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莫里斯著郁飞译的《她他》是作者生平的一段纠纷,她非常克制的书写了内心对自己的身份、性别无法认同之感,以雌雄混合体的身份,以优美深刻的文笔,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挣扎与成长。被人们庸俗地称为变性的过程,以往一直是小报记者津津乐道的主题,现如今却几乎成为家常便饭。成千上万的男人和女人出于各种原因,已经成功地改变了性别。人们似乎越来越接受这样的看法: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雌雄混合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她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英)简·莫里斯 |
出版社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简·莫里斯著郁飞译的《她他》是作者生平的一段纠纷,她非常克制的书写了内心对自己的身份、性别无法认同之感,以雌雄混合体的身份,以优美深刻的文笔,讲述了一段不为人知的挣扎与成长。被人们庸俗地称为变性的过程,以往一直是小报记者津津乐道的主题,现如今却几乎成为家常便饭。成千上万的男人和女人出于各种原因,已经成功地改变了性别。人们似乎越来越接受这样的看法: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雌雄混合体,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内容推荐 简·莫里斯著郁飞译的《她他》写的是我生平的一段纠纷,其中有些部分写来令人痛心。我生性乐天,不愿作自我剖析;在其他各方面都非常幸运,只有往昔的磨难和男不男女不女的状态让我不堪回首。不过,我还是竭尽全力把这书写成忠实的自我评价,至少写得兴味盎然。节略之处多半是为了不致使他人痛苦,间或也有免使自己后悔之处。避而不谈的事都是从审美着想而不是秘而不宣……… 目录 前言 引言 一 坐在钢琴下·在海上·错生性别的人·我的困惑 二 活得虚假·唱歌鸟儿的巢·在牛津·一个小疙瘩·在大教堂里·欢笑 三 性欲和我的困惑·顶楼上·性别和博尔索弗·梅杰 四 上校的问候·说说当兵·趁乱冒名顶替·怪人奥托·虚幻人物 五 探索自体·各式先例·本杰明医生·“改变身躯” 六 『零』 七 获救·宏伟的爱·艺术对象·夜莺 八 三个雇主·『卫报社来的什么人都行』·在埃及人中间·深恶痛绝 九 登上珠穆朗玛峰·男性的光辉·男性的节奏·一个圣者 十 妄想症的迹象吗·糟糕的世界·没有我的立足之地 十一 满足我的感官·偏爱威尼斯·非洲的慰藉·升华 十二 改变性别·荷尔蒙的效果·不稳定状况·自我保护·不自觉的习惯 十三 重到牛津·后勤·娱乐·『进来吧,姑娘』 十四 关于外科手术 十五 特列芬故居·最后一个夏季·威尔士风光·投奔外科魔术师 十六 卡萨布兰卡·在诊所·恢复正常·成了新人·离开非洲 十七 全是为了好玩吗·举止上的适应·人生观·女性的情感·忘却 十八 问题还多·提个蠢问题·『把人搅糊涂了』·后悔吗 十九 人的状况·推测未来·回到钢琴下 致谢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我三岁或四岁时就知道我长错了身子,我真该是个女孩。那一刻我记得清清楚楚,是我生平最早的记忆。 我坐在母亲的钢琴下,她的琴声像瀑布一样落在我周围,像洞穴一样围住了我。钢琴的粗短圆腿像三条黑色的钟乳石.那音箱是高悬在我头上的拱顶。我母亲弹的大概是西贝柳斯。的乐曲,因为当时正是她喜爱芬兰音乐的时期。到钢琴下去听,西贝柳斯就成了个非常吵闹的作曲家。可是我总喜欢在那下面听,有时在四周成堆的音乐中画图画,有时抱紧我那只可怜的猫作伴。 这么古怪的念头是怎么引起的我忘却已久,但是这信念一经产生就从未动摇。从事物表面看这纯属无稽的想法。在多数人眼里我是个直率的孩子,享受幸福的童年。大家爱我,我爱大家,我在慈爱和理智的气氛中长大.受宠到舒适安乐的程度,小小年纪就受到哈克贝利。费恩。