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战群狼身陷绝境 遇友军死里逃生
从1938年冬天开始,谌雨花就经常往自家后面的小山顶上跑,不是为了看景,是看飞机,那年她才7岁。因为芷江机场刚刚投入使用,经常有中国和苏联的飞机起降。大山里的孩子初见飞机在天上飞,觉得特别神奇。她尤其喜欢多架战机在一起飞,一会儿飞成一个三角形,一会儿飞成一个菱形,有时候还会飞成一字形。都看了七年了,她还是没看够。
“花花!快来,跟我上山看飞机!”谌雨花一边喊一边跑着。
花花是谌雨花养的一只哈士奇雪橇犬,三年前,一个苏联的飞行员临走的时候送给她的。当时还是个半岁小狗崽儿,如今已是膘肥体壮了。听到主人的呼唤,花花撒着欢儿地跟着往山上跑。
就好像事先约好了一样,谌雨花和花花刚刚跑到山顶,天空就传来了巨大的嗡嗡声,继而,由轰炸机和驱逐机组成的机群轰隆隆地划过天空……
“一架、两架、三架……五十一、五十二……九十八……我的妈哎!今天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飞机一起飞呀?这是……”
庞大的机群呼啸着从谌雨花的头上飞过去,她用惊愕的目光看着远去的飞机。没有人能回答她,也很少有人知道,因为这是一次秘密行动。
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设在南京,此时的总司令叫冈村宁次,他是1944年11月底上任的,迄今为止还不足仨月,可他却像过了三年一样。因为战场形势对日军极为不利,中美空军控制了大片空域,联合航空编队出没频繁,连他自己的行动也受到很大限制。他想去广州视察部队,还得经过台湾绕路而行,这让他很是恼火。而最让他头疼的,就是中国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
人要是到了倒霉的时候,怕什么来什么。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手里拿着一份电报快速走来,脸色凝重地交给了冈村宁次,内容是:
“樱花2号密电,今晨6时,从芷江机场起飞了B-25和B-17轰炸机近60架。此外,还有近50架P-51野马式战斗机护航。航向东南,袭击目标难以判明。”
冈村宁次有些紧张,看了看今井武夫说:“不会是又来轰炸我南京吧?看看有没有雷达能搜索到他们,尽快搞清他们的行动目的。”
“哈伊!”
此刻,100多架飞机在湖北上空完成了编队,向东南飞去。
驾驶498号P-51战机的是中美联合航空第一大队第五中队的副中队长,刚刚晋升少校的张怀滨,今年28岁。他的左边是编号521的美国飞行员罗伯特,他们俩年龄差不多,既是战友,又是最好的朋友。
张怀滨特别喜欢这位美国飞行员,阳光、真诚、机敏、勇敢,有时候还很幽默。在罗伯特的眼里,张怀滨是中国最优秀的军人,不但作战勇猛,且思路清晰,应变能力特别强。经常在一起执行任务,他们的互相配合极其默契。
1945年2月25日,这是一个日本人不会忘记的日子。时年52岁的美国陆军航空队少将陈纳德坐在芷江机场指挥塔台前,气定神闲,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在他的身边,德国良种猎犬乔匍匐在地,伸长舌头紧张注视着。中美两军空勤人员正在各自的战位紧张忙碌,无线电问答声此起彼伏。陈纳德眯眼看着,心中却在暗暗计算时间。
艾尔普索上尉报告说:“将军,摩尔斯司令官报告,我作战机群已经在湖北上空完成战术编队,等待命令。”
陈纳德站起来,拍了拍艾尔普索的肩膀:“艾尔普索,日本的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时,老东西山本所下达的命令是什么,你还记得吧?”
“攀登新高峰1208。”艾尔普索不假思索地回答。
陈纳德笑了笑说:“我很喜欢中国的一句古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告诉摩尔斯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当年的命令,正是我此刻将要向他下达的命令。”
艾尔普索异常兴奋,规规矩矩地敬了个礼:“是!”
空中,张怀滨镇定地驾驶着飞机。无线电忽然传来摩尔斯司令的声音:“全队注意,全队注意,航向1208,航向1208……”
由于摩尔斯司令第一遍说的是英语,张怀滨听得不是十分准确,紧接着,摩尔斯改用生硬的汉语一字一顿地下达命令:“攀一登一新一高一峰!” 张怀滨眉头一挑,改变航向:“是,攀登新高峰!”
飞行员们各个兴奋异常:“攀登新高峰!”
“攀登新高峰!”
“攀登新高峰!”
罗伯特更是喜形于色:…攀登新高峰’,哈哈!”他也掉转了航向。庞大的飞机编队转向20度角,密密匝匝向远方疾速而去。
这么多飞机组成的编队,所过之处人们驻足观看。有人好奇,有人害怕,但最害怕的就是日本人——塚谷义夫。
在湖北省阳新境内,一条公路弯弯曲曲,山脚岔路口放置鹿寨,路边立着一个日军炮楼,炮楼上下都有日军站岗。过路的机群惊动了他们,许多日本兵甚至连武器都没拿就被惊得从炮楼里面跑出来,仰脸向天观察。曹长塚谷义夫在摇拨电话,电话通了。塚谷义夫一边透过炮楼枪口遥望远去的机群,一边对着电话喊:“第三小队塚谷义夫,请给我直接接龟田大队长!……大队长吗?……我是塚谷义夫,这里发现大批重庆军的飞机……”
塚谷义夫怕了不止一天两天了。自打他来到湘西就害怕,害怕这里的大山,害怕这里的森林,害怕这里所有的人,尤其害怕中美联合航空大队,因为他吃过苦头。打中美联合航空编队进入芷江机场,日军就失去了空中优势,经常遭到轰炸。可是今天要了他的命的却恰恰不是这些飞机。
一支八路军部队以临战姿态警惕而息声地快速行进在丘陵密林中,除了窸窸窣窣的脚步声,几乎听不到任何声响。张延走在队伍前面,警惕的目光四下搜索。谌剑玉在张延身后不远处,也在警惕地注视周边情况。
一阵飞机引擎的巨大轰鸣声传来,行进中的八路军队伍不由得停下来隐蔽。
两个伪装帽从草丛中抬起,露出张延和谌剑玉机警的眼睛,他们向空中观察着。
大批中美战机掠过长空。张延和谌剑玉目送飞机远去,又转回头来观察。透过婆娑的绿荫,日军炮楼隐约可见。张延回过头去暗示身边的战士,上!一排披挂伪装的八路军战士悄无声息地向日军炮楼摸去。
塚谷义夫的电话还没有打完:“龟田大队长,今天跟往常不一样,这飞机太多了,有一百……”
突然,隐在密林边缘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的枪响了。日军猝不及防,当即有数个官兵被撂倒。
突起的剧烈枪声让琢谷义夫一惊,炮楼上的日军哨兵反应过来,架枪欲射。(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