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插图修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凌志军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灾难是突然降临的,就像晴天霹雳,让我和家人措手不及。我对自己的身体一向自信。这不仅因为每年一次的体检指标都正常,还因为我没有什么不良嗜好,比如从不抽烟、酗酒。而且我还是个喜欢运动的人,每天至少有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所以,当医生宣布在我的颅脑、肺叶和肝脏上都发现恶性肿瘤的时候,我平生第一次感觉到与死亡如此接近!

那一天是2007年2月12日。当时我站在北京医院脑神经外科的医生办公室里,看着我的颅脑和胸部胶片悬挂在一个巨大的灯箱上。荧光灯的光线从胶片背面透过来,苍白凄厉,有点刺眼。确切地说,胶片上还显示出腹部造影。

“这里有,这里有,啊——肝上也有。”医生一边在胶片上面指指点点,一边说,“已经不能手术了,只能全身化疗。”

“是吗?”我下意识地追问一句。

停了一下,他又补充道:“不说百分之百吧,也差不多了。”

他转过脸看我一眼,好像突然意识到什么:“啊!你还不知道啊?那……那……请你在外面等一会儿,我要和家属谈一谈。”

我走出房间,站在走廊上。四围的墙壁好像是刚刚粉刷过的,一片惨淡的光向我挤压过来。

马晓先在我身后跟着,寸步不离。因为职业的敏感,她显然已经明白了一切,所以特别紧张地看着我,嘴巴动一动,却什么也没说,只是伸手碰碰我的胳膊。这个60多岁、瘦小精干的女人,是这一代人中最富有人生经历的人之一。退休前她是北京医院的护士长,再早一些,是中南海高层领导人的贴身护士。她为人忠直,勤勉细腻,富有同情心。在刚刚过去的两天里,她一直陪着我,还与我的妻子赵晓东在医院里跑前跑后,寻找她认为最有经验的医生。

“他是什么意思?”我问,期待她给我一个更确切的解释,“情况不妙吧?”

“是不好。”她回答。显然是因为了解我的个性,她不打算对我隐瞒任何实情,所以直截了当地确认了这个坏消息,“他说……肝上也有。”

先是颅内,然后是左肺,现在又是肝……我知道这一切意味着什么:脑癌、肺癌,再加上肝癌。这不就是恶性肿瘤、全身转移吗!

“你进去吧。”我对马晓先说,“去看看晓东。”

我担心晓东会受不了,转过身,透过虚掩的门缝去搜索屋内的情形。

我可以看到晓东的背影。她坐在窗前,独自面对着那位医生。还有一群医生的目光在前后左右包围着她。窗外灰蒙蒙的天空衬托着她僵直的身影,我极力想看到她的脸,可惜看不到。

我等在门外,过了几分钟,也许是十几分钟,终于看到医生做出结束谈话的表情,可晓东还是僵直地坐着,一动不动。我走进房间,站在晓东身后,轻轻拍拍她的肩膀。她站起来,犹豫了一下,然后像是鼓足了勇气,转过身来面对我。我看到了她的脸。

她的脸色大变,嘴角微微抖动,眼里一片哀伤。在和她共同生活的25年里,我从没见过她的脸色如此暗淡阴沉。她后来告诉我:“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能在他们面前哭出来。”

她把我扶到医院走廊的椅子上。两人并肩而坐,沉默,还是沉默。有很长时间,我们之间一句话也没有,全身心沉浸在绝望沉闷的空气中,彼此想要回味眼前的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可是没有办法把思想集中起来。

周围人来人往,行色匆匆。有一会儿,晓东似乎回到现实中来,蓦然抬起头来,把眼睛直对着我说:“如果是最坏的情况,你愿意知道吗?”

