然保持着友好关系。在浪漫派作家的圈子里,三角恋情,甚至四角、多角,追求已婚的妇女,动辄离婚,几乎成为一种风气。

歌德则不然。从意大利旅行归来(1788)之后,断念即在他的作品中成了一个重要的思想。与他在狂飙突进时期相比较,区别明显可见。在《葛兹》《普罗米修斯》《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激情的表达形式是抗争,而进入古典文学时代的歌德,断念便成了一切激情的归宿。在《伊菲格涅在陶立斯》《塔索》《威廉·迈斯特》,特别是在这部《亲和力))中,客观的限制、道德的规范、社会的制约被认为是一种必然,内在的激情基于一种理性的认识受到了克制,断念成了内心安宁和平衡的一种确切的保证。

在激情与现存秩序的冲突之中,浪漫派作家是以宣泄的形式,青年歌德是以抗争的形式,古典文学时期的歌德,例如在《亲和力》中,是以断念的形式,为激情找到了一条出路。

对歌德来说,断念意味着对社会限制和自我限制的必要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是基于对秩序力量强大的肯定和认可。社会在任何时候都必然要表现出它对个人的约束,个人的情欲和意志都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时问上同社会发生冲突。歌德认为通过断念,人可以同社会取得和解,重新赢得自由,它导致人在道德上的自我完成。他对政治的冷漠,对身边事件的无动于衷,对几次爱的激情的克制,都表明了他所持的断念态度。歌德的一个研究者卡鲁斯称这是“高尚和自愿的自我限制”。在这部《亲和力》中,歌德形象地,也是象征地表现了断念在个人对生活、个人对社会的关系上的重要性。

作为译者,这里应向读者说明:本书译自《歌德文集》汉堡版第六卷,参考了《歌德选集》柏林版第十二卷,这两个版本的注释以及后记,对我的帮助甚大。

译者不瑞学识谫陋,文字功力不逮,将歌德的这样一部名著译成中文,唯一的希望是愿读者通过这个译本能对歌德的这部作品有所了解。

我的老师冯至先生对我的这项工作给予鼓励,我对此深表谢意。

高中甫

内容推荐

《亲和力》是歌德最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爱德华和妻子夏绿蒂在田庄过着平静的生活,他们邀请奥托和奥狄莉来家做客。两人的到来使这个家庭渐渐起了分化,男主人和女客人,夫人和男客人产生了感情,他们痛苦地陷入道德与情感的冲突之中。匠心独运的细节安排,逻辑谨严的推理思辨,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和象征手法,三者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使小说成为了一部既好看又具思想深度的杰作。

编辑推荐

《亲和力》发表于1809年,是继《少年维特的烦恼》和《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后歌德的第三部小说力作,它的出版揭开了歌德晚年文学创作的序幕。

一对情侣历尽波折,到了中年方成眷属,在乡间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谁知由于丈夫的朋友以及妻子年轻、美丽的养女的到来,四个人之间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新组合,并由此生出了激情、痛苦,以及短暂的幸福和长久的不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