和《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哺育。家里教导我要珍爱各种动物,谈吐优雅,注重自己的举止,进下午茶。之前一定洗手。我想谒见谁都能办到。我的一切全有保障。回首自己的童年就像在疾风中的林荫大道上回头,只见一缕欢乐的阳光一一因为那时的气候当然要好得多,夏曰真像今夏曰,我似乎想不起有下雨的时候。 我还有个特点.就是无论按哪种逻辑标准来衡量我都显然是个男孩子。给我起名汉弗莱.莫里斯一一男童。我的身子是男孩的身子。我身穿男孩的服装。我母亲的确愿意我是女儿,但从未当女儿养育我。那些热情奔放的来客有时也的确把我裹在她们的狐皮大衣里并挂上紫色香袋,叨叨说有我这么一头鬈发真应该生成女儿身。家里弟兄三个我最小,不久父亲又去世了.我当然是娇生惯养的。但是一般人也没认为我有女孩气。我在幼儿园里没有受到小朋友们的嘲弄。在街上也没人盯住我看个不停。要是我说出我在钢琴下面的自我发现,家人也不至于大吃一惊(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阴阳人小说《奥兰多》家里是有的),不过一定会觉得奇怪。 我从未梦想过要透露这个念头。我当作秘密严守了二十年,不让任何人知道。最初我没有把这当什么了不起的秘密。我和旁的孩子一样对于性的意义是模糊的,以为这不过是我与旁人不同之处的又一千方面。因为我看出自己在某些方面有点不同。也从未有人强要我同别的孩子一样:我们家从不强求顺从一致这种品质。我们全都知道我们系出不同寻常的祖先和不同一般的联姻。威尔士人,诺曼人,教友派基督徒都有,我从未认为我像其中任何人。 结果我成了个孤寂的孩子.现在我才认识到,这种说不清楚的内心矛盾使得我更加孤寂了。两个哥哥外出上学时我同浮云一样孤单地游荡在山头岩间,踩过泥泞的沙滩.在布里斯托尔湾的礁地中乱戳,在内陆荒原的阴暗堤岸上钓鳗鱼,再不然就是用望远镜遥望上水船只驶往纽波特或者阿汶莫斯。向东望去我可以看到门迪普山丘的轮廓,山那边是我母亲的族人一一一些质朴的乡绅一一生前安享富贵,死后立碑纪念的地方。向西望去可以见到蔚蓝的威尔士群山,使我更加兴奋的是,山麓就是我父亲的族人世居的地方一一有一次一个兄弟辈对我说起他们“都是些和蔼而自豪的人”.我们这代人还记得他们之中有些人讲的仍然是威尔士语。他们一代又一代,今个都爱好音乐。 我往往觉得这两个方位的视野全是我的,而这种双重归属感有时会产生一种使我飘飘然的包罗万象感一一后来我才发觉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妄想,因为此后这种感觉使我认为凡是我没有购置房产或者以那里为题材写过书的国家或城市都不值得一游。 P7-9 序言 本书写的是我生平的一段纠纷,其中有些部分写来令人痛心。我生性乐天,不愿作自我剖析,在其他各方面都非常幸运,只有往昔的磨难和男不男女不女的状态让我不堪回首。不过.我还是竭尽全力把这书写咸忠实的自我评价,至少写得兴味盎然。节略之处多半是为了不致使他人痛苦.间或也有免使自己后悔之处。避而不谈的事都是从审美着想而不是秘而不宣。如果说整个故事含混隐晦.那是因为我是这么看的.我奉献这则秘事未免难为情:为了对家人的爱,为了向友人解释,为了对世界各地所有的相同境遇者表示同情,他们还在因为这不常见也不愿有的原因而受苦受难。 简·莫里斯 1973年 英国巴斯 后记 五六年前,在外文书店见到詹姆斯,莫里斯的巨著《英帝国兴衰史》(正式书名是《不列颠和平局面》三部曲)。这个题材写成三厚册娓娓而谈的“史话”已使我醉心不已,更加大惑不解的是,这三部曲的第一册的扉页前都有一页这样一段话: 写作《不列颠和平局面》三部曲期间,詹姆斯,莫里斯完成了性别的转变,现在以简,莫里斯一名生活和写作。她的父母分属威尔士人和英格兰人。所以她的日子一部分在北威尔士的书斋度过,一部分在南部的家里度过,同时还游历国外。她最著名的著作有先后写于男性和女性时的《威尼斯》《牛津》《西班牙》和《她他》(即本书):她还出版了三卷游记并编辑了牛津版《牛津手册》。 “完成了性别的转变”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由男性转变为女性?看来他的写作活动仍是前后一贯的,此中奧秘究竟如何?不到一年,请求域外亲属寄赠的这三部曲收到了,可是作者身世的传记材料,居然在一部作家索引里找到了。