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经直击管理核心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作者 张泰玮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张泰玮著的这本《道德经直击管理核心》梳理了《道德经》的概念体系和逻辑结构。本书认为,《道经》陈述了体道悟道的四重境界和相应的德行层级,适用于企业家个人修炼和企业经营;《德经》陈述了运用宇宙大道做事的四大程序和相应规则,适用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本书有助于读者走出玄学迷雾,更好学习和运用《道德经》的智慧。

内容推荐

张泰玮著的这本《道德经直击管理核心》解密了《道德经》的逻辑结构,发现《道经》论述了体悟宇宙大道的四重境界和相应的德行层级,是对宇宙和人性深切的洞察;《德经》论述了运用宇宙大道做事的四大程序和相应规则,是对管理的核心最深刻的揭示。

目录

致读者

序言:追随梦想,探索管理的核心

引子:《道德经》与任正非的管理哲学

《道德经》:揭示宇宙逻辑及其应用规则

道经——对宇宙大道的感知境界及德行修炼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常道——老子的宇宙观

 第二章 无为——老子的方法论

 第三章 无为而无不治——老子的政治哲学

第二篇 对字宙大道的初级感知及德行修炼

 第四章 道冲——对宇宙大道的初级感知

 第五章 天地不仁——对宇宙的初级感知

 第六章 天地有根——对“一”的初级感知

 第七章 天地不自生——对宇宙德行的初级感知

 第八章 上善若水——对人道的初级感知

 第九章 功成身退——对天道的初级感知

 第十章 天门开合——修炼超验能力的步骤

 第十一章 无之以为用——对玄德的初级感知

 第十二章 为腹不为目——透过表象感知本质

 第十三章 无身——无我是统治者的基本素养

第三篇 对宇宙大道的中级感知及德行修炼

 第十四章 道纪——对“道”和“一”的中级感知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中级修炼者的行事为人

 第十六章 观复知常——中级修炼者的认识论

 第十七章 太上——中级修炼者的治国方式

 第十八章 大道废——忠孝仁义不是人性之本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中级修炼者的统治方略

 第二十章 贵食母——敬畏、信仰和依赖“一”

 第二十一章 孔德——对常道和“一”关系的中级感知

 第二十二章 抱一为天下式——常道观的圣人思想

 第二十三章 乐得——“道”喜欢百姓自然归道

 第二十四章 有道者——不要有丝毫的主观自我

第四篇 对宇宙大道的高级感知及德行修炼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对宇宙大道的高级感知

 第二十六章 轻则失根——明道者持重清静,不失根本

 第二十七章 袭明——明道者的智慧不可捉摸

 第二十八章 复归于朴——回归到人性最初始的状态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圣人不走极端

 第三十章 果而勿强——常道观的军事思想

 第三十一章 不祥之器——反对单纯军事观点

 第三十二章 ·万物自宾——把握人性根本是最佳统治方式

 第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引领万物归道的步骤

第五篇 对宇宙大道的玄级感知及德行修炼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对玄德的玄级感知

 第三十五章 执大象——用玄德来治理天下

 第三十六章 微明——用玄德治理天下的要领

 第三十七章 万物白化——用微明智慧无形地引领万物

 第三十八章 上德无德——放弃天道,居于宇宙大道

 第三十九章 得一——玄级修炼的终极结果

德经——效法宇宙大道做事的程序和规则

第六篇 总纲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效法宇宙大道做事的基本原则

 第四十一章 勤而行道——效法宇宙大道做事的基本程序

第七篇 道生——修炼境界与心智模式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道创生万物的步骤及启示

 第四十三章 无为有益——道穿行于万物的启示

 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长久保持身体、名声和财富

 第四十五章 清静——清静无欲是作人的准则

 第四十六章 常足——摆脱欲望的惩罚循环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用虚静之身观照天下

