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为失败而战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加)约翰·布莱登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位间谍头目的奇事

1945年

德国投降已经三个月了,在理解德国秘密情报部门阿勃韦尔的高层是如何做出决策方面,进展依然不大。阿勃韦尔的领导人,威廉·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已经去世,尽管他的死因尚未确定。而他级别最高的助手们不是下落不明,就是成了苏联人的俘虏,令他鞭长莫及。

埃尔温·冯·拉豪森将军(General Erwin von Lahousen)走了进来。第一次对此人进行审讯的美军情报官员一定感到非常振奋。在他们面前的这个人——身材高大,略有些驼背,有着贵族举止,浑身都透着军官气质——是阿勃韦尔二局(AbteilungⅡ),也就是破坏部门的长官。正是他一直负责在敌后制造混乱。他就是那个对什么样的爆炸会发生在哪条公路、哪条铁路,在哪些工厂和军事设施中,以及在哪些舰船上了如指掌的人。而这些并不是靠俯冲轰炸机和潜水艇实现的,而是由那支他曾经领导过的隐形的破坏行动队伍完成的。但美国人对实际情况所知甚少。1943年,曾有8个乘潜水艇在美国登陆的破坏者被抓获、审讯并处以死刑。但又有多少这样的人神不知鬼不觉地进入美国了呢?他们还为了其他任务进行了哪些破坏?眼前就是那个了解这一切的人。

但他所说的却完全出人意料。

拉豪森透露说,他实际上一直在设法阻止针对美国和英同人的破坏行动。他是卡纳里斯上将身边核心圈子的成员之一,他们一直在暗中反对希特勒,并尽其所能地暗中削弱纳粹的力量。他讲的故事实在令人难以置信。①

拉豪森是奥地利人。他出身于一个具有悠久军人传统的贵族家庭。在德奥合并的时候——也就是德国1938年年初吞并奥地利之时——他41岁,是奥地利总参谋部的高级情报官员,专职于捷克斯洛伐克事务。令他意外的是,德奥合并后不久,他被邀请加入以阿勃韦尔的简称为人所知的德国情报机构。这不大说得通,因为他是个奥地利爱国分子,对纳粹不怎么支持,而阿勃韦尔又是德国的秘密机构之核心。不过,他不久就了解到,他被招募正是因为他对纳粹的反感。②

威廉·卡纳里斯海军上将其人跟他秘密情报机构负责人的身份不怎么对得上号。几栋位于绿树成荫的柏林提尔皮茨河岸大街(Tirpitzuferstrasse)③的宏伟房屋已被改作军队办公室,其中之一就是阿勃韦尔的总部。拉豪森刚到这里时,见到了一个身材矮小的人,身高5英尺4英寸④,有着一头白发与一双明亮的蓝眼睛,身着海军军官的深蓝色制服。

位于提尔皮茨河岸大街74—76号的办公室很朴素——简单的家具,一只小保险箱,一张沙发,一个铁制床架,那是为了让这里的主人可以在午后小憩,或是在危急时刻有可能在这里过夜。墙上挂的不是常见的希特勒肖像,而是一张西班牙独裁者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将军的签名照片,还有一幅日本版画①以及一张瓦尔特·尼科莱(walter Nicolai)的照片,此人是德国一战时期的间谍长官。最后一件装饰品是在沙发上方挂着的一幅世界地图。这间屋子剩下的部分很简朴,几乎可以说是廉价。但这就是拉豪森所在的这个房间,正是他所知晓的那个全欧洲、也许是全世界最大最复杂的秘密情报组织的指挥中心。

刚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正如拉豪森跟审讯他的美国人所讲的那样——阿勃韦尔的这位负责人就向拉豪森吐露了内心深处的秘密。卡纳里斯说,捷克斯洛伐克是希特勒的下一个目标。这位纳粹领袖将利用苏台德地区的德国人作为借口入侵捷克。由于西方强国和苏联无法容忍此种行为,这意味着要打一场欧洲战争。拉豪森被招进来,正是为了帮忙给希特勒的这次冒险狂热泼泼冷水。这位奥地利官员突然间就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德国的秘密情报长官正打算与他自己的政府作对。②

