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陷湖盆烃源岩排烃机理与模型》的作者陈中红、查明以石油地质学为核心,以有机地球化学和流体动力学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以东营凹陷地质剖面中大量岩心测试资料为依据,根据有效烃源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规律,系统地探讨了断陷盆地烃源岩排烃机理及其主控因素,通过新参数排烃潜力指数的应用确定了烃源岩的排烃门限;利用模拟实验展现了烃源岩排烃过程中的地质色层效应现象,证实了萜烷具有相对较强的运移效应,指出氧芴及硫芴系列化合物有关比值具有作为油气运移指标的潜力;将大量实测信息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建立了一套利用热解地球化学参数结合有关测井信息进行烃源岩生、排烃计算的方法及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对烃源岩生、排烃的非均质性进行评价;提出了烃源岩排烃非均一性的概念,并对排烃的非均一性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结构上进行了划分和分析,认为断陷湖盆中厚层烃源岩及超压封存箱系统遵循正常压实状态下的“充分排烃”—欠压实状态下的“相对滞排”—压裂状态下的“幕式排烃”三阶段排烃时空演化规律;对东营凹陷流体封存箱及成藏动力学系统分别进行了结构性划分,并对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讨论,认为幕式排放是超压封存箱排液的一种重要方式,断裂和裂缝是超压体系幕式排放的重要渠道,与断裂沟通的砂岩体及构造背斜等是有利的勘探目标,超压泥岩体周围的透镜状砂体是隐蔽油气藏的潜在目标;最后建立了三阶段排烃地质模型和扩散排烃地质模型,并利用数学模型实现了对东营凹陷和陆西凹陷排烃历史的定量模拟,确定了东营凹陷有效烃源岩生、排烃的时空分布规律及陆西凹陷轻烃扩散量和扩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