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盛氏家族苏州留园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盛承懋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盛承懋著的《盛氏家族苏州留园》帮助读者了解与发掘盛宣怀的一生、盛氏家族的发展与苏州这个城市的关系与情缘,从一个侧面对盛宣怀的实业发展史与教育创业史,作一些补充,并想使外界了解,苏州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对盛宣怀一生事业的发展曾经起过的作用与影响。

内容推荐

中国近代史,尤其是“洋务运动”,避不开盛宣怀;苏州留园,因盛氏家族得名,渐成“吴下名园之冠”。盛氏家族的历史,大红大紫,大喜大悲,祸福变幻,聚散无常,既是中国近代的沧桑记忆,更是苏州留园的口述历史,盛承懋著的《盛氏家族苏州留园》文字和图片相配合,可信度和可读性皆强。

目录

前言

盛氏家族

家族发展中的一位关键人物

盛康购得寒碧庄

倾全力修茸破园,留园成吴下名园之冠

与西园寺的佛缘

把目光投在苏州置业

与顾文彬等在苏州合伙开典当

曾祖父的经历与家室

轮船招商局,几乎陪伴了曾祖父的整个实业生涯

“杀鸡给猴看”,夺回电报的自主权

苏州的第一部住宅电话

盛许氏的“同赐茂”

祖父盛昌颐年轻时就赴朝抗日杀敌

留园义庄与赈灾

“天库前”的寻常生活

曾祖父受命重建华盛纺织总厂

“四世叔父”盛星怀甲午风云中壮烈殉国

曾祖父的通商银行与苏州金融家席正甫

上海交大最有影响的两位校长

“五世祖父”盛康溘然长逝

“汉冶萍”重用苏州才子

曾祖父将铁路建到了苏州

苏州石路的兴建

父亲盛毓常14岁赴英留学

愚斋图书馆与苏州藏书

“留园三峰”与“蓉、菊、茶、橙”四宝

曾祖父的棺椁停放在留园义庄

我的几位姑姑与姑夫

庄夫人掌握了分家产的大权

庄夫人修葺报恩寺

父亲的“毓常地产经理处”

美丽姐姐与爱娜姐姐

毓邮叔的大东旅社

母亲为父亲生了一群孩子

300余件珍贵文物留存日本

五姑夫翻译传播了《论持久战》一

父亲掩护中共地下党,拒为汪伪政权效劳

家境越来越衰败

举家迁至苏州

在留园逗留的日子

铁瓶巷内与程金冠夫妇为邻

快乐的“师院附小”学习生活

父亲带我们到北局书场听书

具有优良学风的苏州一中

在《人民日报》上找到了美丽姐姐

我所见到的晚年的四叔公盛恩颐

父母祈望我们用功读书

父亲每月得到17元“定息”

大哥盛承志走上了“革命军人”之路

“一脚跨进苏中,一脚跨进交大”

参加填河劳动

二姐夫到苏州看望父母亲

拆除苏州古城墙

大哥踏进军中最高学府“哈军工”

二哥盛承惠成了“那个年代”的牺牲品

我所经历的那场高考

在北京的苏州中学校友

毓度叔的“留园中华料理”

从大学校园回到故乡苏州

二姐奔赴福建前线,孩子送回苏州老家

学习雷锋,我们发自内心地去响应号召

全力以赴与半途而废,大哥所经受的疼

大哥在武昌造船厂的一段军事实习生活

大哥从部队转业,被派到了盛氏家族的祖籍地

大哥与农民相处的14年.

盛宣怀对基础教育的贡献

中央教科所倚重苏州中学的毕业生

真挚的“爱情”与缘来的“婚姻”

得知父亲去世

我们兄弟姐妹都做了农民

真心实意地做农民

七姑婆盛爱颐

“五七干校”中得知钓鱼岛与盛氏家族的关系

我所看到的凤阳农村

“干部有几个三五年?”