卡纳里斯对他的策略进行了说明。他所设想的是,让阿勃韦尔高估捷克斯洛伐克方面来的情报。捷克的防御工事和军事力量,捷克人民的抵抗意志,其政府的决心——这些方面都进行有意夸大,也对英、法、苏干预的可能性进行强调。拉豪森的角色是以捷克斯洛伐克问题情报专家的身份对这些报告进行背书。这将会给报告赋予极大的可信性,也许会让希特勒暂缓他的计划。

拉豪森大吃一惊。卡纳里斯正在和一个非本国的陌生人分享一项有致命危险的方案。只有对自己的判断力有着充分信心的人才敢做这种事情。如果卡纳里斯所说的话被纳粹掌握了丝毫线索的话,他早已经一命呜呼了。

两个人握了手。拉豪森同意了。从此之后,一份绝对的信任之情在两人之间迅速成长起来。拉豪森在此后的五年中对卡纳里斯忠心耿耿,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反对希特勒的密谋,直到卡纳里斯被捕并被处决,才将两人永远地分开。

对那些美国听众而言,拉豪森将军的开场白一定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但还有更多的故事在后面。

首先,卡纳里斯的计划全都打了水漂。希特勒没有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西方列强中的英国与法国,于1939年签订了臭名昭著的《慕尼黑协定》,向希特勒的要求屈服了。依此协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边界区在未经捷克人同意的情况下就被从本国地图上抹去,并入了德国。英国首相内维尔·张伯伦(Neville Chamberlain)挥舞着与希特勒会晤达成的一纸文书回到英国,宣称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反对希特勒的将军们已经做好准备,一旦他下达入侵的命令,就把他拉下马。不过,希特勒兵卒未动就达到了目的,这场叛乱也就泡汤了。P31-34

目录

引言

序幕:腐败?无能?愚蠢?

PART 1

 1 一位问谍头目的奇事

 2 希特勒的内部敌人

PART 2

 3 那个“愚蠢的小个子男人”

 4 也许有点儿太容易了?

 5 阿勃韦尔布下罗网

 6 卡纳里斯背叛了自己的事业

 7 E-186:内部的间谍

 8 姓名付之一炬

 9 伯明翰在燃烧

 10 CELERY中了头彩

 11 孟席斯想知道

PART 3

 12 红日升起

 13 问题清单去向何方

 14 周日前的平静

 15 虎!虎!虎!

 16 珍珠港补遗

 17 重访最后时刻

PART 4

 18 终极秘密

 19 尾声:耍赖的耄耋老人

序言

在英国记者伊恩·科尔文(Ian Colvin)所著的《情报头目》(Chief of Intelligence)一书中,作者写道,二战结束几年以后,他在和一位来自某个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吃午餐时,于谈话间问及对方如何看待英国情报人员在战时的表现。那人带着某种强调的语气说:“嗯,我们的情报人员准备得不赖。你知道的,我们有海军上将卡纳里斯(Admiral Canaris),这可是相当重要的。”

但科尔文对此并不知情。由于科尔文战前一直在柏林,并且向英国国内发回过很多关于反希特勒人士活动的有价值的情报,这位官员便错误地认为,科尔文本人就是一名英同情报部门的特工。其实并非如此。

这位官员的话到此为止,但这段小插曲却让科尔文开始了进一步的探寻。通过他自身的经历,他知道战时德国秘密军事情报部门阿勃韦尔(Abwehr)的负责人卡纳里斯海军上将曾经开展过反对希特勒的工作。但他真的是英国间谍吗?