 第四十八章 无事——不要受制于专业知识

 第四十九章 无常心——彻底消除思维定势

 第五十章 无死地——完全没有思维盲区

第八篇 德蓄——构建和谐交融的社会文明

 第五十一章 玄德——道养育万物的程序和启示

 第五十二章 习常——老子的宗教论

 第五十三章 唯施是畏——信仰要纯贞而坚定

 第五十四章 修德——老子的文明论

 第五十五章 和之至——完全地融会贯通

 第五十六章 玄同——成为宇宙大道的化身

 第五十七章 以无事取天下——用宗教引领世人

 第五十八章 为政闷闷——老子的政治辩证法

 第五十九章 重积德——持续地发展和巩固统治根基

 第六十章 德交归——天神、圣人和百姓德行融同

 第六十一章 天下之交——各种社会文明和谐交融

第九篇 势成——顺势而为、不战而胜

 第六十二章 万物之奥——道是万物的庇护者

 第六十三章 图难于其易——顺势而为乃成功之道

 第六十四章 辅万物之自然——顺势而为的要领

 第六十五章 大顺——用辩证法把握和顺应大势

 第六十六章 善下民——民心向背乃胜利之本

 第六十七章 三宝——运用大道顺势而为的三条法则

 第六十八章 用人之力——不战而胜的法则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进行战备的法则

 第七十章 言有宗——顺势而为的关键在于思维模式

 第七十一章 病病——顺势而为者没有固有思维模式

 第七十二章 总结——顺势而为的根本在于明道

第十篇 天治——用天道维护公平和秩序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天道是公正的司法者

 第七十四章 司杀者——国君不可代替天道掌管杀伐

 第七十五章 贵生者——国君不可代替天道掌管民生

 第七十六章 柔弱处上——国君要柔弱谦下

 第七十七章 有余不足——人道、天道与宇宙大道的德行对比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天道不具备玄德

 第七十九章 天道无亲——天道不具备势成的功能

 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理想的政治模式

 第八十一章 后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后记

试读章节

老子在上一章提出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大家就要问,为什么社会普遍认可的大道不是常道?这不违背常理吗?本章开篇的两句话解答了这个疑问。老子说,关键不在于大家是否普遍认可这个现象,而在于大家是否普遍认识到这种现象的本质,即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比如说,如果大家都知道了美之所以为美的原因,即美的本质,就能辨析罪恶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的原因,即善的本质,就能辨析不善了。

老子还说,这两个例子反映了一种普遍规律。比如说,知道了无的本质,就能辨析有了,反之亦然;知道了难的本质,就能辨析容易了,反之亦然,等等。老子一下子讲了六对关系。这六对关系就对应到了第一章的“同出而异名”。这样我们才明白,所谓“同出而异名”,不是“常无”和“常有”所特有的,而是宇宙问一种普遍的规律。这其实就是老子的有无学说,现在叫做矛盾论,或者对立统一法则,或者辩证法。虽然我们都知道对立统一法则,知道辩证法,但是我们很多人还不了解它们的根本用途,就在于研究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老子在本章给我们指出了这个用途。此外,毛泽东专门撰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就是讲解如何利用对立统一法则,抓住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

在《实践论》中,毛泽东提出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达到论理的认识,即达到对本质和内在规律的认识。这与老子的有无学说一致。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把人类的认识秩序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即具体事物的本质;二是认识诸矛盾的普遍性,即共同本质(大系统的本质);三是认识诸矛盾的斗争性,即认识事物发展进程的内在运行规律及本质。老子有无学说也与此极为相似。在《道经》里老子把人们对大道的认识分为四个阶段。所以说,有无学说的的确确是老子的研究方法。我们一定要关注到这一点。

接下来老子又有升华了。他说与大道相通的圣人深深地懂得有无学说,所以在治理国家方面,就是用矛盾论和辩证法,“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要理解这句话,我们要特别注意几个概念。一个是“事”。“事”在古代指专业事务的,如国家治理就是政治领域的一项专业事务。其次是“无为”这个概念。“无为”不是没有任何作为,而是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专业方法去作为,或者在事物没有出现之前就作为,即去预防。

为什么要无为呢?因为“无为”才能抓住本质。比如说,很多企业家没有上过MBA,不懂专业管理知识,甚至学历也不高,但是他们的洞察力很强,能迅速地抓住本质,看清未来趋势,顺势而为。这类企业家就是“处无为之事”。相反很多职业经理人学了MBA,凡事套理论,讲工具,这就是“处有为之事”。这样反而决策迟缓,贻误战机。杰克·韦尔奇在《赢》里有一段话,是对“处无为之事”的最好注解。我们摘录如下:

“过去三年,我有好几次在演讲或商务讨论会上与这位或那位‘战略大师’相遇,也抱着怀疑的态度聆听了他们的发言。问题并不是我不理解他们的理论,比如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虚拟商务、供应链、分解创新等,而是这些专家谈论战略的方式令我深感失望。在他们那里,战略仿佛是高深莫测的科学方法。而我认为,战略不过是鲜活的、有呼吸的、完全动态的游戏而已。它是有趣的、迅速的,是有生命力的。忘记那些所谓大师们所告诉你的战略方法吧,因为它们只是烦琐而费力的数据堆砌。忘记所谓情景规划、冗长的研究过程和厚达上百页的报告吧。它们徒费人们的时间和精力,生产你并不真正需要的垃圾。”

然后,老子按事物发展顺序罗列了“道”的四种表现,首先是孕育万物而不辩解,然后是生育万物而不占有,接下来是治理万物而不逞能,最后是成就万物而不居功。你看,道在万物的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就是玄德。玄德是道的属性,相当于我们常说的“大爱”,当然比大爱的涵义更深。