我的儿子成了“黑户”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遇见苏州中学校长

在上海交大主持教材审稿会

在是非中前进,大哥在高校交了出彩的答卷

美丽姐姐回到苏州看望母亲与兄弟姐妹

参加上海交通大学90周年校庆

追寻父亲留存日本文物的路漫漫

我登上日本东京的“留园大厦”

参加叔叔盛毓度的葬礼

回到“天堂”苏州

努力办好房地产专业,为苏州培养优秀人才

大哥成为高校师生信赖的管理与纪检干部

应邀赴台湾讲学

盛范颐姑婆与拙政园的情缘

值得称颂的慈善天使盛承慧

全国工科院校工程概率统计学术大会在苏州召开

为苏州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尽一份力

lO集电视文献片《盛宣怀》

后人簇拥,“盛宣怀”重回姑苏

盛宣怀与北京竹园

盛宣怀的“大学之道”

盛宣怀的“创新之道”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同治年间,盛康还在浙江任上,他与吴郡士绅共同倡议修复西园寺,至清同治、光绪年间(1869年一1892年),盛康、盛宣怀邀紫竹林寺方丈荣通及其徒广慧来此重兴。广慧法师自承担大任之后,托钵四方,化缘重建戒幢律寺。从43岁到73岁,广慧法师在30年中先后主持修建了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罗汉堂、神堂及藏经楼等200余间殿堂楼阁。又辟西花园广仁放生池,并完成了内部塑像。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西园寺已成为一座融园林于一体的苏州最大规模的庙宇。民国15年(1926年),西园寺再度成为吴门首刹。 盛氏家族历代与佛有缘。常州城里老人相传一个故事,说盛宣怀出生的前一天晚上,常州天宁寺的一位老和尚正准备圆寂,临行前口中含一颗青杏,嘱咐小和尚。第二天天亮后到城里去寻访,若有新生儿哭不出声,帮他取出口中的青杏,他就是我的托身。第二天,小和尚找到盛家。果真在刚出世的盛宣怀口中取出一颗青杏,于是人们都说盛宣怀是和尚转世,一生行善无数。 常州城里还传说,有一年天宁寺要翻建大殿,大兴土木,正要动工之际,遭地方乡绅反对,认为寺庙不能超过附近县学的高度,超过后常州就出不了状元了。双方争执,最后还是盛宣怀出了面,在朝廷面前说了话,为天宁寺争理,才使天宁寺胜诉,使天宁寺的大殿得以重建。

盛氏到了苏州后,除了捐款重修西园寺之外,民国13年(1924年)盛宣怀的庄夫人为重建苏州报恩寺(即北寺塔)的大雄宝殿,出资捐款,到民国17年(]928年)又修复了报恩寺的楠木观音殿。 历史上记载着,盛宣怀及其家族,初建与兴建了上海的玉佛寺,并对多处名刹寺院,如常州天宁寺、上海静安寺、普陀山惠济寺、杭州灵隐寺、苏州西园寺、苏州报恩寺等捐助.盛宣怀一生组织赈灾数十次,差点在途中因遭风寒丧命。他在天津、上海、山东等地广做善事,设戒烟局,建广仁堂,收养孤儿寡母,并设诊所,为穷人免费治病、施药。

晚年,盛宣怀中风卧床不起,每天与女儿打牌消磨光阴。平日所穿之衣多缝缝补补,一定要到大年夜才换上新皮马褂,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一过,他立刻要太太把皮衣藏好。太太劝其已70多岁了,新皮马褂有好多箱,就穿穿吧,盛宣怀必云,不舍得的不舍得的。临去世时,盛宣怀留下遗言,清朝亡了,不必穿清朝的官服了,民国又没做过什么官,也不必穿什么,就以僧衣人殓罢。

