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温传统(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化)/一本书读懂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姜正成主编
出版社 中国财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本书所说的中国文化,主要指传统文化,即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且不断地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文化。它的精神内核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同时又辅以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因此,它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结晶。

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在世界上大放光彩,在对外交往中,它传播迅速,影响广泛。日本倾慕盛唐文化,派出十几批遣唐使。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对中华帝国的强大和富庶叹为观止。然而,到了清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华文明的尊严受到挑战,中国人也开始了痛苦的求索和转型。中国人第一次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总根源,直欲弃之如敝屣。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就是这种思潮的反映。

到了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力蒸蒸日上,中华民族重新恢复了自信,我们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一一原来我们的文化并不差,不能妄自菲薄。这就是当前持续不断的国学热产生的思想背景。

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以体现贵贱有别、尊卑有序。根据传统的说法,周公制礼乐,奠定了以礼为治的教化传统,而孔子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除了倡导以礼治国,更加注重修身。“不学礼,无以立”“克己复礼为仁”都是孔子的名言,有其特定的道德内涵。作为封建“五常”之一,“礼”对人的视听言动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像“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颇受今人诟病,觉得是对人性的扼杀、摧残,而“吃人的礼教”也因而成了著名的文学比喻,在近代作品中比比皆是。但在新时代,我们可以赋予“礼”新的内涵。

智,传统社会的价值范畴,“五常”之一。这里的“智”,不是佛家之顿悟,也不是科学智慧,而是道德智慧,即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儒家学者认为,具备了这种道德智慧,才能成为君子。如孟子认为,“智”为“是非之心”,人只要尽心,进一步充实自己的道德智慧,就能知性,知天,继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孔子则将智、仁、勇三者并提:“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将其视作君子的美德。《礼记.中庸》对孔子的概括,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为“天下之达德”。

信,传统社会的价值范畴,“五常”之一。“信”,即诚实、不欺。“信”被儒家视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起码准则。孔子教授弟子,“忠信”并提,他说:如果人没有“信”,就如同马车没有车轮,不能远行。曾子每日三省其身,其一就是“与朋友交往时守信与否”,意思是,我和朋友交往守信了吗?“信”还被孔子推及到治理国家的层面上,他认为,在“足食”“足兵”与“取信于民”三者间,首先要“取信于民”。他说:“没有粮食,不过死亡,但人生自古谁都免不了一死,而国家一旦不能取得国民的信任,就无法立足。”这种以诚信立国的观念,除了儒家,法家等门派也有主张。如著名的商鞅变法,其树立的就是“言必信,行必果”的威信。

P2-3

后记

本系列图书以轻松活泼的语言,分十个专题介绍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引人人胜,是一套理想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本系列图书的编写和出版,离不开中国财富出版社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编辑同志的辛勤工作,在此,谨向社领导和编辑同志表示由衷的感谢!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大量的相关文献资料,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著作和观点,我们已经征求了部分作者的同意并支付了稿酬,但其中一些资料来自互联网和一些非正式出版物,无法联系到原作者,敬请作者见书后及时与此邮箱联系:724176693@qq.com,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稿酬并寄送样书。

目录

第一章

 传统伦理道德

 礼义廉耻

 五伦

 三纲五常

 孝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克己复礼

 忠恕

 中庸

 修齐治平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天下

 内圣外王

 三从四德

第二章

 古代哲学流派及人物

 儒学

 理学

 心学

 道家

 玄学

 墨家

 名家

 阴阳家

 纵横家

 法家

 兵家

 孔子

 老子

 庄子

 董仲舒

 王充

 何晏

 王弼

 嵇康

 周敦颐

 张载,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李贽

 王夫之

 戴震

 严复

第三章

 重要历史事件

 田单复国

 窃符救赵

 巫蛊之祸

 佛教人国

 党锢之祸

 牛李党争

 会昌灭佛

 东桥兵变

 晴康之变

 钓鱼城之战

 四大汗国

 朱元璋治贪

 土木之变

 张居正改革

 萨尔浒之战

 曾国藩与湘军

 洋务运动

第四章

 史家与史学名著

 左丘明与《左传》

 司马迁与《史记》

 刘向与《新序》《说苑》

 班固与《汉书》

 刘知几与《史通》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郑樵与《通志》

 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

 顾炎武与《日知录》

 赵翼与《廿二史札记》

 钱大昕与《廿二史考异》

 章学诚与《文史通义》

 崔述与《考信录》

第五章

 古代文史常识

 周朝的宗法分封制

 周代诸侯的等级

 古代的禅让

 天干地支

 古代官员的俸禄

 三省六部制

 九品官人法

 八旗制度

 历代兵役制度

 太尉

 御史大夫

 三公九卿

 大理寺

 洗马

 东厂、西厂

 锦衣卫

 军机处

 达鲁花赤

 五刑

 察举与征辟

 孝廉

 贤良方正

 古代的图书馆

 学费为何称“束脩”