老子最后总结说,唯有持守这种玄德,万物才永远不离大道,大道也永远不会失去万物。这就是整个《道经》的主旨。《道经》就是讲授我们如何修炼玄德的。

显然,“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无为”,和《周易》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的“有为”有根本区别,因为“终日乾乾”就会“亢龙有悔”。这也是常道观和天道观的显著区别。

接下来,老子就要讲圣人如何“处无为之事”来治理国家了。

P13-15

序言

追随梦想,探索管理的核心

我在幼年时,父亲就是一位卓有成效的企业家,后来曾荣获全国优秀星火企业家奖。耳濡目染中,我朦胧地意识到企业管理有一个核心,并梦想有一天把它揭示出来,去帮助更多的企业家。1992年,我大学毕业后就毅然下海,深入乡镇企业、台资企业、中兴通讯、金蝶软件等,从事企业管理实践,奋力探索这一核心。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逐渐意识到,管理的核心在于哲学、宗教等形而上学之中,于是在工作之余就不断地阅读中外哲学著作、文学著作,以及宗教著作,等等。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鲁迅的著作。鲁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把灵魂刻画得入木三分。所以对于鲁迅的著作,我是反复阅读,反复体味。逐渐地,我认识到企业管理的许多老大难问题,根子都在于人们的灵魂、潜意识中,都是由于人们没有意识到灵魂和潜意识的主宰作用而造成的。2002年,一位基督教牧师规劝我,上帝给了我们Spirit(即圣灵)。我一直认为,所谓的Spirit,也就是精神,都是头脑所派生的思想意识,比如助人为乐精神、见义勇为精神,等等。今日方知,精神也可能是一种外在的实体,独立于人的肉体。这对我触动很大,使我更加注重对精神、灵魂、潜意识层面的探索。

2006年4月,我参加了著名战略专家、中国企业发展规划院王克院长的《实效战略》课程。王院长提到“以东方之道驾驭西方之术”,犹如在我额头猛击一掌,使我突然有了“智慧”的概念。后来我加盟到中国企业发展规划院,在王院长的指导下从事管理咨询,其间逐渐体悟到,理性可以把现象研究得精确无比,唯有智慧才能穿透现象感知本质。我似有从迷梦中苏醒之感,也似乎已经很接近管理的核心了。

2008年,我加盟金蝶软件从事管理咨询工作。不久金融危机爆发了,公司安排我以“中国企业的金融危机突围之道”为主题,给金蝶年度用户大会撰写一篇主题报告。我深感任务艰巨,为此琢磨了好几天。有一天,我突然领悟到,逻辑思维关注事物本身,辩证思维关注事物本质!而金融危机的根源,就在于西方经济学基于逻辑思维研究经济运行本身,而无法深入经济运行本质所致。于是我撰写了《中国管理模式必将走向世界——东方思维拯救西方经济》一文。这让我猛然对《道德经》有了新的感悟——原来《道德经》并不是讲辩证思维的,而是揭示宇宙人生的本质和规律的。我随即下功夫猛攻《道德经》,收获颇丰。2009年初,我以《道德经》《孙子兵法》、毛泽东哲学为基础,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创立了全胜经营学这一东方管理思想体系,我也因之认为自己已经找到管理的核心了,非常振奋。

随后,我创办了世纪华咨公司从事管理咨询工作。其间有咨询案例两度荣获《商业评论》管理行动奖优秀奖。2011年7—8月份,为给客户编写培训教材,我反复阅读邓晓芒、赵林老师的《西方哲学史》。这本书非常棒,帮我打下了西方哲学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我无意间发现了《孙子兵法》所包含的哲学原理,后来又抽象出毛泽东哲学的逻辑架构,对比发现两者之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于是我在全胜经营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胜哲学的概念。此后,我曾在海峡两岸孙子国际文化论坛、孙子兵法国际网络论坛、深圳市社科联学术沙龙等场合,就全胜哲学进行学术交流或学术报告,并有幸被《深圳特区报》以“运用孙子兵法,破解中国哲学史最重要课题”予以报道。从全胜经营学到全胜哲学,我对管理核心的探索似乎已经到了尽头了。

2013年2月3日晚,我从深圳出差西安,在飞机上阅读着《金刚经》。突然间,我发现了全胜哲学与《金刚经》的内在联系,并即刻对《金刚经》有了顿悟。一秒前苦涩难懂的《金刚经》,一秒之后就变得妙趣横生了。下飞机后,我连夜对《金刚经》进行了注解。2013年底,我在《金刚经》注解的基础上又注解了《心经》。从全胜哲学到佛教,我认为自己终于真正地触及了管理的核心。