盛氏家族很多曾祖母、祖母辈的妇人都烧香拜佛,上海玉佛寺、常州天宁寺、上海静安寺、普陀山惠济寺、杭州灵隐寺、苏州西园寺、苏州报恩寺等庙宇,是她们经常去的地方。有意思的是,盛宣怀担任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之后,手上有一部分铁路“免票”,后来铁路上查票的部门反映,不少和尚、尼姑乘车用的都是“免票”。

西园寺东邻以古典园林闻名的留园,西邻幽寂的寒山古寺,北倚美丽的虎丘风景区,南临阊门运河,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巧妙融合佛教殿堂与苏州园林为一体的寺院。寺内古木幽深,梵宇重重,绿茵曲水,鸟语花香,经声梵乐中怡然使人步人了一个清净庄严的伽蓝圣地。临闹市而无喧嚣,近尘寰而不污染。钟鱼梵呗,涤除烦恼之扰;绿荫亭阁,缓解人生辛劳;白云流水,怡然漫步,于身于心,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在这里,可以目睹五百罗汉的各异神态,又可领略曲径通幽的悠闲情趣。寺院的最外围照壁,黄墙黛瓦,顶上有双龙盘绕,可以说是寺院的屏障。正面写着“戒幢律寺”四个大字。照壁的两边就是福德桥和智慧桥,横跨于上塘河上,成为西园寺接引信众、游人的第一步。走下福德桥、智慧桥,便是御赐牌楼,它建于清朝光绪年间(1903年),广慧老和尚50岁时亲自到北京恭请《龙藏》(佛教《大藏经》的一种),光绪皇帝敕赐“紫衣沙门,震国戒幢”匾额。

山门前,广植古树名木的林场南端,建有一座花岗岩的石牌坊,两侧镌刻着一副对联: “佛曰增辉重开阊阖,宗风振律大启丛林。”横额,盛宣怀在光绪年间题写了“敕赐西园戒幢律寺”八个大字。 “敕赐”,即这一石牌坊是奉皇帝之命所建也。当时,盛宣怀任清廷工部左侍郎、邮传部尚书,他经手创办了多个大型官办、商办企业,已是当时的风云人物。由此可见,西园戒幢律寺在十方丛林中的地位。

P15-16

序言

我的曾祖父盛宣怀1844年11月4日生于常州,他作为中国第一代实业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十一个第一”,成为常州的一位历史名人。

盛宣怀的童年、青少年时代是在常州度过的,道光三十年(1850年),他便在常州人塾读书,前后十余年读孔孟经书,曾被长辈誉为“颖悟洞彻.好深湛之思”。1860年太平军进军苏、常、沪、杭,当时盛宣怀16岁,他随祖父盛隆避居盐城,辗转至时任湖北粮道的他父亲盛康处。1862年,常州的大族一一董氏家族的董婉贞嫁给曾祖父后,也在湖北与盛家合族生活。之后,盛宣怀真正在常州居住、生活的时间不是很多,其中1866年他曾在常州参加童子试,中了秀才。

1864年曾祖父的父亲盛康在苏州置办了房产,第二年就让盛宣怀到苏州,负责房屋修建之事,盛宣怀在苏州待了将近一年,那一年,他2l岁。接着,1867年盛康与顾文彬等商议合伙办典当,1868年7月第一家典当行“济大典”就在吴县(今苏州)开张了,没想到生意好得出奇。典当刚办的时候,顾文彬还在宁绍台道员任上,盛康也在杭州任上,典当行的日常管理由顾文彬的儿子顾承与盛宣怀负责。可以这么说,盛宣怀的青年时代主要是在苏州度过的,他最初的经济、金融、管理的实践绝大部分都是在苏州完成的。