“那天我吃完午饭离开的时候便意识到,这一定是这场战争中保守得最好的秘密了。”可自那之后,他却四处碰壁,除了有一位战时陆军部的老人曾提到过一句:“嗯,是的,他尽其所能地帮助了我们。”但他也没再透露更多。

科尔文没法接触到秘密档案,特别是外交部和陆军部的档案,军情五处(M15,英国安全局)和六处(M16,英国秘密情报局)的就更甭提了。但有些接近卡纳里斯的官员在战争中幸存了下来,于是他去德国找他们进行了交谈。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小部分自己关于卡纳里斯的故事,科尔文则把这些回忆拼接到了一起。很显然,卡纳里斯的确向英国人泄露了1938年希特勒针对捷克斯洛伐克所作的军事部署,也的确挫败了希特勒1940年把西班牙拉进战争的企图。他也曾事先将德国1941年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Operation Barbarossa)告知了英国人,还参与了两次刺杀希特勒的密谋。

科尔文的结论是,将卡纳里斯描述成“英国特工”有点儿太过了,但从他所掌握的情况来看,“他在情报领域的疏忽让盟军获得了意外惊喜,并且幸运地使他们更加接近最终的胜利”①。他还发现,卡纳里斯在反希特勒的密谋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并没有扮演主要角色。科尔文不得不依靠道听途说来进行工作。因此,之后的几十年里,关于卡纳里斯的争论反反复复地上演着:有些作者将卡纳里斯塑造成德国反纳粹阵营中一位不为人知的英雄,而另一些作者——主要是英国人——则将他描述成一个腐败低效的情报机构中的无能领导者。到70年代末期,后一个观点胜出了。

但是,90年代之后,英美两国公布的相关档案,再加上一直以来都能够查阅到的缴获的德国方面的记录都表明,卡纳里斯是德军反希特勒密谋中的核心人物。更了不起的是,他所领导下的阿勃韦尔在德国的敌人一边,对战争中的某些事件做出了决定性的干预,最著名的便是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和1944年的诺曼底战役。

这远远超出了科尔文和大多数卡纳里斯同代人的想象。

新开放的军情五处文件很不完整。它们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并被“除过草”——既有名正言顺的也有偷偷摸摸的。这样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以至于英国的安全和情报部门自己都无法对它们战时的往事有太多了解。尽管如此,通过将新公布的材料与国外保存的相应情报文件以及幸存下来的阿勃韦尔的记录加以比对,至少有部分信息还是可以得到恢复的。

美国方面的情况要好一些,因为相关的档案属于联邦调查局(FBI)和战略情报局(OSS)——中央情报局(CIA)在战时的前身。能够查阅的文件数量巨大,这得归功于美国人不遗余力地试图搞清德国秘密情报部门是如何运作的,这既包括军队方面也包括纳粹党方面。有不少联邦调查局与战略情报局的文件都能对英国方面的材料形成补充,在大西洋一侧明显缺失的内容有时可以在另一侧被找到。

但一直以来无法获得的,是两国都未予公开的那些将战时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和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与各自情报部门直接联系起来的记录。尽管战略情报局和军情六处的两位负责人几乎每天都要进行汇报,但是,没有任何关于罗斯福和威廉·多诺万(William Donovan),或丘吉尔和斯图尔特-孟席斯(Stewart Menzies)之间的会议记录或通信可以被查阅到。无论如何,如果不把秘密情报对战时四位主要领导人(丘吉尔、罗斯福、希特勒和斯大林)决策的影响考虑在内的话,二战是无法被充分理解的。

本书正是致力于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这通常意味着对不完整的证据进行考量,由推测而得出结论而非严格证实。这也意味着在一开始就要假设英国、美国和德国的秘密情报部门有时会对手头的记录进行操纵以达到自身的目的。

下面要展现的便是看待二战的新视角。

内容推荐

约翰·布莱登的《为失败而战》记叙了最新档案公开后才为人所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段历史,德国的情报部门竟然暗通英美盟军,为盟军提供了大量关键性的军事机密,帮助盟军最终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如果没有这些德军内部的间谍所作的大量工作,二战最后的走向还不得而知。但正式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德国可以说是在打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本书透露大量的间谍活动的细节,读之惊心动魄。

编辑推荐

英国情报机关从上到下完全被德国人渗透了,但英国却因此而得救;

德军空袭英国意然是丘吉尔一手策划;

日军偷袭珍珠港竟然是罗斯福诱导所致;

这一切——都和纳粹怀报机关阿勃韦尔及其首脑卡纳里斯上将密切相关;

约翰·布莱登的《为失败而战》基于大量第一手材料真实再现一场你无法想象的二战。不了解阿勃韦尔,就无法理解整个二战。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