 科举制度

 科举四宴

 八股文

 书院

第六章

 古籍常识

 《七略》

 三洞四辅

 三藏

 正史

 杂史

 别史

 野史

 纪传体

 编年体

 纪事本末体

 典志体

 会要体

 学案体

 起居注

 实录

 方志

 类书

 丛书

 校勘四法

 雕版印刷

 善本

 百衲本

 内府本

 十三经

 二十四史

 仁十二子》

 《永乐大典》

 《四库全书》与七阁

第七章

 古代文学常识

 六书

 训诂学

 赋比兴

 古体诗

 近体诗

 词

 词牌

 赋

 变文

 传奇

 话本

 诸宫调

 散曲

 元杂剧

 南戏

 骈体文

 笔记小说

 章回小说

 建安风骨

 田园诗

 山水诗

 官体诗

 新乐府运动

 花间派

 西昆体

 婉约派

 豪放派

 江西诗派

 永嘉四灵

 台阁体

 古文运动

 前七子、后七子

 公安派

 江左三大家

 桐城派

 讲史小说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公案小说

 谴责小说

 诗言志

 美刺

 温柔敦厚

 文以载道

 神魔小说

 世情小说

 才子佳人小说

 公案小说

 谴责小说

 诗言志

 美刺

 温柔敦厚

 文以载道

第八章 诗词名句

 自然风光

 述志抒怀

 愁恨悲欢

 乡思离情194.

 友情、爱情

 哲思理趣

 忧国忧民

 边塞军旅

 闲情逸致

 怀古咏史

 诗文创作

第九章 古代音乐戏曲常识

 八佾

 五音

 《韶》腻》

 乐府

 傩

 百戏

 古琴

 编钟

 箜篌

 古筝

 琵琶

 笛子

 洞箫

 二胡

 《高山流水》

 《梅花三弄》

 《阳关三叠》

 《秦王破阵乐》

 《夕阳箫鼓》 (《春江花月夜》)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渔樵问答》

 《胡笳十八拍》

 《广陵散》

 《平沙落雁》

 《十面埋伏》

 《霓裳羽衣曲》

 “梨园”一词的由来

 梨园行的祖师爷

 京剧

 生旦净丑

 青衣

 老生

 铜锤花脸

 跑龙套

 折子戏

 票友、票房

 西皮、二黄

 说学逗唱

第十章 建筑园林

 传统的祭祀建筑

 佛教寺院的典型布局

 北京四合院的典型布局

 古代的街和坊

 明堂辟雍

 十三陵的选址和布局

 中国古代的城墙

 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

 影壁的种类和特点

 牌楼的形式和功用

 台榭的形式和功用

第十一章 古代礼仪常识

 “五礼”

 古代的祭礼

 帝王封禅

 古代的礼器

 古时丧葬匀俗

 “五服”

 服丧

 冠礼

 笄礼

 古代的婚聘六礼

 跪拜礼

 古人的行辈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本书所说的中国文化,主要指传统文化,即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且不断地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文化。它的精神内核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同时又辅以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因此,它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结晶。

数千年来,中国文化一直在世界上大放光彩,在对外交往中,它传播迅速,影响广泛。日本倾慕盛唐文化,派出十几批遣唐使。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对中华帝国的强大和富庶叹为观止。然而,到了清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华文明的尊严受到挑战,中国人也开始了痛苦的求索和转型。中国人第一次对自己的文化产生怀疑。甚至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国落后的总根源,直欲弃之如敝屣。五四运动时期,有人提出要打倒“孔家店”,就是这种思潮的反映。

到了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力蒸蒸日上,中华民族重新恢复了自信,我们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一一原来我们的文化并不差,不能妄自菲薄。这就是当前持续不断的国学热产生的思想背景。

在今天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种文化,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独自发展。因此我们说,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也在日益增大。世界各国瞩目中国,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受到空前的重视:世界各国人士学习汉语的热情空前高涨,“孔子学院”迅速在全球各地落户;“东方智慧”也成为热门课题。面对这样的历史变化,面对中国文化的这种走向,我们作为中国人应当感到自豪,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

如果我们数典忘祖,对本国文化一知半解,又怎么去继承和弘扬呢?所以,值此民族复兴之际,青年朋友们应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更要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践行古人崇尚的道德品质,才是新时代的中国人。

内容推荐

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世界关注的当下,我们作为中国人应当感到自豪,应当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

如果我们数典忘祖,对本国文化一知半解,又怎么去继承和弘扬呢?所以,值此民族复兴之际,青年朋友们应该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不仅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更要学习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践行古人崇尚的道德品质,才是新时代的中国人。

《重温传统(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化)/一本书读懂系列》由姜正成主编。

编辑推荐

由姜正成主编的《重温传统(一本书读懂中国文化)/一本书读懂系列》所说的中国文化,主要指传统文化,即能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民族风貌,凝结了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并且不断地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和发展的文化。它的精神内核是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同时又辅以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因此,它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的结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5: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