1870年,盛宣怀人李鸿章幕府,此后便经常在湖北、河北、天津等地为公差奔波,忙于湖北煤铁矿、轮船招商局的创办,参与赈灾工作,在外的时间多,回常州、苏州的时候少。他将主要精力放在李鸿章交办的事上,苏州、常熟典当的生意,通过自己委派的人来办理,实际上仍掌控着苏州典当的局面。光绪元年(1875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典当行正式拆账,顾文彬、李鸿裔、吴云的股份与盛氏分开, “济大典”成了盛宣怀独资开设的第一家典当。

光绪二年(1876年)四月初一,盛康购得苏州寒碧庄,经过精心修葺,并将寒碧庄更名为留园,使留园成为吴下名园之冠。留园重修之后,盛康决定以后居家常住苏州留园,除了在留园边上建造公馆之外,还在苏州西中市,为夫人盛许氏和盛冯氏购置了公馆。盛宣怀接着也在苏州阊门天库前购置了99间房子(其中天库前48—1号、48—2号于2004年12月被列入苏州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编号为0167)和其他一些房产。这样,把家眷带到了苏州,盛宣怀正式在苏州安了家。

盛康从1876年购得留园至1902年在苏州留园去世,他的后半生26年都是在苏州度过的。盛宣怀当然无法像他的父亲盛康那样悠闲,自从他追随李鸿章办实业之后,必须在全国各地奔波。但是从1876年至1891年期间,除了有时候可以把家眷带到外地之外,他每年都会有一些时间回苏州探望父亲或与家人团聚。可以说,在这15年间,盛宣怀的家的重心,主要是在苏州。期间盛宣怀在创办实业的同时,也为苏州做了很多实事,并与苏州社会各界有着广泛的接触与交流。  1891年秋天,盛宣怀迎娶了第二任夫人庄畹玉,并在上海置办了房产,与夫人、家眷一起人住在上海的盛公馆。此时,他生活、工作的重心变成上海了。

1902年曾祖父的父亲盛康在苏州去世,1909年曾祖父的大儿子盛昌颐(即我的祖父)去世,1911年10月清王朝将盛宣怀作为替罪羊革职,当年12月曾祖父流亡日本。1912年10月盛宣怀从日本返回上海。由于宦途浮沉,加上丧子之痛,曾祖父在治事余暇,颇寄情于图书金石书画,亟以此道遣怀。晚年他创办的“愚斋图书馆”,从苏州等地的藏书楼购置了大量珍贵的藏书,了却了他一生、特别是青年时代对图书的情怀。同时使得盛宣怀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可以回到苏州留园,他希望像自己的父亲盛康那样,晚年在这方净土中参悟人生,寻求超脱。1913年他在给友人的信中说:“归国后故园独处,书画自娱,如梦初醒,不欲知秦汉以后事。”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在成就了他一生的事业之后,在上海静安寺路自己的老公馆里安详地离开了人世。1917年11月24日,曾祖父的棺椁从上海运回苏州,在留园义庄里停放了两年时间。

生前曾祖父也闪过想到苏州留园来养老的念头,但事实上他一生忙于事业,没有那么多机会到留园来休憩。作为他的后人,考虑到曾祖父在世的时候没有尽兴地到苏州留园来休息过,过世后想让他好好地在留园停歇下来。1920年农历二月二十一日,曾祖父的棺椁由一支庞大的船队运到老家的墓地江阴马镇,在名为老畅岐的墓园安葬。

盛宣怀一生与苏州有如此深的情缘,而且他一生所办的很多实业都与苏州有关,他也在苏州办了很多实事,2011年11月11曰11时,苏州市金阊区政府为了纪念]00年前盛宣怀在当地修筑了一条碎石马路一石路,特在苏州金阊区占鱼墩文化公园,树立了“盛宣怀铜像”。尽管如此,苏州很多正式记载中,并没有将盛宣怀列入苏州的历史名人录,我觉得有些遗憾。