这是其中部分自述: 我于1926年出生在英格兰的萨默塞特,是背景全然不同的父母的第三个儿子。这桩婚姻虽然古怪,却是十分幸福的。我家源出威尔士边界地区,大约是我曾祖父吧,据说是瓦伊河上最后一名柳条艇渔夫。我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了毒气,后果严重,因此在我童年时便去世了。我先后上过英格兰南部高教会办的兰辛公学和牛津的基督堂学院:两者之间我有十四年在陆军里,编在老式的机械化骑兵团。我对那个团颇有感情,也很尊敬。 牛津毕业出来我干了十年新闻工作,几乎一直担任驻外记者,先在伦敦《泰晤士报》,后来在曼彻斯特《卫报》。这使我能在三十五岁以前就以走马观花但异常欢愉的方式几乎观光了全世界。我报道的事件包括: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各大国在莫斯科的较量,使得戴高乐重新掌权的阿尔及利亚事件以及汽车首次驶过阿曼沙漠等。到1960年我看够了,我的读者想来也读够了,我便定居著书,同时给期刊和电视台写稿以支付生活开销。 我住在威尔士北部风光最优美地方的一所宽敞的老屋里,背山面海,河里盛产鲑鱼,这是不列颠境内一条起伏最大的私人小道的末端,几重屏障使我得以独处。我有妻子和三男一女。我们在牛津有一所小屋以备往来大干世界时之需。 每年我都要在国外游历三四个月,这是我这一行谋生所需。否则我宁可永远住在特列芬。凭想象力写出一本本华美的书以飨后世。 于是,詹姆斯。莫里斯把他记者生涯的见闻写咸大批著作。1953年他二十七岁时就以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独家报道而被《经济学人》杂志赞誉为“我们这一代的首席记者”。《我所见的美国》(1956)被丹尼斯,布罗根称为: “我读过的优秀的游记,当代美国的最佳印象记。”他的《威尼斯世界》荣获1961年乔治,波克新闻事业奖和海涅曼奖。 《通因为治疗热带病而大量服用女性激素,不得不遵照医生的嘱咐做了性转换手术,成为女性后仍去主持那家公司。例三更把伦敦婚姻注册公证人搅得眼花缭乱,因为在、985年、2月、8曰他主持的一次婚礼上,新郎吉姆是刚从女性变过来的,而新娘苏珊和伴娘海伦却都是男性变过来的。最近又偶然在清初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上发现这样一条记载: 长沙有李氏女,其母尼也。年将二十,已许字人矣,忽变为男子,往退婚。夫家以为诈。讼之官,官令稳婆验之,果男子矣。遂蘿发留辫,解足缠,易男子装,学剃头取耳以为业。今三年余矣,列肆于市。质人使人招之蘿头,不来。盖闻其为当道,寓中人客杂沓,羞赧不前耳。虞臣同紫华尔声往其肆,令其蘿发,归言其声音相貌,举止意态,犹俨然是一女子。因细询其原委,果然也。余忆泰西人身之说,言女变为男,只内肾脱出便是;若男变为女则决无此理矣。说在《脉络图说》中,可检也。 那么这种事情是古今中外都有的了,只是在古代或系身体自然发育,而当代因为医学的发达,性别已可经由手术改变了。不过,把自己变性的前因后果如实叙述出来,而且剖析得这样细致的,本书怕是第一部。所以英国《观察家》杂志说本书“道出了难以启齿的东西”。此外,我们还应注意在引言里说的,她是“为了对家人的爱,为了向友人解释,为了对世界各地所有的相同境遇者表同情”而写这本书的。也就是说,她是为了一切错生性别者吐露其中一个的心声的。神州十亿,必不乏这类相同境遇者吧,那么译者就有义务在此提请他们注意,本书的意义在于率先在文学里反映这样一种社会现象的存在,是向一切相同境遇者提供慰藉。书中提及的那些具体措施都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经历而并非让非专业人士模仿的,故而证焉不详。谁要照搬就辜负了作者本意。 书评(媒体评论) 一流的自我剖析 ——卫报 来自跨性别者迄今为止最优秀的第一手记录 ——新闻周刊 全书饱含沉静与欢欣,字里行间飘荡着戏谑与睿智 ——经济学人 走到人类“爱与忠贞”的新疆域,充满异国情调…… ——时代周刊 一段隐秘人生经历的忠实记录…… ——泰晤士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