我俩早就有过一个约定:无论谁得了不治之症,都不该彼此隐瞒。现在,她既有此一问,一定是想起了这个约定。

“我已经知道了。”我对她说。

晓东被击垮了。她躲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哭泣。马晓先陪着她默默掉泪。我的眼睛无法睁开,但我能够感受到她正在用一种悲恸欲绝的眼光看着我。

那天回家的路上,车里气氛低沉。晓东紧紧拉着我的手,似乎担心我突然消失,却又一言不发。她本来是个喋喋不休的人,可现在,所有生机灵动的声音全都消失了,她整个人沉浸在巨大的惊骇中,剩下的只有沉默。

而我,第一次明白什么叫“绝望”。

我想让内心静下来,恢复思考的能力,却发现无法让自己集中精力,于是索性让思想信马由缰,或者什么也不想,只是细细体会身体内部那些被医生指证的岌岌可危的部位。头痛目眩,这一定是“脑瘤”的征兆了!可是肺癌呢?肝癌呢?我怎么一点感觉也没有啊?如果肝上长了那么大的一个异物——就像医生所说,那应该是能够感觉到的,比如说疼痛感甚至凸起来的硬块。我下意识地伸手去摸索,渐渐地,还真的在腹部感觉到一种异样。更准确地说,是健康人的“异样”。

我饿了,而且激起了一种旺盛的食欲。

P2-5

书评(媒体评论)

@整装重新出发:看完了@凌志军的《重生手记》,最大的体会是他是用他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判断力实现的自我救赎,很多人在当时的情境下很难做出他那样的决定,很难敢于承受如此巨大的风险,这需要内心强大的力量和勇气,看淡生死的大气,极强的分析事物辨析是非做出抉择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内心力量在这个时候拯救了自己。

@凌志军:谢谢@整装重新出发提酲了我一件事:价值观对于正确判断选择有很大意义——我这样做了却还没能说出来。比如我信奉诚实,信奉自知之明,信奉尊重他人。所以对于白吹自擂、草率和自以为是、只把病人当病例的医生总是抱有疑问。这可能会让我失去一些好的治疗机会,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我犯错误。

后记

2012年3月15日下午,家里笑声不断。我们不断说着一些开心的话题,彼此觉得心情异常轻松。有好长时间,我们都没意识到有什么变化,直到晚饭时,才发现原来是因为这天上午刚刚完成新一轮复查,结果出乎意料地好:颅内病灶几乎完全消失,肺部和腹部未见新的异常,癌胚抗原指标回归正常,脚踝骨的阴影正在淡化,手术后幸存的那片肺叶竟也生长壮大起来,把空荡荡的左边胸腔差不多都充满了。这意味着,肺癌切除手术后失去的部分肺功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补偿。

“这是五年来第一次!”晓东不住地说,“这是五年来第一次!”

这是真的!五年来第一次,医生在我全身上下没有发现任何新问题。

医生笑眯眯地对我说:“不要再把自己当作病人啦!”

这天晚上,我俩说了很多。过去五年,我们经历了平生最艰难的一段日子,实在不能想象,我们居然熬过来了。

我们开始念叨那些朋友、同事,还有读者。没有他们的关心、帮助和鼓励,我们无法渡过难关。我在心里感谢他们,同时默默历数他们的名字,数到后来,竟是数不清了。其实有很多人我并不熟悉,甚至从未谋面。他们只不过是听说我病了,就在遥远的地方表达自己的祝愿——发来一条短信,写下一篇博文,送来一本《圣经》,或者点上一炷香,默默为我祈福。

我还想到我曾寻访过的所有医生护士,由衷地感谢他们给予我的诊断和治疗,也感谢他们用自己的经验、学识、德行和智慧引导着我的康复之路。他们帮助我认识了这种疾病,懂得了自己的身体,就连他们的弱点和过失也让我学到很多。

我也暗自庆幸自己的这番经历。

如果不曾与死神如此接近,我永远也不会了解自己精神中最脆弱的一面,也永远不会明白,我还有那么多的东西可以学习,还有那么好的境界可以修炼。

在经历了与死神的对话之后,我开始理解生命的真谛。我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茶余饭后也增添了更多的话题和笑声。很多曾被我忽视了的东西,如今在我的生活中放射出迷人的光彩。我们——我、我的家人和友人——学会了一起面对生命中的坎坷,互相嘘寒问暖,相濡以沫。除了能和相知相爱的家人相依为命、能和情真意笃的友人风雨同舟,我不知道人生最后一段旅途上还能有什么更美好的事。