我的祖父盛昌颐生于1863年,他从小生活在动荡的环境中。1867年,盛隆不幸去世,盛康辞官送盛隆棺木回乡,董夫人带着4岁大的盛昌颐,随盛宣怀回到常州故居生活。1870年,盛宣怀进入李鸿章幕府,当时盛昌颐才7岁,但是从那个时候起,到祖父自己外出干事那一段时间里,他很少有机会在自己的父亲盛宣怀身边多待一些时间。很可惜的是,1878年在盛昌颐15岁的时候,他的亲生母亲董夫人又去世了。这之后,盛昌颐随他后母搬到了苏州,有的时候住在苏州阊门天库前的家里,有的时候住在盛康的留园里。

光绪年间(1884年一1894年)朝鲜政局动荡不定,在朝鲜战乱初期,盛昌颐在他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时候,奔赴朝鲜战场,英勇杀敌,终于凯旋而归并受皇帝加封二品官衔。盛昌颐面对敌寇侵略、面对国家需要,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从朝鲜抗日凯旋,成了他一生中最值得书写的一笔。光绪辛卯年(1891年),盛昌颐在盛康的指导下,回到湖北武汉参加顺天乡的乡试,乡试中举,从一品封典,并任湖北候补道、湖北德安府知府。孩,在家中对她们悉心照顾与培养,这就是我们的两位大姐姐。其中的美丽姐姐(参加革命后改名为盛愉),从小聪明好学,随着知识的增长,她逐步接受进步思想,1938年就开始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在地下组织的引领下,美丽姐姐加入了中共地下党。之后,她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领导下,倚靠盛宣怀曾孙女的特殊身份,为革命做了许多工作。1947年她从震旦大学毕业,以全额奖学金,获得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的机会,并最终获得法学博士。

解放初,她从法国巴黎回到北京,她是新中国建立初期回国定居的国际法专家。上世纪50年代,她担任邓颖超同志的秘书。在全国妇联工作期间,她主要从事与世界妇女界人士的联络工作,为世界妇女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大革命”后期,她在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工作,在工作的三年中,她坚定地维护了国家利益,为我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贡献。改革开放后她主要从事法学工作,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原副会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原副会长、著名国际法学家。

盛愉姐姐从小出生于苏州,对苏州怀有深切的家乡情感。她在晚年经常陪同国际友人到苏州交流访问,在陪同外宾游览苏州留园时,她经常用纯正的法语、英语将留园的美景、文化、历史向外宾作介绍,使外宾能真正领悟苏州园林文化的真谛。

我撰写《盛氏家族·苏州·留园》一书的目的,是想了解与发掘盛宣怀的一生、盛氏家族的发展与苏州这个城市的关系与情缘,从一个侧面对盛宣怀的实业发展史与教育创业史,作一些补充,并想使外界了解,苏州地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对盛宣怀一生事业的发展曾经起过的作用与影响。现已正式出版的有关盛宣怀及其家族史的书籍,涉及常州、上海的内容比较多,而系统介绍盛宣怀及其家族与苏州这个城市的历史与关系方面的书,几乎没有。希望这本书能为关心这方面历史的读者,提供一些信息。同时,也从一个家族近150年在一个城市中所留下的足迹,提供一些中国历史的痕迹。

盛宣怀一生的发展与事业,和苏州有着密切的关系,我真心希望研究苏州城市经济文化发展史的同志,能分出一些精力,作一些更深入的研究。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许多亲戚、朋友、同事、学生的热情鼓励与倾力相助,我的兄弟姐妹通过各种方式,向我提供了许多材料,特别是我的大哥盛承志,为使本书的内容更加充实与完整,专门撰写了长篇文章《难忘的人生片段》(已在《常州日报》副刊连载),没有他们的努力与工作,本书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此深表谢意!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苏州市留园管理处副主任、苏州园林档案馆业务馆长、副研究员包兰女士,湖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张泰山教授,湖北师范大学汉冶萍研究中心主任蔡明伦教授,文汇出版社长三角机构总编辑陈雪春女士的悉心指导与鼎力相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敬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6: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