2014年3初,我无意间感悟到:《道德经》既然是万经之王、哲学之哲学,必然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于是我用了一周时间去研究《道德经》,并找到了这一逻辑结构的粗略线条。随后我花费半年多时间去解析《道德经》,对《道德经》的概念体系和逻辑结构进行了细致的、严密的梳理,写成这本书并数易其稿。终于,《道德经》缜密的逻辑结构和高妙的智慧哲理,清晰地展现在我面前了。我极为震撼,因为这完全地超越了全胜经营学和全胜哲学,将我引领到更加深邃的智慧时空,触摸到管理核心的核心。

确实如此,毛泽东、任正非、马云、张瑞敏等管理大家的管理思想,其根源就在《道德经》中。如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任正非把自己的管理哲学总结为“开放、妥协、灰度”;马云说:“明明是老子在读我,而且他读到了我内心的最深处。”张瑞敏说:“我最喜欢老子的《道德经》。”等等。可见,读懂《道德经》,将有助于我们读懂这些管理大家。因此,我对本书的期许是:让更多的企业家直击管理核心,读懂管理大家。

儿时的一个梦想,经由西方管理,到灵魂和潜意识,到东方智慧,到全胜经营学,到全胜哲学,到佛教智慧,到《道德经》,不断地深入、再深入,最终凝结成这本书。祈愿它,能实实在在让您直击管珲核心,早日实现创业梦想!

后记

未来世界将是两个人的主场——犹太人和华人

我原是不打算写后记的,因为“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3月15日,我和一位活佛聊天。他说,索罗斯喜欢哲学。我说,这个我知道。他说,索罗斯来北京,最喜欢逛书店了,而且直奔哲学类书架。我说,这个我倒没想到。他继续说,索罗斯认为中国人写的哲学书比较肤浅,这就是中国人缺乏创造力的根源。我的心为之一颤,这应是索罗斯敢于唱空人民币的原因了!于是,我便打算将自己在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不久所写的这篇文章作为后记。其标题是:未来世界将是两个人的主场——犹太人和华人。原文如下,稍有修改。

在研究全胜经营学的过程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哲学的重要,因为哲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也为一切学科提供思维模式、认识论和方法论。基于此,我也体会到,衡量一个民族是否伟大,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在于这个民族是否有原创哲学思想。

我认为,全世界有原创哲学思想的民族不多,主要有古希腊民族、犹太民族、华夏民族、古印度民族,等。古希腊民族的原创哲学思想是逻辑思维。犹太民族的原创哲学思想是一神论。华夏民族的原创哲学思想是道家思想、儒家思想。古印度民族的原创哲学思想是印度教、佛教。其他民族的哲学思想,基本都是对这些原创哲学思想的补充和完善。

其中,古希腊的逻辑思维成为整个欧洲的哲学基础。古印度的佛学思想被华夏民族所传承。古印度因为地缘关系,和阿拉伯民族、欧洲民族有较为频繁的文化和商贸交流,以至于原创哲学思想逐渐被外来思想融化。唯有犹太民族和华夏民族的原创哲学思想至今还独立地保存着。

犹太的一神论成为西方文明的基础。华夏民族的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一个和西方逻辑思维完全不同的哲学体系,但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到巨大的冲击。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逐渐认识到自己民族的原创哲学思想的价值,国学在回归。其实,几百年前,不少西方的思想家,如罗素、莱布尼兹,就认识到我们华夏民族的原创哲学思想的价值,他们甚至呼吁,人类的希望在中国。

在研究全胜经营学的过程中,我还体会到,我们的道家思想超越于其他民族的原创哲学思想。和犹太民族比,如果说犹太一神论是用故事在描述宇宙的本源,那我们的道家就是用哲学语言分析宇宙的本源。和古希腊民族比,古希腊民族的逻辑思维是在研究“可道”的“逻辑”,那我们的道家就是在研究“不可道”的“宇宙大道”。逻辑没有宇宙大道,就会失去根源。和古印度民族比,古印度民族的佛教把人生看成是一种痛苦,我们的道家则把人生看成是一种乐趣,而且告诉我们乐趣的源头——宇宙大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原创哲学思想上,唯一能和我们华夏民族相提并论的就是犹太民族,因为唯有这两个民族的原创哲学思想,才触及到宇宙的本源。也就说,这两个民族的原创哲学思想是最深邃的。

民族国家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思想的较量。尽管我们民族曾经落后,但我们是一个有着最深邃的原创哲学思想的民族。因此终有一天,我们民族会强大起来,恢复在世界的领导地位。此外,我推测,未来50—100年以后,世界将是两个人的主场——犹太人和华人。这是因为这两个民族都能体悟到宇宙的源头,也在不懈地追求着最符合宇宙源头的和谐世界(犹太人追求天堂,华人追求大同)。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