我知道未来的康复之路并非万事大吉,复发和转移的危险还没有彻底消除。然而,我再也不会谈癌色变。对于死亡,我也不再恐惧。

死神是天堂里的最后一位天使,是上帝给予人类的最后一个礼物。

目录

修订本前言

前言

第一章 别让医生吓死你

 死到临头的感觉

 危险的陷阱

 中国式的“专家门诊”

 恐惧的由来

 中外医生之对比

 医生怎样对待不懂的东西

 希望在我们自己手里

 西医好还是中医好

 开胃汤和牛筋汤

 预知死期的一个好处

 向读者告别

 选择治疗方向比选择治疗方法更重要

第二章 癌症不是绝症

 最好的灵丹妙药

 倾听自己的身体

 改变了对癌症的看法

 水静心闲

 路上的风景

 *最想做的10件事

 医疗领地上的“割据”与“门户”

 医生也会犯错误

 用我们的脑子救命,而不是用我们的腰包救命

 *少犯错误的10条原则

 前三个月里最容易犯的错误

 我的生活回到正常轨道

第三章 做一个聪明的患者

 新的威胁悄然降临

 感觉不到的“敌人”才是最危险的

 我们相信什么样的医生

 “不要被那些表面的光环蒙蔽了”

 走上手术台的前夜

 假如这是我的“最后一天”

 癌症病房

 家人和友人

 我为什么不化疗

 别让医生治死你

 最好的武器是自己的身体

第四章 康复九策

 非医学意义的治疗

 *康复九策

 三项基本原则

 *导致治疗失败的思维模式

 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做好五件事:吃、喝、拉、撒、睡

 每天步行五公里

 日光浴

 深呼吸

 身心合一

 重返雪山

后记

爱的力量

读者评论及微博互动

序言

本书初版发行于2012年,以后又经6次重印。它在读者、癌症患者和医生中持续地引起那么大的反响,是我当初没想到的。

现在编者希望将此书再版,问我是否需要修订增删。我对原书的叙述、观察与议论,均无更动。现在只想再说一句话:我还活着。

我这样说,是因为近两年不少癌症患者和他们的亲属总在询问,“凌志军还活着吗?”很多病友把我当作他们的“榜样”。他们说,只要我还活着,他们就会看到自己的希望。

我并不愿意被病友当作“榜样”——从医学的立场说,任何一个癌症患者的病例都不应该不加辨别地被其他患者仿效。但我觉得还是有义务给读者一个交代:自本书出版以来,我一如既往地走在康复之路上。即将结束的这一年里,我有大约130天在外旅行,另外还有30多天是在滑雪场度过的。剩下的几周,我还将登上雪山。就像我在这本书的结尾一节所说,能够从雪山之巅飞身而下,对我来说既有实际价值也有象征意义。它让我相信,疾病正在离我远去!

为所有癌症患者和他们的家人祈福!

凌志军

2015年12月8日

内容推荐

《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插图修订本)》是一个癌症患者从身陷绝境到逐步康复的亲历记,也是一位著名记者对当今中国癌症医疗体系种种利弊的观察和剖析,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勇气和乐观精神的人生励志书。

2007年,凌志军被诊断为“肺癌,脑转移”,即“肺癌晚期”。北京、上海两地名医会诊,几乎一边倒地判定,活不过三个月。他和家人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真的没有生路了吗?

外科、内科、中医、“太医”,分别给出了大相径庭的治疗方案。要不要手术?要不要做化疗?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该不该使用特效药?该把性命托付给谁?

他调整心态,积极搜集诊疗信息,甄别真伪。他仔细观察医生的得失,也观察病友的成败,最终选择了最佳的治疗方案,走出适合自己的康复之路。九年了,他不仅活了下来,还活得越来越健康。

他真切地认识到,癌症不是绝症,只要不恐惧,不盲从,不走上错误的治疗之路,癌症患者就有更多生的机会。

编辑推荐

我们应该相信什么样的医生?为什么我们对癌症的看法是错的?怎样选择正确的治疗之路?什么是导致治疗失败的思维模式?《重生手记(一个癌症患者的康复之路插图修订本)》,一部助你摆脱恐惧和绝望、叩开康复之门的生病智慧书。作者凌志军抗癌九年,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走向康复、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

李开复、毕淑敏、柴静、何裕民、于莺感动推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8:48:26